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8804|回复: 4
收起左侧

[经验分享] [分享]----biboo的【闲聊日语】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5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闲聊日语
作者:Michael Cheung([email protected]
【闲聊日语之1】听日本的广播,为什么听不懂?
【闲聊日语之2】用一句话,判断真、假日本人
【闲聊日语之3】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
【闲聊日语之4】从代词"あなた"看语言的微妙性
【闲聊日语之5】怎样识别日本公司里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
【闲聊日语之6】学会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
【闲聊日语之7】用日语方言来缓和气氛
【闲聊日语之8】你能猜出这个词的含义吗?
【闲聊日语之9】为什么说早期日语是野蛮人的语言?
【闲聊日语之10】一个嫁给冲绳县农民的中国女人

【闲聊日语之11】日语中有一类词,我建议你不用背。
【闲聊日语之12】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谬误与本质
【闲聊日语之13】中国人说日语,有一个最大的毛病。
【闲聊日语之14】越简单的词汇,越容易闹误会。
【闲聊日语之15】学日语的两大坏处
【闲聊日语之16】如何破译日文密码
【闲聊日语之17】三个单词,一个意思,如何使用呢?
【闲聊日语之18】让日本人出洋相的一个损招
【闲聊日语之19】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
【闲聊日语之20】介绍一个提高日语听力的廉价、有效方法

【闲聊日语之21】“が”和“は”的精髓
【闲聊日语之22】说日语,要学会察言观色。
【闲聊日语之23】因为一句话,砸了自己的饭碗。
【闲聊日语之24】明明是现在的事,为什么用过去时态?
【闲聊日语之25】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闲聊日语之26】“汉奸”是怎样炼成的
【闲聊日语之27】没有声调的外来语单词,怎样念?
【闲聊日语之28】打电话的小学问
【闲聊日语之29】“雨男”是什么意思?
【闲聊日语之30】从动词“くれる”谈日本人的负疚感

【闲聊日语之31】日本人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闲聊日语之32】关于 が 行假名的鼻音化问题
【闲聊日语之33】从“一多一少”看日本人的功利主义性格
【闲聊日语之34】如何掌握日语中最难的单词“気”
【闲聊日语之35】日语的三个优点
【闲聊日语之36】旅日华人的“鸵鸟心态”
【闲聊日语之37】如何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识别日文
【闲聊日语之38】什么是真正的“敬语精神”
【闲聊日语之39】学日语,非要从假名开始吗?
【闲聊日语之40】如何利用日本人讨厌数字的心理

【闲聊日语之41】芳子
【闲聊日语之42】如何让日文网页不乱码
【闲聊日语之43】有些日本人的姓氏发音,你绝对猜不出来。
【闲聊日语之44】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对“性”的态度
【闲聊日语之45】日本的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
【闲聊日语之46】从当代日语,看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闲聊日语之47】以孩子为中心的东亚精神
【闲聊日语之48】“前辈”都走的快吗?
【闲聊日语之49】道歉的利与弊
【闲聊日语之50】日语中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

【闲聊日语之51】“养子”比“儿子”更亲
【闲聊日语之52】如何让中文与日文出现在同一个网页中
【闲聊日语之53】“看日剧、学日语”的一个小毛病
【闲聊日语之54】日语在哪些方面比英语容易
【闲聊日语之55】一个汉字有多个音读的历史原因
【闲聊日语之56】“体言”的“用言化”现象
【闲聊日语之57】不为人知的阿夷奴语
【闲聊日语之58】介绍日文语音录入软件 IBM ViaVoice
【闲聊日语之59】日本料理为什么难吃?
【闲聊日语之60】日本情报机关的对华心理战宣传

【闲聊日语之61】国内低收入网友如何“订阅”日本报纸
【闲聊日语之62】两类敬语的冲突
【闲聊日语之63】怎样理解日本人对观赏樱花的狂热
【闲聊日语之64】一些日语单词的深层含义
【闲聊日语之65】比较两篇译文
【闲聊日语之66】日语的逻辑性,实在不敢恭维。
【闲聊日语之67】娶个日本老婆,好不好?
【闲聊日语之68】“米西米西”是吃饭吗?
【闲聊日语之69】关于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的问题
【闲聊日语之70】讲日语,能不能“粗放”一点?

【闲聊日语之71】牛找牛,马找马
【闲聊日语之72】什么是以“日”养“日”?
【闲聊日语之73】日本人是不是“财迷”?
【闲聊日语之74】日本人的文字游戏
【闲聊日语之75】提交日文网站的技巧
【闲聊日语之76】谈谈日本人的身份关系
【闲聊日语之77】从《东京爱情故事》谈起
【闲聊日语之78】不“触景”,也“生情”
【闲聊日语之79】日语歌词中音读与训读的变换
【闲聊日语之80】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降格

【闲聊日语之81】学日语的人并不是去当汉奸
【闲聊日语之82】什么是日本人的“耻文化”
【闲聊日语之83】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
【闲聊日语之84】俳句、物哀与日本文学
【闲聊日语之85】灵活运用日文文字的两个小例子
【闲聊日语之86】如何破译比较复杂的日文密码
【闲聊日语之87】谈谈日本人的隐语
【闲聊日语之88】如何处理来自日本的乱码邮件
【闲聊日语之89】一句话的 16 种说法
【闲聊日语之90】日本人的“腹语”

【闲聊日语之91】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的深层原因
【闲聊日语之92】惯用型:先拆开,后合上
【闲聊日语之93】怎样看待日语单词的声调?
【闲聊日语之94】从“拉致事件”看日本的“政治动员”
【闲聊日语之95】日本人喜欢使用隐晦语言的习惯
【闲聊日语之96】日本 2001 年的十大流行语
【闲聊日语之97】一群动物的对话
【闲聊日语之98】动物与词汇
【闲聊日语之99】谈谈日本男人的“恋母情结”
【闲聊日语之100】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闲聊日语之101】介绍一个日本右翼团体“つくる会”
【闲聊日语之102】再谈“が”和“は”的区别
【闲聊日语之103】日本人喜欢加班的深层原因
【闲聊日语之104】日语的语感
【闲聊日语之105】非语言因素
【闲聊日语之106】关于助词的两点看法
【闲聊日语之107】被子怎么变成被罩啦?
【闲聊日语之108】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审美倾向
【闲聊日语之109】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蔑视
【闲聊日语之110】2002 年日本十大流行语

【闲聊日语之111】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闲聊日语之112】靖国神社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闲聊日语之113】背单词的小窍门
【闲聊日语之114】怎样看待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题
【闲聊日语之115】谈谈日本人的集团性
【闲聊日语之116】日本地名的“假借字”现象
【闲聊日语之117】从几个助动词看日本人的“心细”
【闲聊日语之118】“脖子”和“手腕”都分不清的语言
【闲聊日语之119】古代日语的词汇量
【闲聊日语之120】从杜丘、真由美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

【闲聊日语之121】远古时代的日本人,每天都干什么?
【闲聊日语之122】日语中的死语
【闲聊日语之123】给网页中的日文汉字添加"振假名"
【闲聊日语之124】英语对日本人的深层影响
【闲聊日语之125】连“ワンワン”都不如的日本爸爸
【闲聊日语之126】从“珊瑚族”想到的一件小事
【闲聊日语之127】日本人讲话的最大特点
【闲聊日语之128】逐渐缩小的日语性别差异
【闲聊日语之129】简单谈谈日本网站的安全性
【闲聊日语之130】日本人“喜小不喜大”的原因
【闲聊日语之131】日本人重视自动词、轻视他动词的原因
【闲聊日语之132】外国人学日语的小故事
【闲聊日语之133】日语的远亲
【闲聊日语之134】关于日本人姓名的两个小问题
【闲聊日语之135】给日本美眉写情书
【闲聊日语之136】日文密码电报中的“符丁”
 楼主| 发表于 2004-9-25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长暂时转不了,请先参考这里。

http://home.chenshaochun.com/cgi ... &topic=6086

【闲聊日语之1】听日本的广播,为什么听不懂?



我同事的孩子,自学日语,已有一定的水平,每天晚上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能听懂大意。但前几天,他找到日本广播协会(NHK)的网上广播,听了一会儿,才发现好多内容都听不懂,于是他觉得自己的日语水平,原来没有那么高,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


我讲,你听不懂NHK的日语广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许多日本的时事,比如前几天铃木宗男被逮捕,铃木宗男是谁,你大概都不知道,反之,中国的日语新闻,基本上都是中国的事情,所以容易听。


二是有些日本人名、地名、公司名等,比如职业棒球的队名、术语等,你可能听不出来,这就影响你的听力,反之,中国的日语新闻,基本上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容易听。


他问,那有什么好办法吗?我说有,首先,你随便找一家日本报纸,比如《读卖新闻》,去它的网站(网址一),把当天的新闻标题与简介,大概浏览一下,心里有个基本印象,比如今天日本的大事是什么,国际的大事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去听NHK的网上广播(网址二),情况就好多了,因为此时你心中已经有点谱了。


①http://www.yomiuri.co.jp
②http://www.nhk.or.jp/rj/ram/jp/japanese.ram


他按照我说的这个办法,试了试,果然感觉好一些,所以我把这件事写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有几个网友跟我讲,第二个网址不能用,听不到NHK的网上广播。抱歉,都怪我没说清楚。第二个网址,不是在Internet Explorer里面用,而是在RealPlayer里面用,后者是一个网上音频视频软件,免费的,许多网站都可以下载,当然也可以从它的公司下载,网址是:


http://www.real.com



【闲聊日语之2】用一句话,判断真、假日本人


我在澳门呆过。澳门的葡萄牙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葡国的葡人,一种是在澳门出生的葡人(土生葡人),前者讲葡语,后者讲Macanese(葡语的变体),所以遇到一个葡人,只要他一讲话,我就能知道他是那一种。但在日本,许多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能讲流利的日语,并且相貌与日本人几乎一样,所以,单从语言和相貌方面,有时很难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哪国人。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水谷修先生,认为用下面这句话,可以判断真、假日本人。


電車が遅れているようだけれども、もう来るでしょう。


它的中文意思是:电车好象晚点了,但是也该来啦。你用这句话,问一个人,谁该来了,假日本人一般说,是"电车"该来啦,而真日本人一般说,是"说话者所等的那个人"该来啦。这里的关键,就是格助词"が"。"電車が"的语法功能仅仅延伸到"けれども",不再向后延伸,但假日本人体会不到这种微妙之处。


▲备注:这句话,我还真试过几次,好象没有水谷修先生说的那样灵,有些网友也试了,也说没有那样灵,所以这个帖子,仅供各位参考。





【闲聊日语之3】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


假设有两个人,小张和小王,小张去日本(留学、工作、结婚等),小王去加拿大(同前)。下面让我们做一些比较。


一、日本国土狭小,资源缺乏,人口密集,加拿大则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疏。


二、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其实很看不起中国人,加拿大则是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加拿大人在本质上,对各个种族的人民完全包容。


三、日本的工作压力较大,责任意识较强,心理负担较重,加拿大正好相反,人们比较注意劳逸结合,几乎没有所谓"过劳死"。


四、日本虽然是民主、开放国家,但保留了许多非民主、非开放的传统,加拿大则是完全的民主、开放国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禁忌和教条。


其实,还有其他一些可比较的因素,我这里就省略了。我们假设,小张和小王五年之后都回国了,我发现小王在未来生活中,由于他在加拿大的人生经历,他总体上更加积极,更加乐观,更加务实,心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小张的情况稍有不同。同以前在国内时相比,他的生活节奏更快了,心理压力更大了,察言观色、见机行事的能力更强了,活的比以前更累的,心态没有以前好了,总之,留日经历给他的未来生活,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很难表述的消极、负面影响。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并没有实验对象与实验数据。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有相同的条件,既能去日本,也能去西方,我建议你优先去西方。我并不是一个反日者,我的外国朋友中,多一半都是日本人,我只是阐述一下我对留日问题的个人看法。


▲备注:这个帖子发表后,少数人表示赞同,多数人表示反对,而这多数人,又几乎都是留日朋友。真是抱歉,这个帖子,只当是我放屁好啦。(笑)



【闲聊日语之4】从代词"あなた"看语言的微妙性


楼下的朋友谈到"あなた"(你),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上,提到的一个关于法语的小故事。


假设你在法国人的一次聚会上,看到有男女二人谈话,双方互称对方为vous(相当于あなた),那么你可以断定,这两个人是刚刚认识,还不太熟,互相比较客气。假设不久之后,又有一次聚会,男女二人又去了,这次双方互称对方为tu(也相当于あなた),并且态度亲昵,关系密切,那么你有80%以上的把握,可以断定这两人已经上过床了。


我说这个小故事,绝对没有色情含义,只是想说明语言的微妙性。所以我觉得,在日本公司里,孤男寡女在一起,如果不想引起非议,最好不用"あなた"这种含义微妙的代词,你可以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山田さん",也可以使用没有主语的句子,这在日语中很常见,比如"少しお待ち下さい"(请您稍等一下)。



【闲聊日语之5】怎样识别日本公司里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


昨天我写了一个关于"あなた"的小贴子,有个朋友给我发邮件,让我介绍更多的细节,所以我想出了这个题目。


现在有不少中国人,去日本公司工作。我这里说的日本公司,不是指中国国内的外企,而是指日本国内的公司。在日本公司中,男上级与女下级之间发生暧昧关系,是很常见的现象,但由于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人一般观察不出来。我这里简单谈谈如何通过语言,来进行识别。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识别,比如安装微型摄像机,偷拍,不过那不属于本文的论述范围。我的目的不是倡导大家窥探别人的隐私,而是增加对日本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一、如果男、女双方经常使用代词"あなた",则双方可能有染。


二、如果男、女双方经常使用"あの..."等意义含糊的称呼,则双方可能有染。


三、如果女方经常使用一些女性特有的助词,比如终助词"わ",则双方可能有染。


四、如果女方经常使用一些女性特有的语调,比如将接续助词"けれども"念成升调,则双方可能有染。


当然,这只是一般说说,实际操作起来,对中国人来讲,还是很难的,需要结合当时的气氛、表情、手势、甚至双方眼睛是否直视等,综合判断。



【闲聊日语之6】学会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


刚才看到楼下朋友写的日文信,其中"社区"、"关键词"等,他不知道日文,只好写中文,放在括号里。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的词汇,特别是专业词汇,日语中是没有的,完全可以自己创造,日本人可以创造,中国人也可以创造。


要想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知道外来语单词的英文原文,比如"社区"的英文原文是community,"关键词"的英文原文是keyword。这个条件一般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第二个条件是将英文原文,转换为符合外来语单词"拼写规则"的片假名。我为什么要在"拼写规则"这四个字上加引号呢?这是因为日语并没有官方正式颁布的拼写规则,全部都是民间约定俗成。这就需要你掌握一定数量的外来语单词,观察他们的拼写与英文原文的对应关系,比如英语中现在分词ing最后那个g,一般被转换为"グ",英语中两个连续的辅音(比如pp),一般被转换为促音"ッ",等等。


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你就可以自己创造外来语单词了,比如将community转换为"コミュニティ",将keyword转换为"キ-ワ-ド"。


您可能会说,我自己创造的外来语单词,万一不对怎么办?岂不让人笑话?我告诉您,不会的。我们先转移一下话题,说说中国。目前在中国的某些白领阶层中,流行汉语夹英语,明明想说"给我一张纸",非要牛逼一下,说"给我一张paper",听的人,如果懂paper的意思,当然最好,如果不懂,他也不敢问,一问,就好象他比人家矮一截,所以只好不懂装懂。这种洋奴买办文化,现在越来越流行。(呸)


我们再把话题转移回日本。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人也有这种毛病,视外来语为时髦,即使听不懂,也假装听懂了,否则让人笑话:"连英语都不懂"。所以我说,只要你自己创造的那个外来语单词不太离谱,基本符合拼写规则,就没有问题。



【闲聊日语之7】用日语方言来缓和气氛


假设你是一个广东人,认识一个外国人,突然有一天,那个外国人用广东话问候你,你肯定觉得很惊奇,但同时你也很高兴,因为你从他的嘴里,听到了自己的乡音,你和他的关系会更加亲近。


同样的道理,你在同某个日本人交往时,如果你事先知道他的籍贯(都道府县),临时学几句当地方言,突然说出来,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有个亲戚,与日本商社做生意,有时他的翻译不在(出差或生病),就临时请我去帮一下忙。我在正式翻译之前,都先跟那个主要的日本人简单寒暄一下,寒暄时,我特意问一下他的籍贯。当然不能像警察审问犯人那样,直来直去的问,可以技巧一些,比如,"听您的口音好象是关西地方的人啊",那人回答,"是啊,是大阪人"。这就行了。


在谈判过程中,你不用考虑方言问题,该怎样说,就怎样说。但是,一旦谈判双方僵持下来,火药味浓了,气氛紧张,这时,你不妨故意说一句关西方言,逗逗他,比如"そら、ちゃうで"(您说的那个不对),这时,那个日本人会觉得很突然,楞一下,然后露出笑容,于是气氛就缓和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连标准日语都还没学好了,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学日语方言。其实你不用专门去学,只要学一点点皮毛即可。比如在关东方言中,推量型用"べえ",又比如在关西方言中,经常用"おる"代替"いる"等。


有的朋友可能问:从那里能学到这些方言呢?网上就有,我一般是在Google输入Japanese dialect(日语方言)来查询,例如下面就是一个专门介绍关西方言的网站(抱歉,是英文的)。


http://www.coara.or.jp/~ht/KANSAI/osaka.html



(8)你能猜出这个词的含义吗?


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简称,比如将"首都钢铁公司"简称为"首钢",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有些简称,实在很难理解,比如"黑信办",乍一看,还以为是专门处理匿名诬告信的办公室,其实它的全称是"黑色金属信息统计办公室"。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日本也很常见。我想说一件好多年前的事。那时的日本商社,还普遍使用电传(telex)收发邮件,内容全都是罗马字。有一次,我亲戚让我帮忙,翻译一份特别重要的邮件,那份邮件,除了一个字,我全能看懂,那个字是koukou,转换成假名就是"こうこう",上下文是"这种产品可以在koukou看到"。我当时想到了"高校、港口、航行"等汉字,但全都对不上号,翻了翻《和汉辞典》,还找到"斯斯、皎皎、孝行"等,也对不上号。真给我急死了,这TMD是个什么词呀?


当时是夏天,但很快就要立秋了,这刺激了我的灵感,我突然想出了这两个汉字,原来是"广州秋季商品交易会"中的"广交"。你说绕人不绕人!


▲备注:大家一致回答:绕人!(笑)



【闲聊日语之9】为什么说早期日语是野蛮人的语言?


