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pumpkin
收起左侧

[研究生大学院] 关于 "专门职大学院" 信息汇集贴 (77楼追加‘08年度日本MBA最新排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0: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Q: MBA是研究生吗?如果不是,请详细区别一下..是应该先考MBA还是研究生呢?

A: 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市场经济 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也算是硕士研究生的一种,没有先考硕士研究生和先考MBA这样的说法的。
还有,国内似乎是要两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历才能考MBA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0: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Q:正常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和 mba 有什么区别?

A:这两个不是一回事,mba是洋人的东西,要国家单独考试的。
我现在还不知道国内的有没有工商管理硕士这个学位,它应该是企业管理更确切,企业管理下设人力资源,组织行为、市场营销等一些硕士学位,
本科刚毕业原来还要2年工作经验的才能考mba,但是现在有些学校也招收没有工作经验的mba学员了,我的同学有一个就是你这种情况现在也在念mba,连英语成绩都不需要,可见这两年mba含金量确实下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0: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Q:将来想考MBA的研究生,大学的专业就一定要选工商管理吗?最好在大学里选什么专业呢?

A:MBA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中文称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质量、处于领导地位的职业工商管理人才,使他们掌握生产、财务、金融、营销、经济法规、国际商务等多学科知识和管理技能,有战略规划的眼光和敏锐洞察力。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MBA是第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学位。MBA是一个研究生学位,对MBA有最必要的素质、知识和学术标准要求。进入MBA学习一般必须有第一学位要求,只有个别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人可以例外。

MBA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它被看成已有3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

MBA课程涵盖了现代管理的所有主要职能方面,如会计、财务、金融、营销与销售、运筹(生产作业)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它也提供基本的经济与数量分析,课程是高度综合性的,并且包括工商政策与策略。除此之外,课程还要求学生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和技巧,如决策能力、团队合作、领导艺术、企业家潜力、谈判技巧、沟通与报告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应有选修偏好,并选择一个主修方向。

MBA的最低学习期限为全日制一年或在职学习的相应时间份量。MBA最少要求400小时的课堂学习,整个课程要求最少1200小时的个人课外作业。MBA项目要求对知识的渴求和个人倾注全力的投入和努力。

进入MBA课程就读必须通过一个强有力的筛选过程,以保证只有那些合格的人选才能获取MBA学位。所有学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评卷评分工作,以保证学习目标能满足MBA学位的标准。

不是所有商学院都能满足这些标准,如果这些标准不能满足,就不能说是真正的MBA。

MBA与企业管理硕士区别

首先,报考的条件不一样。企业管理硕士只要符合国家统一的报考规定即可,也就是说,应届生与在职人员均可报考。报考MBA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指毕业日到入学日)。

其次,考试科目不一样。MBA入学考试要参加全国试点62所院校的联考,联考科目是政治、数学、英语、管理、语文与逻辑。

第三,试题难度不同。一般来说,报考企业管理硕士参加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英语、数学的难度要高于MBA,但由于近年来国内MBA报考人数直线上升,竞争也相应越来越激烈。

第四,培养方式不同。企业管理硕士生一般为国家培养,每个月有200元以上的补助,也有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的学生,MBA一律为自筹经费或者单位委培。

第五,培养目标不同。MBA的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企业家和实践工作人员,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MBA毕业生应当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中、高级职务的工作,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项目面向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大型金融机构。光华管理学院致力于帮助跨国公司管理队伍本地化,民族企业管理国际化,民营企业管理现代化。所以MBA课程注重实用性。企业管理硕士既要培养企业的实际管理人员,同时注重对学员管理科学理论的教育,为学科的发展培养接班人。

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MBA学员因为其入学前已经有相当的实践经验,同时学习过程中也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1: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与讨论:中国硕士研究生的种类和区别

硕士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硕士(修士)和专业硕士(相当于日本的专门职修士)两类。

    【普通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 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

  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今年年初,又新增了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学位。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

【普通硕士与专业硕士的区别】

  培养方向不同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招生条件不同

  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而普通硕士则不需要。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

  招生考试不同

  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入学难度不同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的录取比例在6:1左右;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学习方式不同

  普通硕士: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

  专业硕士: 半脱产,学制2-3年。

  学习费用不同:

