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白桜
收起左侧

日本民俗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4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服・祝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天皇与皇族的姓名日本天皇与皇族的姓名日本天皇及其直系家属(皇族)统称皇室,据《皇室典范》规定,现在的皇室成员除天皇、皇后外,还包括皇子、皇弟、以及他们的妃子和子女。皇室成员都有名无姓。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一般平民不准有姓,只有贵族统治者以被封赐的家号、称号、官职、爵位等为姓。因为天皇历来被尊为“神”,所以天皇以及皇族也都没有姓。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施户籍法。为了登记户口,编造户籍,才准许平民有姓。但是作为“神”的天皇以及皇族另有《皇室典范》,不在户籍法的管辖范围,所以至今依然无姓。  皇室成员的名字有一个特点,即男性带“仁”字,女性带“子”字。例如,明治天皇名睦仁,大正天皇名嘉仁,昭和天皇名裕仁,皇太子名明仁(即今平成天皇--半闲),皇长孙名德仁(即今德仁皇太子--半闲);皇女名成子、和子、厚子、贵子,皇孙女名清子。古代天皇的名字很长,有的多达十余字。据传约自公元九世纪仁明天皇(第54代天皇,名正良)以后,名字均为二字,自清和天皇(第56代天皇,名惟仁)以后又大部分带有“仁”字。至第122代明治天皇,《皇子女降诞诸式》明文规定,皇子均带“仁”字,皇女均带“子”字。  天皇的直系子孙除名字外,还有称号,皇子称亲王,皇女称内亲王,皇孙称王,皇孙女称女王。他们诞生后在正式命名之前先有宫号,如昭和天皇称迪宫裕仁,皇太子称继宫明仁,皇次子称义宫正仁,皇长孙称浩宫德仁,皇孙女称纪宫清子。天皇的男性子孙成年或成婚后,除被立为皇太子者外,其他均被封赐为宫家(与幼时的宫号不是一回事),如皇次子义宫正仁现称常陆宫正仁。现有的宫家(指至1983年本文刊发时止--半闲)还有昭和天皇的三个皇弟:秩父宫雍仁、高松宫宣仁、三笠宫崇仁。女性子孙出嫁后即脱离皇籍,随夫家称号或随夫姓。  明治维新时,日本皇族有五个宫家:伏见宫、桂宫、有栖川宫、闲院宫、山阶宫。明治时期又新设了十个宫家:久迩宫、贺阳宫、朝香宫、东久迩宫、小松宫、北白川宫、竹田宫、华顶宫、东伏见宫、梨本宫。以上15宫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新的《皇室典范》均已废除,他们的成员降为平民。现存的宫家只有大正时期设的秩父宫、高松宫、三笠宫三家和战后新设的常陆宫。宫家降为平民后,便去掉“宫”字,以宫名为姓,例如战后第一任首相东久迩宫稔彦之子盛厚(昭和天皇之婿),姓名为东久迩盛厚,其妻(皇女)则称东久迩成子。日本历代天皇名单:代 天皇名漢風谥号·追号 谥号的日语读法 在位 附注 1 神武天皇 じんむ 前660年1月1日—前585年3月11日 2 绥靖天皇 すいぜい 前581年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 欠史八代 3 安宁天皇 あんねい 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 欠史八代 4 懿德天皇 いとく 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8日 欠史八代 5 孝昭天皇 こうしょう 前475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 欠史八代 6 孝安天皇 こうあん 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 欠史八代 7 孝灵天皇 こうれい 前290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 欠史八代 8 孝元天皇 こうげん 前214年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 欠史八代 9 开化天皇 かいか 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 欠史八代 10 崇神天皇 すじん 前97年1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11 垂仁天皇 すいにん 前29年1月2日—70年7月14日 12 景行天皇 けいこう 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13 成务天皇 せいむ 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14 仲哀天皇 ちゅうあい 192年1月11日—200年2月6日 15 应神天皇 おうじん 27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16 仁德天皇 にんとく 313年1月3日—399年1月16日 17 履中天皇 りちゅう 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18 反正天皇 はんぜい 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19 允恭天皇 いんぎょう 412年12月-453年1月14日 20 安康天皇 あんこう 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21 雄略天皇 ゆうりゃく 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22 清宁天皇 せいねい 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23 显宗天皇 けんぞう 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24 仁贤天皇 にんけん 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25 武烈天皇 ぶれつ 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26 继体天皇 けいたい 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27 安闲天皇 あんかん 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28 宣化天皇 せんか 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 29 钦明天皇 きんめい 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30 敏达天皇 びだつ 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 31 用明天皇 ようめい 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 32 崇峻天皇 すしゅん 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 33 推古天皇 すいこ 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 34 舒明天皇 じょめい 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35 皇极天皇 こうぎょく 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36 孝德天皇 こうとく 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37 齐明天皇 さいめい 65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 皇极天皇重祚。 38 天智天皇 てんじ 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39 弘文天皇 こうぶん 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40 天武天皇 てんむ 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41 持统天皇 じとう 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42 文武天皇 もんむ 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43 元明天皇 げんめい 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44 元正天皇 げんしょう 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45 圣武天皇 しょうむ 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46 孝谦天皇 こうけん 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47 淳仁天皇 じゅんにん 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48 称德天皇 しょうとく 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 孝谦天皇重祚。 