我本人是一家语言学网站language-museum.com的负责人,喜欢看一些语言学方面的文章。我发现,一些尚未开化的民族,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丛林中的食人部落,他们的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有狭义词汇,没有广义词汇。


比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种土著语言,在这种语言中,有当地所有树的名称,比如A树、B树、C树、D树,等等等等,惟独没有这些树的统称"树"(tree)。假如要写一篇文章,介绍当地的树,讲英语的人就容易多了,只要用两个单词all trees,就可以表示所有的树,而当地土著人写,光是各种树的名称,就得写满满两页纸,否则无法表达出all trees这个意思。


所以在语言学界,研究一个民族时,不用看其他方面,只要看它的语言,就可以基本判断出它的文明、开化程度。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看看日语。在近代,由于受到西方语言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荷兰语的影响,日本人创造了"动物、植物、生物"等广义词汇,但在近代之前的早期日语中,并没有这些广义词汇,所以我个人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早期日语是野蛮人的语言。


看到这里,哈日族朋友可能指责我"反日"。我绝对没有那个意思。我本人一贯响应中国政府的号召,倡导中日友好,我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谈谈我对早期日语的一点个人看法,千万不要跟其他方面联系,特别不要跟"南京大屠杀"等战争暴行联系。


▲备注:《强国论坛日本版》的一位网友指出,在早期日语中,广义词汇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比如"草木"这个词,既包括草,又包括木,应当等同于"植物"这个词,但广义的"动物",好象没有。



【闲聊日语之10】一个嫁给冲绳县农民的中国女人


我认识一对老夫妇,都是教师,现已退休,他们只有一个女儿,30多岁,大学毕业,离过婚,但没有孩子,95年去日本,与日本人结婚了,但具体住在那里,我也不知道。前几天,老先生拿着一个信封找我,里面有两封信和一张照片,其中一封是他女儿写的中文信,另一封是他的日本外孙子(上小学)第一次写来的日文信,此外还有一张全家合影。老先生让我给翻译一下日文信。


那封日文信的内容很简单,几乎没有汉字(小学生认识汉字不多),全是假名,歪歪扭扭的。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信封上的邮戳,原来这封信是从那霸市(冲绳县首府)发出了。再看那张照片,我靠,那个日本男人,典型的歪瓜裂枣,虽然衣着服饰很华丽,但凭我多年对日工作的经验,一看,就知道是个没什么文化的乡下人。


网易《日语学习》版上,有不少网友,属于初学者,对日本不太熟悉,我先举一个中国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姐姐,不嫁本市人,不嫁本省人,偏偏要嫁青海省某县某乡某镇某村的一个老农民(绝没有贬义),你父母以及你,肯定都要说你姐姐是疯了。我上面提到的冲绳县,就相当于我们国家中最偏僻、最贫穷的省份。


看到这张照片,我真觉得有些心酸。我心酸,并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觉得我们中国人怎么这么不值钱,为了过上稍好一点的日子,竟然什么都不顾了,去那种地方,嫁那种人。认识我的网友中,有些人称我是"反日老手",其实我对日本人并没有敌意,我的外国朋友中,多一半都是日本人,我怎么会是"反日老手"呢?中国女人嫁到日本,并没有错,我只是觉得在这个故事中,那个女人有点太委屈自己了。


▲备注:有一位嫁给日本人的刘女士,给我发邮件,说她看完这个帖子,哭了。她虽然在东京,丈夫对她也很好,但她毕竟是独生女,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没有人照顾,每当想到这里,她就觉得很伤心,又很无奈。我只好安慰她一下,让她常回国,看看父母,进进孝道。


另外有一位网友给我发邮件,称冲绳县那霸市是一个繁华的旅游城市,比青海省西宁市要好的多。这个我承认,确实举例有点不妥。






【闲聊日语之11】日语中有一类词,我建议你不用背。


这里我说的就是“拟态词”(imitative word)。拟态词,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状态的单词,比如大雨“哗哗”地下,雷声“轰轰”地响,等等(引号中的那个词)。初学日语的朋友,可能遇不到拟态词,但是进入中、高级之后,特别是阅读日本的文学作品后,就会遇到。


我为什么要聊一聊日语的拟态词了?这是因为有些学日语的朋友对我说,日语的拟态词,有两个难点,一是没有汉字,从字面上,根本猜不出它的准确意思,二是有一些拟态词,《和汉辞典》里查不到,他们怀疑这些拟态词可能是作者自己创造的(没错)。


其实,日语的拟态词,既复杂(上面两个难点),又简单,所谓简单,是指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


(1)“カ”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坚硬”的状态,比如“カラカラ”(两个硬物,例如保龄球,互相碰撞,发出当当声)。


(2)“サ”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爽快”的状态,比如“サラサラ”(红旗迎风飘扬,发出唰唰的声音)。


(3)“ナ”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光滑”的状态,比如“ヌルヌル”(从游泳池中出来,身体滑溜溜的)。


(4)“ハ”行假名开头的拟态词,一般描述“轻盈”的状态,比如“フワフハ”(把一根鸡毛从窗户中仍出去,轻轻地随风飘走的感觉)。


所以,我个人建议,一个拟态词,你要是从词典里查不到,你也不用找人问了,你就参考上面介绍的基本规律,大概估计一个意思就行了。



【闲聊日语之12】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谬误与本质


我听过不少人说,中日两国是“同文同种”,所谓“同文”,就是指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有汉字,所谓“同种”,就是指中国人与日本人的相貌一样,来自同一个种族起源。乍一听,好象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个“同文同种”论是百分之百的谬误。


先说说语言。在语言分类学上,汉语属于Sino-Tibetan(汉藏语系),日语则属于Language Isolate(孤立语言),也就是尚不能分类的语言。所以说,汉语与日语没有任何关系,绝对不是“同文”。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日语中有许多汉字?我先饶开这个问题,谈谈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比较落后,不少部落刚刚放弃食人习惯。巴国的语言比较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在总体上,这些语言属于Austronesian(奥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我们以其中一种Keopara语为例,这种语言很原始,许多现在社会的词汇,比如电话、飞机、气球、快餐等,它都没有。如果需要这些词汇,他们就把英语的对应词汇拿过来,直接使用,久而久之,Keopara语中有许多英语词汇。你能说Keopara语和英语是“同文”吗?当然不能!同样的道理,汉语与日语也不是“同文”。


再说说人种。在人类学上,中国人(汉族)的起源地,就是目前我们居住的中国大陆,这个已有定论,而日本人(大和民族)的起源地,学术界尚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Malaya-Polynesia(马来亚-波利尼西亚),有人认为是Koryo(高丽),也有人认为是Indo-China(印度支那)。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中国人与日本人很相像。我再饶开这个问题,比如说芬兰人,他们是Scandinavian(斯堪地那维亚)人种,英国人,他们是Anglo-Saxon(盎格鲁-萨克逊)人种,我们把五个芬兰人和五个英国放在一起,让他们赤身裸体,让你分辨一下,谁是芬兰人,谁是英国人,你行吗?你肯定要说,他们长的都一样,我看不出来呀。所以说,长的像,不能构成“同种”的理由。同样的道理,中国人与日本人不是“同种”。


那为什么有许多人相信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呢?这里有两种人,第一种人是无知,他们确实不知道这里的原因,人云亦云,我就不说了。我重点说说第二种人。我有个台湾网友小林,他爷爷今年80多岁了,但身体很好,眼不太花,耳不太聋,偶然还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小林说,他爷爷只要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天皇,就会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做立正的姿势。小林说:这种情况,在台湾的老一代人中,很常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当年的日本总督府,不断向台湾民众灌输,中日“同文同种”,理应“共携共荣”,既然大家都是“一国人”,你们就不要闹事啦,好好跟我们合作吧。所以我说,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论的本质,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侵略中国、控制中国而制造的一种无耻口实。


【闲聊日语之13】中国人说日语,有一个最大的毛病。


小杨,辽宁沈阳人,北京一家外贸公司的日语翻译。小杨有一次跟我聊天,他说:我们沈阳那里,从中学就开始学日语,大约四年,以后考上辽宁大学,又学日语,又是四年,最后去部里在日本的公司实习,又是一年多。前前后后,我学了大约十年日语。


前几天,部里开办了一个“外贸专业日语翻译人员提高班”,主要介绍外贸专业日语的最新动态,请了两位日本专家,给我们讲课。课后聊天时,日本专家称:你们这些人的日语,都已经过关了,如果现在让你们去日本生活或工作,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只要你们一开口讲话,我就能判断出你不是日本人。这并不是因为你们的发音不准确,或者语法有错误,都不是。是什么呢?是因为你们虽然熟练掌握了日本人的语言,但并没有掌握日本人的精神,所以我们能把你们分辨出来。


小杨问我,那个日本人所说的“精神”,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说,你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了,我要是详细解释,恐怕一天也讲不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希望你听后,能够举一反三。我们中国人,喜欢说“是”,也喜欢说“不”,比如我问你:你想喝茶吗?你回答:不想喝,喝了之后睡不着觉。这个对话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我们中国人都这样说。


如果是一个日本人问你这个问题,你肯定也会按照这个模式,回答:いいえ、(后面省略)。这个对话,也没有问题,双方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谈到日本人的“精神”,这句话可就有问题了,而且是很大的问题。问题就出在这个“いいえ”上。


与中国人相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贯穿着“和”的精神,也就是“和谐、和睦、和善”的意思,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日本人喜欢说“はい(是)”,很少说“いいえ(不)”,以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撞的印象。所以上面这个喝咖啡的问题,如果是日本人回答,他应当这样说:は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が、(后面省略),中文意思就是:喝,非常感谢,但是,喝了之后睡不着觉,所以实在不好意思(也就是不喝了)。这样说,才能体现出日本人“以和为贵”的精神。(真TMD罗嗦)


当然,日本人的精神,还有其它许多方面,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那我怎样才能真正掌握日本人的这些精神呢?很抱歉,除非你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死在日本,一辈子与日本人在一起,否则一个民族的精神,外国人是不可能通过学习或模仿来掌握的。


(前天发表了一个丑化日语的贴子,造到伊藤纯一郎先生以及部分中国网友的激烈指责,故今天写一个比较积极的贴子,以挽回影响。)






【闲聊日语之14】越简单的词汇,越容易闹误会。


日语中有些单词,看上去很简单,很普通,比如あつい(热的)和みず(水)。我就以这两个词为例,来说个小故事。


我有个朋友刘先生,去日本多年了,一直做生意。有一次,他去北海道的一个小地方出差,住进一家旅馆。卫生间里有冷、热水龙头,他想用热水洗洗脸,一拧热水龙头,里面没有热水,他想,可能是水管坏了,或者是那个时间没有热水供应。于是他找来服务员,向她要一点热水,他是这样说的: あついみずをください。


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完全正确。没想到哪个服务员,脸上竟然流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想了好一会儿,竟然回答说:实在抱歉,我们这里没有あついみず。刘先生很生气,这么大的旅馆,怎么会没有热水呢。


那个旅馆里,确实有热水(服务台上有,锅炉上有,厨房里也有),那个服务员也是个老实人,决不会对客人故意撒谎,刘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


后来我告诉他这是为什么: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国家,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みず就是指那种清澈、卫生的凉水,比如河川中的凉水,瀑布中的凉水,小溪中的凉水,等等,你要あついみず,在那个服务员的理解中,实际上是要一种“又热同时又凉的水”,世界上当然没有这种奇怪的水,所以她琢磨好半天,只好说没有这种东西。(这里我估计那个服务员是个乡下人,文化不高,脑筋比较慢,城里的服务员,应当不会犯这个错误)。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要问:热水用あついみず,难道不行吗?当然行,但是这样表述,不是地道的日本式说法,最好的说法是用おゆ,这才是一个地地道道日本特有的词汇,专门表示热水。如果刘先生当初用这个词,绝不会闹误会。


我们中国人学日语时,老师不会把一个单词讲的这样清楚,这的确很遗憾。类似这样的例子,日语中还有一些,比如はたけ(田地)等,限于篇幅,我就不说了。


(有好几个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是干什么工作的,是否在日本。兄弟我是北京一家网络公司的负责人,最近公司不太忙,闲来无事,信口开河,随便写几个贴子,与各位切磋一下日语。一旦公司忙了,兄弟我只能失陪啦。)






【闲聊日语之15】学日语的两大坏处


我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从小就能说日语。由于有这样一个特殊条件,我爱人一直想让我教我儿子学日语,我就是不教,我爱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原因复杂,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


后来,仔细想了想,觉得原因也能说清楚。与学习其他外语相比,我个人觉得,学日语有两大坏处,或者换句话说,日语有两大缺点。第一个缺点是:日语的学习强度太大。国外学者做过这样一个统计,英国孩子只要记住1000个单词,即可看懂日常英文文章的80%,法国孩子是1000个单词84%,西班牙孩子是1000个单词81%,而日本孩子1000个单词只能看懂46%。日本孩子要看懂80%以上,至少需要记住约4000个单词。你说这是不是学习强度太大。


第二个缺点是:日语的语言效率太低。由于日语本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动词放在句子的最后面,名词放在定语的最后面,等等,日语在国际交往中,被公认为是效率最低的语言之一。上面这几句话,专业性有点强,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比如火车站上的广播(翻译成中文):“各位旅客,前往新泻的列车就要进站了,本次列车,中途在大宫、熊谷、高崎、、、、、、(后面还有一长串地名)”,听到这里,旅客一般都会认为,这些地名,肯定都是火车中途的停车站,所以并不注意去听,没想到播音员说着说着,最后竟然是“止まりません(不停车)”。有个旅客是去涩川,由于刚才没注意听,不知道那一长串地名中,是否有涩川,于是赶快跑到站长室去询问。这就是语言效率低的突出表现。


所以我的结论是:除非您有特殊的理由,比如哈日,爱看日剧,想去日本留学等,你可以学习日语,如果没有特殊理由,我建议您优先学英语。


【闲聊日语之16】如何破译日文密码


许多日本商社,在世界各地都有分社,总社与分社之间的通信,为了保密,一般都对电文进行简单的加密(复杂的加密,成本太高)。我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如何破译这种简单加密的电文。本文的目的,一是增加各位对日语语音的了解,二是普及密码学知识,请不要用于非法目的。


我们以单词さくら(樱花)为例。总社首先将这个单词转换为罗马字,就是sakura,每个字母向后退一位(有时向前进一位,有时后退或前进多位,有时将字母的ASCII代码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值,以商社指定的加密规则为准),于是sakura变成了tblvsb。总社把这个词发出去。分社收到这个词后,每个字母向前进一位,于是又变成sakura。(就这么简单!)


在语音学上,日语有三大特点。第一,每个假名均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比如s+a。第二,日语只有5个元音,分别是a、i、u、e、o。第三,这5个元音在单词中出现的次数(也就是出现的概率),有一定的规律,按概率大小依次是:


a: 16
12
i: 10
e: 7
u: 5


假设我们现在手里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我们首先找出,哪个字母出现的次数最多,假设d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可以基本断定,d就是a,也就是说,a向后退了三位,变成d。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每个字母都向后退三位,明文就出来的。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这一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用手工完成太慢。


【闲聊日语之17】三个单词,一个意思,如何使用呢?


我同事老李的孩子,在北外学日语,今年好象是二年级了,经常给我打电话,问我有关日语的问题。那天他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在日语中,有些时候,一个意思,最多可以用三个单词表达,比如“访问”这个意思,第一可以用日语固有词汇“訪れる”,第二可以用汉语词汇“訪問”,第三可以用外来语词汇“ビジト”(即visit)。他问我,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使用呢?


假设现在是200年前(或更早),那时的日语中,根本没有第二、三类词汇,只有第一类词汇,也就是只有固有词汇。固有词汇有一个缺点,就是含义较多,不够严谨,比如“上げる”这个词,我手头有一本袖珍《和英词典》,查了一下,至少有四个意思(raise、give、turn、hold),你看这四个意思,差别还是很大的。但当时日本闭关锁国,不与世界交往,这些固有词汇,已经足够了。


以后可就不行了。随着荷兰人、美国人、英国人等等,陆续进入日本,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交往,日本人根据西方语言(主要是荷兰语),自己创造了一批词汇(这些词汇传统上用汉字表示,不用假名表示),比如“訪問”。你看这个单词,意思就很单一了,不再有多个意思。如果日本与外国签署条约,用这个词,肯定不会闹误会。


进入20世纪之后,日本已经完全融合到国际社会中,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词汇越来越不够用,比如“无线电”这样的词,传统日语中根本没有,所以,日本人以英语为主要对象,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例如“ラジオ”。我有时去外语书店转转,看到《日语外来语词典》,一本比一本厚,这说明在现在日语中,外来语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已经达到无法记忆的程度了。


简单介绍了一下历史之后,我个人对上面那个问题,是这样看了:(1)如果你写一篇文章,内容属于传统性质,或者文学性质,比如介绍日本的历史、民俗,或者创作和歌、徘句等,你最好使用第一类词汇,古色古香,清淡优雅,让人看着很舒服。(2)如果文章内容属于学术性质,或者条约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二类词汇,比较严谨,比较正规,让人看着放心。(3)如果文章内容属于科技性质,或者娱乐性质,你最好使用第三种词汇,人家会觉得你很时尚,很前卫,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


当然,这只是一般而言,具体用那一类,还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个总的原则,希望能够供您参考。


【闲聊日语之18】让日本人出洋相的一个损招


我曾对一位有多年交情的日本朋友开玩笑说:就是猪讲英语,也不你们日本人讲英语好听。他听了,脸刷的一下子就红了。因为这句话虽然难听,但说到了点子上了,日本人讲英语,实在太难听啦。今天上午,我在网上闲逛时,还偶然看到了一个关于日本人讲英语的笑话,绝对经典,值得珍藏。


话说,日本前首相森喜郎,有一次要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森喜郎让他的翻译教他两句二人见面时常用的英语,翻译说:一见面,您首先说 How are you?(你好吗?),克林顿就会回答说 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这时您再说 Me too(我也是,即我也很好),就行了。没想到森喜郎一见克林顿,有点紧张,把 How are you? 说成了 Who are you?(你是谁?),克林顿大吃了一惊,这家伙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大概是跟我开玩笑吧,于是也开玩笑地说 I'm husband of Hillary(我是希拉里的丈夫),森喜郎当然听不懂啦,他只知道说了第一句之后,现在该说第二句了,于是他就说 Me too(我也是)。


日本人讲英语非常蹩脚的原因,与种族、智力等无关,完全是日语本身造成的。大家都知道,日语的每个音节(也就是每个假名),通常是由一个辅音加一个元音构成的,比如“か”,它是由辅音 k 和元音 a 构成的。而在英语中,一个音节由多个辅音构成,是很常见的,比如 script 这个单词(中文意思是脚本),它的国际音标是 [skript],也就是由5个辅音和1个元音构成,但算做一个音节。


这个道理,咱们中国人,你只要学过英语,肯定能够理解。学过英语的日本人,嘴上也说能理解,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不能理解,他非要把这一个好好的音节,活生生拆散,拆成五个音节,即スクリプト,才觉得合理,才觉得顺嘴。您说可笑不可笑?!