  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 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 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文凭颁发不同

  与普通硕士不同,大多数专业硕士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大体来看,“统考”生拿“双证”,“联考”生拿“单证”。

  认可度不同

   普通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硕士:参加1月份统考的MBA能拿双证,而工程硕士目前只能拿学位证,因此对专业硕士的市场认可程度略有差异。当然,随着近几年专业硕士种类不断增多,报考人数连年上升,因此人气带动了市场效应,其认可度和求职地位也逐渐上升,很多企业不再苛求学历证书,而是更关注专业学位证书本身的含金量。

其他分类方式

  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费研究生。

  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生)。其中非定向研究生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定向生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委托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

  自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自己提供,有时候也可以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开支,或获取社会赞助。

  国家计划非定向研究生,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公费"研究生,目前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中占据较大份额,但随着连年扩招,自费研究生的名额也在不断扩大。

  按照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研究生根据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MBA专业硕士统考、在职攻读专业硕士联考、同等学力申硕士考试。

[ 本帖最后由 pumpkin 于 2008-3-5 11:0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7: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人士可以培养。系统的知识积累,即使没有直接的商业管理实用性,作为思考和分析的素材也会使学者以及与他们打交道的学生和管理者从跳出实践之外的冷静观察中受到启发和警示,从而至少间接从中受益。即使再年轻没经验的学者上课,背后也都会有整个学术界该领域内巨大的文献支持,至少可以显得有章法和体系。

  所以,商学院里,理论和实践并非完全不搭界,也并不一定就是非此即彼。

  回顾过去,以美国为代表的商学院为例,大概在1950年左右,普通的商学院里教员中博士学位拥有者仍然为数不多,还是主要由退休经理和各类有实战经验的人授课,充其量只是职业训练,比如如何打字、写报告、开会等,还不能称为大学水准的教育。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关于商学院困境的几个重要的研究报告推出后,在AACSB(原名美国大学级商学院联盟,现在因其全球视角改名为大学级商学院促进会)的帮助下,众多的商学院才开始拥抱学术研究,以期提高商学院在大学社区的地位和在商业社区的公信力。

  现在,即使商学院强调实用性,也不应该回到当年的老路上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研究传统不能轻易丢弃。

  也许,商学院可以请更多的“实战派”人物做“兼职教授”或者所谓“临床教授”,尤其是那些小有成就的管理者和企业家们,讲授创业真经和管理的亲身经历。但问题很明显,讲战斗故事、说评书、抖机灵什么的,搞几次讲座,开报告会还行,谁都会争相把自己的最精彩之处和拿手好戏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绽放出来。问题是,要上一学期课的话,就不那么灵光了,总不能老是讲那几个笑话吧?当然,靠教书吃饭的“职业”兼职教授(在美国称为讲师,非教授待遇)另当别论,他们通常有博士学位而不再做研究,教书非常精彩,深受学生欢迎。

  商学院确实没那么神奇。商学院不可能把一个不具备管理者基本素质的人铆劲“培养”成出色的管理者,就像体院不可能把一个不具备身体素质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体操运动员一样。

  但是,学,还是比不学强。至少可以知道点儿管理的基本路数。路数可以迅速地在课堂上了解,为日后做知识储备。路数,也可在工作中摸索积累体会。但是,在管理岗位上,怎么用路数,就是艺术了。管理、发挥,关键在应用,应用,基本上是教不了的。

  曾经担任过《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的尼克拉斯。卡儿在自己的博客《你的塔到底有多象牙?》一文里写道:“说真的,好的管理,大致是30%的常识、30%的分析才能、30%的个人魅力,再加上8%的残忍无情和2%的专业知识”。精辟。

  正常的心态,无论是学校还是学员,应该把MBA当成是一个筛选机制、是练功房、交流场所,是一个门槛儿、俱乐部、通行证。只有真正喜欢管理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管理者的人才,才应该被录取。学完以后,你也不可能马上就精通管理,胜任管理,只能说是大概知道管理是怎么回事儿。

  用这种心态来看,现在的MBA教育其实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商学院的院长们也不会只因为有几个人言辞激烈地发表点儿看法就听风是雨。只要MBA毕业生雇主不造反,其他人,包括自己人,说什么都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也听不进去,丝毫不耽误商学院(尤其是一流的)你追我赶地涨学费,竞相在全球扩张势力。