49 光仁天皇 こうにん 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50 桓武天皇 かんむ 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51 平城天皇 へいぜい 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52 嵯峨天皇 さが 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53 淳和天皇 じゅんな 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54 仁明天皇 にんみょう 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55 文德天皇 もんとく 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56 清和天皇 せいわ 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57 阳成天皇 ようぜい 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58 光孝天皇 こうこう 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59 宇多天皇 うだ 887年8月26日—897年7月3日 60 醍醐天皇 だいご 897年7月3日—930年9月22日 61 朱雀天皇 すざく 930年9月22日—946年4月20日 62 村上天皇 むらかみ 946年4月20日—967年5月25日 63 冷泉天皇 れいぜい 967年5月25日—969年8月13日 64 圆融天皇 えんゆう 969年8月13日—984年8月27日 65 花山天皇 かざん 984年8月27日—986年6月23日 66 一条天皇 いちじょう 986年6月23日—1011年6月13日 67 三条天皇 さんじょう 1011年6月13日—1016年1月29日 68 后一条天皇 ごいちじょう 1016年1月29日—1036年4月17日 69 后朱雀天皇 ごすざく 1036年4月17日—1045年1月16日 70 后冷泉天皇 ごれいぜい 1045年1月16日—1068年4月19日 71 后三条天皇 ごさんじょう 1068年4月19日—1072年12月8日 72 白河天皇 しらかわ 1072年12月8日—1086年11月26日 73 堀河天皇 ほりかわ 1086年11月26日—1107年7月19日 74 鸟羽天皇 とば 1107年7月19日—1123年1月28日 75 崇德天皇 すとく 1123年1月28日—1141年12月7日 76 近卫天皇 このえ 1141年12月7日—1155年7月23日 77 后白河天皇 ごしらかわ 1155年7月24日—1158年8月11日 78 二条天皇 にじょう 1158年8月11日—1165年6月25日 79 六条天皇 ろくじょう 1165年6月25日—1168年2月19日 80 高仓天皇 たかくら 1168年2月19日—1180年2月21日 81 安德天皇 あんとく 1180年2月21日—1185年3月24日 82 后鸟羽天皇 ごとば 1183年8月20日—1198年1月11日 83 土御门天皇 つちみかど 1198年1月11日—1210年11月25日 84 顺德天皇 じゅんとく 1210年11月25日—1221年4月20日 85 仲恭天皇 ちゅうきょう 1221年4月20日—1221年7月9日 86 后堀河天皇 ごほりかわ 1221年7月9日—1232年10月4日 87 四条天皇 しじょう 1232年10月4日—1242年1月9日 88 后嵯峨天皇 ごさが 1242年1月9日—1246年1月29日 89 后深草天皇 ごふかくさ 1246年1月29日—1259年11月26日 90 龟山天皇 かめやま 1259年11月26日—1274年1月26日 91 后宇多天皇 ごうだ 1274年1月26日—1287年10月21日 92 伏见天皇 ふしみ 1287年10月21日—1298年7月22日 93 后伏见天皇 ごふしみ 1298年7月22日—1301年1月22日 94 后二条天皇 ごにじょう 1301年1月22日—1308年8月25日 95 花园天皇 はなぞの 1308年8月26日—1318年2月26日 96 后醍醐天皇 ごだいご 1318年2月26日—1336年8月15日 97 后村上天皇 ごむらかみ 1331年9月20日—1333年5月25日 98 长庆天皇 ちょうけい 1336年8月15日—1348年10月27日 99 后龟山天皇 ごかめやま 1339年8月15日—1368年3月11日 北朝1 光严天皇 こうごん 1348年10月27日—1351年11月7日 北朝2 光明天皇 こうみょう 1352年8月17日—1371年3月23日 北朝3 崇光天皇 すこう 1368年3月11日—1383年10月 北朝4 后光严天皇 ごこうごん 1371年3月23日—1382年4月11日 北朝5 后圆融天皇 ごえんゆう 1383年10月-1392年10月5日 100 后小松天皇 ごこまつ 1382年4月11日—1412年8月29日 101 称光天皇 しょうこう 1412年8月29日—1428年7月20日 102 后花园天皇 ごはなぞの 1428年7月28日—1464年7月19日 103 后土御门天皇 ごつちみかど 1464年7月19日—1500年9月28日 104 后柏原天皇 ごかしわばら 1500年10月25日—1526年4月7日 105 后奈良天皇 ごなら 1526年4月29日—1557年9月5日 106 正亲町天皇 おおぎまち 1557年10月27日—1586年11月7日 107 后阳成天皇 ごようぜい 1586年11月7日—1611年3月27日 108 后水尾天皇 ごみずのお 1611年3月27日—1629年11月8日 109 明正天皇 めいしょう 1629年11月8日—1643年10月3日 110 后光明天皇 ごこうみょう 1643年10月3日—1654年9月20日 111 后西天皇 ごさい 1654年11月28日—1663年1月26日 112 灵元天皇 れいげん 1663年1月26日—1687年3月21日 113 东山天皇 ひがしやま 1687年3月21日—1709年6月21日 114 中御门天皇 なかみかど 1709年6月21日—1735年3月21日 115 樱町天皇 さくらまち 1735年3月21日—1747年5月2日 116 桃园天皇 ももぞの 1747年5月2日—1762年7月12日 117 后樱町天皇 ごさくらまち 1762年7月27日—1770年11月24日 118 后桃园天皇 ごももぞの 1770年11月24日—1779年11月9日 119 光格天皇 こうかく 1779年11月25日—1817年3月22日 120 仁孝天皇 にんこう 1817年3月22日—1846年2月6日 121 孝明天皇 こうめい 1846年2月13日—1866年12月25日 122 明治天皇 めいじ 1867年1月9日—1912年7月30日 123 大正天皇 たいしょう 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124 昭和天皇 しょうわ 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125 今上天皇明仁 1989年1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天皇与皇族的姓名日本天皇与皇族的姓名日本天皇及其直系家属(皇族)统称皇室,据《皇室典范》规定,现在的皇室成员除天皇、皇后外,还包括皇子、皇弟、以及他们的妃子和子女。皇室成员都有名无姓。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一般平民不准有姓,只有贵族统治者以被封赐的家号、称号、官职、爵位等为姓。因为天皇历来被尊为“神”,所以天皇以及皇族也都没有姓。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实施户籍法。为了登记户口,编造户籍,才准许平民有姓。但是作为“神”的天皇以及皇族另有《皇室典范》,不在户籍法的管辖范围,所以至今依然无姓。  皇室成员的名字有一个特点,即男性带“仁”字,女性带“子”字。例如,明治天皇名睦仁,大正天皇名嘉仁,昭和天皇名裕仁,皇太子名明仁(即今平成天皇--半闲),皇长孙名德仁(即今德仁皇太子--半闲);皇女名成子、和子、厚子、贵子,皇孙女名清子。古代天皇的名字很长,有的多达十余字。据传约自公元九世纪仁明天皇(第54代天皇,名正良)以后,名字均为二字,自清和天皇(第56代天皇,名惟仁)以后又大部分带有“仁”字。至第122代明治天皇,《皇子女降诞诸式》明文规定,皇子均带“仁”字,皇女均带“子”字。  天皇的直系子孙除名字外,还有称号,皇子称亲王,皇女称内亲王,皇孙称王,皇孙女称女王。他们诞生后在正式命名之前先有宫号,如昭和天皇称迪宫裕仁,皇太子称继宫明仁,皇次子称义宫正仁,皇长孙称浩宫德仁,皇孙女称纪宫清子。天皇的男性子孙成年或成婚后,除被立为皇太子者外,其他均被封赐为宫家(与幼时的宫号不是一回事),如皇次子义宫正仁现称常陆宫正仁。现有的宫家(指至1983年本文刊发时止--半闲)还有昭和天皇的三个皇弟:秩父宫雍仁、高松宫宣仁、三笠宫崇仁。女性子孙出嫁后即脱离皇籍,随夫家称号或随夫姓。  明治维新时,日本皇族有五个宫家:伏见宫、桂宫、有栖川宫、闲院宫、山阶宫。明治时期又新设了十个宫家:久迩宫、贺阳宫、朝香宫、东久迩宫、小松宫、北白川宫、竹田宫、华顶宫、东伏见宫、梨本宫。以上15宫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新的《皇室典范》均已废除,他们的成员降为平民。现存的宫家只有大正时期设的秩父宫、高松宫、三笠宫三家和战后新设的常陆宫。宫家降为平民后,便去掉“宫”字,以宫名为姓,例如战后第一任首相东久迩宫稔彦之子盛厚(昭和天皇之婿),姓名为东久迩盛厚,其妻(皇女)则称东久迩成子。日本历代天皇名单:代 天皇名漢風谥号·追号 谥号的日语读法 在位 附注 1 神武天皇 じんむ 前660年1月1日—前585年3月11日 2 绥靖天皇 すいぜい 前581年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 欠史八代 3 安宁天皇 あんねい 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 欠史八代 4 懿德天皇 いとく 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8日 欠史八代 5 孝昭天皇 こうしょう 前475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 欠史八代 6 孝安天皇 こうあん 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 欠史八代 7 孝灵天皇 こうれい 前290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 欠史八代 8 孝元天皇 こうげん 前214年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 欠史八代 9 开化天皇 かいか 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 欠史八代 10 崇神天皇 すじん 前97年1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11 垂仁天皇 すいにん 前29年1月2日—70年7月14日 12 景行天皇 けいこう 