你要想看一个日本人在这方面出洋相,我告诉您一个损招:带他去卡拉 OK 厅,点一首英文歌曲。咱们假设那首英文歌曲,总共有100个音节,但那个日本人至少能拆成300个音节,所以当歌曲结束,音乐停止时,那个鬼子刚刚唱了三分之一。


【闲聊日语之19】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积极影响


吴先生是北京某外语院校日语系的讲师。他那个学校,以前有一个好传统:不论是讲师,还是教授,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都必须把自己所要教的课程,写出完整的教案,比如这个问题,我应当怎样讲解,万一有学生刨根问底,我应当怎样回答,等等,非常详细。


后来,社会上的功利主义风气,吹到了大学,老师们也变得浮躁起来。刚开始,大家马马乎乎还写一点教案,以后越写越少,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写了,上了讲台,即兴发挥,说到那是那。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工作几年后,学校送吴先生去日本上智大学(Sophia University)进修一年,主要学习日本外语院校的教学方法。吴先生的导师叫河上(Kawakami),50多岁了。河上每次来教室,都夹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但讲课过程中,从不翻开,下课再把这个笔记本夹走。有一次,吴先生好奇,就问河上,您那个笔记本是什么呀?河上回答:是我教书30年所积累的教案,你可以看看啊。


吴先生看了看,大吃一惊,只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非常工整的小字,时间从昭和某年某月某日,一直延续到平成某年某月某日,凡是外国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比较复杂的问题,河上都写出了相应的教案。毛主席曾经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一个人写教案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教案,而且自始至终那样认真。看到这些,吴先生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敬业,什么叫做为人师表。两人都是教师,自己与河上相比,实在太惭愧了。


回国之后,吴先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系里的同事们,大家也很感慨。但感慨归感慨,不写仍然不写。因为懒惰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回去了。况且在一个大环境里,大家都不做,你偏要做,反而显得你很特别。所以吴先生到现在为止,仍然不写教案。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看来留日经历,确实没有积极影响呀!不是这样的。吴先生说:我虽然现在随大流,但我心里明白,这是不对的,对学生是不负责的,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这样不负责,这个国家就要完蛋了。我可以这样,但我儿子将来不能这样。他虽然才上小学,但我已经开始教育他,要学那个日本河上爷爷,做事要认真,要持久,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才能干大事。


在吴先生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确实改正了不少坏习惯,现在已经能够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干一件事了。儿童时代的行为,对他将来长大成人,有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故事中,日本人民一些特有的优秀品格,教育了吴先生,反过来,吴先生又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的子女。所以我认为,从小的方面说,留日经历对吴先生的未来生活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而从大的方面说,这正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基础。


【闲聊日语之20】介绍一个提高日语听力的廉价、有效方法
我在各个日语 BBS 闲逛时,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贴子:我自学日语已经有一年啦(或者更长时间),但听力老是上不去,请各位大侠给我出出主意。


提高日语听力,当然可以有多种方法,比如你是大款,你可以花钱雇一个日本人,天天陪着你,跟你说日语,或者干脆去日本,住上一年,听力也就上去了。但您也明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我们必须找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比较经济、又比较有效的方法。下面我给您介绍一种,您可以试试,看看效果。


首先,您必须学过日语,并且掌握了大约1000个单词,这是前提条件。我这里所说的“掌握了”,是指,我单独说出一个单词,比如“さくら”,你就能听出来,哦,是“さくら”,中文意思是“樱花”,但是把这个词放在一个长句子中,你就听不出来了,因为你的听力比较差。


随后,你必须从今天开始,坚持每天晚上8点钟,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日语新闻,大约是十分钟,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CRI 的这个日语新闻,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 FM 都可以收到,万一收不到,也可以改听日本广播协会(NHK)、美国之音(VOA)甚至北韩的日语新闻,但我不知道具体的频率。


在你听之前,你必须准备好一张纸和一杆笔,日语新闻开始后,你就必须认真听,一定要认真听,周围环境最好要安静,每听到一个自己熟悉的单词,就立刻把它写在纸上,比如听到了“こちら”,马上写下来,听到了“はじめ”,马上写下来,等等等等。


第一天,你可能只听懂了15个单词,没关系,第二天,可能就增加到27个,只要你坚持(我特别强调坚持),一个月后,你至少能听懂几百个,半年后,你掌握的那些单词,基本上都能听出来了。


这样边听边写,有三大好处:第一个是练习听力,第二个是温习单词,我不用多说了,第三个,非常非常重要,假设你刚刚听了一条新闻,是关于中东局势的,并在纸上记下了 4 个相关单词,分别是“爆炸、七人、死亡、轰炸”,其他单词都没听懂,但这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根据你的国际知识,你已经能够猜出来:巴勒斯坦又在以色列制造了自杀爆炸,七人死亡,以色列马上进行报复,对巴勒斯坦进行轰炸。


如果你今后日语越学越好,终于有一天,有家大公司聘你为日语口译,你就必须具备这种速记、速猜、速译能力,因为在实际谈判中,对方往往要讲一大段话,才停下来,此时,你必须能够抓住几个关键词,再根据你的记忆,把这一大段话的中文译文串出来。(绝对是经验之谈!)


【闲聊日语之21】“が”和“は”的精髓


“が”和“は”是日语中最常用的两个助词,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日语初学者感到比较难的一个问题。我翻过一些日语教科书和语法书,那里面详细介绍了两者的区别,比如“が”应当怎样怎样用,“は”应当怎样怎样用,等等,很具体。但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可能不正确):这些介绍,虽然很详细,很具体,也很正确,但好象并没有抓住两者区别的“精髓”。下面我想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告诉你如何抓住两者区别的“精髓”。


假设张三和李四在树林里散步,张三突然看到树枝上有一只鸟(请注意,此时李四还没有看到,这是这个例子的第一个关键处),于是张三用手指给李四,并说:


あそこに鳥がいます。(那里有一只鸟)


张三用手一指,于是李四也看到了(这是第二个关键处),张三的眼神很好,能够分辨出这只鸟的种类,他继续说:


あの鳥は鸚鵡です。(那只鸟是鹦鹉)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精髓”是什么:如果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尚没有出现某个事物(第一个关键处),你需要用“が”,一旦谈话对方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某个事物(第二个关键处),你就需要用“は”了。


最后我认为有必要,特别强调一点:前面提到的教科书、语法书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你当然应该掌握,你千万不要用我这个帖子的内容,来否定那些内容。我只是做一个小补充而已。


【闲聊日语之22】说日语,要学会察言观色。


我以前写过一个贴子,叫《留日经历对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消极影响》,其中我说,留日人员察言观色的能力,比出国以前更强了。我有个上海朋友谢先生,就是留日的,他给我发邮件,说他坚决不能同意这个说法。我回答他说:你虽然在日本留学几年,但你每天的活动场所,不是实验室,就是图书馆,要么就是宿舍,你是典型的“三点一线”,你从未真正跟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接触过。如果你真正走入日本社会,你就能明白我的意思。谢先生于是又给我发邮件,让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好吧,我这里就举一个具体例子。


比如你去看望一个日本朋友,没想到,那个朋友不在家,他夫人在门口接待你,说:今ちょっと出かけておりますが、もうそろそろ帰ってまいりますから、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ませんか?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他刚刚出去,但是也该回来了,您是否稍等一会儿呢?


如果在中国,听到这样的话,我们通常都会反问一句:要等多长时间呢?回答:大约10分钟吧(或者,他可能要下午才回来了)。如果是10分种,我们就进屋去等,如果是下午才回来,我们就先回去,下午再来。


但是,你是在日本,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和口气,反问日本女主人,那是相当不礼貌、不客气的,会给女主人留下很不愉快的印象。日本人说话,许多情况下,是很含糊的,比如上面那句话,这就是日语的特点,中国人要想听懂这种含糊的话,就必须掌握察言观色的能力。


怎样掌握呢?以这个例子为例:第一,你要看那个女主人是慌慌张张跑出来接你,还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如果是前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有事,比如正在干家务活,做饭,看孩子等,这种情况下,你就应当告辞,不要打搅人家。如果是后者,说明她此时可能没事,你要是进屋等一等,跟她聊聊天,说不定她还很高兴。


第二、即使那个女主人是从从容容走出来接你,你也要看一下周围的环境,比如院里绳子上,晾着许多洗过的衣服,都已经干了,而且天很阴,好象要下雨。这时,你就应当想到,女主人即使不出来接我,也可能要出来收衣服,所以,你应当暂时告辞。


第三、你还需要考虑那个男主人的行动规律,比如他是一个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运动的人,周末就喜欢呆在家里,很少出门,如果出门,很少去远处,无非是去附近的超市买包烟,很快就能回来,所以,你可以进屋等一等。


第四、你还要考虑那个女主人所使用的词汇,以及敬语所达到的尊敬程度。比如“一会儿”这个意思,在日语中有多个副词,都可以描述,但相互之间有很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你结合上面几点,综合判断女主人是否是真心欢迎你进屋去等。


【闲聊日语之23】因为一句话,砸了自己的饭碗。


我有个日本朋友中村,开一家小公司,在东京附近的八王子。有一次,他的公司需要招聘一名业务人员,主要条件是略懂中文即可。招聘广告登报后,果然有两个人应聘,中村怕麻烦,就商定了一个时间,让他们来公司,先后面试。中村说:那两个人中,A 的中文水平,要比 B 好一些,但我最后还是选中了 B。我问为什么?中村说:面试时,我提了几个比较难的问题(比如日元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他们两个人都不知道,但 A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りません”,而 B 每次都回答:“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中村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您明白了吗?如果不明白,我给您解释一下。


“私は知りません”的中文意思,就是“我不知道”,再没有任何隐含的意思。“私は知らないんです”的中文意思,也是“我不知道”,但与上一句相比,学问可就大了。根据日本人的说话习惯,这句话实际上是下面这句话的自谦说法:


私は知らないので。(因为我不知道,所以。。。)


而这句话又隐含着下面的意思:


私は知らないので教え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想请您指教)


看到这里,您应该明白了吧。B 先生说话,让中村觉得舒服,让中村隐隐约约有一种坐轿子的感觉,所以中村选中了 B 先生。中国人常说:“嘴甜好办事”,其实日本也一样。A 先生仅仅因为一句话,就把自己的饭碗砸了,乍一看,好象不合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还是很合理的:假如 A 先生在工作中,由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得罪了顾客,让顾客觉得不舒服,公司的生意是要受到影响的。


【闲聊日语之24】明明是现在的事,为什么用过去时态?


我朋友的孩子,在北京月坛附近的一家日语中学上学。那所学校很有名,好象是北京地区唯一的日语中学。每年夏天,都有日本的同龄孩子来学校,与中国孩子一起过暑假,中日两国学生通过日常交往,分别达到提高日语、汉语的目的。我觉得这个做法确实不错。


有一次,这个孩子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发现那些日本同学,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明明是现在的事,却使用过去时态,例如“ました、でした”等,他们觉得很奇怪,问老师,老师也含含糊糊,只是说“那是习惯说法”,就把他们打发了。他觉得老师的解释好象不能接受,于是问我是怎么回事。


我说:一句话,如果明明是现在的事,却用过去时态,那么这句话,往往隐含着其它意思(日本人能够理解,中国人一般猜不出来)。比如你去日本的书店,买一本书,恰好那本书卖完了,没有了,店员一般会说:あの本はございませんでした。他为什么要用过去时态呢?因为这句话有一个隐含的意思:我店本应该事先就把这本书给您准备好,但由于疏忽,没能准备出来,实在是我店的失职啊。“事先”当然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使用了过去时态。


再比如你去日本的理发店理发,理完后,离开之前,店员会向您表示感谢,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自从刚才您走进我店,在我店理发,就已经是照顾我店的生意了,这实在是我店的荣幸啊。“刚才”也是过去的事,所以这句话也使用了过去时态。


有朋友可能会问:假如我是那个店员,我不用过去事态,就用现在时态,行不行?我说:当然行,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想赢得顾客的谅解或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使用过去时态,因为这样说话,能让顾客觉得舒服。


【闲聊日语之25】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我有个朋友,也是北京人,90年代初就去日本了,娶了日本老婆,生了日本孩子,为了工作、生活方便,甚至还取了一个日本名字。有一次他回国,请我吃饭,一起聊天。他讲:去日本十多年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论你怎样努力,你也进不了日本人的那个圈子,大家总是隔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原以为到日本混了那么长时间,不管怎样,至少也应当交一、两个日本朋友吧?其实一个也没交成。混来混去,到头来,才发现,原来还是在中国人的圈子里转。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具有特别明显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一个外国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很难进入日本人的活动圈子里。同样,一个日本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也不会企图进入外国人的活动圈子里。


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澳门大学有个葡文学院,每年暑假期间,举办一期“葡萄牙语言与文化课程”,学员主要来自世界上各个葡语国家(我参加了99年那期)。由于许多日本人在巴西生活、工作,所以每次都有不少日本人参加。其他国家的学员,一起吃,一起玩,大家很快就融合在一起,惟独那些日本学员,自始至终保持一个小集体,除了在大课堂听课之外,其他所有活动,都是单独进行,从不与外人接触,当然更谈不上让外人进入了。


日本人这种封闭性和排他性,也表现在语言上。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可以发现,日语中有许多词汇,将日本的事物与外国的事物,清清楚楚地划分开,比如以“和”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和食、和服”等,以“邦”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邦人、邦楽”等,以“国”字开头的一些单词,例如“国語、国史”等。在这里,“和、邦、国”等字,都表示这些事物,百分之百是日本的,没有任何外国成分。


经常有中国朋友,特别是那些正在学习日语的中国朋友,在 BBS 上发贴子,表示自己“想交日本朋友”,这些朋友当然是很真诚的,这也说明我们中国人本质上是很包容的,很友善的。但是,每当我看到这种帖子,我就暗自发笑,我心想:你想跟人家交朋友,人家可不想跟你交朋友,真是单相思。


(备注:理论上,中日两国人民不可能成为朋友,但实际上,成为朋友、甚至成为好朋友的例子,还是有的,只不过比较困难。)


【闲聊日语之26】“汉奸”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俄有一部著名小说,叫做《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记述了一个革命者的成长历程。我想仿照这个标题,介绍一个当代汉奸的成长过程。孙先生出生在吉林长春,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什么可说的,但他爷爷却值得一提。孙老爷子年轻时,在“满铁”工作,是为数不多的“满洲籍”中上层干部。“满铁”这个词,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大概没听说过,它是“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的简称,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在东北最大的铁路运输企业。


孙先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孙老爷子就给他讲“满铁”的故事。孙老爷子说:东北这地方,以前没有铁路,日本人来了,成立了“满铁”,这才开始兴建,到45年日本投降,东北的铁路,已经有不小的规模了。“满铁”的管理很好,列车都很正点,说12点到,就12点到,决不会晚一点,或早一点。我因为学过日语,跟上司关系又好,升的很快,一直干到45年,老毛子来啦(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由于孙老爷子的影响,孙先生从小就有了“日本人有本事,能干事”这种印象。


改革开放后,日本文化重新进入中国,还在上中学孙先生,自然而然地成为日本文化的崇拜者。孙先生学日语,听日歌,看日剧,收集日本英俊 GG 和漂亮 MM 的照片,等等。以后,他考上辽宁大学,学日语。大学毕业后,自己来到北京,通过外企服务公司的介绍,进入某日本商社(恕不点名)。这家商社,在中国各地都有生意,孙先生刚来,并且年轻,所以经常随日本上司出差。每次出差时,孙先生一定要把日本上司伺候舒服了、满意了,自己再去休息。所以时间一长,商社里面的日本人,都对孙先生印象很好,孙先生也从最低级的办事人员,提升为中层干部。


97年,商社在广东东莞开了一家合资工厂,商社派孙先生去那家工厂当第二把手(一把手是个日本人)。这个工厂,属于劳力密集型企业,招收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年龄都不大。咱们国家虽然有《劳动法》,但许多外资企业并不认真贯彻执行,孙先生这家公司就是这样,那里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报酬低,总而言之,是一个典型的“血汗”工厂。有些工人实在忍受不了了,就给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和妇联写信,反映问题。


政府受到举报后,肯定要派人来查一查,这时,孙先生就会亲自接待,花言巧语,瞎话连篇,把事情摆平。政府工作人员一走,孙先生立刻露出凶相,把他怀疑写信的工人人(他在工人之间安插了密探,有工贼向他告密)找来,臭骂一顿(就差上刑了),然后告诉他,你被开除了,立刻离厂。他的话刚说完,几个保安人员早已扑上来,连推带拽,将这个工人及其行李,扔出大门外。一件劳动纠纷就这样圆满解决了。


不久前,我去深圳办事,饭桌上又看见了孙先生,以及他的日本主子。看着他那副奴颜婢膝的操性,我就想,假如日本鬼子再来中国,这个丫挺的要么参加“特高科”,要么参加“维持会”,绝不会干别的事。八路军要是逮住这个丫挺的,肯定只有一个结局:毙了这个王八蛋。


【闲聊日语之27】没有声调的外来语单词,怎样念?


有些学日语的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本《日语外来语词典》,里面的单词不少,解释也很详细,但就是没有声调(0、1、2、3等等)。他翻了翻其它同学的《日语外来语词典》,也是这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声调。他问老师,没有声调怎样念?老师说:他也不知道,你看着念吧(真 TM 不负责任)。他问我应当怎样念。


常用的日语外来语单词,比如“ラジオ”,早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声调,是 1 调,你只要翻一下《和汉辞典》,就能查到,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我只说说那些在《和汉辞典》中查不到声调的外来语单词,特别是那些专业词汇、外国人名、外国地名等。


(1)由两个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ミニ”,一般都念 1 调,念 0 调的情况很少见(你让我马上想一个出来,我还真想不出来)。


(2)由三个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カップ”,念 1 调可以,念 0 调也可以,不论你念哪个调,都正确,日本人都能听懂。但我个人倾向于念 1 调,感觉比较自然一些。


(3)由四个假名组成的单词,如果其中没有坳音和拨音,比如“トラブル”,我倾向于念 0 调,如果有坳音和拨音,比如“チャンス”,我倾向于念 1 调。


(4)由五个以及五个以上假名组成的单词,比如“アフガニスタン”,念 0 调可以,念 N-1 调也可以。所谓 N-1 调,就是说:你先计算一下单词的假名数量,比如有 7 个假名,那好,你就念 6 调。


当然,这只是一般说说而已,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的说法。但凭我长期讲日语的经验,这个说法基本上还是可行的。


【闲聊日语之28】打电话的小学问


如果你有条件,比如你在外贸公司工作,经常能接日本人的电话,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电话铃响了,你拿起话筒,那个日本人说“もしもし”(喂),你回答“はい”(是的),那个日本人说“こちら、三菱重工の前田ですが”(我是三菱重工的前田)。说到这里,你千万不要出声,稍等片刻,那个日本人就会再次说“もしもし”,你再次回答“はい”,那个日本人再次说“こちら、三菱重工の前田ですが”。如果你仍然不出声,这几句话,说不定还要重复一次。


我发现,没有接触过日本人、或者与日本人接触少的中国人,都遇见过这个问题。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他们一般说:这是因为日本人说话太罗嗦。我说:不对,你要是这样想,可就犯大错了,可能影响到你今后同日本人的交往。


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打电话时,特别希望在通话过程中,不断获得对方的响应。什么叫做“不断获得对方的响应”呢?简单地说就是:只要那个日本人的讲话语气稍有停顿,你就应当马上说一声“はい”,这并不表示你赞同他的每句话,只表示你此时此刻正在听他讲,让他有一种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对日本人来说,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能够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深度。所以上面那个电话,你应当这样接:


喂。(你回答はい,响应一次)
我是三菱重工的前田。(继续回答はい,再响应一次)
上周我们讨论的那个项目,(继续回答はい,再响应一次)
我已经向东京总社汇报了,(同上)
总社表示很感兴趣,(同上)
我今天给您打电话,(同上)
。。。。。。


我有个日本朋友土屋,有一次跟他老婆一起,来中国旅游。他大概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所以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他母亲的电话,问土屋两口子的情况。土屋他母亲是山形县人,口音很重,而且罗里罗嗦,但她每说一句话,我就条件反射似地回答一声“はい”。土屋回日本后,他母亲对他说:你那个中国朋友迈克尔(我的英文名字),真是好人啊,很热情,很耐心,等等等等。你说逗不逗。所以我说,搞中日友好,不用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会说“はい”就行了。


(突然想起,今天是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日子,本应写一个反日的帖子,骂一骂,没想到......,实在抱歉。)


【闲聊日语之29】“雨男”是什么意思?