  那MBA学生不就不合算了吗?根本不用担心。一下子砸出去那么多钱,谁都不可能不算计。学费贵,照样有人上,就说明学生具有对日后很快收回这笔学费投资并挣得更多的心理预期,而且这种预期由强劲的就业市场撑起。如果这种预期不能兑现,MBA自然会走势低迷。我们知道,现如今的年代,谁忽悠谁都不那么容易。

  商学院,其实也还是有些神奇。一些雄心勃勃的人,拍出那么多银子,耗费两年的时间,全职的还得搭上两年的工资,能做这种承诺的,都是有点儿小愿望的人。再说,出了校门,走入江湖,交友都存戒心。伪装这么多年,再回到校园,不跟到了幼儿园一样了么。在这个俱乐部里,很可能再交上称心的朋友,演绎终身的友谊。单说那么多聪明人聚到一块儿思考和讨论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本身就很精彩。

  各色人等都有的教授堆儿里,没留神再碰上几个有点儿能耐、对脾气的,也许一句话,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将来哪位校友发了财,就为这么一句话、一个公式、一次案例、一种道理、一瞬眼神、一番鼓励、一次神聊、一袭期许,就得回来捐赠个讲座教席。

  MBA,也是一种境界。值不值,得问自己。

  商学院不可能把一个不具备管理者基本素质的人铆劲“培养”成出色的管理者,就像体院不可能把一个不具备身体素质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体操运动员一样。但是,学,还是比不学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精了啊,呵呵,帮楼主也贴片文章.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0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才知道原来国内的MBA也是专门硕士.相当于专门职大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0: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辉耀:在日本教MBA课程感受   

2006-02-03    王辉耀

  在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我还得到过一个很好的暑期工作,就是去日本讲授MBA的课程。这个机会来得很突然,可以说是送上门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日本的跨国公司精工公司和爱普生公司合并后,需要重新培训他们派往世界各地的驻外经理,于是该公司的人事部要到北美来选几位老师去该公司讲授MBA的课程。他们先在美国选了一名懂日语的大学教授,又去哈佛大学选了一名年轻的教授,然后听说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是全加拿大最好的商学院,就慕名从美国前来再招聘一名讲学的老师。日本公司招聘培训老师的事在商学院宣布之后,不少年轻老师和博士生纷纷前去报名应聘。招聘条件非常吸引人:日本公司承担往返机票、在日饭店交通费用及零用钱等费用。另外每月发给6,000美元报酬。最后他们在整个商学院应聘该工作的教授和博士生中间选择了我。?

  就这样,1987年的暑期,我拿着日本公司为我买好的飞机票,踏上了前往东京的航班。日本精工和爱普生公司派车到机场来接我们三位从北美招聘来的老师。车很快就驶到了东京市中心。这是我第一次到东京,一下子就被东京独特的风格吸引住了。我重新回到了一个典型的东方环境,中国汉字随处可见。我以前在国内大学曾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学过一阵子,因此在日本时并不觉得十分陌生,起码能看懂街名和商店的招牌。?我对东京最强烈的感受是:这是一个亚洲人的环境,同属东方文化,大家都是黄种人,而且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大,但竟然能搞如此之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真值得我们学习。?

  我来日本之前就对日本有一种向往,来之后感受就更深了。日本人的确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而且学过来的东西能加以发展,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本语言虽然是以汉字为基础,但又吸收了不少的外来语。日本人在学习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上都舍得下工夫,而且经常是徒弟超过老师。日本人把东西文化和经营之道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有独特风格的日本文化和经营之道,而且这种开放的文化和由此形成的博采众长的民族精神成了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基础。日本人也喜欢出国旅游,据说近年来每年出国人次超过其人口的一半。世界各地的旅游点包括在加拿大,都能看到川流不息的日本人。旅游使人增进见识,提高文明,开拓眼界。?

