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851|回复: 62
收起左侧

[版块专题] 八月盛夏婚版激情征文活动:夏日旅途 ---不再遥远的西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2 00: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首先说明一下,这篇游记很长、很长、很长。
是N年前我背包驴行西藏的十多天的流水帐。
以此纪念我那早已飞远的青春小鸟!


      不再遥远的西藏—我的追梦之旅
    一年一度的暑假就在眼前,已在网上查阅了详尽的旅游攻略,已向公司告好假,火车票也已握在手中,可心里没有往年每次出行前的那般轻松与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些许沉重与担心。因为此行的目地地是世界屋脊——西藏——一个在我脑海中萦绕了多年的地方。
    同事、朋友们都一再劝我小心,自己心里也对前程没有太大的把握,毕竟西藏在我们心目中是如此神秘与遥远,不知会有怎样的凶险在路上等着我。但为了我的梦,我踏上了行程,在200x年的8月。

    第一、二天  旅程开始:株洲——兰州——格尔木
从第一天的凌晨3点半到第二天的早晨7点半,火车自东向西,穿越湖北、河南、陕西、甘肃,把我们从株洲带到了兰州。28个小时的旅程还只是漫漫西行路的一小段开始。下午我们还要继续西行,乘火车前往青海的格尔木,在那里,再转乘卧铺大巴,正式进藏。在兰州7个多小时的转停时间可不能浪费。吃兰州拉面、手抓羊肉,观黄河,味觉加视觉的短暂体验让我初识兰州。也许是常年经受着从黄土高坡吹过的风的洗礼,兰州人的衣着看上去比较朴实,没有沿海城镇人们的鲜活与洋气。
    下午5点半,西行的火车又把我们带往了通往格尔木之路。火车穿越了柴达木盆地的香日德绿洲,浩瀚的巴塘戈壁,雅丹地貌,让我感受到了八百里瀚海的荒漠与寂寞。途中还经过了100多平方公里的茶卡盐湖,据说那些盐可供12亿人食用75年。
  入夜,顿感风凉了不少。半夜醒来,透过车窗看到了漫天如斗的繁星,这让我更安心地睡去,因为我知道我身处的海拨越来越高,离西藏越来越近了,尽管明天我将涉足一块完全未知的土地。

评分

参与人数 7 +550 收起 理由
2009baobao + 18 真是好文,支持!~~
xinlingyitong + 11 赞一个
就是我了 + 22 没结婚的一定要去,结了婚的趁着没孩子一定.
keisalin + 22 赞一个
低调的筷子 + 11 西藏可能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梦想,最接近天堂.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冷落霜华 + 2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12-7-22 00:32 编辑