昨天看《北京晚报》,偶然看到一个新名词,叫做“北大荒”。我要是不告诉您,这里面还有其它含义,您肯定以为就是指东北的那个北大荒。其实,这里的“北大荒”是指:住在北京,30岁以上,没有结婚,也没有固定的男朋友,目前还“荒”着的大龄女青年。(笑)


在这一点上,日本人跟中国人很相似,都喜欢创造一些有趣的新名词。比如“雨男”这个词,我不告诉您意思,您能猜出来吗?我曾问过我周围的人,他们都认为是“雨中的男人”。错啦!它的意思是:在日本,有这样一种怪人,你只要跟他一起外出,过不了多久,天就会下雨,淋个落汤鸡。当然,这里说的怪人是男人,如果是女人,就是“雨女”。您没想到吧。


再比如,“广广”这两个汉字,第一个广字里面,有一个大写字母 K,第二个广字里面,有一个大写字母 O,这样组成一个单词。这个词,与赴日留学有一点点关系,我曾问过几个留日学生,没有一个人知道。它的意思是:庆应大学。庆的发音是 Kei,应的发音是Ou,由于繁体汉字,笔画较多,于是该校有些同学就发明了这个非驴非马、非日非英的怪词。


这个贴子,跟日语学习没什么关系,只是突然想到了,写出来,供各位学习之余解解闷。


【闲聊日语之30】从动词“くれる”谈日本人的负疚感


在日语中,我给你,我给他,张三给李四,李四给王五,等等等等,这里的“给”,都可以用一个动词“あげる”表示。但是,惟独别人“给”我,要用动词“くれる”表示。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称这种现象,是日语特有的,世界其他语言中,尚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至少汉、英、葡这三种我懂的语言中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通俗地说,日本人最怕别人给自己东西,所以特意创造了一个与“あげる”完全不同的动词“くれる”。您可能觉得奇怪,别人给自己东西,难道不是好事吗?有什么可怕的?这跟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如果你给日本人一件东西,他立刻就会产生一种负疚、欠人情、被恩惠等等组合在一起的复杂心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一定会尽快返还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还礼”,以消除这种负疚心理。我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下面我举一个具体例子。


在火车上,一位先生正在吃苹果,对面坐着一个母亲,带一个小孩子,孩子眼巴巴看着先生吃苹果,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就给了孩子一个苹果。就在先生给孩子苹果的一瞬间,那位母亲已经产生了负疚心理。到了下一站,火车停车三分钟,母亲急忙跑下车,在站台上,买了两份年糕,赶快拿回来,送给先生一份,此时,母亲的负疚心理才消失。而实际上,那位母亲可能根本就不爱吃年糕,但为了“还礼”,她必须强装笑容,把自己的那一份,硬吃下去。


所以有人说,要想让一个日本人不安,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送给他一份礼物,送完之后,他就开始翻来覆去,左思右想,考虑用什么东西“还礼”合适,直到对方收到“还礼”为止。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我曾在《小春留日论坛》,看到一个贴子,说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五年前刚来日本时,得到一个日本老人的照顾和帮助,后来这个留学生的情况好了,可以独立生活了,就不再理人家了,五年之中,甚至没有给人家打一个电话,问候一下。后来,这个留学生的弟弟,也要来日本,需要经济担保人之类的,这个留学生又想起了人家,想让人家帮忙,人家当然很生气,不再管他了。


看到这里,我就想,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千多年的交往,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其实,那个留学生,只要逢年过节,给那个老头,送一点破费不多的小礼品,就完全可以让那个老头产生持续的负疚心理,以后再找他办事,那不是很容易吗?所以,我希望这个小贴子,能够引起那些即将留日、或者已经留日的朋友们的注意。


(每次我写完一个“亲日”帖子,我就会想,《人民日报强国论坛日本版》的那些铁杆反日网友,估计又会撇嘴啦:日本人杀了那么多中国人,怎么没有负疚感?您说的对!!!但这个帖子,属于语言学范畴,并不是政治文章。我想过几天,专门写一个那方面的反日帖子。)


【闲聊日语之31】日本人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我经常去《人民日报强国论坛日本版》,那里的网友,绝大多数都是“铁杆反日分子”,对日本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敌意。他们的发言,清一色都是反日性质的,有些发言,甚至连我这样的“反日老手”,都觉得有些过分,比如再给日本发几棵原子弹,让他们“尝尝鲜”,等等。


这些网友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就是日本人怕什么?有人说:怕中国发展起来,变得强大了,也有人说,怕中国人抵制日货,不买日本的汽车、电器,等等等等,说法很多。但我想不客气的指出,这些说法,其实根本站不住脚。比如有人说,中国再发展20年,就赶上日本了,那么我请问,在这20中,难道日本就不发展了吗?难道在这20年中,日本人什么都不干,一亿多国民,都坐在家里,喝茶、下棋、聊天,静等中国变得强大?笑话!你发展,人家也发展,当然,你的速度可能快点,他的速度可能慢点,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中日两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留日同学最有体会)


看到这里,性急的网友肯定要说:别废话啦,你说日本人最害怕什么?我可以告诉你,日本人最怕两件事:一是北朝鲜的导弹(我先交代一下,因为北朝鲜有一个国际组织,他们的部分网页存放在我的服务器上,我跟他们关系很友好,因此我不便在公开场合,过多评论这个国家,请无比谅解)。我只想简单地说:假如北朝鲜被逼急了,不打不行了,他们的导弹,不会打汉城,因为那里毕竟是他们的兄弟姐妹,骨肉同胞,也不会打华盛顿,因为距离太远,射程不够,要打,肯定是打东京,绝对没跑!所以,如果你注意观察东亚局势,你就可以发现,历届日本政府都急于改善日朝关系,就是这个原因。


二是中国的环境污染。中国环境污染的产物,包括废气、颗粒、沙尘、酸雨,等等等等,如果运气好的话,都会顺着风,一股脑地飘到日本上空,如果运气再好的话,遇上降雨云层,一点不浪费,全都淋在日本人的头上。你说日本人怕不怕。所以,如果有一天,你从报纸上看到,日本为中国环保提供援助的消息,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日本人钱多了,到中国撒钱来了。


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要跳动战争,让北朝鲜打日本,或者故意制造环境污染,来报复日本。绝不是这个意思。那样做,虽然对日本不好,对我们中国也不好,特别是环境污染,我们普通老百姓,将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我只是想让各位了解一下,日本人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闲聊日语之32】关于 が 行假名的鼻音化问题


我刚才去 to-japan.net 论坛,看到有一个中国网友问一个日本网友,为什么听日语磁带,或者听日本人讲话,“かがく”中的第二个音“が”,好象变成“な”音;“ごご”中的第二个音“ご”,好象变成“の”音。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其它论坛也看到过,我当时以为,这属于最基础的语音问题,老师教五十音图时,肯定会给学生们解释一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国内许多网友,都是自学日语,根本就没有老师。所以我想在这里,屎壳郎硬充大铆钉,给遇到这个问题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


“が”行的五个假名,即“がぎぐげご”,出现在单词的开头,就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也就是 ga、gi、gu、ge、go,比如“がっこう”。但是,如果出现在单词的中间,或者末尾,在标准日语中,也就是东京人讲的日语中,最好“鼻音化”(nasalization),不再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而发一种在口腔内部深处生成的、有些浑浊、有些模糊的鼻音,写成音标是:nga、ngi、ngu、nge、ngo。


本来我不想写 ng 这个音标,因为有一个正式的音标,只有一个符号,可惜在键盘上打不出来。那个正式的音标,与 g 很相似,但上面的小圆圈,不封口,你能想象出来吗?


“が”行假名鼻音化后,在中国人听来,特别是南方人听来,跟“な”行假名很相似,这就是上面那个中国网友遇到的问题。不过,相似归相似,但绝不是相等,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有些网友可能要问:那你为什么不在这里教教我,怎样发那五个鼻音?很抱歉,我不打算教,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要想学那五个鼻音,你必须找一个日本人,或者找一个老师,亲自听,亲自模仿,亲自练习,否则学不会。第二,我刚才讲,那五个假名,“最好”鼻音化,这就是说,你不鼻音化,也可以,也正确,事实上,许多日本人,都不鼻音化,仍然发它们原本应发的音。日本人都不鼻音化,你干吗要鼻音化?但你应当知道这里的原由。


【闲聊日语之33】从“一多一少”看日本人的功利主义性格


在北极地区,住着爱斯基摩人(Eskimo),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关于熊的名词,非常详细,甚至连熊身上的某块肉、某条筋、某根血管、某条肠子,都有专门的名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熊肉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他们必须知道熊身上,哪个部位比较软(留给孩子吃),哪个部位比较硬(留给成人吃),哪个部位能食用,哪个部位不能食用,等等。但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猪这个名词,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里从来就没有猪(有也冻死啦)。所以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爱斯基摩语是“一多一少”,多的是与熊有关的名词,少的是与猪有关的名词。


那么,日语中是否也有这种“一多一少”现象呢?我说有。日本是个多雨的国家,一下雨,必然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因此日本人自古就创造了许多与雨有关的词汇,比如:春雨、秋雨、豪雨、時雨、梅雨、雨合い、雨宿り、雨垂れ,等等等等。相反,天上的星星,比如牛郎星、织女星、人马座、天蝎座,等等,由于与日本人的日常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传统日语中,只有“星”这一个表示星座、星系的词汇。


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要问:你介绍这个现象,想要说明什么?我想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只注意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不注意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因此日本人在本质上,属于典型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性格。这句话,有些哲学味道,过于抽象,我举一个通俗的例子。


比如汽车上的发动机,我们假设传统的发动机,耗油大,于是美国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进行理论研究,看看发电机是否有降低油耗的可能性,假设用了一年时间,终于有了结果。随后,根据理论研究结果,绘制生产图纸,制定生产步骤,等等,假设又用了一年时间。最后,盖厂房、买机器,雇工人,开工,终于生产出低油耗的发动机,假设又用了一年时间。美国人,前后用了三年时间,终于搞成了。


假如换了日本人,他们根本不会这样搞,在他们看来,这三项工作,都与他们无关,美国人愿意搞,那是美国人冤大头,活该。日本人只关心最后的成品,因此他们会从美国人那里,买一个现成的低油耗发动机,运回来,拆散了,这一部分,交给佐藤的小组仿制,那一部分,交给中村的小组仿制,等等,各个小组负责一摊,最后都仿制好,拼装上,贴上 Made in Japan 的标签,就算是日本产品啦。这前前后后,可能只用了半年时间。


这种事情,往好了说,是聪明,往坏了说,就是剽^窃。但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常的。我不想评判这种事情是好是坏,我只想说,像我们中国人这种天性老实巴交、心眼实诚的民族,在这方面,还真玩不过日本人,不服不行。


【闲聊日语之34】如何掌握日语中最难的单词“気”


经常有学日语的朋友对我说:“気”这个单词,实在是太难了,后面跟不同的动词,就产生不同的意思,几个常用的意思,还可以背下来,但那些不常用的意思,实在背不下来。他们问我有什么好方法。我说,确实有一个方法,不过,这个方法,是一个澳大利亚的日语教师(也是我的老朋友)发明的,在他那里,基本上适用,但在我们中国这里,是否适用,我可就说不准了。但我可以说出来,你自己试试看。下面就是具体的方法。


第一,“気”虽然有许多意思,但有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意思,就是 mood(心情、情绪),因此,不管“気”后面跟什么动词,都应当与“心情、情绪”有关。这是一个大方向,必须首先明确。


第二,“気”跟后面的动词,组成了一个词组。在一篇文章中,这个词组,不可能单独构成一句话,它的前后,肯定会有上下文。


第三,以“気がめいる”为例,老师先不告诉学生它是什么意思。老师先让学生翻译出上文,假设是“他最近被免职了”,然后再让学生翻译出下文,假设是“他经常喝酒”。


第四,好了,现在这个词组的上、下文都已经有了,于是,老师让学生们猜一猜,这个词组,应当表达哪种心情、情绪呢?学生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说出了各种答案,比如:unhappy(不痛快)、sorrow(悲哀)、frustrated(消沉)等等。最后,老师说:你们这些答案,都沾边,但最准确的一个,就是frustrated(消沉)。


所以,包括上、下文之后,整个意思就是:他最近被免职了,很消沉,经常喝酒。


当然,这是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万一没有老师在场,猜错了怎么办?其实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这几个答案,都是表达心情、情绪的,意思还是比较接近的,即使略有出入,总的意思应该不会错。您明白了吗?!


【闲聊日语之35】日语的三个优点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学日语的两大坏处》。发表后,收到一位南京网友的邮件,他说,任何事物,都应当一分为二去看,有缺点的同时,必然也有优点,所以他希望我能写一写日语的优点。这位网友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我当时确实想不出日语有什么优点。不过后来,我还是认真琢磨了一下,最后想出了三个小优点(请注意,不是大优点,仅仅是小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日语是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在语言学上,评价一种语言的发音是否优美,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那就是辅音数量和元音数量的比例,比较合适,最好是一比一,比如“さくら”,它的发音是 a[k]u[r]a(我故意把辅音放在方括号中),您看,一个辅音带一个元音,正好是一比一,很规范,这样的语言,发音就好听。相反,您看这个英语单词script,它的发音是[skr]i[pt],五个辅音带一个元音,这样的语言,发音就难听。所以,在国际语言学界,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是三个公认的发音优美的语言,并且日语排在第一位。


第二个优点只对我们中国人有用,对外国人无用,那就是,由于日语中的许多汉字,来源于古汉语,因此学习日语,有助于我们学习古文和成语。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举一个具体例子。假设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日语课,日语老师教同学们一个单词“蹴る”,中文意思就是“踢”。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一蹴而就”,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蹴”的意思吗?我敢保证,所有同学都会回答:知道!因为他们刚刚在日语课上学过这个汉字。


第三个优点,其实很有用,只不过我们中国人里知道这个优点的人不多。比如我们上数学课,老师说,课后同学们把圆周率背下来,要背小数点后50位(仅仅是假设,实际上背3.14就够了)。中国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可就傻眼啦,只能一位一位地死记硬背,而且由于位数太多,很可能中间某处记错了。而日本学生可就幸运多了,因为他可以用日语,编写一句话,正好把这50位数字的发音包括进去,比如:


産医師異国に向う、産後厄なく、産婦御社に、(后面省略)


这句话的中文大意是:产科医生去外乡接生,产妇产后平安,产妇后来去神社烧香,(后面省略)。如果你懂日语,那么这句话从头开始,一个假名一个假名地念,就是3141592653589793238462......(后面省略)。照这样记忆,别说是50位了,就是500位,日本人也能记下来。所以在记忆数字方面,我们中国人最好低姿态,不要跟他们日本人叫板。另外,如果您在学习、工作中,需要记忆大量数字,我建议您不妨找一个日本人,请他给您编写这样一句话,那您以后就不用发愁啦!


【闲聊日语之36】旅日华人的“鸵鸟心态”


我最近因为公司的事情不忙,闲得无聊,所以写了一些关于学习日语的帖子。这些帖子,既涉及到日语,也涉及到日本和日本人,主要目的,无非是加深各位朋友对日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与日本人交流。我先后收到了大约100封邮件,大部分是表扬和鼓励(非常感谢!),小部分是提出批评,指出我的错误(也非常感谢!)。但有2封旅日华人朋友的邮件,值得提一提。


第一位是个女士,嫁给日本人,现在大阪。她说:我很喜欢日本,我觉得日本真的很好,不像你帖子说的那样。她希望我今后不要再写“消极、负面”的帖子,以免破坏日本在她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我回答她说: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不过,您的这席话,让我想起了著名影星葛优的一句王朔风格的台词:你和你丈夫,如果感情真的很好,难道还怕别人说三道四吗?别人说了几句,你就扛不住啦?心理也太脆弱了吧?!


日本确实有许多优点,日本人民也确实有许多特有的优秀品格,这些我非常欣赏。但仅仅因为他们有优点,就不许人家评论了吗?事实上,我在许多 BBS 上看到,一些刚去日本的朋友,在刚开始阶段,很不适应,觉得许多东西不可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说到底,就是他们在去日本之前,对日本和日本人的了解太少啦,他们对日本的概念,不过是日剧中的一些华丽布景和英俊角色而已(这句话,如有冒犯,敬请原谅)。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些长期搞对日工作的人,有义务向他们介绍一下日本的真实情况。


第二位也是个女士,来自上海,也是嫁给了日本人,现在名古屋。她说,我最近在我们的 BBS 上,看到了你的帖子。我们那个 BBS,基本上是我们在日华人专用的,一般只谈日本的事,不谈中国的事,我们对中国的事,特别是政治、历史、中日关系、抗日战争、南京屠城等等,一点不感兴趣。你最好不要在我们这个 BBS 上贴这种东西啦。


我回答她说:假如您没有嫁到日本,而是嫁到非洲小国 Sierra Leone(狮子山共和国),我估计您一辈子,可能也听不到中国的事,因为两国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几乎没有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但日本可就不同啦,中日两国这么近,交往这么多,联系这么广,人员流动这么大,您不想找中国的事,中国的事也主动会找您,您想不听,都不行。


我写这里帖子的目的,绝对不是说,旅日华人朋友都有“鸵鸟心态”,绝对不是的,这一点,千万不要误解。只是有少数朋友,由于长期居日,已经与日本主流社会基本融合,于是心理上自然不自然地产生了这种心态。对此,像我这种熟悉日本的人,完全可以理解,即使您说话不好听,我也不会生气。但假如您遇到那些不熟悉情况的人,说不定你们就要吵起来,伤了和气,最后不欢而散。所以我说,如果您有这种心态,看了我这个帖子,觉得我说的对,我希望您能克服一下。觉得我说的不对,也没关系,仅当我是在放屁好啦。


【闲聊日语之37】如何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识别日文


这个帖子,是关于计算机编程的,如果您不从事这方面工作,我建议您就不用看了,以免浪费您的宝贵时间。


好几年前,有一个上海的软件程序员,给我发邮件,问我一个问题:假设有一个软件,要求用户输入自己的姓名,如果是中文或英文姓名,他可以使用编程语言,识别出来,但如果是日文姓名,应当如何识别?以后陆续又有一些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因为我曾写过一本关于 VC++ 的书,那上面有我的邮箱地址)。刚开始,我还觉得很奇怪,中国的软件,干吗要识别日文?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自 90 年代中期以来,有不少中国程序员,去日本的软件公司打工,由于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日文编程,所以不得不在赴日之前,临阵磨枪,“恶补”有关知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识别日文


在 Windows 环境中,VC++ 有一组函数,专门用来识别日文,而国内非常流行的 VB,很遗憾,没有这些函数(我本人是铁杆的 VB 爱好者)。在 VC++ 中,所有用来识别日文的函数,都以 _ismbc 开头,比如 _ismbchira,用来识别平假名,_ismbckata,用来识别片假名,等等。下面我举一个小例子,介绍这些函数如何使用。


char kana='あ';
if(_ismbchira(kana))
cout << "平仮名である"
else
cout << "片仮名である";


很简单吧?表面上看,确实很简单,但实际上,还很麻烦,这是因为:第一,日文字符有单字节和双字节两种类型,因而有不同的函数;第二,日文字符有三种常用的编码,即 JIS、SJIS 和 EUC,因而有不同的函数;第三,日文字符分为一级字符(常用字符)和二级字符(非常用字符),因而又有不同的函数。所以在实际编程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使用哪些函数。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函数的用法,基本上都一样,你只要看懂我上面那个小例子,其它函数都不成问题。至于每个具体的函数,功能是什么,您必须查阅 VC++ 的联机帮助文挡(英文的),内容太多了,我这里就不说啦。


【闲聊日语之38】什么是真正的“敬语精神”


前几天,我在一个日语学习的 BBS 上,看到一个帖子,介绍日语的敬语。那个帖子的绝大部分内容,我都同意,只有一句话,我认为不全面。那句话的大意是(原文我忘了):一个名词,只要是描述对方的东西,你就可以在它前面,加上接头词“お”,以此表示你对对方的尊敬,这就是日语中所谓的“敬语精神”。


对方的“なまえ”(名字),加上“お”,变成“おなまえ”,确实表示尊敬,没有问题。但是,假如对方的脸上长满了“にきび”(粉刺,俗称青春痘),疙疙瘩瘩的,油油腻腻的,看着就恶心,你要是也说“おにきび”,对方不仅不会感到敬意,反而会觉得你是在嘲笑、戏弄他,非跟你急了不可。所以我说,上面那句话不全面。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敬语精神”呢?我个人认为,至少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一个东西,虽然是对方的,但如果是丑陋的(比如粉刺),或者是隐私性的(比如那玩意儿),或者是非自然的(比如假肢),那你在谈话过程中,根本就不要提到,一个字也不要提到,就好象对方脸上,什么都没长,或者,虽然长了粉刺,但你眼神不好,视力差,什么也没看见。简单地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才是真正对那个人的尊敬。


第二,如果必须要提到这个东西,比如你是外科医生,要给那个人脸上的粉刺抹药水,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应直接说“にきび”这个词,你要么使用没有主语、只有谓语的句子,将这个词跳过去,要么使用指示代词,来代替这个词,以免让对方感到难堪。


第三,一个东西,只有不是丑陋的、隐私性的、非自然的,你才可以考虑使用接头词“お”,也就是最上面那句话的意思。


所以我觉得,只有理解了这三层含义,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敬语精神”。您以为呢?