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13 成务天皇 せいむ 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14 仲哀天皇 ちゅうあい 192年1月11日—200年2月6日 15 应神天皇 おうじん 27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16 仁德天皇 にんとく 313年1月3日—399年1月16日 17 履中天皇 りちゅう 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18 反正天皇 はんぜい 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19 允恭天皇 いんぎょう 412年12月-453年1月14日 20 安康天皇 あんこう 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21 雄略天皇 ゆうりゃく 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22 清宁天皇 せいねい 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23 显宗天皇 けんぞう 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24 仁贤天皇 にんけん 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25 武烈天皇 ぶれつ 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26 继体天皇 けいたい 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27 安闲天皇 あんかん 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28 宣化天皇 せんか 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 29 钦明天皇 きんめい 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30 敏达天皇 びだつ 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 31 用明天皇 ようめい 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 32 崇峻天皇 すしゅん 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 33 推古天皇 すいこ 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 34 舒明天皇 じょめい 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35 皇极天皇 こうぎょく 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36 孝德天皇 こうとく 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37 齐明天皇 さいめい 65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 皇极天皇重祚。 38 天智天皇 てんじ 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39 弘文天皇 こうぶん 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40 天武天皇 てんむ 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41 持统天皇 じとう 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42 文武天皇 もんむ 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43 元明天皇 げんめい 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44 元正天皇 げんしょう 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45 圣武天皇 しょうむ 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46 孝谦天皇 こうけん 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47 淳仁天皇 じゅんにん 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48 称德天皇 しょうとく 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 孝谦天皇重祚。 49 光仁天皇 こうにん 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50 桓武天皇 かんむ 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51 平城天皇 へいぜい 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52 嵯峨天皇 さが 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53 淳和天皇 じゅんな 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54 仁明天皇 にんみょう 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55 文德天皇 もんとく 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56 清和天皇 せいわ 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57 阳成天皇 ようぜい 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58 光孝天皇 こうこう 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59 宇多天皇 うだ 887年8月26日—897年7月3日 60 醍醐天皇 だいご 897年7月3日—930年9月22日 61 朱雀天皇 すざく 930年9月22日—946年4月20日 62 村上天皇 むらかみ 946年4月20日—967年5月25日 63 冷泉天皇 れいぜい 967年5月25日—969年8月13日 64 圆融天皇 えんゆう 969年8月13日—984年8月27日 65 花山天皇 かざん 984年8月27日—986年6月23日 66 一条天皇 いちじょう 986年6月23日—1011年6月13日 67 三条天皇 さんじょう 1011年6月13日—1016年1月29日 68 后一条天皇 ごいちじょう 1016年1月29日—1036年4月17日 69 后朱雀天皇 ごすざく 1036年4月17日—1045年1月16日 70 后冷泉天皇 ごれいぜい 1045年1月16日—1068年4月19日 71 后三条天皇 ごさんじょう 1068年4月19日—1072年12月8日 72 白河天皇 しらかわ 1072年12月8日—1086年11月26日 73 堀河天皇 ほりかわ 1086年11月26日—1107年7月19日 74 鸟羽天皇 とば 1107年7月19日—1123年1月28日 75 崇德天皇 すとく 1123年1月28日—1141年12月7日 76 近卫天皇 このえ 1141年12月7日—1155年7月23日 77 后白河天皇 ごしらかわ 1155年7月24日—1158年8月11日 78 二条天皇 にじょう 1158年8月11日—1165年6月25日 79 六条天皇 ろくじょう 1165年6月25日—1168年2月19日 80 高仓天皇 たかくら 1168年2月19日—1180年2月21日 81 安德天皇 あんとく 1180年2月21日—1185年3月24日 82 后鸟羽天皇 ごとば 1183年8月20日—1198年1月11日 83 土御门天皇 つちみかど 1198年1月11日—1210年11月25日 84 顺德天皇 じゅんとく 1210年11月25日—1221年4月20日 85 仲恭天皇 ちゅうきょう 1221年4月20日—1221年7月9日 86 后堀河天皇 ごほりかわ 1221年7月9日—1232年10月4日 87 四条天皇 しじょう 1232年10月4日—1242年1月9日 88 后嵯峨天皇 ごさが 1242年1月9日—1246年1月29日 89 后深草天皇 ごふかくさ 1246年1月29日—1259年11月26日 90 龟山天皇 かめやま 1259年11月26日—1274年1月26日 91 后宇多天皇 ごうだ 1274年1月26日—1287年10月21日 92 伏见天皇 ふしみ 1287年10月21日—1298年7月22日 93 后伏见天皇 ごふしみ 1298年7月22日—1301年1月22日 94 后二条天皇 ごにじょう 1301年1月22日—1308年8月25日 95 花园天皇 はなぞの 1308年8月26日—1318年2月26日 96 后醍醐天皇 ごだいご 1318年2月26日—1336年8月15日 97 后村上天皇 ごむらかみ 1331年9月20日—1333年5月25日 98 长庆天皇 ちょうけい 1336年8月15日—1348年10月27日 99 后龟山天皇 ごかめやま 1339年8月15日—1368年3月11日 北朝1 光严天皇 こうごん 1348年10月27日—1351年11月7日 北朝2 光明天皇 こうみょう 1352年8月17日—1371年3月23日 北朝3 崇光天皇 すこう 1368年3月11日—1383年10月 北朝4 后光严天皇 ごこうごん 1371年3月23日—1382年4月11日 北朝5 后圆融天皇 ごえんゆう 1383年10月-1392年10月5日 100 后小松天皇 ごこまつ 1382年4月11日—1412年8月29日 101 称光天皇 しょうこう 1412年8月29日—1428年7月20日 102 后花园天皇 ごはなぞの 1428年7月28日—1464年7月19日 103 后土御门天皇 ごつちみかど 1464年7月19日—1500年9月28日 104 后柏原天皇 ごかしわばら 1500年10月25日—1526年4月7日 105 后奈良天皇 ごなら 1526年4月29日—1557年9月5日 106 正亲町天皇 