    第3、4天   青藏公路、格尔木——那曲
    格尔木,位于青海省中部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长途汽车定期往来西藏、甘肃等地,而当新藏、滇藏和川藏公路因冬天封路或路段塌坊时,更会绕道格尔木,成为西藏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经青藏公路进出拉萨的旅客,格尔木是必然的中转站。
    中午十二点半,当我们一走出火车站,就围过来不少拉乘客的司机。“拉萨,拉萨,马上就走!”我们一言不发,径直向对面的汽车站走去,竟然就有几个司机以为我们听不懂中文,冲我们生硬的语调喊起来,“韩国人?JEEP!JEEP!拉萨!拉萨!”。我们一阵窍笑,在火车站拍完照,赶紧冲进了汽车站,买了两张卧铺大巴票。还不等我们再仔细打量格尔木这座城市,大巴就载着满车的乘客,沿青藏公路向拉萨进发了。
    青藏公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横贯连绵的莽莽昆仑山和唐古拉山。虽然海拔高,但高原面系古老的湖盆地貌类型,起伏平缓,适用于各种车辆。因此自驾车进藏成为全国众“驴友”的进藏方式。甚至还有不少骑着自行车的勇士们,我为他们的勇气而钦佩。 这条进藏之路无处不让我感到新鲜。车行不久,我们就看到了西大滩上恢弘危耸的冰川;在索南达藏羚羊保护站附近,看到了几只藏羚羊。
    还有个问题不得不提,那就是上厕所。有时路上停车解手的地方并无障碍物,这时一般以车前车后分男女,大家自动分开,就地解决。如果要解决“大号”,就不得不跑到远处的土丘后去方便了。 当巴士翻过海拨4700米的昆仑山不久,一次下车后,当我从车下上到我睡的上铺后,竟然感到了气喘、胸闷。躺到铺上,有种虚脱的感觉,好一阵觉得恶心。我知道,这就是高原反应了。我调整呼吸,尽量往远处看,再喝瓶葡萄糖,大约半个小时左右,不适感就慢慢消失了。
    凌晨二点左右的时候,大巴翻越了海拨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此时高原反应再次袭来,不适让我无法入睡。不太宽敞的铺位更让人辗转反侧。5231米,刚上高原在这个大气含氧量仅60%的高度,略微多停一会,就有明显的不适感,何况长时间乘车的鞍马劳顿。唐古拉给众多的入藏者杀了个下马威,使之心有余悸,谈唐古拉而色变。
    此时车上大部分乘客都遭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巴不得快点离开,所以当大巴在唐古拉山口的纪念碑前停车,我和另一位来自安徽的摄影师准备下车在山口的纪念碑留影时,遭到了一致反对。因为我白天要求司机一定要在这里停车的。
    还好那位维族司机守信,尽管是在凌晨,尽管有乘客反对,还是停了车,只是不断地催促着我们快点快点。我一边向司机说着好话,向其他人赔着不是,一边以最快的速度穿上早已准备好的羽绒衣,下铺、穿鞋、下车,小跑到纪念碑前,拍照,再小跑回来,上车、脱鞋、爬上铺位。等我躺定,除了有些气喘,竟然没有其他不适了。真不错!于是我很快入睡。
    在进藏前,查阅了各方面资料后,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可怕的高原反应,担心自己会因此到不了西藏,甚至把命丢掉。因为西藏地区的含氧量比低海拔地区低20%左右。初到西藏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如:胸闷、气短、四肢无力、头晕等,严重者会流鼻血、呕吐。 其实高原反应是人体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与其过度担忧和紧张,不如安心适应。所以我根本就不去想那么多,没有在出发前买那些高原安、红景天、诺迪康等药,只在昆仑山口的小店里买了几支葡萄糖,觉不适时喝一瓶。也许是心态调整的好吧,整个旅程中只在进藏的头几天有短暂的高原反应,到拉萨后,就没有任何不适,与在平原无异了。
    清晨六点,天还未亮,大巴到达了藏北重镇——那曲,然后继续向拉萨前行。因为早在出发前就知道,今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藏北盛会——赛马节开幕,所以那曲成为进藏停留的第一站。打算第二天再去高原圣湖——那木措。这样的路线安排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初进藏者都最好先到海拨相对低点的拉萨以适应,再去海拨高的地方比较好。而那曲海拔4,600米,有可能会吃不消的。我考虑再三,还是制定了从那曲,到那木措,再去拉萨这样一条自北向南,海拨逐渐降低的路线。如果没有强烈的高原反应,这样的路线是可行的,最省时间,而且不用走回头路。 和那位在车上结识的独自进藏采风的安徽摄影师一起,在那曲兵站安顿好行李,稍做休整后,我们走在街头,汇入了多姿多彩的民服装的海洋中。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位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 8-9月份是藏北的黄金季节。青藏公路、川藏北路、黑河公路三路在这里汇合,令那曲成为藏北地区的主要交通城镇。每年八月的恰青(夏季)赛马艺术节,热闹非凡,区内外的游人商贩云集藏北,专程来参加赛马节的外宾也越来越多。草原牧民白天观看勇士们赛马、马上射击、马上拾哈达等各种马术表演,以及丰富多采的文艺演出,晚上则聚在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使整个草原成为五光十色、欢声笑语的不夜之地。
    那曲城镇不大,几乎没有高楼,都是砖制的平房。走在路上的本地人大都身着藏族服。有的女青年戴着口罩,据说那是为了防晒。我在一家理发店洗头时,看到理发师在为一位留齐耳短发的男青年拉直头发。一般藏族男人都是留长辫,绕于头顶的。我问他,为什么要拉直?“好看啊”,他简单的回答我。走出门外一看,“拉直 5元”。
    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又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 藏民们可以在帐篷里喝茶、休息。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牧民的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穿着,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晚餐后,两位旅伴都早早休息了,我不得不一个人去剧场看演出。到达剧场时,演出早己开始了 ,因此得以免票进场。
    场内大部份是本地人。他们很响的吃着瓜子,瓜子皮随口吐在地上。在我一旁坐着一个藏族小男孩。看见我拿出了望远镜,产生了好奇,却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冲他笑了笑,将望远镜递了过去,他腼腆地笑着,小心翼翼地接了过去,把镜筒贴在眼睛上很认真地看了好一会,然后又小心翼翼地还给我。晚会结束时,他对我说,“明天晚上还有,你过来看吧。“红扑扑的脸蛋上衬着亮闪闪的眼睛,无邪的仿佛高原纯净的天空。
    走出剧场,高原的冷风让我不觉紧了紧羽绒衣。走进一家话吧,给远方的朋友拨了几个电话。他们对来自如此遥远的问候惊喜不已。我愿意与他们分享我的感动。