【闲聊日语之39】学日语,非要从假名开始吗?


我最近几天,把国内一些比较有名的日语学习网站,全部逛了一圈。我发现,在我们中国教日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一例外,都从“五十音图”开始教,先教50个平假名,后教50个片假名,再教长音、促音、拨音、拗音,等等,直到所有假名都会写了,都会念了,一切都没有问题了,这才正式开始教日语(单词、课文、对话、语法等等)。但是,假如你去 yahoo 或 google,输入 learn japanese(学日语),你可以找到十几个日语教学网站,有美国的,有加拿大的,还有其它国家的。这些外国的日语教学网站,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根本不教假名,而是用罗马字(相当于我国的汉语拼音),上来直接教日语,比如 konnichiwa(你好)。不信,您可以试试看,基本上都是这样。我有个澳洲朋友,住在雪梨,他就是这样教日语。我曾经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教?他说有两个最主要的原因:第一,并不是所有想学日语的人,都要去看日本报纸,实际上,许多人只是去日本短期出差或旅行,他们只要会说简单的日语就行了。第二,澳洲那里的日语速成班,一般只有一个月,如果教假名,这点时间根本不够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假名,来源于汉字的偏旁部首,已经很简化了,但在西方人看来,仍然像是“天书”,他们写起来很困难。就算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把假名学会了,那些汉字怎么办?就是把他们杀了,他们也学不会?所以,在许多国家中,非专业的日语教学都是不教假名,一上来就是对话。当然,我承认,这种办法,有许多缺点,但也有两个不可否认的优点,一是快捷,二是实用。在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让一个临时需要使用日语的人,学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确不太现实。


我今天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想向各位朋友征求一个意见:比如我办这样一个网站,专门用罗马字教简单日语,内容仅限于在日本短期停留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上银行、买车票、去厕所等等,专门面向一点不会日语的网友,一天一课,暂定七天,起名叫“日语七日通”,每期收费50元,您看可行吗?如果您方便的话,看在我给您写了30多期《闲聊日语》的份上,请您给我发一个邮件(地址在上面),您只要写两、三个字就行了,比如“可行”,或者“不可行”。我先给您鞠躬啦!!!


【闲聊日语之40】如何利用日本人讨厌数字的心理
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其中提到一些日本人讨厌的东西,比如讨厌混水(喜欢清水),讨厌油腻(喜欢清淡),等等,其中有一条,我印象比较深,是日本人讨厌数字。比如一部长篇巨著,内容太多,分三册,如果是西方人,就用vol 1、vol 2、vol3(1卷、2卷、3卷)表示,而日本人则喜欢用“上卷、中卷、下卷”表示。又比如,在日本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上,最好的鳝鱼,行话叫做“松”,中等的叫做“竹”,最差的叫做“梅”,而不直接说多少多少公斤。


有一年,我去青岛旅游,住在八大关附近的一个涉外宾馆中。北京有个日本商社,要在青岛开会,先派来一个中方人员(外勤兼翻译),负责定房、定车等琐事,也就是打前站,商社主要干部稍后再来。我回宾馆时,看到3楼各个房间的门上,已经贴好了小纸条,比如:“301佐藤某某,302龟田某某,303渡边某某”。看到这里,我就想,那个中方人员,虽然忙前忙后,很累,很苦,稍后到达的那些日本人,可能口头上要感谢他:“辛苦啦,添麻烦啦,实在过意不啦”,等等,但在那些日本人的内心深处,绝不会赏识他!


假如我是那个中方人员,我也会贴小纸条,但我绝对不会那样写。我会利用日本人讨厌数字的心理,投其所好,这样写:“芙蓉间/佐藤某某,菊花间/龟田某某,牡丹间/渡边某某”。您明白了吗?!我敢肯定,那些日本人看到这样的纸条,绝对喜出望外,心里肯定暗想:张さん,好样的,真体贴我们的心心思,下届“维持会”会长,就让他干啦!(开个玩笑。兄弟我祖上,就是冀东抗日游击队出身,兄弟我绝不会那种勾当!)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你是日本商社的雇员,而且你希望与日方上司保持良好关系,以便获得事业上的更大发展,你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些日本人特有的心理,以便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对策,以获得日方上司的满意与好感。


(写到这里,本来就要发帖子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大嘴巴!你说日本人讨厌数字,那“佐藤一郎,龟田二郎,渡边三郎”是什么?难道不是数字吗?我操,差点露怯,还好,最后关头想到啦。日本人的姓名中,喜欢用数字,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例外,希望对此有研究的朋友指教。)


【闲聊日语之41】芳子

首先郑重声明:这个帖子提到的芳子,只是极个别、极个别、极个别的现象,绝不代表中国女孩的整体。

我原本不想写这个帖子,但昨天晚上,我在《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中日关系版》(我常去的地方),看到一条消息,说有几个嫁给日本人的中国某省女孩,开办了一个 BBS,她们在上面,用极其恶毒的语言,大^骂“支那猪”。许多网友看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天真地以为,这几个女孩,不管怎样说,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吃中国饭,喝中国水”长大的,就算看不起中国,至少也不会在网络上,公开咒骂自己的祖国。

其实,这个 BBS,以及另外一个类似的 BBS,我早就知道,也去看过,但我从未声张,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怕人家说我故意造谣,诋毁某省女孩,挑拨“省籍冲突”(台湾用语)。但今天,大家都看到了,我也就没有必要再隐瞒下去了。在现实生活中,我真的认识这样一个女孩,她是我的一个朋友的邻居,但为了避免法律方面的麻烦,我实在不能提供更多的细节,我只称她为芳子,请抱歉。

看到这条消息后,《中日关系版》的网友们开始破口大^骂,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我想,一个好端端的中国女孩,嫁给日本人,几年之后,竟然变成了 W-B-D,这里面必然有深层次的原因,如果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原因,告诉大家,警示大家,岂不是比破口大^骂更有意义吗?所以,下面我就以芳子例,简单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自身的问题。芳子爱逛街、爱购物、爱打扮、爱时尚,就是不爱学习,初中和高中都是勉强混过来的,文化素质实在太差。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父母花钱,让她去某省很有名的一个外语学校,学日语,但日语也学的一塌糊涂。如果用两个词来概括芳子,那就是“肤浅”和“无知”。

二、父母的问题。芳子的父母,属于那种很势利的人,还在芳子上高中时,就经常给她灌输:你看邻居吴阿姨的女儿,嫁给了日本人,过的多舒服啊,过的多风光啊,街坊邻居都羡慕啊,等等。当然,中国女孩嫁日本人,并没有错,但用这种方式教育一个中学生,确实不太合适。

三、日本丈夫的问题。芳子的丈夫在一家日本公司的中国事业部工作,经常出差去中国,每次回来,都向芳子讲一些他对中国人的看法,比如做事拖拉啦,言而无信啦、不讲卫生啦,阴险狡猾啦,阳奉阴违啦,等等。刚开始,芳子还略微觉得有点刺耳,以后就习惯啦,并完全接受了这些观点。

四、日本媒体的问题。国内的朋友可能不太清楚,留日的朋友可以注意观察一下,在日本媒体上(电视、广播、报刊等),关于中国的介绍,总体上是消极的、负面的,芳子是个家庭妇女,不工作,因而媒体成了她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

五、日本国民的问题。坦白地讲,在日本,搞所谓”日中友好”的人,属于极少数,没有什么影响力。一般的日本国民,可能对美国有好感,可能对欧洲有好感,但谈不上对中国有好感。这也是一些中国人到日本后,连忙改个日本名字,不再说汉语,生怕被人家认出来是中国人的根本原因。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五个原因,其中第一原因(自身素质太低),是问题的关键。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那你对这些数典忘祖的败类,是什么态度呢?我不想直接回答,我想说一个虚构的童话:比如有一天早上,我推开门,看见门口有一堆狗^屎,腥^搔^恶^臭,于是我想把它扫走,没想到那堆狗^屎会说人话,她说:“大哥啊,不麻烦您啦,您不用扫了,我自己滚蛋,从你们大唐国,往东1000里,有一个扶桑国,那里的人,就喜欢我们这样的狗^屎”。说完,这堆狗^屎,连滚带爬,一留烟地跑远啦。听了这个童话,稍微思考几秒钟,你就能明白: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因为从本质上说,它净化了我们的种族。


【闲聊日语之42】如何让日文网页不乱码

我前几天,写了一个小帖子,介绍如何用计算机编程语言(Visual C++)来识别日文。当时我觉得这个帖子,专业性有点强,可能没什么人看,没想到我竟然收到了七、八封邮件,都是搞这方面工作的网友给我发的,向我表示谢意(不敢当,这是兄弟我应当做的)。在邮件中,他们还提出了一个更现实、更常见的问题,我觉得应当简单介绍一下。

现在许多朋友,都想做多语言的网站,比如你一进网站的主页,就能看到 Chinese、English、Japanese(中文、英文、日文),懂中文的网友,点击 Chinese,懂日文的网友,点击 Japanese,等等。这种多语言的网站,很好做,你只要分别找人,做好中、英、日三套网页,组合在一起就行了。

问题是,有些网友,即懂中文,也懂日文,他看完中文网页后,又想去看日文网页,点击 Japanese,进入日文网页后,突然发现全是乱码。如果这个网友比较有经验,他可以手工调整浏览器的设置(在 IE 中是依次点击:查看/编码/日文),乱码就变成了正常的日文,问题就解决的。但事实上,许多菜鸟级网友,并不会这样调整,他们一看是乱码,就以为有故障了,就不看了,去其他地方了。因为我们有必要,给每个网页,加上一行或两行 HTML 代码,让浏览器自动转换语言编码,这样用户即使不会调整,也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浏览器永远不会乱码。

首先用记事本或其他软件(比如 Frontpage 或 Dreamweaver),打开中文网页,在 head 标记下面,添加下面两条 html 语句(一前一后的左括号和右括号,我没有写,您注意加上,这是因为我怕有些论坛会把这两条语句“吃”了)。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2312"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zh-cn"

第二条语句,也可以省略(最好不省略),但第一条语句,绝对不能省略,否则就要乱码。

再打开日文网页,在同样的位置,添加下面两条 html 语句: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shift_jis"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ja"

请注意第一条语句的最后一个单词,是 shift_jis,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样写就行了。但是,如果客户有特殊要求,你必须根据客户的情况,将这个单词改为 iso-2022-jp 或者 euc-jp。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我就不说了,万一您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跟我联系,我帮您解决。


【闲聊日语之43】有些日本人的姓氏发音,你绝对猜不出来。

中国人的姓氏中,有极个别的发音,比较特殊,比如“区锦堂”,应当念做“欧锦堂”,又比如“解小东”,应当念做“谢小东”。但这种情况,很少见,一般查查字典,或者别人提示一下,你就清楚了,以后也就会念了。

但有些日本人的姓氏,发音极其特殊,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如果你不亲自询问本人,应当怎样念,那么就是把你打死了,你也猜不出来。(笑!)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几个极其特殊的姓氏发音,说给各位听听。

有一个姓氏是“四月朔日”。它的隐含意思是:一到农历四月一日,天气就开始热了,身上的棉衣就穿不住了,必须脱掉了,所以它的发音是“わたぬき”,写成汉字就是“綿脱き”。你绝对想不到吧!

另一个姓氏是“栗花落”。它的隐含意思是:进入梅雨期之后,栗子树上的小花就开始凋谢、脱落了,所以它的发音是“ついり”,写成汉字就是“梅入り”。

还有一个姓氏“月見里”,那简直就太特殊了,几乎不是人猜的。它的隐含意思是:站在一个高处,向远方眺望,由于前面没有山挡着,在月光下,可以隐约看见一个村庄(里字的本义),所以它的发音是“やまなし”,写成汉字就是“山無し”。

怎么样,是不是够特殊的?有人说,日语越学越难,一点不假!所以我说,你要想学一门外语,还是学英语吧,又好学,又有用,学日语,实在是太浪费时间和精力。


【闲聊日语之44】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对“性”的态度

我前几天在一个 BBS 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现在日本年轻人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很普遍,甚至连高中生中都有这种现象,帖子作者得出结论,认为日本人在“性”的问题上,非常随便,因此日本是个“淫荡国家”。当然,反日的帖子,我都爱看,但对这个结论,我有一点不同意见。下面我想从日语词汇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视角,来谈谈日本人对“性”的态度。

首先请您看下面五个短语,看不懂日文的话,看括号里面的中文也可以。

眼鏡をかける(戴眼镜)
帽子をかぶる(戴帽子)
着物をきる (穿上衣)
羽織をはおる(穿外套)
手袋をはめる(戴手套)

您可能发现了,在日语中,有不少关于“穿戴”的单词,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单词,而在汉语和英语中,很少有这样详细的划分,一般用“穿戴”或 wear,也就可以了。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请您仔细观察一下,眼镜、帽子、上衣、外套、手套等等,全部都是一个人上半身的东西,而下半身的东西,比如裤子、裙子、内裤、袜子、鞋子等等,在日语中,全部都用一个单词“はく”,来表示穿戴。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日本人自古以来,愿意谈论上半身的东西,忌讳谈论下半身的东西,因此我个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在“性”的问题上,更加保守,更加传统。

当然,上面那个帖子提到的现象,也确实存在,不容否认,这种“性开放”的现象,我认为是日本在现代化、西方化、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而且事实上,你要是看过卫慧小姐的“名著”《上海宝贝》,你就可以发现,我们国家也开始出现了这种趋势,但因此得出日本是“淫荡国家”的结论,未免有点草率。


【闲聊日语之45】日本的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

乍一看,日本的全球化,好象与“留日”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关系的,我将在这个帖子的最后一段,说出我的结论。

有一个叫 James 的网友,给我发了一份英文邮件,让我谈谈对日本全球化趋势(globalization trend)的看法。兄弟我是搞网络的,略懂日语,谈网络、谈日语还凑合,谈这种政治、经济大问题,实在不是我的专长,我确实谈不了。我只想简单说说我对日本全球化的一点个人看法,以及日本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首先,我一向认为,日本不可能实行真正的全球化,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日本统治集团的右翼化。日本统治集团的政治倾向,越来越右倾,我估计,如果没有意外情况,现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当选日本首相,是不成问题的。像石原慎太郎这种右翼领导人(西方称他为日本的Jean-Marie Le Pen),属于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很难指望他们实行真正的全球化。

第二,日本对外国移民的立场。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日本一直不开放外国移民,包括外国技术移民。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大意是:日本人确实很有钱,但光有钱,是不能建成硅谷的,要想提高日本在国际上的科技水平,必须要有世界各地的高智力专业人士的参与。只可惜日本政客总是以所谓“单一民族”为借口,拒绝开放外国移民。

第三,日本人的外语水平。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让日本人出洋相的一个损招》,详细介绍了日本人读写英语非常蹩脚的原因。事实上,日本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久前,文部科学省还专门制定了一个计划,准备花大量的钱,来提高日本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对此,我并不看好,我估计,十年、二十年之后,日本人的英语水平,仍然是现在这种操行。

下面我再说说,日本全球化与“留日”的关系。假设你不是去日本,而是去美国,在硅谷注册了一个公司,开发了一项技术,然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渐发展起来,这一切虽然不容易,但毕竟是可能的,并且已经有不少华人公司成功的实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梦”。为什么会这样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美国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国家。但你在日本,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你在日本获得学问,是可以的,但你想在日本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日本梦”。


【闲聊日语之46】从当代日语,看日本人的矛盾性格

中国的古文,由于全部都是汉字,因此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很工整、很协调、很美观的感觉,比如李白的诗《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假如有一个人说:现在已经是21世纪啦,汉字中间最好夹杂一些英文,看上去时髦、前卫,于是把这首诗改为:

明 moon 出天山
苍茫 cloud 海间
长 wind 几万里
吹度玉 gate 关

我们肯定要骂他,糟蹋东西。同样的道理,假如有一个日本人,“改写”川端康成的《雪国》,把“空”改成“スキ-”,把“雪”改成“スノ-”,把“水”改成“ウォ-タ-”,等等,日本人肯定也不干,这同样是糟蹋东西。

传统的日语,基本上是由假名与汉字组成的,汉字点缀在假名之间,同样很工整、很协调、很美观。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日本人从英语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传统日语的整体视觉美感。有些人可能要反驳我,说现在是科技时代啦,有些单词,必须要用外来语,否则无法表达。我说不全对,比如“コンピュ-タ-”这个词,看上去好象很专业,其实用传统日语的固有词汇,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响应的单词“計算機”,并不是非要用外来语不可的。日本人这样喜欢外来语,从根上说,还是“脱亚入欧”的崇洋思想在作怪,以为自己用洋文了,自己也就是洋人啦。(笑!)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北京晚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日本的文物古迹,保护的都很好,比如奈良的一座古庙,庭院天天有人扫,家具天天有人擦,门窗年年有人油漆,等等。这个我同意,确实是这样。但我同时又想,日本人花费那样多的人力、物力、精力,去保护自己的历史遗产,而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历史遗产--语言,反而却毫不珍惜,任意引进外来语,使当代日语看上去,好象一锅杂烩汤。所以我说,日本人的性格,在许多方面是很矛盾的,这就是一个例子。您同意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4 22:59: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0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47】以孩子为中心的东亚精神




我不知道您和您爱人,相互之间怎样称呼,“买笛儿”,还是“买打铃”?(笑!)反正我和我爱人,自结婚以来,一直称呼对方的名字。不过有一次,我爱人突然喊我,“孩儿他爹”,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我还是觉得有点不自在,难道我真的老啦?!这件小事,让我想到下面一种现象。




在我们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夫妇两个人,没有儿女时,一般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张)铁蛋”或“(王)二妞”,有儿女之后,称呼则变为“孩儿他爹”或“孩儿他娘”,有孙子孙女之后,称呼又变为“(孙儿)他爷爷”或“(孙儿)他奶奶”。




在日本,情况也是这样,夫妇两个人,没有儿女时,称呼对方为“あなた”,有儿女之后,称呼对方“おとうちゃん”或“おかあちゃん”,有孙子孙女之后,称呼对方“おばあちゃん”或“おじいちゃん”。




我有个韩国朋友 Kim Taek Su 先生,他跟我说,韩国也有这种情况,因为我不懂韩国语,所以不知道具体怎样说。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中日韩家庭中,人们以最年幼的孩子为参照物,不断改变相互之间的称呼,而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恐怕很少见,我从未见过美国夫妇,互相称呼 Tom's grandmother 或 Tom's grandfather,如果真那样叫,周围的人肯定觉得很滑稽。所以我说,在家庭中,以孩子为中心,是一种典型的东亚精神。




【闲聊日语之48】“前辈”都走的快吗?