おおぎまち 1557年10月27日—1586年11月7日 107 后阳成天皇 ごようぜい 1586年11月7日—1611年3月27日 108 后水尾天皇 ごみずのお 1611年3月27日—1629年11月8日 109 明正天皇 めいしょう 1629年11月8日—1643年10月3日 110 后光明天皇 ごこうみょう 1643年10月3日—1654年9月20日 111 后西天皇 ごさい 1654年11月28日—1663年1月26日 112 灵元天皇 れいげん 1663年1月26日—1687年3月21日 113 东山天皇 ひがしやま 1687年3月21日—1709年6月21日 114 中御门天皇 なかみかど 1709年6月21日—1735年3月21日 115 樱町天皇 さくらまち 1735年3月21日—1747年5月2日 116 桃园天皇 ももぞの 1747年5月2日—1762年7月12日 117 后樱町天皇 ごさくらまち 1762年7月27日—1770年11月24日 118 后桃园天皇 ごももぞの 1770年11月24日—1779年11月9日 119 光格天皇 こうかく 1779年11月25日—1817年3月22日 120 仁孝天皇 にんこう 1817年3月22日—1846年2月6日 121 孝明天皇 こうめい 1846年2月13日—1866年12月25日 122 明治天皇 めいじ 1867年1月9日—1912年7月30日 123 大正天皇 たいしょう 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124 昭和天皇 しょうわ 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125 今上天皇明仁 1989年1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の象徴天皇 天皇は、日本国宪法で「日本および日本国民统合の象徴である」と规定されています。现在の明仁天皇は、纪元前660年に即位したとされる初代の神武天皇から数えて125代目の天皇に当たります。この间、天皇の役割は実権者であったり名目上の最高地位者であったりしました。1889年(明治22年)に公布された明治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で、政治権力と军事権力を持つ元首とされていた天皇は、第2次大戦の败戦後に施行された日本国宪法により、その権力を失いました。以来、现在に至るまで、天皇は、国家的な仪礼としての国事行为のみを行い、国政に関する机能は持たないというシンボルとしての存在となっています。 皇室 天皇を中心とした一族のことを皇室、または皇族といいます。皇室には名字がなく、天皇から与えられた「宫」という称号を用います。例えば现皇太子は浩宫徳仁といい、海外ではプリンス・ヒロの爱称で亲しまれています。日本国宪法の施行後は、戸籍法を适用されないこと、选挙権・被选挙権を持たないこと、养子をとることができないことなどを除いては、一般国民と同様の国法が适用されます。 皇室に関する公の事务は、国务の一部として総理府の外局である宫内庁が司っています。また、皇室に関する重要事项を审议するための皇室会议は、総理大臣ほかの==関系者と皇族の要人で构成されています。 元号 日本では西暦で年を表す习惯も定着してきましたが、多くの场面ではまだ日本独自の年号を使用しています。この独自の年号とは、中国で皇帝が时をも支配するという思想から始まり、日本では645年に「大化」と号したのが最初です。天皇が制定権を持っていた时代は、天皇の即位や天変地异などによってしばしば元号が改められましたが、明治以降は一世一元になり、皇位が継承されるときにのみ改められることになっています。1989年に明仁天皇が皇位を継承したことによって、元号は「昭和」から「平成」へと変わりました。なお、过去の天皇を表すときにはこの元号を付けて「昭和天皇」などと呼ぶ习わしがあります。 国歌 日本の国歌は「君が代」です。「君」とは天皇のことを指し、歌词の内容は「天皇の治世がいつまでも続きますように」という愿いが込められています。 この歌は、もともと天皇が世の中を统治していた时代である10世纪初头に编纂された『古今和歌集』にある和歌からとられています。そのため、天皇制が廃止された现代において、この歌を国民が国歌として歌うことに関してはさまざまな异论があります。しかし目下のところ、この歌は国歌として国家的祭典、国际的行事、学校や祝祭日などにおいて歌われています。国技である相扑でも、千秋楽の优胜者表彰のときには観客全员が起立して歌います。 国旗 法で定められてはいませんが、白地に赤い丸を描いた旗が、日本の国旗として使われています。「日本」とはもともと「太阳が升る国」という意味であり、したがって赤い丸は日の出の太阳を象徴しています。英国旗を「ユニオン・ジャック」、米国旗を「星条旗」というように、日本の国旗は「日の丸」といいます。 この「日の丸」は旗以外に赤い丸単独でも用いられ、さまざまなシンボルとしても使われます。第2次大戦中には、日の丸は「特攻队」やその他の悲剧のシンボルとしても使われたため、戦争中の不幸な记忆と结び付き、国旗としてふさわしくないと考える人もいます。 国花 日本人に最も爱好され、日本を象徴する花といえば桜です。日本人は、1周间ほどで散ってしまう桜から、美しさとともに无常感や物悲しさ、あるいは洁さを読みとります。 この花と日本人の叙情は昔から深く结び付いていて、平安时代(794~1185)以来、和歌にもよく咏まれています。昭和时代(1926~1989)初期から第2次大戦までの间は、この桜の散りぎわの洁さが军国主义に利用されて、特攻队の死が美化されたりしたのです。今ではその美しさが平和のシンボルとして、日本から海外に赠られ、アメリカのワシントンD.C.のポトマック河畔やベルリンの壁迹に、饯伪√疑?位à虼氦搐趣藛Dかせています。  菊 菊は中国が原产ですが、8世纪ごろ日本に伝来した後、日本人の好みに合わせてさまざまな改良が加えられ、今や春の桜と同様に日本を代表する秋の花となっています。そのため品种は非常に多く、花の色は白、黄、桃、红など、また大きさも大菊・中菊・小菊などがあります。17世纪にはオランダ経由でヨーロッパに渡り、高い评価を受けました。香りがよく、気品の漂う菊は皇室の纹章ともなっており、また、死者や先祖を慰める墓参りにも菊は欠かせません。菊は日本人の持つ繊细な美的意识の象徴と见なされ、ルース・ベネディクトの日本研究の书『菊と刀』のタイトルともなっています。 国鸟 日本を代表する鸟はキジです。キジは日本固有の鸟で、古くから人々に亲しまれており、1947年に国鸟に指定されました。人里离れた雑木林や草原に住み、雄は颜が赤く体全体が暗い绿色で尾が长く、雌は淡い褐色で黒い斑点があり、雄より小さく尾も短いという特徴があります。 秋から冬にかけて狩猟の対象とされ、古くから食肉用として珍重されてきました。婚礼の祝い物として用いられることも多くありました。 鸟の中でも最上とされ、雄と雌が互いを求めて鸣く声に哀愁があり、そのため、歌や俳句では妻子を恋うる心情の象徴とされています。 东京 日本の首都は东京です。昔は江戸といい、江戸时代の名前の由来ともなっています。1457年に武将・太田道潅が江戸に城を筑き、その後1603年には徳川家康が江戸に幕府を开き、江戸时代が始まりました。それまでは一地方都市だった江戸はこの300年间に独自の文化を筑き、幕府が崩壊する1867年までに人口100万の世界一の都市となっていました。现在では人口1,200万人、伝统とハイテクの混在する国际都市であり、ニューヨーク、ロンドンと并ぶ世界金融の中心でもあります。中心部には绿に囲まれた広大な敷地に天皇の住む皇居があり、その周囲に国会议事堂を初めとする政治関连施设、それにビジネス街が连なります。 富士山 富士山は、その美しさゆえに広く世界に知られている日本一高い山です。标高は3,776メートル、日本のほぼ中心部に位置し、史上たびたび喷火してきました。1707年以降は火山活动を休止していますが、地质学上は活火山です。 富士山は日本三霊山の1つで、古来信仰の対象として崇められてきました。特に江戸时代(1603~1867)には、信仰のための登山が盛んに行われています。 その伟大さと美しさはまた、日本の多くの芸术家を魅了し、优れた作品が残されています。浮世絵画家・葛饰北斎には「富岳三十六景」という优れた作品があり、「赤富士」など世界に知られる名作もあります。 芸者 「フジヤマ、ゲイシャ」といえば、最近までは日本をよく知らない人々が神秘的な东洋の岛国を表すときに使われるステレオタイプの表现でした。有名になった原因は、芸者のやさしい心遣いが西洋の男性を感激させたからでしょうか。しかし今では日本への无知を告白する表现と见なすべきです。芸者とは、祝宴の席に兴を添えることを职业とする女性のことです。日本髪を结い、着物を着て旅馆や料亭に出かけ、呗を歌い、三味线を弾き、日本舞踊を踊ります。娼妇を兼ねた时代もあったため性的なイメージが强いのですが、现在ではむしろ伝统的な芸を受け継ぐ、贵重な职业と见なされる倾向にありま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经济与物价  日本江户时代金、银、铜钱三种货币并通流行,遇到高额兑付时江户会使用黄金,而大阪更习惯采用白银,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两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在幕府公定的场合,货币的比值通常是:金1两=银50匁=钱4000文,由于江户所在的关东大多使用黄金,故而关东地方还指定了:金1两=4分=16朱的牌价;习惯使用白银的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相应的也有了:银1匁=10分的汇率;至于铜钱方面,则是无论东西统一为:钱1贯=1000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比率并不是稳定的,在某些特别的时期几乎每天都会有所波动,而且大多都是在贬值。物价的不稳定,对于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件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可是,头疼归头疼,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  那个时代的人与现在人相比较起来,对于米的依靠程度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按照人均1日5合米的主流说法来推算,一年需要消耗1.8石的米粮,而衍生到全国就是3250万石,这数字对于当时的稻米产量来说绝对是惊人的。受到产量、战乱、饥荒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米价经常高涨,大阪的商人则乘机将大量囤积的稻米以原价格的1.5倍出售给那些急需粮食的百姓。  