点评

文精图美  发表于 2013-10-20 13:04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12-7-22 00:34 编辑

    第五天 那曲——拉萨
    早上一觉醒来,感觉头痛欲裂。这又是高原反应在施展其法力了。咬咬牙,缓慢地穿好衣服,走到屋外深呼吸几口,再用冷水洗漱完毕,没多久,我就又能正常地行动了。
    赛马节的第二天表演更精彩。我们边走边看,更多的精彩画面印入脑海,摄入相机。
    也许是上午在户外待了太久,又走了不少路,午餐前,高原反映再次发作。突然感觉像患了重病似的,特别不舒服,意志力薄弱,甚至产生了放弃旅程,回家的想法。我的旅伴甚至呕吐了。但回头是不可能的,只有咬着牙坚持。因为我相信,这种反应只是暂时的。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困难难免碰到,只要不放弃,再大的困难也会烟消云散的。就在这种信念支持下,慢慢地我又一次摆脱了高原反应,一切恢复了正常。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的高原反映。
    午餐后,本打算租车前往那木措,但由于同伴的高原反映严重,我不得不改变计划,决定直接从那曲赴拉萨。随着海拨的降低,同伴的症状越来越轻,终于就在即将进入拉萨时,她的脸上露出了多日未见的笑容,用她的话说,就是“又活过来了。”
    从藏北一路过来,全是绿绿的草原,成群的牦牛。羌塘草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念青唐古拉脉自北向南一路伴随。青藏铁路的工地也随处可见。两年后,青藏铁路就通车了,到那时进藏之路更加方便,也会有更多的游客能进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也但愿西藏能保持其独特的色彩,不要因此而受到任何影响和改变。
    下午五点,我们三人己在拉萨安顿好,住进了吉日旅舍。经过四天的转辗,终于安全、如愿到达了圣地拉萨,坐在了吉日旅舍的走廊上,浸在高原浓烈的阳光里。此时的我有点不知所措。就这样坐着,发着呆,什么也不想。
    吉日是家西藏民族特色浓厚的招待所,与著名的被评为“世界十大山地旅馆之一”的八廊学旅馆和亚旅舍一起,是拉萨人气最旺的三家旅舍。在这里或许没有宾馆里的豪华和舒适,但是,这里是真正具有西藏浓郁氛围的地方,服务员都是藏族人,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众多外国背包客亲切交流。这里是背包客自助游者的天堂,有自行车出租,旅馆客房房门上,经常可见到驴友召人组合出游的启事。
    来这里的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话题以及被西藏感染的情绪,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瞬间拉近,谈话间大家不仅可能成为朋友,转身还可能成为次日去往“神山圣湖”的“同路人”。大家在随意串门聊天、互通旅游计划和心得之余,常常就此结伴出游。
    晚上九点时,我们闲逛到了布达拉宫广场。此时的西边天际还留着一抹余晖。布达拉宫在暮色映衬下,仿佛横空出世。下午与她不期而遇的那一幕,再次浮现脑海中:
    当时我正坐在从汽车站开往“吉日”的的士里,和热心的司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无意一抬头,曾无数次在图片上、电视中、梦中看到的布达拉宫竟赫然出现在不远的红山顶上!
    在喧闹的市声之中,她静静地矗立在那,不言而威。仿佛是幻觉,又好象是真的,有光芒从她四周发散出来,好象天堂投射在人间的一个魔幻般的倒影。我顿时呆住了,就这样看着,直到车拐了弯,看不见为止。不知不觉中,泪水已滑落,我与我的梦就这样不期而遇。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12-7-22 00:54 编辑