《读卖新闻》有一小部分,在香港印刷,专门出售给在中国的日本人,您要是有钱(每年2000多元),您可以通过中图公司订阅。以前,该报每个星期一,有两个版,专门是日译英、英译日的内容,比如一条日语新闻,请读者翻译成英文,寄给编辑部,编辑部每周评选出五篇最佳译文。我观察了一下,最佳译文的译者,基本上都是生活在日本、精通日语的欧美人,从未看到过我们中国人(这可以理解,中国人要么上学,要么打工,确实没有多余时间,搞这种闲情逸致的小玩意儿)。




在这两版中,我最爱看的是“先日译英、后英译日”。比如“甘ったるい子供”(撒娇的孩子),大概英语中没有特别对应的单词,所以日本人先翻译为 a spoiled child(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欧美人则根据这个解释,翻译为“悪い子供”(坏孩子)。在日语和汉语里,“撒娇”和“坏”,并不是一个意思,但日译英、英译日之后,竟然变成了同一个意思。




又比如“あいつ”(那个家伙),日本人先翻译为 that damned person(那个该诅咒的人),欧美人则根据这个解释,翻译为“恶魔”(中文也是恶魔)。“あいつ”确实是个贬义词,但绝对没有贬到“恶魔”那种程度。不过,在这两个例子中,“撒娇”与“坏”,“该诅咒”与“恶魔”,多少还有一点点关系,总的方向还说的过去。而有些译文,却令人捧腹大笑。




比如“先辈”(前辈),日本人先翻译为 a man coming before them(在他们之前到来的人),欧美人则根据这个解释,翻译为“足の速い人”(走得快的人)。难到“前辈”都是“飞毛腿”吗?你说可笑不可笑。




前英国驻联合国大使,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他与各国大使交往中的逸闻趣事,他说,最难沟通的,大概就是日本人,比如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很礼貌地回答了,但总觉得他们的回答,好象与问题并没有直接关系,他说,他直到现在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这位老先生要是能看懂我这个小帖子,他就能明白了,一方面,由于日语本身的特点,许多日语词汇无法准确地翻译成西方语言,只能用近似的解释代替,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传统、宗教等方面的差异,西方人又错误地理解了那些近似的解释,因此造成了日本人与西方人交流,总不顺畅的现象。




幸运的是,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基本上没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日语词汇,都可以找到准确的汉语对应词汇,加之两国人民有类似的文化背景,因此不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闲聊日语之49】道歉的利与弊




别人为自己做了一件事,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别人给自己让座,在中国或美国,一般都说“谢谢”或 thank you,但在日本,日本人更喜欢说“すみません”(对不起)。当然,说“ありがとう”(谢谢),也可以,但说“すみません”,更符合日本人的心理,因为它的隐含意思是:这个座位,原本是您坐的,您看到我不方便(比如抱着小孩),主动站起来,给我让座,真是对不起。因此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抱歉的表达,远远多于感谢的表达,这是日本人讲话的一个特点。




这个特点,有利有弊。“利”的方面,前面已经说了,比较符合日本人的心理,能够让对方感到满意。但随着日本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个特点,也表现出“弊”的方面。据我观察,至少有两个“弊”的方面。




一是容易造成误解。比如日本人遇到一个不久前见过面的人,喜欢说“先日失礼しました”(前几天失礼啦),翻译成英文就是:I'm sorry for the last meeting some days ago(我对几天之前的那次见面表示抱歉)。如果你了解日本人,你就会知道,这本是一句很平常的客套话,意思是: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上次见面时,很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如果真有那种情况,我很抱歉。一个日本人,听到另外一个日本人说这句话,根本不会往心里去,因为大家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




但外国人听到这句话,反应可就截然不同了,他嘴上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暗想:这小子这几天,大概背着我,干了什么对我不利的坏事,可能以为我知道了,所以不得不向我道歉,真 TM 够阴的!你看,闹误会了吧。所以,如果你在日本公司工作,临时需要将日语,口译成英语,那么类似这样的话,干脆就不要译了,或者变通一下,译成“你好吗”,以避免误会。




二是容易承担法律责任。在许多国家,发生有法律责任的事件时,比如两辆汽车相撞,这时,两个肇事车主,谁也不说话,只等警察来,判明责任。假如警察来了之后,你无意中说了一句 I'm sorry(对不起),那好了,责任就由你承担了,因为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我做错了事,我很抱歉。所以,我听说,日本外交官出国之前,外务省有一个特别培训,其中一项,就是警告他们,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时,绝不能随随便便说 I'm sorry。




这个告戒,应当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日本人已经养成了遇事道歉的习惯,就算遇到交通事故,心里想着“不要道歉”,但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早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最后嘴上还是说出了 I'm sorry。




写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都是日本人与西方人的事,对我们中国人,好象没有什么意义呀。那你就想错啦,下面这一段,才是本文的要点。比如你们工厂购买了一套日本设备,但质量不太好,经常停机,影响生产,于是你们找来日本商社的代表,进行交涉,要求赔偿。可以想象,那些日本人绝不会轻易答应你们的要求,肯定会说出各种理由,反对赔偿。但他们在整个交涉过程中,肯定会多次表示道歉,这就够了。在你们给仲裁、调解机构写报告时,一定要特别强调:“日方已经多次就此事道歉,其中佐藤社长5月3日正式道歉一次,龟田部长5月15日正式道歉一次,松本课长5月27日正式道歉一次,等等”。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这些道歉本身,就是对你们有利的因素。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闲聊日语之50】日语中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分
我前几天在一个日语学习 BBS 上,看到有一个网友用日语写的日记,写的不错,只是有一句话,有一个明显的毛病。那句话的大意:学校允许同学们带词典去考场,那位网友用的是“辞典を連れて試験場に行く”。您看出毛病了吗?




日语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少数动词,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常见的两个动词就是“いる”和“ある”(有),前者用于生物,比如“鳥がいる”(有一只鸟),后者用于非生物,比如“木がある”(有一棵树)。有些初学日语的朋友,以为在日语中,只有这两个单词,用来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其实不然,还有少数单词,也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




比如“連れる”和“持つ”,两者都有“带着、拿着”的意思,但前者只能用于生物,比如“子供を連れて来る”(把孩子带来了),后者只能用于非生物,比如“辞典を持って来る”(把字典带来了)。现在您知道那句话的毛病了吧。




看到这里,日语好的朋友可能会反驳我,说在日语中,有一个单词“道連れ”,难道不是“連れる”用于非生物吗?从字面上看,好象是这样,但这个“道”字,并不是指“道路”,而是指“在旅行途中的同伴”,所以这个单词一般译为“旅伴”,所以说到底,还是指人。我认为这是一个特例。




我以前写帖子,不管对错,都喜欢分析一下原因,比如日本人为什么要这样、日本人为什么要那样,等等,但今天这个帖子,日本人为什么要在日语中,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由于我本人学习不够,实在分析不出原因,真心希望高手指点一下。

【闲聊日语之51】“养子”比“儿子”更亲



有一次,跟一个学日语的朋友聊天,突然聊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在日语中,既有假名,又有汉字,但假名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而汉字是从中国拿来的,所以他认为,与汉字相比,日本人对假名更亲切一些,因为毕竟假名是“儿子”,汉字则是“养子”。我听了这话,不禁哈哈大笑。我告诉他,你正好说反了,事实上,日本人更喜欢汉字。









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有这样一种观念,一个事物,用汉字描述,就比较正规、严肃,反之,用假名描述,就比较不正规、不严肃。比如公司里面的董事,日语是“取締役”,其实严格地说,这样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取り締り役”,也就是还包括两个假名。但日本人觉得,这个名称,由于夹杂这两个假名,给人感觉不正规,不严肃,不能产生董事的职务感与责任感,因而最后省略了这两个假名。









这还只是一个小例子。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战前的日本人写的假条。那张假条的大意是:我今天(某月某日),由于感冒,不能上班,特此请假一天,请予核准。写好后,让他的孩子把假条带到公司,交给负责人。我们看其中的一句话:“風邪のため缺席”(由于感冒不能上班)。本来这样写就可以了,但他觉得,假条中有假名,不正规、不严肃,于是,把“ため”改写成“為”(理论是可以的,但实际上很别扭)。但那个格助词“の”,却无论如何没有对应的汉字,于是他就用与“の”意思相同的一个汉字“之”代替。所以最后这句话变成“風邪之為缺席”。









这个现象,从表面上看,好象有点奇怪,但仔细分析一下,您就可以找出其中的原因:假名虽然是日本人的“儿子”,但它毕竟只是发音符号,根本不可能用来描述复杂的事物,相反,汉字虽然是日本人的“养子”,但它既是发音符号,又是表意符号,因此能够承载更多的信息,比较适合描述复杂的事物。所以我说,日本人在假名与汉字的问题上,“养子”比“儿子”更亲。









我写这个小帖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介绍一点日语知识,另一方面是想提醒那些在日本公司工作的中国朋友,在给公司写报告时,千万不要耍小聪明,卖弄自己的日语知识,故意将“取締役”写成“取り締り役”(或者类似的情况),以免你的日本上司看了,心里不高兴,影响你的锦绣前程。(开句玩笑)









【闲聊日语之52】如何让中文与日文出现在同一个网页中









我前几天,曾写过一个帖子,介绍如何用 HTML 语句,使中文、日文网页都不乱码。在那个贴子中,中文网页和日文网页,都是单独存在的,中文网页里面没有日文,日文网页里面也没有中文,情况比较简单。这几天,我又陆续收到一些网友的邮件,询问如何让中文与日文,出现在同一个网页中,而且都不乱码。老实地说,我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喜欢设计网页,而且是双语网页,佩服!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让中文与日文,出现在同一个网页中,并且都不乱码,理论上是不可能的,这就好象八路军与皇军不可能交朋友一样。但我们可以采取三种变通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使用 frame(帧)语句。首先,分别做好中文、日文两个网页,每个网页中,都必须加上(我以前那个帖子中提到的)两条编码语句,千万别忘了。假设中文网页叫做 chinese.htm,日文网页叫做 japanese.htm。现在请再编写一个很小的网页,只要下面四行语句即可。









〈frameset cols="50%,50%"〉
〈frame name="left" src="chinese.htm"〉
〈frame name="right" src="japanese.htm"〉
〈/frameset〉









这四行语句的大意是:将浏览器一分为二(50% 和 50%),左边(left)显示中文网页,右边(right)显示日文网页。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比较死板,您一试就知道。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 iframe(嵌入的帧)语句。这种方法不是将浏览器一分为二,而是在中文网页上,嵌入日文网页,或者在日文网页上,嵌入中文网页。我们假设是前一种情况,那么请用记事本打开中文网页,在你希望嵌入日文网页的地方,添加下面一行语句即可。









〈iframe src="japanese.htm" width="400" height="200"〉〈/iframe〉









这行语句的大意是:在中文网页上的某个地方,嵌入日文网页,这个日文网页,好象形成一个小窗口,窗口的宽度是400像素,高度是200像素。这种方法就比第一种方法灵活一些了。









第三种方法,其实是最理想的,但兼容性太差,除了 Netscape Navigator 的少数高版本之外,其他的浏览器,比如我们中国人常用的 IE,一概不支持。但我还是说出来,供您参考。这种方法就是使用 layer(层)或者 ilayer(嵌入的层)语句。这两个语句的功能,与第二种方法很相似,也是在中文(日文)网页上,开辟一个小窗口,然后在这个小窗口中,嵌入日文(中文)网页,但这个小窗口,明显比前面两个窗口美观、漂亮。layer 和 ilayer 的用法,基本相同,下面介绍一下 layer的用法。









〈layer src="japanese.htm" width="400" height="200"〉〈/layer〉









这行语句的大意是:在中文网页上的某个地方,开辟一个小窗口,用来嵌入日文网页,这个小窗口的宽度是400像素,高度是200像素。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句:为了让朋友们更容易理解,上面三段 HTML 代码,我故意省略了一些重要的参数,比如 scrolling 参数。如果你需要使用这三段代码,您必须参考 HTML 手册,将那些重要参数,添加进去,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闲聊日语之53】“看日剧、学日语”的一个小毛病



有一些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看日剧,学日语,这种方式好不好?简单地说:好!但是,如果您长期看日剧,学日语,您有可能染上一个小毛病(不是大毛病),那就是学到一些日语的非标准说法。








比如在某个日剧中,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打招呼:“おっは”,您大概没见过这个问候语吧,它是“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早安)的简略说法,当初是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偶然发明的,在民间流传了一段时间,不过,它是一种很不规范、很不严肃的问候表达方式。








又比如在某个日剧中,一个人问另一个人:“アワビって何だ?”(アワビ是什么东西?アワビ本来是鲍鱼的意思,在剧中是指一个人的外号),这也是很随便、很口语化的说法,正式的说法,至少应当是“アワビは何ですか?”








日本人是一个很讲礼貌的民族,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日语中有大量的敬语,用以表达谈话一方对另一方的敬意。上面日剧中的那些非标准说法,在年轻人之间,在小范围之内,确实可以说,显得很随便,很口语化,但在正式场合上,特别是在您与上司、老师、客户、同事等谈话时,是绝对不能那样的说,否则你会给别人留下“没有礼貌、没有教养”的坏印象。这就是我写这个小帖子的目的。








(备注:我本人很少看日剧,我从心里不喜欢日剧,主要原因,一是节奏慢,二是程式化。但我本人爱听传统日本歌曲,例如象“赤とんぼ”那种,曲调、歌词虽然很简单,但有某种意境的歌曲。)








【闲聊日语之54】日语在哪些方面比英语容易








昨天有一个上海的学英语的大学生,给我发邮件,说从这个学期开始,他们可以选修第二外语,他们班上有些同学,爱看日剧,因此想大家一起选修日语。他问我两个问题:一是日语好不好学?二是日语在那些方面比英语容易。首先我可以明确地回答第一个问题:日语不好学,绝对比英语难学,你要是不信,学一年,就知道了。我这里主要谈谈第二个问题。








按照学术界的看法,一种语言的语法(grammar),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词法(morphology),专门研究单词,一类叫句法(syntax),专门研究句子。我认为,日语的词法,要比英语简单一些,而日语的句法,要比英语难许多。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在日语词法中,哪些方面比英语容易。








第一,许多日语单词,如果写成汉字,跟我们的汉语单词,意思完全一样,比如“增加、减少”等等,我们一看就懂,而在英语中,如果我不告诉你 increase、decrease 的中文意思,你自己是猜不出来的。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第二,日语的名词,没有单数、复数、阴阳、阳性、主格、宾格等等的变化,比如一个“学生”和一百个“学生”,都是这同一个单词,而在英语中,则需要从单数变成复数(student 变成 students)。








第三,日语的数词,明显要比英语简单,513892 这个数字,汉语怎样念,日语也怎样念,而英语就比较麻烦了,应为在英语中,只有“千”,没有“万”,51 万,必须说成 510 千。数字越多越麻烦。








第四,日语的名词,后面加上一个格助词“の”,就可以变成形容词,比如“地球の”(地球的),而在英语中,名词与形容词,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 earth(地球)和 terrestrial(地球的)。








第五,日语动词的变化,除了极个别的情况,都很规则,你只要记住这些规则,就可以任意变化,而英语中有许多不规则变化的动词(比如 take/took/taken),需要额外记忆。








我想应该还有一些方面,但我暂时想不出来的。不过,我觉得,学英语的朋友,如果需要选修第二外语,最好还是学另外一种西方语言,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毕竟它们属于同一个语系,彼此很相似,比较容易学,我真的不建议您学日语,因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一起都要从头学起,既费时,又费力。








【闲聊日语之55】一个汉字有多个音读的历史原因








日语汉字的发音,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前者是汉语的近似发音,后者是日语的固有发音。在日语中,一个汉字,有多个音读,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人”字,有时读“じん”,有时读“にん”。我有个朋友,是日语翻译,有一次聊天,他提到这个现象,他问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当时回答,这可能是日本各地的口音造成的,就好象北京话念“人”,东北话念“银”一样。后来通过学习,我才知道,我当初那个解释是错误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是口音原因,而是历史原因。








首先介绍一点点历史知识。我们一般将中国的历史,划分成一个一个朝代,比如“唐宋元明清”等。日本的历史,一般不这样划分,日本人一般划分为某某时代,比如“飞鸟时代、奈良时代、镰仓时代”等,至于每个时代,始于公元多少多少年,终于公元多少多少年,我还真说不上来,因为我不是专门研究日本历史的。您只要知道这个基本知识就行了。








汉字不是一次性传入日本的,大约是分三批传入日本的。第一批汉字,大约在飞鸟时代传入,比如“修行”(しゅうぎょう),“行”字发“ぎょう”音。第二批汉字,大约在奈良时代传入,比如“旅行”(りょこう),“行”字发“こう”音。第三批汉字,大约在镰仓时代传入,比如“行灯”(あんどん),“行”字发“あん”音。不同时代传入的汉字,有不同的发音,这才是根本原因。








(备注:查一般的《和汉词典》,“しゅうぎょう”可能写成“修業”,但查《广辞苑》,应当能看到“修行”,但我手头没有,是我估计的。就算没有《广辞苑》,您也可以看一下“行政”这个词,它的读音就是“ぎょうせい”)。