按照记载,刨去丰收、歉收等特殊情况,稻米的价格通常是这样的:  1.商人大量收购时:米1石=金1两。  2.武士出售禄米时:米1石=金14朱。  3.庶民小额购买时:米1石=金1两10朱。(关西地方)  4.庶民小额购买时:米1石=金1两11朱。(关东地方)  当然,以上只是为了方便比较,庶民购买米粮总是按升或合来计量的。  虽然说,百姓要用比较高的价格来换取自己亲手种植的赖以生存的稻米是件不太合理的事情,但是比起之后因“货币品质低下”、“享保饥荒”、“天明饥荒”、“天保饥荒”、“幕末之乱”而引起的米价爆涨来还算是幸运的。据说在天保四年,因为出羽洪水,江户米价升到金1两4斗的地步;五年继续上涨,为金1两2斗;七年更是创出了金1两1斗2升的历史最高价。  商人的暴利,幕府的无能,庶民只能要求上苍的保佑,但是天保年间的百姓似乎并没有得到上天的庇护,即便是现在想来,仍然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  让我们从凝重的心境中走出来,继续探索幕初这个时期各层面的人群的基本生活状况。  1.农民  作为农业立国是时期来说,农民是天下真正的主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养育的整个国家。那么,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如何的呢?请一起看看这样一个中流农家。  1)家庭构成:1夫、1妻、1子、1女,共同耕作田1町、畑5反的地方。  2)年度收入:米20石、麦6石、萝卜2万5千根。这里,假设萝卜以每根5.4文的价格全部出售,可得铜钱135贯。  3)年度支出:  年贡:米5石(田)、钱3贯(畑);地租:米5石。  消耗:肥料50贯、运费(舟、车)50贯、短工雇费5贯。  食物:米2.5石、麦4.5石(以小麦为主食,蔬菜自给推算)。  衣宿:盐、茶、油、纸8贯,农具、家具8贯,炭薪4贯,衣料3贯。  交际:年始年末杂费8贯,串亲戚的礼钱4贯。  那么,这样总和下来是:米12.5石,麦4.5石,钱143贯。  4)岁末节余:如果将剩余的米(7.5石)、麦(1.5石)、和所有的萝卜变卖成铜钱那么,应该可以得到钱170贯(30+5+135),扣除上面支出的143贯,剩余应该为27贯。  这样推算下来,这样的一个中流农家一年下来可节余27贯,与史料出处作者所写“即使一、二月也冒着严寒不停地工作,年终所余不过数金,全不够医药之费”的注释到相吻合。只是,肥料和运费真需要花费金25两之多吗?或许这些也都有地主或商人们控制着吧!  2.木匠  木匠、铁匠、织缎匠,那个时期的手工业已经可以说是比较发达的了,只是诸如特殊行业的铁匠、制造奢侈品的织缎匠的数量都还没有多到足以代表手工行业基本情况的程度吧!所以,我们选取了一位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过的匠人——木匠。  1)家庭构成:1夫、1妻、1女,住着2间4块半大小的简陋房屋。  2)年度收入:按照1日雇佣费银5匁4分,一年工作294天(国定假还是要放的)计算,可得到银1588匁(合127贯)。  3)年度支出:  店租(房钱):银120匁。  买米:银354匁。  盐、大酱、酱油、油、炭薪等用度:银700匁。  工具折旧:银60匁。  服装费:银120匁。  交际应酬费:银100匁。  4)岁末节余:按照这样数字的计算,到了年底,这家人应该可以余留银134匁,合钱约11贯。虽然说是个手艺人,可没有自己种植的稻米和房产,日子过得反而要比农民来得辛苦,终于理解了《七武士》当中的那句“其实农家什么都有”的真实含义了。  5)下面是罗列的一些不同行业手艺人的年收入:  书匠5两、染匠8两、理发匠10两、面点匠10两、雕匠15两、木匠31两3分,这样一比,木匠到还算收入高的了。  3.武士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武士。这是为下级武士,地位大约等于幕府时期町奉行所同心。  1)家庭构成:1夫、1妻、1子,另雇佣了1男1女两个下人。  2)年度收入:禄高70俵5人扶持。70俵(合28石),如果全部折换成现金的话就是金24两2分;5人扶持就是这家人平日用度的米粮(91石2斗5合),自然也是有领主支付的。  3)年度支出:  月生活费:1两(薪炭1100文、蜡烛100文,蔬菜800文、大酱、酱油500文、油250文,礼佛150文、请客300文,男主人零花、路费500文,女主人零花300文)。  下人佣金:3两(男仆2两、女仆1两)。  服装费用:2两。  交际费用:3两2分(盆1两、暮2两、五节句1分、凶吉金1分)。  这样,总和下来,一年的花消是金20两2分。  4)岁末节余:很明显,能够继续起来的也只不过是4两,只比手艺人多出5贯而已。当然,平时的日子自然是过的好多了。  士、农、工、商,前面的三者都基本做了探索,至于最后的商人么,除非他自己公开,否则外人是很难了解奸猾的他们到底有多少财产的,所以也就不做假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民俗文化之-日本料理貌似有很多规矩。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渐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和食以清淡著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和食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风味。 ??和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饭团、天妇罗、火锅、石烧、烧鸟等。 ??“刺身”,即生鱼片,是日本人最佳的生食。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鲽鱼、鲈鱼等为材料,这些鱼肉都是白色的。明治以后,肉呈红色的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制作河豚刺身的厨师,必须取得专业资格,这刺身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吃生鱼片要以绿色芥末和酱油作佐料。这芥末的日语叫“ゎさび”,是生长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种极爱干净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山葵像小萝卜表皮黑色,肉质碧绿,磨碎捏团放酱油吃生鱼片,它有一种特殊的冲鼻辛辣味,即杀菌,又开胃。日本的生鱼片异常新鲜,厚薄均匀,长短划一。生鱼片盘中点缀这白萝卜丝、海草、紫苏花,体现出日本人亲自然的饮食文化。 ??“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饭的代表,制作寿司要在米饭中加醋、糖、盐、料酒等调料,还要加海藻、辣根等,将其攥成小饭团,上面放上各种生鱼片、鱼仔、鲜虾肉、贝类等,这叫“攥寿司”。将米饭铺在寿司上,然后加生鱼片、紫菜等,卷起来成圆柱形,就成“卷寿司”。寿司鲜美爽口,价格大众化,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东京的“捏饭寿司”,客人可以一边吃,一边欣赏厨师的手艺。 ??饭团,是用双手把煮熟的米饭攥成的,大小适中,里面放上咸梅干或咸鲑鱼。攥时两手蘸上水和盐,使饭团略带咸味,外面包上紫菜,三吃食配些咸菜。把饭团包在竹皮里,旅行或郊游时携带着作野餐,这是日本传统习惯。 ??“天妇罗”,是和食中的油炸食品,用面粉、鸡蛋、水和成浆,将鱼、虾、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的调汁,鲜嫩美味,香而不腻。 ??“寿喜烧火锅”,亦称日本火锅,是从19世纪后半期以后才开始普及。它是将牛肉切成薄片和海鲜、蔬菜等一起煮,沾上生鸡蛋汁、酱油和糖作成的调味料一起食用。日本古代就有这种进食的习惯,农民将鱼肉、蔬菜放入地坑上的锅上,大家边煮边吃。 ??“石烧”,是将牛排放在烫石上烧熟,蘸鲜酱油食用。 ??日本培育出一种牛,肉质柔软得能用筷子剥裂,入口就化,鲜嫩异常。这种神户牛和松阪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价格不菲。 ??“烧鸟”,将鸡肉切成片串在细竹签上,蘸上酱油、糖、料酒等配制得味汁,放在火上烤。也有用鸡或猪内脏作原料,不过传统上都称烧鸟,它价格便宜,不少人喜欢当作下酒菜。“烧鸟屋”,在日本各地都可见到。 ??现在,日本料理中主要是鱼类,肉类和蔬菜。古代的日本,肉类曾是主食之一。但公元675年,受佛教的影响,天武天皇颁布了不准食用牛、马、狗、猴、鸡等的禁令,日本人很少食肉的习惯持续了千余年。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仍不宰杀家禽、家畜,但狩猎场烹调的野味还是可以吃的。明治维新后,从欧美引进了食肉的习惯,并迅速在全国普及。 ??日本生产的大米,营养丰富,质量上乘,煮出的饭形似珍珠,芳香四溢。吃米饭时,常搭配有青菜、鱼、肉等副食,并搭配黄酱等调味汤、腌酱菜。在副食中,现在也有不少人采用西式或中华料理来搭配。 ??日本面条,价廉物美,尤其是荞麦面条,是大众喜爱的食品。 ??日本人在饮食生活方面,自古以来就有简朴节约的观念。此外,为了预防收成不佳而作为储备和保存的食物有:酱菜、腌制的鱼和肉类、风干的食品等。 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男的22公分,女的21公分。 ??日本社会运行的节奏很快。日本的早餐很简单,午餐也比较随便,而晚餐最为丰盛。 日本人每逢喜事时,常吃红豆饭和带头尾的鲷鱼。糯米中加入红豆一起蒸,作成红豆饭,红豆的颜色会将糯米染红,而红色象征火和太阳的颜色,也是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而鲷鱼的鱼身鲜红,所以成为吉祥的象征。 ??在酒类中,日本酒(酒精浓度15%~16%)用量可观。1994年,日本酒类的消费约为1000万千公升,生产量为934万千公升,其中啤酒占76%、日本酒占11%、烈性酒占7%。日本人经常在下班后和客户、同事或上司一起喝酒,以增进人际关系。 ??日本最大众化的饮料是绿茶。咖啡也深受现代日本人的喜爱,红茶和乌龙茶也相当普及。 在日本可以品尝到各种世界名菜,但为了适合日本人的口味,大多数有点日本化。东京是国际烹调的橱窗。在日本最普遍的外国饭菜就是中华料理,由华人经营的饭店相当多。此外,韩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料理,也很受欢迎。 ??