    第6、7天 西藏江南:拉萨——八一镇——鲁朗
    今天的行程是去“西藏江南”——林芝地区的巴松措和鲁朗。
    昨天晚上通过八廊学的公告栏,我们和一位发贴寻伴的“驴友”通过短消息取得了联系。早上七点,她如约来到了“吉日”。于是我们一行四人开始了新的旅程。在拉萨汽车站,搭上了去八一镇的中巴。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藏族老大爷。他手里捏着一串佛珠,边念着经,边转动佛珠。见我好奇地看着他,他报以和善的微笑。
    一路景色相当不错,天高地远,心旷神怡。我们目睹了一起车祸现场。路上有台起重机在打捞一辆翻进了路边的尼洋河里的丰田跃野车。据说车里有四个人,有两个人已经找到,另外两个人却不见踪影。在等待通车的时间里,我爬到路边的山坡上拍下了恣意盛开的蓝色小花。河水流淌,野花怒放,前路莫测,也许我乘坐的车也会成为每天西藏公路上若干车祸中的一个,唯有珍惜眼前每一刻,抓住美好的每一瞬间。
    在尼洋河的一路陪伴下, 翻越了5013的米拉雪山,经过七个小时长途车程,我们终于到了素有“西藏小九寨”之称的巴松措。“措”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巴松措湖面面积28平方公里,湖水呈绿色,四面环山,山上白雪皑皑。也许是去过了真正的九寨沟吧,巴松措没有让我有太多的激动。
    晚上我们到达了八一镇。八一,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全国各族人民共建的新新城市,许多建筑都以援助的省来命名,街道干净整洁,很现代化.却丝毫没有西藏本地的特色了。
    在八一,我们和在进藏时同乘一辆大巴的两个成都小伙又见面了。大家一起在家四川烧菜馆吃了晚餐,本来说好一起去看歌舞表演的,可他们都说累了,要休息,于是我一个人找了家网吧上网。在QQ上碰到了妈妈,报了平安。然后在“5460”同学录上留言,颇有点自豪地署上了“留于西藏八一镇”的签名。
    第二天早上六点,我们又踏上了去鲁朗的路。交通工具是一辆桑塔纳,四人平摊车费。司机是个陕北汉子,在八一待了十多年了。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颇有瑞士田园风味。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一有好景致就下车,疯狂谋杀菲林。皑皑的雪山、墨绿的原始森林、金灿灿的青稞麦田、古朴的藏式民居……在这空远寂寥,生气盎然的大自然里,我忘记了一切,感激造物主赐于我们如此之美景。
    带着巨大的满足与强烈的不舍,我们又踏上了回程。又是八个小时的路程,景色依旧,与同车的几个藏族小伙子的对歌让我感受到了藏族人的热情与多情。飘扬的经幡在风中飞扬,粗犷的歌声在山际间回绕。我还学到了一句西藏话——“喔呀”,就是“好”、“可以”的意思。
    凌晨一点,我们终于又回到了“吉日”。倒头就睡,一夜无语。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12-7-22 00:39 编辑

    第八天——色拉寺辩经
    在拉萨看喇嘛辩经是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而最有名的辩经场就是位于拉萨西北的色拉寺了。
    从网上查到的资料得知,色拉寺是可以逃票的。(呵呵,我可不提倡各位都像我学习哦。)于是,我们顶着高原烈日,沿着色拉寺的围墙,绕行至寺院后门。果然,看到了一扇小木门。小心翼翼推门而入,在昏暗中上下楼梯,当光明再现的时候,我们已经置身于寺内了。
    在窍喜中,我们赶紧去找辩经场。慢慢地,有人声鼎沸的声音从一个院落传来。 就是那儿了!只见在一个院落的小树林里,三两成堆地散坐着许多喇嘛,还有人数相当的像我这样慕名而来的游客之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金发碧眼,五颜六色,在一群喇嘛红中窜来窜去。
    辩经可以有多人先后向一人发起挑战,但在辩的过程中始终是一对一的,挑战者大概出于对被挑战者的尊重,采取站姿先提出问题,然后双手互击,右手从前向后绕头一周(据说是请得文殊菩萨保佑)的同时左右脚先后腾空向前一个抢步(有点象佛山黄飞鸿的那个招牌动作),然后等被挑战者的回答。因为说的是藏语,我们一句不懂,只能听着他们的语速先缓后急,越辩越快,最后大多是以挑战者无言以对,再换下一个辩者而告终。听说色拉寺的辩经以前只在周三对外开放,但现在天天下午三点后都有得看,当然门票也由原来的30元调到55元。在我看来,辩经作为是喇嘛修行中提高自己修为的一个手段,应该是庄严而凝重的,我不知道众多外界的干扰会不会对他们的学辩产生影响,抑或是他们特意用我们这些干扰来提高自己的定力?
    从色拉寺回来,回到吉日时,我们的房间住进了一位新客人——一位骑自行车由青藏线进藏的驴友,脸上的“晒伤妆”记录着一路的艰辛。他的话不多,不是一个人坐在床上写着什么,就是在走廊的椅子上看书。在西藏,在拉萨,在吉日,不乏像他这样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来到圣地。
    一直听说藏餐很难吃,不亲自尝尝怎么对得起自己呢。于是晚上邀了几位驴友一起去吃藏餐。藏式餐厅的布局和我们的有很大不同。一张长条桌配两条长条椅,高度不高,椅子上铺了厚厚的垫子。整个餐厅气氛安详温馨。我们专挑没听过名字的菜点,结果一顿饭吃下来,感觉怪怪的。好在拉萨的四川人多,以后还是继续吃川菜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12-7-22 00:44 编辑