【闲聊日语之56】“体言”的“用言化”现象



前几天,有一个网友刘先生给我发邮件,说单位领导让他将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翻译成日文,其中有一句话,中文是“A股股价大幅度下降,B股股价小幅度下降”,刘先生是这样翻译的:







Aの株価が大幅に下がり、Bの株価が小幅に下がる。







刘先生说:“大幅”这个词,既是名词,也是形容动词,因此可以用“大幅に”这种形式,而“小幅”这个词,查《和汉词典》,只是名词,并不是形容动词,况且它的中文意思,并不是指“小幅度”,而是指“窄幅的布匹”。刘先生问: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是否可以用“小幅に”这种形式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体言”的“用言化”现象,也就是说,一个体言(例如名词),在某种情况下,被当作一个用言(例如形容动词)。我认为,这种现象,在日语中是相当罕见的,没有特殊情况,您不能这样做,因为不符合日语的语法规则。







但有一种情况,我认为可以例外,那就是:一个单词,比如“直接”,它的词类是名词和形容动词,查一下词典,可以看到它的反义词是“間接”,而它的词类只有名词,没有形容动词,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間接に”这种形式,也就是将“間接”这个词,硬当作形容动词使用。也就是说,两个单词,如果互为反义词(以词典为准),那么它们的词类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所以我说刘先生那样翻译,是可以接受的。上面这两个例子,都是名词被当作形容动词使用,事实上,还有名词被当作动词使用,比如“電話”这个词,你要是查十几年前的老词典,它的词类只有名词,但你要是查最近的词典,你就会发现,它多了一个词类“自サ”。当然,打电话,还是说“電話をかける”比较好,但在理论上,说“電話する”,也是没有错的。







【闲聊日语之57】不为人知的阿夷奴语







我很早以前就知道,在日本,除了全国通用的日语之外,在最北边的北海道,还有一种阿夷奴语(アイヌ語),在最南边的冲绳县,还有一种琉球语。但我一直以为,这两种语言,只不过是日语的两个方言。后来,我建立了一个专门提供语言样本的网站,在查阅阿夷奴语的资料时,我才发现,在语言分类学上,阿夷奴语原来是独立的语言,而琉球语则是日语的方言。







以阿夷奴语作为母语的人,1996年只剩下15个人,并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主要居住在北海道最北部的几个岛屿上(日俄两国有领土争议,日本称为 Tsishima 群岛,俄国称为 Kuril 群岛)。今年是2002年了,我估计这个人数还会更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10年之后,阿夷奴语应当完全灭绝。







下面是阿夷奴语中,三句最常用的问候语,您可以跟日语比较一下,两者完全不同,没有任何联系。你好:irankarapte(イランカラプテ)
谢谢:iyayiraykere(イヤイライケレ)
再见:apunno oka yan(アプンノオカヤン)







如果您想看更多的内容,请访问下列网址,那里有一个比较长的阿夷奴语样本(有英语译文)。http://www.language-museum.com/a/ainu.htm







我写这个小帖子,一是介绍一点阿夷奴语的小知识,以便初学者能够了解,在日本,除了日语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不为人知的语言。二是感叹语言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由于那几个岛屿的特殊性,日俄两国长期对立,岛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很低,文化教育更是谈不上。假如当初领土问题解决了,不论岛屿划归哪一国,以俄日两国的经济实力,保存一种语言,还不是举手之劳的事吗?







【闲聊日语之58】介绍日文语音录入软件 IBM ViaVoice







在中文电脑上录入日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 Microsoft Global IME,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日文IME”,二是使用 NJStar Communicator CJK,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南极星”。这两个软件的用法,大同小异,许多日语学习网站都有介绍,并提供下载网址,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想在这个帖子中,给各位简单介绍一个更快捷的日文录入软件 IBM ViaVoice。







这个软件,是一个日文语音录入软件,你只要对着话筒说一句日语,比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那么这句话(总共十个假名),就会自动输入到《写字板》或《WORD》中,你说好不好!当然,在这句话中,恰好没有汉字和外来语,假设有的话,也会自动输入的。







使用这个软件,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正式使用之前,你必须进行发音练习,软件事先准备了大约 200 句话,软件显示一句,你就说一句,如果软件听懂了,就会显示下一句,你继续说。当然,最好是把 200 句都说一遍,但如果你比较忙,没有时间,你至少应当说 50 句,否则软件的识别率比较低。







二是在正式使用时,你必须连续朗读,绝对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慢慢念。假如你单独念一个单词“こうこう”,软件不知道你是想说“高校”,还是想说“航行”,因此你必须连续朗读,软件才能根据上下文,判断出“こうこう”是“高校”,还是“航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IBM ViaVoice 的售价大约是 30000 日元,不包括话筒。我们中国人,一般没有花钱买软件的习惯,比如我本人,一般都是到中关村,花几块钱,就能买到 IBM ViaVoice 中文版的“某版”光盘,遗憾的是,国内好象没有 IBM ViaVoice 日文版的“某版”光盘,您如果确实需要,只好从日本买啦,这真是美中不足。







【闲聊日语之59】日本料理为什么难吃?







我最近去上海开会,看到了上海电信的老朋友老吴,很高兴。有一天晚上聊天,老吴对我讲:我那个上高中的儿子,是个“哈日族”,以前,只是买一些日本漫画书、日剧的光盘、日歌的磁带等,花钱不多,我也没太在意。但从今年开始,他们学校的几个“哈日族”同学,竟然迷上了日本料理,经常去学校附近的一家日本餐馆,吃日餐。这个日本料理,你也知道,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吃,而且特别贵,比中餐贵许多。我跟我儿子说了好几次,让他不要再去吃日餐啦,他就是不听。你是日本通,你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给我儿子开导开导,让他偶尔吃一、两次,也就算啦,不要养成经常吃日餐的坏习惯。我说:没问题,会议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时间,到时我去你家一趟。







见到老吴的儿子之后,我大吃一惊,他的服装、做派、言谈等等,明显是在模仿日剧中的人物,特别是一头说黑不黑、说黄不黄、草草染成的杂毛,跟我爱人她姐姐养的哈巴狗一样,真是叹为观止。我说:小吴,我虽然是搞技术的,但我的业余爱好,是做饭,或者说是烹调。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讲究吃,发明了许多烹调技术,比如煎、抄、烹、炸、熬、扒、烧、熘、拌、腌、炝、煮、炖、蒸、熏、焖、泡、煸,等等等等,所以我们中国饭,又好看,有好吃,这是世界公认的,没有不服的。







反过来,你再看看日本料理。在日语中,关于烹调技术的词汇,很少很少,最主要的,只有两个,一是“煮る”(煮),一是“焼く”(烧)。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日本自古以来,水源丰富,蔬菜丰富,所以日本人经常用一锅水,煮一锅菜,这样的东西,说好听了是料理,说难听了就是泔水,你说能好吃吗?即使日本人,也觉得乏味,于是有些东西,比如海鲜等,就放在火上,烤一烤,烧一烧,毕竟这样加工,比那一锅水煮菜,稍微好吃一点点。当然,现代的日本人,从西方引进了一些烹调技术,比如“フライ”(油炸)等,但日本的传统料理,确实相当原始,相当粗糙,不值得你花那么多钱,给那些三流饭菜捧场。







听完这席话,老吴的儿子若有所思,他大概觉得我说的话,有一点道理。至于他是否改正了这个毛病,我也没有再问老吴,但愿他能改过来。所以我的结论是:哈日是可以的,没有错,但不要哈混了头,哈过了头,错把垃圾当宝贝。







【闲聊日语之60】日本情报机关的对华心理战宣传
大约从98年年底开始,日本情报机关通过互联网,对中国网民开展心理战宣传,主要方式是在中国各个主要的公共 BBS 上,包括新浪、搜狐、网易的 BBS 上,定期发布一些经过处理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写作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比较日本的优点和中国的缺点,美化日本,丑化中国,使中国人逐步丧失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和自豪感,并培养一批亲日、哈日分子。我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下面我以《人民日报强国论坛中日关系版》最近的一篇文章为例,给各位简单分析一下。



(1)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他去山形县米泽市探望自己的儿子。这个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非常干净,反过来看看他的中国家乡,又破又烂,又脏又乱,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2)作者的儿子,在当地的一家公司工作,有很好的收入,日子过的非常好,假如当初他不来日本,留在中国,顶多是个工厂的技术员,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说不定还要下岗,回家喝西北风去。






(3)作者去超市买东西,看见地上有一部手机,他儿子说,你不用管,日本人道德水准很高,绝不会碰别人的东西,失主一会儿就会回来取,而在中国,人们道德败坏,贪婪无耻,用不了三分钟,手机就得被人拣走。






(4)儿子家厕所的马桶,设计的很科学,冲水量虽然不多,但效果很好,说明日本人天性聪明,善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看看中国的马桶,又脏又臭又臊,中国人真是笨,连个茅坑都搞不好。






(5)作者去市役所办事,那里的工作人员,耐心、周到、礼貌、文明,并且办事效率很高,在看看中国,市政府门口有大兵站岗,一脸凶相,看谁都是贼,一般老百姓,根本不让进。






还有很多这样的对比,我就不再写了。总之一句话,日本的东西,什么都好,中国的东西,什么都坏,中国简直就不应当在地球上存在,中国人简直就不应当活着,14亿人干脆上吊死了算啦!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有一些疑问:第一,这些文章,可能就是中国人写的,他确实觉得日本好,中国差并不像你想的那样复杂。我说不对,我看过不少中国人访日之后写的文章,其中确实有不少文章,赞扬日本的优点,批评中国的缺点,这个无可非议,但绝对没有一篇文章,是上面那种笔法:写一个日本的优点,马上就跟一个中国的缺点,成双成对,逼着读者得出结论。这绝不是游记,纯粹是宣传。






第二,这些文章,就算是宣传,难道真是日本人写的吗?我说,不是日本人写的,而是中国人写的,应为文章中,有许多中国的具体细节,日本人并不掌握,也就是说,这些文章的基本素材,是中国人提供的,日本人进行了一些加工处理。






第三,你凭什么说,日本情报机关开展对华心理战宣传。我是长期搞对日工作的,我知道,日本的公司、商社、学校、团体等,虽然有一些研究中国的课题,有一些收集中国的情报,但我从未发现有专门对华心理战宣传的。干这种事,只能是日本的情报机关,至于是政府系统的(比如内^阁^调^查室),还是军队系统的(比如自卫队情报部门),我确实说不上来,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只能是这些机关。






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要鼓动各位也写反日帖子,跟他们对骂,不客气地说,各位可能骂不过他们,因为他们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有目的的行为,比各位这些业余人士,要专业的多。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对于有些过分亲日反华的文章,您不妨多个心眼,不要盲目相信,这就是我的目的,仅此而已。






【闲聊日语之61】国内低收入网友如何“订阅”日本报纸






刚才我在网易《日语学习》版上,看到有北京、上海的网友,询问是否可以在当地购买或订阅日本报纸。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购买日本报纸,还是不成问题的,一些高档的涉外宾馆、酒店、写字楼等,就可以买到,但价格比日本稍贵一些。但我不主张您以这种方式买报纸,以北京为例,我住在丰台区(北京西南角),我不可能天天开车一、两个小时,去朝阳区(北京东北角)的高档宾馆,仅仅买一份报纸,那样的话,效率也太低了,成本也太高了。






至于订阅日本报纸,也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有外汇帐户,您可以委托“中图公司”订阅,该公司在北京工体东路附近,具体地址我手头没有,如果您需要,可以从北京的电话号码簿上查到。总之,上面这两种方法,都不适合国内的低收入网友。对于那些希望天天看到日本报纸、有没有钱的国内网友,我给您推荐一个好方法。






首先,您必须下载一个软件,叫做 WebZip,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一个网站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下载到您的计算机硬盘上。当然,一个网站的内容,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全部下载,因此,这个软件允许用户,自己指定下载的范围(第一层网页、第二层网页、第三层网页、等等),自己指定下载的内容(网页、图像、音频、视频、动画、Flash、等等)。下面是 WebZip 的官方网站,您也可以从那里下载这个软件。






http://www.spidersoft.com






其次,请您挑选一份日本报纸,比如《读卖新闻》(网址在下面)。进入该报的网站主页,您可以看到,有政治、经济、国际、社会、体育、社论等栏目,每个栏目的下面,少则有五、六条新闻,多则有八、九条新闻,每条新闻,都是一个单独的网页,也就是以 .htm 结尾的单独网页。






http://www.yomiuri.co.jp






假如你没有 WebZip 这个软件,你只能一条一条地看,而且是在联机状态下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既然有了 WebZip,您可以自己指定下载的范围与内容,以《读卖新闻》为例,下载范围是:只下载第一层(网站主页)和第二层(那些新闻),下载内容是:只下载以 .htm 结尾的网页(那些新闻),不下载其他内容(比如天气预报等)。这样设置好了之后,每天您只要花费几分钟,就可以把当天《读卖新闻》的所有新闻,全部下载到您的计算机硬盘上,您可以很从容地脱机浏览(不花钱)。事实上,我已经有两、三年,没再订阅日本报纸了,主要原因就是有了互联网,再花钱订报,觉得不值得。






【闲聊日语之62】两类敬语的冲突



日语中的敬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我谦虚”的敬语,专门描述自己的行为动作,一类是“尊敬他人”的敬语,专门描述他人的行为动作。以动词“言う”为例,它的自谦敬语是“申し上げる”,它的尊他敬语是“おっしゃる”。这个知识,学过日语的朋友都知道,我就不废话啦。





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朋友可能没有想到过。张三做一个动作,他用自谦敬语来描述,张三看到李四做另外一个动作,他用尊他敬语来描述,这两种情况,一般不会出错,但是,假如张三和李四,共同做一个动作,这个时候,在使用敬语时,最容易出错。





情况我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公司的职员,陪同公司的社长,外出办事,在公司的大门口,职员拉开车门,对社长说:





車が参りましたが、では、参りましょう。





情况乍一看,好象没有问题,有些日本人也认为没有问题,其实这句话,有很大的问题。“参る”是“行く”的自谦敬语,职员自己使用,当然没有问题啦,但上车这个动作,是职员和社长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因此,职员把这个自谦敬语,用到了社长身上,就很不合适的,是相当不礼貌的。所以,正确的说法,应当将职员对自己的自谦敬语,与职员对社长的尊他敬语,明确地分开,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下级对上级的敬意,也就是这句话应当这样说:





車が参りましたが、では、お乗り下さい。





您看明白了吗?坦白地讲,日语人过分讲究敬语,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许多年轻人,刚进入公司时,说话小心翼翼,生怕那句话,敬语用错了,给上司造成不快的感觉。讲礼貌,当然好,但以这样复杂的方式讲礼貌,我并不赞赏。我经常约我的日本朋友,去 Yahoo Japan 的聊天室聊天,我为什么爱去那种地方交流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需要使用敬语,说起话来省事。





(顺便说几句题外话:许多朋友给我发邮件,问我日本留学的问题,问我日语教材的问题。好象是星期四吧,我一天竟然收到六封类似的邮件。兄弟我想在此澄清一下,我不是留日的,是留澳(门)的,也不是学日语的,是学英、葡语的,所以那两个问题,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请您务必务必谅解。不过我可以给您推荐几个网站,供您参考:





一是“小春留日”,有日本留学方面的介绍,网址是:http://www.chenshaocun.com





二是“日语学园”,有日语教材方面的介绍,网址是:http://www.jpschool.net





三是“To-Japan”,那里有个 BBS,上面有个日本朋友“小白”兄,非常热情,经常耐心解答中国朋友提出的各种日语问题。但我并不鼓励您去麻烦他,毕竟他有自己的工作,他是用业余时间来帮忙的。今天正好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日,我个人认为,“小白”兄可以称作是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楷模。http://www.to-japan.net)





【闲聊日语之63】怎样理解日本人对观赏樱花的狂热





昨天有一个山东烟台的网友孙先生,给我发邮件。孙先生是烟台一所中学的日语教师,业余时间喜欢研究日本,曾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过几篇介绍日本的文章。去年四月份,孙先生曾去日本访问一周,正好赶上“桜前線”由南向北横扫日本全国,日本人对观赏樱花的狂热,给孙先生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象。





孙先生讲:日本人这种“狂热赏樱”的现象,他早就听说过,也从书上看到过一些解释,比如有的书上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认为,“花数樱花,人数武士”,所以日本人特别喜欢赏樱。孙先生觉得,这样的解释,跟没说一样,太肤浅。孙先生问我,是否可以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本质。承蒙孙先生抬举,兄弟我“屎壳郎假充大铆钉”,简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传统上,日本是一个重视整体、轻视个体的社会,从表面上看,好象只有一家一家的公司,没有一个一个的个人,而实际上,正是这些公司里面的这些个人,通过他们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才创造出日本的巨大财富。一片一片的樱花树,是由一朵一朵的樱花瓣组成的,前者恰好代表了日本的整体,后者恰好代表了日本的个体。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从一朵普通的樱花瓣上,可以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因而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认同与共鸣。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一片一片的樱花树,就是日本,而一朵一朵的樱花瓣,就是日本人,在樱花盛开的季节里,人就是花,花就是人。我认为这就是日本人“狂热赏樱”现象的本质。





当然,还有一些次要的原因。比如,日本是一个高度紧张的社会,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每个人都觉得,应当在一年一度盛开的樱花树下,松弛自己的身心,释放自己的压力。又比如,樱花的寿命很短,盛开时灿烂,凋谢时壮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大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不知道我这个解释,能否能让孙先生满意。





【闲聊日语之64】一些日语单词的深层含义





我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介绍“みず”和“おゆ”的区别,您还记得吗?那个帖子发表后,有一个外地网友,给我发邮件,问我:类似“みず”这样的单词,有一个表面的意思(水),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冷水),在日语中,这种单词多不多?如果还有的话,你能否再介绍几个。当时我很忙,就把这个问题给忘了,也没有回复人家。明天正好是“十一”,我爱人带着孩子回娘家了,今天晚上闲得没事,突然又想起了这个问题,故随便侃几句。(我一直使用 IBM ViaVoice 简体中文版,所有内容,都是语音录入的,所以我的帖子,是真正的侃大山。笑!)