现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样化,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替代了饭团。鸡肉食用量比1960年增加了10多倍,而大米的销售量却比20多年前减少1/3,而且还在下降。速冻食品受到主妇们的青睬,饺子、锅贴、包子、面类等中华料理也在日本走俏。 四大料理: 1.怀石料理 ??煎茶之前的用膳,为了不影响品茶的乐趣,料理的味道和用料十分讲究。茶馆主人按季节,精心挑选新鲜海产和蔬菜烹调落足心思。怀石料理讲究环境的幽静,料理的简单和雅致。 2.卓袱料理   中国式的料理,其特色是客人围著一张桌子,坐的是靠背椅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子上。这种料理是起源於中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由於盛行於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一边进食,一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3.茶会料理   室町时代(十四世纪)盛行茶道,於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初初开始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其後,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间中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二、三味山珍海味,最後是茶。 4.本膳料理   属红白喜事所用的仪式料理。一般分三菜一汤、五菜二汤、七菜三汤。烹调时注重色、香、味的调和。亦会做成一定图型 以示吉利。 用膳时也讲究规矩,例如:用左手拿著左边的碗,用右手把盖放左边。反之则用右手揭盖。先用双手捧??起饭碗,放下右手,右手拿筷。每吃两口饭,就要放一下碗,然後双手捧起汤碗,喝两口再放下碗。之後一样方式,契两口饭再夹一次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士刀之历史(一)日本武士刀的历史、工艺,日本武士刀原本也与中国相同,直刀直剑,后来在实战中不断改良,形成了今天的模样。日本刀的改良主要集中在平安-镰仓-室町-战国时代,当时日本形势纷乱,战争频起。武士刀就是武士的生命。流传至今的名刀如:三日月宗近、菊一文字则宗、和泉守兼定等都是那个时期名锻刀师锻造。日本刀的一般样式——刀柄以珠粒细密的白色鲛鱼皮包裹,长26厘米,并用丝带编花缠绕。刀柄近护手处用“竹钉”贯通固定刀身。护格(称“锷”或“镡”)为铜镀金,有镂空和不镂空两种。刀刃近护手处有日本刀特有的铜制夹刃(称“鎺本”)。传统日本刀是完全手工精心锻制。当时的武士刀锻造竞争激烈,锻刀师精益求精,潜心研究锻造工艺,一些新的锻造技术被开发出来,日本刀的质量也不断上升,以至于到日本战国-中国明朝时期,日本刀完全超越了中国刀剑(这个我们后面再谈)。日本武士刀的锻造工艺号称一绝,可以和股票交易中的K形线媲美为日本“两大发明”(K形图是在幕府时期米粮买卖中发明出来的,是现在分析股票投资的主要工具)。我们知道,在中国制剑的过程,被称为“铸剑”——名剑干将、莫邪都是属于铸剑。铸剑的缺点是组织脆性大,抗冲击力弱,容易脆折。所以后来的刀剑制作重点逐渐由“铸”向“锻”变迁。日本奈良时期由中国传向日本的刀剑“唐大刀”就采用了最初的锻造工艺,通过锻造冷热处理,均匀钢铁组织纤维,去除杂质。当时日本锻造所纷纷仿效,制作出无数“唐样大刀”。很快日本锻刀师就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平安时期有些著名的锻刀师甚至已经开始注意调节钢铁的碳含量增强刀的韧性和硬度。进入室町后期,正是日本武士文化鼎盛时期,武士刀的锻造工艺也出现了很大的突破——发明了碳素折叠钢淬火技术。就是把钢铁不断锻打-然后折叠层压-再锻打-再折叠层压这样反覆的过程,期间不断进行淬火冷处理,调整碳素含量。(这样的武士刀打造出来后,在刀面上可以看到明显的美丽水波纹,我至今在中国龙泉宝剑上看不到这样的工艺。)碳素折叠钢大量混合使用皮钢和芯铁,淬火的皮钢保证刀的硬度,不淬火的芯铁则保证刀的柔韧度。这种锻刀艺术达到了冷兵器的极至。好莱坞电影《保镖》(护花倾情)中有一个经典调情镜头:女主角用武士刀顶住男主角的肚子,媚眼如丝。男主角拉下她的丝巾,在空中一抛,丝巾在武士刀上一滑两断,不闻一声……我2000年在一外籍老师家里见过武士刀,精美绝伦,当时以为刀口没有开刃,老师立刻表演给我看:用武士刀横劈飘在空中的报纸,“嚓”的一声切为两半,切断处光滑无比,可见有多锋利。二)日本武士刀与中国 中国的锻造工艺在宋朝一直领先日本,《水浒》里杨志卖刀,他的刀吹毛断发(锋利),能砍断铜钱而不卷刃(硬度),甚至杀人不见血。虽然小说里不免夸张,但是仍然可以想象中国锻造艺术的高超。宋以后蒙古人屠戮中国,许多科技失传后代(比如瓷器工艺,印刷工艺等等),锻造工艺也不免失传。明代,倭寇骚扰中国沿海,落后的军事指挥和刀剑都成了中国的软肋。1555年一股50至70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超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朗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然后趋袜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之多。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这样的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在入侵的初期,他们几乎战无不胜,主要原因在于战术的优势和武器的精良。他们能极其娴熟地使用双刀,并且和近旁的伙伴保持密切的联系,互为呼应,协同作战。颇为特异的是,他们的指挥信号乃是班排长手中的折扇。当双方开始接触,班长排长把折扇往上一挥,他们的部下就以刀锋向上。当对方的注意力为这种动作所吸引,他们就突然倒转刀锋迎头砍下。这种双刀的长度不过5尺,但在一个熟练的使用者手中挥舞,一片刀光,使“上下四方尽自,不见其人”,可以在一文八尺的方圆之内杀伤对方。(以上引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当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奏折中称倭寇“善磨刀枪,日中闪闪,以夺士目”。刀剑可以反光晃眼,可见其制作精良。戚继光喜爱武士刀太甚,缴获不多,最后竟然自己仿制,配置军队,史称“戚继光刀”,又称“樱花刃”。该刀长约72cm,刀狭,长弯而单刃,样子像是像武士刀了,可惜锻造工艺落后,质量始终不如日本刀。三)日本刀与八年抗日。1933年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长城罗文峪抗战,组织500人的大刀队与日军白刃战。当时出了很多英雄,今天北京历史革命博物馆还有一张照片——一个十几岁的赤膊大男孩,手持大刀片子,说明介绍他砍杀了17名日寇。由于日本刀制作精良,中国战士只能使用厚重的大刀片子与之抗衡。遂有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纵论当时战争,日本武士刀一般只有军官配备,然而日寇训练有素,白刃战中往往获胜——台儿庄战役,中国军人手持大刀与日寇刺刀血战,常常二打一尚不占优势,一对一必输无疑。(见《李宗仁回忆录》之后的历史我不太想写了,日寇南京大屠杀,一次杀人竞赛,一把“助广”刀砍下300中国人头颅……值得一提的是,抗战结束后,该刀被国民党将军收藏。四)后记写到这里,原本兴致盎然,现在沮丧的很。中学时的我喜欢历史和武侠,志愿是写一本武侠小说,内容是明朝倭寇侵扰时期,某年轻少侠联合少林武当各大门派配合戚继光击溃倭寇,保我中华。奇怪的是那么多武侠著作,多喜欢以明朝为历史背景,但是却集中在明末清初,干一些反清复明的勾当,很少涉及抵抗倭寇这样的好题材。希望有好的作家(或武侠爱好者)写一本这样的书。对中日战刀发展思路的再认识。日本古代战刀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中国的唐太刀,但此后中日两国战刀却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日本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成锻造精细、淬火讲究、锋利柔韧、装饰华丽的名刀,成为锻造型花纹刀的代表,而同时期的中国却以粗糙的“手刀”类为大宗,传统的“折花”工艺,几近失传。很多人就此认定,在近古中日战刀的发展上,日本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这个结论对,也不对。从工艺上而言,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日本刀是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完美冷兵器,且不论其刀装的考究精致,仅就刀刃本身而言,其刀身弧度、造型、厚薄比例设计科学合理,能兼顾劈砍突刺,反复叠打和淬火形成的纹路锯齿,又增加了切割柔软物体的威力,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手刀”都用钢条锻打,用水或动物尿液淬火,刚性有余而柔韧不足,刀身宽而短,刀尖前锐后斜,宜砍劈而不宜刺杀,用途单一而且费力,易锈蚀和折断,在明末抗倭和后来的一系列中日战争中,手刀和其后身“大刀片”屡屡被日本长刀占了上风,甚至削断,就可以见其高下优劣。至于工艺艺术上,粗工锻打的手刀刀片可能只能被日本工匠视为“铁棒”,而“鞘或木或皮,或有或无”、“环柄包以布”的手刀在刀装方面,较诸日本刀更是毫无可比性。但从整个军队的装备体制角度而言,这样的结论是不够公允的。日本刀精致锐利,却价值不菲;工艺精湛而复杂,也不利于大规模生产装备,更不利于标准化生产,这从二战后期“军刀救国”时,炮制的大量粗劣日本刀,便可看出一些端倪来,而且日本刀含碳高,对于保养的要求相当苛刻,上述种种,对于地位高贵、以行伍为业的日本武士阶层是毫无难处的,但并不利于装备大量的部队,事实上,日本军在中世纪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武士以下的足轻等“杂兵”是不装备日本刀,而装备竹枪等更便宜的武器的。