    第九天 盛大的雪顿节——晒佛
    藏历6月30日,是西藏仅次于藏历新年的重大节日---雪顿节.过去佛教信徒们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毕时家里的亲人带着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们,在回家的半路上人们吃酸奶、跳舞、唱歌。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的意思,"雪顿"节就是吃酸奶的节日。由于雪顿节的主要内容逐渐演化为藏戏演出,所以又被称为藏戏节,有哲蚌寺晒佛、藏戏表演和逛林卡等大型活动。今天就将在哲蚌寺举行雪顿节的一大盛典——晒大佛。
为了抢占一个观晒佛的有利地形,隔壁的驴友凌晨四点就出发了。我可没那么大干劲,六点起床,叫上桂林的娟子和安徽的张大哥,三个人一起出发了。的士开到山角下,就被限制不许前行了。我们随着巨大的人流,朝山上走去。
    哲蚌寺依山而建。一路上,到处在烧着一种草,整个山上烟雾缭绕。大量的游客夹是在藏民中间朝着山上前进。随着山势增高,佛堂也一点点宏伟起来。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大的山坡前,一幅巨大的白色幕布依坡斜挂在晒佛台上出现在眼前。七点整,法号齐鸣,白、黄色幕布缓缓上拉,一幅色彩艳丽的巨型唐卡沐浴着朝阳,发散出圣洁的光泽!藏民们双手合十,目光虔诚,迎接这一年一度的盛典;而游客们忙着举像机,在唐卡前留影。当然我也不例外。
    晒佛现场布置了一个念经台,通过麦克风,二十多个喇嘛的念经声就在整个现场环绕。许多人,包括藏民和游客,都在两个应该是道行很深的喇嘛的脚下跪下,然后捐出一元二元或十元二十元的钞票。我看到已经有两个装满零钱的麻布装放在一边了。念经的喇嘛似乎也不很用心,时不时地交谈几句,目光还时不时地瞟向那两个麻布袋。让信佛的继续信佛吧!与我无关。
    由于人太多,不知不觉中就和他们两个走散了。我一个人轻松闲逛。据说哲蚌寺有一千多喇嘛。在一个可以远眺布达拉宫的屋顶上,和几个俊朗的小喇嘛合了影。在高原阳光的映衬下,他们的红袈裟特别耀眼,笑容特别纯净(牙齿也特别白,可以考虑让他们一人举着一支牙膏,说“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为高露洁做形象代言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2 0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izhi 于 2012-7-22 00:46 编辑