  反之,有些中国人却对世界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大家都“知足常乐,顺其自然”,从不追求激烈的发展。两国精神的不同之处,正如罗素所说:“中国人不同于日本人,他们希望从我们这儿学习的不是那些带来财富或增强国力的东西,而更多的是具有伦理和社会价值的东西,或者是纯学术性的东西。”的确,中国人从一开始向西方学习时,就不像日本人那样是从实用性着手的,而是显得比较虚无或浪漫,或再说得好听一点,似乎是从“道”入手,而不是从“术”入手。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经济上一直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吧。?

  我应邀前去讲课的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手表生产公司精工公司(Seiko)和日本最大的打印机生产公司爱普生公司(Epson)。这两家公司在其领域里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我去时恰逢这两家公司合并不久,在总部设立了一个按中国的说法是“干部进修学院”,专门培训公司派驻海外的经理和其他高级经理。当时该公司特别重视国际商务培训,是因为该公司总裁提出,公司今后的生存必须依赖国际化、商务化的管理人员。?

  到日本后给我的另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日本人在教育和培训人才上十分舍得投资下工夫。在东京,只要打开报纸,就可以发现到处都是英语教学的广告,而都是由外国人来教。所有前来参加我们培训班的精工和爱普生的经理都是TOEFL成绩550分以上,都受过良好的语言培训,否则他们就无法参加我们用英语授课的培训。我发现日本的商人,特别是各大综合商社的商人都会英文。其实,日本人学英文的障碍不比中国人差,而且发音可能比中国人还难;但日本人却都能把英文学好,他们非常懂得掌握英语这门国际商业语言的重要性,而且不担心有人会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日本人并非单纯地学英语,而是通过学英语去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工商管理,因而日本人最终能把他们的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手表、打印机等一系列产品销遍全世界。日本的大企业要求职员英语过关,经常测试职员的英语水平。目的是使职员能够独自在国际互联网上获取国外资料,提高生产技术,真正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已超过欧洲。国际互联网的主要信息是英文;英文成为在日本大企业中担任职务的必要条件。另外,日本人不仅重视学英文,也重视学其他外国语言。我经商以后也和许多在中国的日本大公司打过交道。我发现这些在中国的日本商人不仅会英文,也都会中文,日英中三种语言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熟悉日本、中国和国际商务文化,这也许是日本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吧。?

  我们整个暑期共开两期培训班,目的是使学员更加国际化和更加熟悉国际化中的商务运作。每班三四十名学员,教员一共我们三人,美国一所大学来的教授负责介绍美国的文化、经济、商业、社会情况;哈佛来的老师负责组织学员讨论和辅导学员有针对性地学一些课题;我则主要负责教授国际商务、国际企业战略、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合营企业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日本公司到海外开办合资或独资企业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同中国做生意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我当时为使教学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特地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中选择“耐克鞋在中国”(NikeinChina)这个案例来教学,以使我的日本学员意识到在国外环境中做商务和办企业的不同之处。?

  耐克的企业口号是“放手去干”(JustDoIt),这表现了其鲜明的文化个性———“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

  案例的简况是这样的:1985年,耐克鞋的生产已进入了中国,在中国拥有4个生产基地,两个在福建省,两个在广东省。根据当时耐克公司在华总经理ScottThomas称,“我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这些工厂生产12万双鞋的产量在今年翻一倍。”耐克公司自1980年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在中国合资建厂。虽然耐克公司在以前没有这种先例,但中国市场巨大,20亿只脚都需要穿鞋,似乎值得做特殊安排。?