这种兵器适应于日本中世纪各家自备武器的装备体制,但不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而粗糙简陋的手刀虽然有种种不足,却便于快速大量地成批制造;虽然用途单一,却能把其主要功能——劈砍发挥到极至;由于是用钢条简单锻打淬火而成,保养磨拭,十分简单,缺损锈蚀虽然时常发生,却能很方便地解决,而且由于价格便宜,打造方便,即使刀不堪用,重新打造也是很容易的。这对于部队规模大、装备给养国家统筹、兵源是世兵和雇募(甚至抓兵)相结合且主要来自市井农村的中国,是非常合适的选择。虽然单独一把手刀比不过日本刀,但从整个装备体制上而言,中国的选择不能说是失策的。在实战中,损失的手刀可以就地取材,大量制造,在近代屡屡有用农具甚至铁轨打造“大刀片”应急的记载,这对于长期消耗战而言,是相当有利的。当然,日本刀在战斗中的威力是许多当时的中国人都公认的,戚继光就因此仿日本刀作长刀,刃长五尺,柄长一尺五寸;清代又仿长刀作佩刀,刃长二尺二寸,宽一寸三分,柄长四寸二分,但戚氏长刀系装备精选的勇营部队,武备志中虽有形制,却和同样载入此书的狼筅一样,并非明军普遍的装备;清代的佩刀更因其尺寸缩短,变成一种防身应急的武器了。而且上述仿制品都在工艺形制上大大简化,降低了成本,相应也降低了威力。至于刀剑工艺的退步,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两国武士地位的不同。日本的佩刀人是受社会尊重的高地位阶层,对于他们,佩刀既是武器,又是身份的象征,而中国自宋后重文轻武,社会上佩带刀剑成了市井游侠的形象,而王公贵族纵使佩带刀剑,也主要重其装饰性而轻视其实用性,这就造成了功能和工艺的分离,导致了许多工艺的逐渐消亡。 综上所述,从工艺上而言,中国刀剑工艺的退化是令人惋惜的,但这种退化在军队装备体制上是必然的,从战略上而言并非失败之举。不但刀,宋代的长兵,如枪、大刀,形制繁多,分工明确,到了元明两代也逐步简化,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上述论点的合理性,尽管工艺的失传和退化,无论如何是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武士刀杂谈日本武士刀可分为剑、直刀、太刀、短刃、胁差5种。 剑,来源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剑。 直刀可能就是最早太刀的雏形。它是仿制中国的剑直形模样产生的传统武士刀。如今日本剑道试合中使用的竹剑大概就是唯一能得见此物的原型了。 古代日本武士常用的武器叫做‘太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日本武士刀。此种刀刃部分制作极为复杂,一般要经过5个阶段,这种技术一般视作家传秘方。在物理学上,刀身微向后倾要比直线更能体现圆弧运动的原理,从而使刀身更具有威力,扩大砍切范围。太刀制作技术的代表人物就是镰仓时代(公元1192年--公元1333年)名匠正宗,此人制作的名刀不愧为刀中之首,达到了武士刀“锐利无比,刚柔并济、完美无暇”的最高境界。19世纪末,正宗制作的武士刀首次传入欧洲,欧洲的科学家们发现刀身中含有水铅成分进而发明了现在的剃须刀片,德国更是将此技术用于一次世界大战的大炮、和二次世界大战的虎形坦克技术上。 短刃,其实和胁差很类似,但使用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短刃为日本当时刺客,也就是忍者所使用,可称为忍者的专用武器,其目的无非就是暗杀及防卫。由于短刃较太刀相比较短,也方便暗处的刺杀行动。短刃一般在忍者行动时置于忍者背后。 还有一种就是叫做‘胁差’的短刀,通常就是日本武士所佩带的双刀中较短的一把,这把利刃的产生源于室町时代(公元1338年--公元1578年)武士道剖腹思想的日益盛行。说白了,也就是为自己准备的。大刀杀别人,小刀做战败剖腹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织田信长毕生合战一览合战名  时间  意图  织田方  对方  胜负 名古屋攻略 1538年 攻占名古屋 不明 不明 胜利 加纳口之战 1547年9月 侵占美浓 10000 不明 失败 古渡城下之战 1547年11月 领土防卫 不明 不明 和解 赤冢之战 1549年1月 领土防卫 800 1500 胜利 萱津之战 1552年8月 清州城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安食之战 1553年7月 清州城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村木城攻略 1554年1月 尾张防卫 不明 不明 胜利 清州城攻略 1554年4月 清州城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守山城攻击 1555年7月 镇压反叛 不明 不明 胜利 救援斋藤道三 1556年4月 救援道三 不明 不明 失败 稻生之战 1556年8月 清州城攻略 700 1700 胜利 浮野之战 1558年7月 岩仓城攻略 3000 3000 胜利 岩仓城之战 1559年1月-3月 岩仓城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尾张桶狭间之战 1560年5月 尾张防卫 2000 10000 胜利 西美浓侵攻 1560年6月-8月 美浓威吓 不明 不明 不详 森部之战 1561年5月 据点获得 3000 6000 胜利 十四条·轻海之战 1561年5月 据点获得 不明 不明 失败 小口城之战 1562年6月 镇压反叛 不明 不明 失败 新加纳之战 1563年春 据点获得 5700 3500 失败 犬山城攻略 1564年8月 镇压反叛 不明 不明 胜利 宇留摩·猿啄之战 1565年夏 稻叶山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堂洞·关城之战 1565年8月-9月 稻叶山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和野岛之战 1566年8月 稻叶山攻略 不明 不明 失败 北伊势侵入 1567年春 北伊势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稻叶山攻略 1567年8月 稻叶山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楠·高冈城攻略 1567年8月 北伊势攻略 不明 不明 失败 北伊势攻略 1568年2月 北伊势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畸作·观音寺攻略 1568年9月 六角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胜龙寺城攻略 1568年9月 三好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芥川城攻略 1568年9月 细川·三好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池田城攻略 1568年9月 三好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本 寺攻略 1569年1月 三好·斋藤攻略 2000 10000 胜利 北畠氏攻占 1569年8月-10月 南伊势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朝仓讨伐(金崎) 1570年4月 朝仓攻略 不明 不明 失败 姊川合战 1570年6月 浅井·朝仓攻略 23000 18000 胜利 野田·福岛城攻略 1570年7月 三好·斋藤攻略 不明 不明 撤退 宇佐山城攻防 1570年9月-12月 宇佐山城防卫 36000 30000 失败 石山本愿寺举兵 1570年9月 三好攻略 30000 不明 撤退 茶话山·金森攻略 1571年2月-9月 浅井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长岛一向一揆第一次 1571年5月 长岛一揆攻略 50000 25000 撤退 延历寺烧讨 1571年9月 延历寺攻略 25000 不明 胜利 远江三方原之战 1572年12月 远江防卫 13000 20000 失败 近江石山·今坚田城攻略 1573年2月 足利义昭势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东美浓方面之战 1573年3月 岩村城防卫 不明 800 失败 上京烧讨·二条城攻围 1573年4月 足利义昭 不明 不明 撤退 西近江攻略 1573年7月 六角攻略 不明 不明 撤退 一乘谷攻略 1573年8月 朝仓攻略 不明 20000 胜利 小谷城攻略 1573年8月 浅井攻略 不明 20000 胜利 鲶江城攻略 1573年9月 六角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长岛一向一揆第二次 1573年9月 长岛一揆攻略 50000 不明 撤退 若江城攻略 1573年11月 三好攻略 20000 4000 胜利 美浓明智城救援作战 1574年2月 明智城救援 不明 不明 失败 高天神城救援作战 1574年6月 高天神城救援 不明 25000 失败 石部城攻略 1574年4月 六角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石山本愿寺攻伐 1574年4月 使本愿寺孤立 不明 不明 - 长岛一向一揆讨伐 1574年7月 长岛一揆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河内饭盛之战 1574年9月 使本愿寺孤立 不明 不明 - 伊丹城攻略 1574年11月 伊丹攻略 100000? 不明 胜利 三河出兵 1575年3月 协助防守 不明 20000 - 高屋城攻略 1575年4月 三好攻略 100000? 