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水手辛巴德
收起左侧

陈年旧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00: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0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00: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abc819040679 发表于 2020-2-27 10:23
1-2岁就能吃花生?还是焦熟更硬的。。?有牙?咬得动?

反省+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8 12: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来国内某新闻报道一个 刚生完孩子3个月得护士去前线支援抗击病毒。
新闻说 第二天早晨一醒来 两个孩子就问他爸爸;妈妈去哪里?
他爸爸;xxxxxx 此处省略。。。

才出生3个月得孩子都知道问妈妈去哪里了?现在得伊利 蒙牛都这么牛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02:5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一次独生子女浪潮的席卷下,用于表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称谓,也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向,忽然一下子由高度复杂切换到极简。

而在此之前和之后,作为小皇帝或小公主的自己之外,还有兄弟姐妹,由此而衍生出许多外国文化环境下无法区分的称谓来。比如,同样是父亲的兄弟,依然会有伯父和叔父之分,同样是父母的姐妹,亦会有姑妈和姨妈之别。同样的,对母亲的姨妈要称姨姥,对父亲的姨妈则要喊姨奶。

姨奶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叔,精明强悍,在垄断型国企当过工人,号称年轻时结拜过三十六兄弟,加上外表凶恶,人人都怕他。表叔毕竟见过大世面,在小姨奶与我家断亲的问题上,他既没有站队选边站,也没有谈谁对谁错,反倒说什么大灾之年,夫妻反目,父子不相认,云云。

夫妻反目,说的不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吗。父子不相认,不就是讲卖儿鬻女吗,而且在文明倒退的情况底下,甚至会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况呢。

所幸,父亲虽然小时候挨过饿,却并未和爷爷不相认。那么,既然相认,爷爷又为何会允许父亲随大姑一起逃荒呢?而那次逃荒的经历,又因何被当作传家宝似的,一直为大姑津津乐道呢?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09:15: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bc819040679 发表于 2020-2-27 10:23
1-2岁就能吃花生?还是焦熟更硬的。。?有牙?咬得动?

不妨善良地脑补,磨牙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2 15: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i killed millions of my brain cells to 读那个亲戚关系那段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18:3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u_love_hotdog 发表于 2020-3-12 15:20
i killed millions of my brain cells to 读那个亲戚关系那段儿。。。。

非常抱歉,让您受累了...

自己又重新读一遍,的确叙述的比较凌乱,称谓也乱,“小妹”,“小姨奶”,“三姨奶”(汗)其实是一个人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5 22: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挨过饿的人,想深刻体会吃饭的意义,恐怕也难。在我的老家,因为曾闹过饥荒,人人挨饿,人人瘦得不行,于是,吃胖就自然而然成为每个人对生活最美好的期待,也是对他人最真切的祝福。久别重逢的亲人见面时,一句“你吃胖了”,即是对对方最由衷的称赞和肯定。

大姑就属于挨过饿经历过饥荒的那批人。当时,夫家已没啥可吃,大姑就凭了自己小小的身材,背着尚未断奶的儿子,徒步走了十几里路回娘家碰运气。没想到运气真差,爷爷奶奶也跟大伙儿一样吃村里的大锅饭,每人每餐大概仅分到一碗稀面汤,面粉沉到碗底,汤清得能照出人脸来。靠这么点儿口粮还能活下来的,也是神了。

大姑不认命,一心为可爱的幼子讨生路,于是决定继续向南走碰运气。我父亲是大姑的二弟,当时十三四岁,正值长身体的年龄,实在耐不得饥饿,也跟了大姑去讨饭。上路时,似乎并没人反对,即便想恐怕连反对的力气都没有吧。

一路向南,一路乞讨,偶尔还真能混顿饱饭。尽管全国一盘棋,到处都一样吃大锅饭,但各地也还是有差异的,貌似南乡人的小日子过得真心不错,那里的人们甚至难以相信北乡人竟真混到那么惨。其间,遭遇到过带枪民兵的盘问,好在有惊无险。遇到过好心人管饭,世上总还是好人多。

渐渐地吃胖了,也有力气了,父亲和大姑轮流背着的小家伙也越来越出息,越来越神气了,也就开始想家了。于是转向回家。南方人田里,有因挖得不好破了相而被遗弃的地瓜,他们就捡起来装进随身的编织袋,足足攒了半口袋,不辞劳苦,像宝贝一样背着回家。

这段我从小耳朵里听出老茧,情节简单的故事,到了大姑口中,总能声情并茂地讲上一两个小时,生动而鲜活,就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而故事最终的主题则永远锁定在对他儿子说的一段话,“孩子,不管你将来啥样,都不要忘了你二舅(的恩情),当初是他背着你去南乡讨饭。”

一次,我从日本回国探亲,特意去S市去看望大姑。八十岁的老太太,再次讲起那段故事来,依然条理清晰,声情并茂,令人叹服。一见面,少不得嘘寒问暖,依然会充满喜悦地看着我说:“你吃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