  在这一案例中,我首先让日本学员通读全文,然后找到有关问题的焦点,分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议题包括:?产量翻一番的问题;?耐克公司的返销承诺问题;?怎样同中方政府打交道的问题;?价格定位的问题;?耐克管理员工旅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中外双方合营企业的问题;?中外不同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体制问题;?不同的定价原则问题;?政府的支持作用问题;?激励员工问题;?质量问题等等。?总之,在这样一篇案例学习中,可以引申出十几个问题深入讨论,有时让他们扮演外方的角色,有时让他们扮演中方的角色,让学员意识到在不同的立场上有不同的考虑,有时甚至是不同的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学习,使日本学员增加了到中国去办企业的感性认识和兴趣。促进了他们日后与中方合作的积极性。?我觉得北美工商学院流行的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北美的学员有效,就是对像日本这样的东方文化的国家也有很好的效果。案例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员钻到案例中,充当总经理的角色,设身处地地面临和处理各式各样的管理问题。中国的管理教学应该加强这种案例教学,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宏观到宏观。中国需要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案例,由中国人来编写,培养自己的优秀管理人才。例如,中国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登上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讲坛,介绍中国自己企业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日本学员与中国学员在某些方面很相似,而与北美学员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比如上课比较被动,发言的主动性较差,表现欲也不如北美的学生强,大家似乎缺乏这方面的锻炼,自信心不足,或有怕“枪打出头鸟”的心态。于是我就循循善诱,鼓励日本学生提问。我把北美,特别是北美商学院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运用到讲课中来,不让学员被动地听课,而是积极地参与。就连学员的课桌我也让围成一圈,不存在老师是中心,让大家畅所欲言。先由学员讨论、辩论,再由老师启发、诱导,最后通过归纳与总结,使学员较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教学的全过程当时录了相,今天看起来依然是十分生动的。?除了教授有关理论和技巧之外,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使学员了解面对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国家和国际化的商业发展时所需具备的眼光和能力。学习中既有宏观的案例,像怎样在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做生意;也有具体微观的、怎样进入海外市场的案例:是采用办事处、子公司,或是合资公司、合作企业、联营公司还是购买当地公司等。这些学员也都能举一些他们在不同国家所碰到的实例来说明一两个问题,使教与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的放矢地强调了当今的世界经济已越来越国际化。而“国际化”三个字在日本也是最为重视的。日本学生有一个特点,他们比任何国家的学生都能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意识到当今世界是互补型的经济。日本缺乏资源,必须拓展国际贸易,因此,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获得了成功。但日本经济发达后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泡沫经济、房地产价值过高、银行坏账增多、投资体制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中国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我和日本公司的学员相处得非常好。虽然我比许多学员都年轻,但他们仍然十分尊重我,见面必称王先生。不上课时我们也经常在一起活动。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打乒乓球。我小学打乒乓球的底子,居然在日本还派上了用场,使我常立于不败之地。?有时我们也去卡拉OK,那时候卡拉OK在日本也刚刚时兴不久,但日本人非常投入。有时我在想,为什么卡拉OK在日本、韩国和中国这些东方国家十分流行,而在北美或欧洲却流行不起来呢?这也许和东西方文化背景有关。?在西方文化环境中,一个人从小到大,有很多机会来表现自己。有个性、有独创,在西方是被十分推崇的美德,展示自己才华的方式和渠道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从小学到大学,到社会,都十分重视和尊重个人表现,一个人有无数次机会被邀请上台或上场做讲演,做介绍,做表演,唱歌当然更不在话下了。而在传统的东方文化环境中,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处在一种无形而又无所不在的统一中。东方文化提倡集体主义精神,人要谦虚,言多必失,不能出风头,否则就枪打出头鸟。一个人就在一种个性得不到充分伸展的气氛中长大,其中多少单纯而热烈的激情被自我狠狠地压抑下去了。突然有一天,卡拉OK来了,人们突然发现自己也能引吭高歌,而且这是表现自我最好、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多年得不到释放的个性,一下子被卡拉OK解放了,于是就一发而不可收拾,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紧张而又愉快的讲课和培训生活结束了。我们给每一个学员都颁布发了学习证书,表明学员都严格认真地完成了学业。最后是一起聚餐,留影纪念。大家这时已非常熟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除了教学之外,日本公司还花了不少时间邀请我与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座谈,分析他们在海外作业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帮他们做一些咨询和策划,讨论整个公司的海外发展战略问题。在这个咨询顾问的过程中,我也从一个活生生的大企业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了表彰我的教学成功,日本公司特地赠我一只高级精工手表,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再去精工和爱普生公司讲课。虽然后来我再也没有时间到日本讲学,但我在香港和台湾曾碰到我教过的学员,他们都在干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而且干得都不错。仅此一点,已让我无比欣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3: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啦,来日本已经5个多月了,一直没有方向.
之前我就对MBA很向往,看了楼主的帖子后,我更坚定了考MBA决心!
楼主能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吗?我还有些问题想请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6 1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很多学校的MBA,请问LZ有没有日本有MBA大学的名单,不然感觉太盲目了.谢谢
回复 0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