不明 胜利 石山本愿寺攻伐 1575年4月 使本愿寺孤立 不明 不明 - 长筱之战 1575年5月 三河防卫 35000 20000 胜利 美浓岩村城攻略 1575年6月-11月 东美浓回复 30000 3000 胜利 越前一向一揆讨伐 1575年8月 越前一揆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石山城下之战 1576年5月 天王寺救援 不明 不明 胜利 伊势森城攻略 1577年春 南伊势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纪伊杂贺攻伐 1577年3月-8月 杂贺众攻略 不明 不明 失败 信喜山城攻略 1577年10月 镇压反叛 不明 8300 胜利 丹波八上城攻击 1578年3月 丹波攻略 不明 3700 胜利 石山本愿寺攻伐 1578年4月 断绝本愿寺补给之路 不明 不明 - 丹波园部城攻略 1578年4月 丹波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和泉淡轮冲海战 1578年7月 击破杂贺水军 不明 不明 胜利 有冈城攻略 1578年11月 镇压反叛 不明 10000 胜利 丹波八上城攻略 1579年6月 丹波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丹波宇津城攻略 1579年7月 丹波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丹波黑井城攻略 1579年8月 丹波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丹波弓木城攻略 1579年8月 丹波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丹波领山城攻略 1579年8月 丹波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花隈城攻略 1580年3月-7月 镇压反叛 5000 1000 胜利 石山本愿寺平定 1580年8月 本愿寺攻略 不明 不明 胜利 甲斐·信浓平定 1582年2月-3月 武田攻略 15000 不明 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4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历史·年表绳文时代 (约前10000年~约前300年)  日本最原始的时代。人们住洞穴、逐渐发展成部落,过着采集、捕鱼、狩猎生活。绳文是指出土的当时的绳文陶器,是那个时期的标志。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标志是弥生陶器的出现。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开始种植水稻,使用各种金属器,例如铜剑、铜矛等。当时日本总称为“倭”,分为许多小国。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奴”国王曾遣使通汉,接受了后汉光武帝所赠与的刻有“汉委奴国王”五字的金印,这枚金印于1784年在福冈县被发现。三国时期(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送使者到魏,魏的使者也来到了邪马台国。关于邪马台国的所在地,学术界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古坟时代(3世纪后期~7世纪)  初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着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全国各地,因此被称为“古坟时代”。这个时期,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等技术,并开始使用中国汉字。6世纪,日本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圣德太子仿效中国,致力于政治革新,着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飞鸟时代( 6世纪末~710)  以奈良南部的飞鸟地区为中心的时代,与古坟时代有重叠的部分。645年,孝德天皇政权颁布《改新诏书》,被称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之后,日本建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派遣了很多学生和僧人到中国学习政治、法律、文化及佛学知识。702年,日本向中国唐朝政府告知国号为“日本”、君主为“天皇”。   奈良时代( 710~794)  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奈良)。平城京是日本仿造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的。这一时期,日本继续派出遣唐使,其中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成绩优异,留在唐朝任职,并与李白等文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同一时代,中国的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六渡日本失败,第七次终于成功。鉴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奈良的唐招提寺里,至今还供奉着鉴真的塑像。另外,这个时代还诞生了日本历史上几部著名的书籍,如《万叶集》、《古事记》、《日本书记》、《怀风藻》。平安时代( 794~1192)  794年日本迁都平安京(现京都)。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不再大量摄取中国文化。这个时期主要是藤原家族执掌政权,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此期间,日本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并诞生了一批反映贵族文化的文艺作品,如《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 镰仓时代( 1192~1333)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了第一个幕府政权。在文化方面,摄取了中国宋朝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武家文化。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 室町时代( 1333~1467)  足利氏掌握政权,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政权。由于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较为薄弱。1467年,“应仁之乱”爆发,各地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时代( 1467~1573)  “应仁之乱”后,进入分裂多战时期,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期间,织田信长立誓统一日本,逐步统一了尾张、近畿地区。安土桃山时代( 1573~1603 )  织田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所以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1582年,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自杀。其后,织田家重臣丰臣秀吉于1590年统一日本。丰臣秀吉统治的30年左右时间称为桃山时代。这个期间,城郭、寺庙的建设十分发达。民间的各种陶艺、风俗画、染织等艺术也得到繁荣发展。 江户时代( 1603~1867 )  1600年,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建立德川政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的大约260年间,政权由德川家族掌握,这段时期被称为江户时代。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康下令锁国。文化方面,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等呈现繁荣景象。明治时代( 1868~1912 )  1868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发动了“明治维新”,迫使德川家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日本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进入资本主义社会。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将“江户”改名为“东京”。日本在这个时期实施“脱亚入欧”的政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在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称“日清战争”),1895年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宣告战争结束。大正时代( 1912~1926 )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期间。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和中国均参加了战争。一战后战胜国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成为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昭和时代( 1926~1989 )  昭和天皇在位期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宣告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施管制,改日本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这场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972年9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8月,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开始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平成时代( 1989~ )从1989年日本现在的明仁天皇继位开始到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