    第10、11天 高原圣湖:拉藏——当雄——那木措
    早晨七点起床。此时天还没亮,下着冰冷的雨。这样的天气能去那木措吗?没有可犹豫的,按计划进行,于是,安徽大哥王军、张小方,成都美女蒲蜀芬,天津帅哥沈宏,桂林的小娟,再加上我和思前,来自天南地北的七个人,按照昨天约好的,共赴那木措。
    一路上虽然是新修的公路,但到处是坑坑凹凹,尘土还特别多。七个人挤在一辆小吉普车里,空间的狭小更让快乐的气氛膨胀。
    纳木错是藏民心中的圣湖,可以看到念青唐古拉雪山中央峰,传说纳木错是他的妻子。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也越来越低,我们的车在一个叫那根山口处停下了,山口冷风凛冽,经幡招展,站在这里的观景台上,眺望到了远处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青青的湖水宛如一块巨大的宝玉。
    老天真有很眷顾我们,当我们到达湖边时,晴空万里,白云、雪山、湛蓝的湖水,好一幅仙境美景!湖边寒风一阵强过一阵,我们都穿上了自己最厚的衣服。我赤脚在湖边没走几步,已感觉到冷得彻骨。沈宏更是英勇,在我们的注视下,脱掉衣服,穿着泳裤,勇敢地走向湖中,在念青唐古拉雪山的证明下,游了不到5分钟。虽然已冻得瑟瑟发抖,却为能在圣湖里游一趟泳而高兴。
    晚餐后,王军扛着三角架出去拍落日,我和沈宏尾随其后,其他人都缩在帐篷里准备睡觉了。我真的好佩服我自己,在海拨4700米的纳木错,连翻两座小山头都没有任何不适,不过还是没能看到落日。没关系,还有明天早上的日出在等着我呢。
    天没亮就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是痛苦的,但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身上时,却更是激动的。我看到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毫无遮掩地被朝阳映红了脸的那一瞬间,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我的感受呢?!无言,唯有用心体会。
    从那木措回当雄时,我们的老大王军与大家告别了,他要继承从青藏线返回。真的很谢谢他,从进藏的大巴上开始,到随后几天的共同旅程,他给了我们很多照顾,也学到不少摄影知识。与他拥别时我哭了。大家各自走着不同的路,刹那相逢,离别更久。
    从那木措回来,吉日己没了空床位,于是我和思前转移到了不远处的八朗学。我俩被按排到310,一个七人间。己经住进了五个人,有韩国的、香港的小女生,加拿大、韩国的帅小伙。不必对男女同室而居而诧异,每个人都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偶尔相互间打个招呼,聊聊旅途见闻。
    和吉日一样,八朗学旅馆每层都有走廊,走廊是旅客进入各自房间的必经场所。地面铺的是大理石,靠墙的一边摆着条凳,栏杆上系着的铁丝在天睛的时候挂着各种各样的衣物,红白兰绿黑,男人的女人的,也有直接置于栏杆上的,颇有校园的感觉。
    走廊上总是少不了人的。失去了人,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有人在此聊天,有人在此就餐,有人在此商量着下一段的行程,有人在此手捧一本书,头却朝着上方,看着或晴或阴或下雨的天空,遐想着什么呢?也许什么也没想,纯粹发着呆。于是我也发着呆,在八朗学的三楼走廊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2 0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这辈子有自己时间一定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2天 罗布林卡
    一大早,八朗学、吉日的两伙人聚到一起,一路上嘻嘻哈哈去罗布林卡看藏戏。罗布林卡是历代班禅的行宫,作用相当于北京的颐和园。每年的雪顿节的藏戏表演都有在那里举行。
    和看晒佛一样,看藏戏的人也是摩肩接踵。加上对藏戏的不了解,当对每个人的服饰打量完,咿咿呀呀地唱腔听过两遍以后,已没有什么能再激发我们的兴趣了。倒是不远处的一场“打嘎”更让我感兴趣。
    “打嘎”,就是藏民在房顶上排着队,拿着工具,且歌且舞 ,对屋顶进行整修。他们的歌声飘扬,神情愉悦。与其说是劳动,倒不如说是聚会。我不得不佩服藏族乐天的性格,即使如此单调重复的劳动,仍然被他们变成了一场欢快的歌舞聚会。
    逛完了罗布林卡,我们又去了八角街。没有目的地闲逛,其实闲逛也不能说不是目的。逛累了,就拐起家藏式茶馆休息,喝茶。在门外明晃晃的日光的对比下,屋内显得比较暗,屋里的人对我们的到来报以和善的微笑。茶馆里以出售酥油茶、甜茶为主,还有炸土豆,面条,包子等小吃,价格都不贵。
    藏同胞一出生就离不开佛教,佛教教义家喻户晓,他们对佛教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即使是在茶馆休息时,他们也是一边说着话,一边转动着转经筒。话语停下来了,转经筒却不会停。在去拉萨的路上,大昭寺门口依然可见藏民虔诚长拜的身影,听到“刷刷”磕长头的声音。

评分

参与人数 1 +444 收起 理由
鞰洒泪 + 44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