我认为,这种单词,在日语中,还是有一些的。日语单词,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固有单词,比如“みず”,二是汉语单词,比如“新聞”,三是外来语单词,比如“コップ”。这种单词,主要来自第一类,也就是固有单词,第二、三类单词,由于意义比较明确,基本上没有这种现象。下面我介绍三个单词。





第一个单词是“いただく”,中文意思是“接受”。比如你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正好赶上吃饭,主人递给你一碗米饭,请你一起吃,你至少应当说“いただきます”,也就是“那我就不客气了”。如果是我们中国人,拿到饭碗后,就开始吃了,而如果是一个日本人,按照传统习俗,他应当双手拿起饭碗,略微举过头顶,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主人款待的谢意。当他这样做时,如果你从他背后看,就好象他头上顶着一个饭碗。所以如果你查《和汉辞典》,你就会发现,这个单词的汉字是“頂く”,我认为这是相当形象的描述。





第二个单词是“働く”,中文意思是“劳动”。日本人非常勤劳,这是全世界公认的,绝对没有疑义。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只有四肢运动的体力劳动,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才能算是真正的“働く”,而静止的脑力劳动,严格地说,则不能算是“働く”。比如在我们中国,单位领导说:小王,我们工厂买了一台日本设备,大家都不会用,你最近几天,好好看看《使用说明书》,把用法学会了。于是小王坐在办公桌前,开始认真学习。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小王的学习,与车间工人的操作,都属于劳动。但在日本人看来,后者属于劳动,而类似小王这种伏案学习,则不属于劳动。所以你可以在日本,听到下面这样的谈话,这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对劳动的理解差异。





私の息子は勉强ばかりして、少しも働きません。(我儿子就知道读书,一点也不干活。)





第三个单词是“遊ぶ”,中文意思是“玩耍”。在汉语里,“玩耍”一词,基本上没有贬义,有时甚至还有褒义,比如幼儿园老师对我说:你儿子爱玩,聪明。同样,在英语中,play(玩耍)一词,基本上也没有贬义,而是一个褒义词,比如 play piano(弹钢琴),play football(踢足球)等。唯独在日语中,“遊ぶ”是一个贬义词,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它的本意,是认为玩耍,属于一种无意义的行为,不值得鼓励。所以,如果你跟你的日本邻居太太讲,我儿子爱“遊ぶ”,在那个日本人看来,这并不是表扬你儿子,而是批评你儿子。





(回答网友的一个小问题:Yahoo Japan 聊天室的网址是 http://chat.yahoo.co.jp。如果您日语水平太低,或者日文录入速度太满,我善意地奉劝您,不要去那里,因为那样的话,没有人会理您。)





【闲聊日语之65】比较两篇译文





我昨天在 to-japan.net 的 BBS 上,看到有一个中国朋友“花非了”,将《参考消息》上的一则幽默短文,翻译成日文,然后想请日本朋友给指正一下。果然第二天,日本朋友 Pake 写了一个通顺的日文译文。我想在这里,以这两篇译文为例,简单分析一下花兄译文中不太合适的地方。本贴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给日语初学者看的,其他朋友没有必要看,以免浪费时间。





第一,这则幽默短文,实际上是在讲一个故事,在汉语里,讲故事可以使用现在时(present tense),但在日语中,按照惯例,应当使用过去时(past tense),这是一个基本的区别。花兄的译文,全部是现在时,而 Pake 兄的译文,则全部是过去时。





第二,在汉语和日语中,有许多单词,其写法是相同的,比如“回答”和“身体”,因而中国人在翻译日文时,大概为了省事,就直接使用这些“汉、日通用”单词。这种单词,属于比较正规的词汇,适合在条约、合同、文书、报告等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像上面这种讲故事,属于比较随便的情况,因此使用日语传统词汇比较好,也就是使用“答える”和“身”。





第三,中国人在翻译日语时,好象有些依赖词典。比如一辆车“超过”另一辆车,“超过”这个词,不会说,于是就从《汉和辞典》上查,是“超える”。但这个词的本意,是越过一个物体,或者超过一个数额,不太适合描述公路超车这种现象。一辆车追赶另一辆车,并且超过了,用“追い越す”这个词比较准确(两个动作合并到一个单词中)。





第四,有些专有名称,虽然是来自日本,比如“本田”汽车、“索尼”音像、“雅马哈”钢琴等,但不应写成汉字,而应写成片假名,即“トヨタ”,“ソニ-”,“ヤマハ”等。





本来就写到这里了,但我突然发现还有一个小毛病,汉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是逗号和句号,而在日语中,常用的标点符号是顿号和句号,因此花兄应将所有逗号,改写为顿号。不过这只是一个小问题而已。





花非了的译文





日本人はアメリカに旅行してぃます。最終日,タクシ—で空港へ行きます。途中,一輛の本田車はこのタクシ—を超えて,日本人は激高して,車窗に身體を伸して,「本田車,速い,日本制。」と言ぃます。ちょっと間,一輛の豐田車はこのタクシ—を超えて,日本人はもう車窗に身體を伸し,「豐田車,速い,日本制。」と言ぃます。それから,一輛の三菱車はタクシ—を超えて,もう再びと身體を伸(ba)して「三菱車,速い,日本制。」と言ぃます。タクシ—の運轉手はあまり樂しくないですが,話しません。あとで,たくさんの車が超えて,日本人が激高に言いました。最終,タクシ—が空港に着きました。料金は300美元です。日本人は見て大聲で叫んて「あ——高いね」。運轉手は回答して,「計數器,速い,日本制。」





Pake 的译文





アメリカを旅行していた日本人が最終日、タクシーで空港へ行きました。途中、一台のホンダ車がタクシーを追い越しました。日本人は興奮し窓から身をのりだして「ホンダは速い!日本製だ!」と言いました。少しすると一台のトヨタ車がタクシーを追い越しました。日本人は又、窓から身をのりだして「トヨタは速い!日本製だ!」と言いました。しばらくすると一台のミツビシ車がタクシーを追い越しました。日本人は再び窓から身をのりだし「ミツビシは速い!日本製だ!」と言いました。タクシーの運転手はおもしろくありません。黙って聞いていました。そしてタクシーはついに空港に着きました。料金は300ドルでした。日本人はそれを見て大声で叫びました。「なんて高いんだ!」すると運転手はこう答えました。「メーターが上がるのが速い。日本製だ!」





【闲聊日语之66】日语的逻辑性,实在不敢恭维。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学日语的两大坏处》,劝人们最好不要学日语。发表之后,受到一些朋友的批评,其中有些朋友,认为我的论点,太肤浅。其实说心里话,那个帖子发表之后,我自己也觉得,论点有些肤浅。我不鼓励人们学日语,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但由于叙述起来,比较复杂,比较抽象,故没有在那个帖子中提到。昨天我收到一位周女士的邮件,又探讨这个问题,所以我想稍微花费一点笔墨,给各位说说那个“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饶开这个话题,说一个其它的话题。好几年前,我表弟考上大学,学计算机专业(我也是学这个专业的)。我问他:你们第一学期,学什么计算机编程语言呀?他说:学 Pascal。我又问他:你知道学校为什么第一学期,既不教你们 Basic(简单易学),也不教你们 C/C++(功能强大),而教你们 Pascal(已不太流行)吗?他说不知道。我说:Pascal 的最大优点,就是逻辑性强,或者通俗地说,比较清晰,比较严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相反,Basic 和 C/C++ 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不够清晰,不够严谨,逻辑性不太强。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首先学习 Pascal,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其实,学 Pascal 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比较容易掌握 Delphi,当然这就扯远啦,打住!)。





现在再回到我们的话题。坦率地讲,日语就类似 Basic 和 C/C++,属于一种逻辑性不强的语言,下面我讲两个常见的情况。第一是表达方面。比如说“我们是大学生”,汉语和英语,基本上只有这一种表达方式。一个意思,只有一种表达方式,即可准确描述,这就叫“表达唯一性”,这样的语言,逻辑性强,说的人省事,听的人也省事,双方都不会搞错,这就是优点。而在日语中,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文体(简体、敬体、书面体,口语体)等,因此上面那句话,至少应当有四种表达方式(请看下面),因此,日语很明显不是“表达唯一性”的语言,一可以说成二,二也可以说成一,应当讲,逻辑性不强,学这种语言,除了增加学习者的负担之外,还会造成学习者在逻辑上的混乱。





ぼくらは大学生だ。ぼくらは大学生です。
ぼくらは大学生である。
ぼくらは大学生でございます。





第二是语序方面。比如说“在公园划船”,汉语和英语,基本上只有这一种语序(倒装句等特殊情况除外),这就叫“语序唯一性”,同理,这样的语言,逻辑性强,说话双方都省事。而在日语中,除了谓语始终在句子的结尾之外,其他语法部分,许多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调换的,因此,日语很明显不是“语序唯一性”的语言。我曾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在日本的电视台,主持人请来三个西方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三个日本人,给他们描述这样一个情景:一个男人,通过墙上的小孔,偷看房间里面正在洗澡的女人,结果不小心,掉到沟里了。主持人请他们,分别用英语和日语,说出这个意思,结果三个西方人,说的都一样(下面第一句),而三个日本人,竟然说出了六种说法,这六种说法,语法上都正确,只是语序不同,我只记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下面第二句)。





A man, peeping at a bathing beauty through a hole, fell into a ditch.
入浴している美人を穴から覗いて溝へ落ちた男。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说法多,难道不好吗?我说,对日本人,可能好,对那些学日语的中国人,一点不好。比如考试的填空题,给了六个答案,每个答案看上去,好象都正确,填哪个好了?这就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嘛。所以我说,日语的这种特点,容易造成学习者在逻辑上的混乱。





当然,汉语和英语,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我想,除了 Esperanto、Volapuk 等人造语言之外,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语言。但从总体上看,汉语和英语,在逻辑性方面,比日语要好一些。我们假设,中国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前,必须学会两门外语(纯粹是假设),如果他们首先学日语,就会接触一些日语本身的缺点,不利于他们在外语学习方面,养成正常、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是我想说的那个深层次原因。





(写这个帖子的目的,绝不是要丑化日语,该学尽管学,我只是从一个侧面,谈谈日语的某些缺点,没有其他目的。)





【闲聊日语之67】娶个日本老婆,好不好?



刚才在网易《日语学习》版,看到有一个留日同学,说想找个女朋友,认认真真地开始谈恋爱,于是另外一个网友问他,想不想找个日本女孩,他说,不想,还是找个中国女孩比较好。看了这段对话,我突然想到了娶日本老婆的问题,顺口胡诌几句。




人们常说:娶日本老婆,住美国房子,雇中国厨子,乃“人生三大享受”也,这就说明,日本老婆的勤劳、贤惠、本分等优秀品质,是全世界公认的。我的日本同行 S 兄,在 KDD 工作,日本男人身上的所有坏毛病,比如脾气暴躁、不干家务活、打老婆、酗酒、甚至嫖娼等,他身上都有,可以说,是一个很典型的糟糕男人。S 兄曾在北京工作一年半,其间 S 嫂曾多次来京探亲,我曾问过 S 嫂,他这些坏毛病,你都知道吗?回答都知道。你能容忍吗?回答能容忍。最让我感慨的是,S 嫂竟然宽厚地说:男人嘛,都这样。




当然啦,现在的日本年轻女性,由于接受西方女权思想,已经独立很多了,但类似 S 嫂这样的妻子,仍然是日本传统家庭妇女的主流。所以我说,从勤劳、贤惠、本分这方面看,娶个日本老婆,确实好。下面我再说说不好的地方。




美国有一个研究机构,曾做过一次有些无聊的调查,看看各国夫妻房事之后,男女双方都说什么话,以此研究各国的风俗文化。比如中国夫妻房事之后,妻子说,我累了,就睡觉了。又比如美国夫妻房事之后,妻子说,It's good(好棒),也睡觉了。但日本夫妻房事之后,妻子竟然说:您辛苦啦,给您添麻烦啦,实在不好意思,说完之后,下了床,给丈夫鞠个躬,然后到厨房准备夜宵去了。(笑!)




这个调查结果,我觉得有些夸张,有些“演义、戏说”的味道,但日本妻子对丈夫的尊敬,这个基本点,是没有问题的。这种现象好不好呢?我说,对日本男人,确实好,因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但对我们中国人,可能感觉有些离谱。我打一个比喻,假设我们中国人爱吃糖,越甜越好,但突然有一天,有人送给我们许多日本糖,巨甜无比,能把牙给甜倒了,能把嘴给甜歪了,能把胃口给甜腻了,而且必须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直到吃死为止。这种糖,我估计绝大部分中国人,可能承受不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娶日本老婆不好的地方,用我们北京话说,就是“太腻歪”。




其实,中国男人娶个日本老婆,说起来,好象很轻松,很惬意,但我可以告诉您,实际上是很难的,日本女人的内心深处,是看不起中国男人的(原因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聊),所以到目前位置,中国女孩嫁日本丈夫的很多,日本女孩嫁中国丈夫的很少。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这虚拟世界里,胡乱侃侃,过过嘴瘾罢啦。




【闲聊日语之68】“米西米西”是吃饭吗?




在国内,3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看过《地雷战》、《地道站》等经典反日影片,对其中一些“中国式日语”,比如“死啦死啦”、“米西米西”等,肯定都很熟悉。我昨天在一个 BBS 上,看到有一个贴子,作者认为,除了“巴格鸦路”、“开路”之外,确实有对应的日语单词之外,其它的,都属于讹传,也就是说,并没有对应的日语单词,纯粹是中国人听错了。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第一,因为这些“中国式日语”,不一定是北方人发明的,有可能是东北人发明的,也有可能是南方人发明的,毕竟当时日本鬼子占领了中国的很大一片地区,不同地方的中国人,听同一句日语,会有不同的描述。因此,仅仅从一个地区的发音,判断它们的对应日语单词,是片面的。第二,那些日本鬼子,也不都是来自关东地区,而是来自各个都道府县,因此,在与中国人谈话时,有可能蹦出一些地方方言。我自己曾琢磨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几乎所有的“中国式日语”,都可以找出对应的日语单词,请看下面五个常见的例子。




(1)ばかやろう:也就是“巴格鸦路”,即混蛋。




(2)かえる:也就是“开路”,即回去。




(3)しぬ(或它的某个变体):也就是“死啦死啦”,即死亡。




(4)めし:也就是“米西米西”,即吃饭。




(5)びんた:也就是“三宾”,即耳光。




如果您还知道其它“中国式日语”的来源,欢迎您告诉我,我会把它加进去。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您告诉我,如果有道理,我会更正的。谢谢。




【闲聊日语之69】关于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的问题




我先后收到三封国内朋友的邮件,都是询问有关注册日本国内域名的问题,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说几句。所谓“国内域名”,就是指带有国家缩写后缀的那种域名,比如我本人网站的“中国国内域名”是 biboo.com.cn,其中 cn 代表中国,又比如《读卖新闻》的“日本国内域名”是 yomiuri.co.jp,其中 jp 代表日本。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总体上看是比较简单的,最常见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注册人的地址。如果你想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你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固定的、有效的日本通信地址,也就是邮递员确实可以投递的地址,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至于你是日本人、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并没有限制。因此,国内朋友要想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首先要找一个有效的日本国内地址,并且不能是“邮政信箱、旅馆房间、学生宿舍”这种临时性的地址。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日本人,不会把自己的私人地址,借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人,让他去注册域名,除非你跟那个日本人是合作伙伴,有共同的商业利益,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不过有少数的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果你通过该公司注册域名,他们会将公司的通信地址,作为你的注册地址,因此这个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这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常见问题,就是费用。




申请一个日本国内域名,首先需要交纳一笔注册费,平均为 7000 日元左右,以后每年需交纳一笔更新费,平均为 5000 日元左右。所有与域名有关的官方信函,都将投递到上面提到的那个地址,所以说那个地址很重要。在日本,有许多 ISP,可以代理你注册日本国内域名,条件是,你要在这家公司,租用一台服务器或者一块虚拟主机(跟中国一样)。我原本想给各位介绍几家 ISP,但一时手头找不到资料,所以只好请您去 Yahoo Japan,输入下列关键词:ドメインネ-ム(域名)、サ-バ-(服务器)、ホスティング(虚拟主机)等,自己检索一下了。真是抱歉。




上面是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的基本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日本除了 yahoo.co.jp 这样的域名之外,还有 yahoo.jp 这样更短的域名,后者的注册条件,好象比较宽松,价格也相对较低。所以在实际注册之前,您最好去那些 ISP 的网站上,看看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另外回答孔先生的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您说注册一个日本国内域名之后,是否可以在中国的域名服务器(DNS)上解析(resolve)?技术上当然没有问题啦,但日本人是否同意你这样做,我可就不知道了。我建议您跟 JPNIC(相当于我国的 CNNIC)联系,咨询一下。)




【闲聊日语之70】讲日语,能不能“粗放”一点?




我有一个语言学网站,介绍世界上 2000 种语言的样本,有些样本是我自己收集的,有些样本是各国网友提供的,因此我结交了不少外国网友,包括像 St Lucia 这种远在天边、弹丸小国的网友。我发现,各国网友虽然都能讲英语(有些讲的非常好),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很不标准、很不规范的,如果按照《英语语法书》,简直就是“错误百出”,比如有个网友,想说“不喜欢美国人的中国人”,他竟然写成 dislike American's Chinese,您看多可笑。不过,请您注意,不管多可笑,我们相互之间,都能理解彼此的意思。语言是干什么用的?当然是交流用的,既然能理解,错了又何妨?(当然不错最好)




我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在许多日语学习 BBS 上,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问答。甲问:“東京で生まれる”(在东京出生),如果不用“で”,用“に”,行不行?乙答:用“に”好象也可以,两者都可以表示地点。
甲问:既然都可以,为什么不用“に”呢?
乙答:那你就用吧!
甲问:我要是用了,考试时,万一错了,怎么办?
乙答:那你就别用。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问答,我都觉得特好笑。我不是嘲笑这两个网友,我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学日语,简直太拘泥语法了,写每个词,说每句话,都要先想想,是否符合语法,觉得有问题,就不敢写,不敢说。我觉得,这样学日语,有些太教条了。我个人认为,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其他情况下,只要不太离谱,没有特别明显的语法错误,你怎么写、怎么说都行,日本人一般都能看懂、听懂(当然,你要是能写、能说地道的日语,是最好不过的)。




昨天,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说在一个 BBS 上看到,北京土话“嗑嗑巴巴”,翻译成“辿辿しい”(たどたどしい),他问:“我讲日语嗑嗑巴巴”这句话,是否可以翻译为下面第一句。我说可以,我完全能看懂,换了日本人,也完全能看懂,不会误解你的话。但是,假如你参加日语考试,那么这句话,最好写成下面第二句,因为这样说,比较地道。




第一句:わたしは日本語で辿辿しく話します。第二句:わたしは辿辿しい日本語で話します。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两句话的意思,还是有一点差别的,限于篇幅,我就不罗嗦了。总之,我的意思是说,你用日语,跟日本人交流时,只要不太离谱,没有特别明显的语法错误,怎么说都无所谓,不用老想着语法。互相听懂了,才是最重要的。




【闲聊日语之71】牛找牛,马找马




昨天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让我介绍一下学习日语过程中的“趣事”。其实,我跟各位朋友不同,我不是日语科班出身,因此没感觉有什么“趣事”。不过,我还是想应这位网友的要求,随便谈几个日语中我认为比较怪的地方,暂且当作“趣事”吧。




首先,在日语中,有许多同音词,比如“こっか”,可以是“国歌”,也可以是“国花”,虽然发音相同,但两者既不是同义词,也不是反义词,因此不会造成误解。但在日语中,有那么几个怪异的单词,不仅发音相同,而且互为反义词,如果你不结合上下文,你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比如“れいぐう”,既是“礼遇”,又是“冷遇”,又比如“におい”,既是“香味”,又是“臭味”。你说怪不怪?!




其次,在我们汉语中,有一些与动物有关的成语、谚语,比如最常见的“对牛弹琴”。据我观察,这种成语、谚语,在日语中,一般都有对应的说法,唯一不同的是,日本人把动物给换了。比如下面两个例子:




(1)鱼找鱼虾找虾:牛は牛づれ馬は馬づれ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猫は虎の心を知らず




再次,我发现,有些日语单词,简直太“日本化”了,也就是说,这些单词,专门用来描述日本的事物,或者日本人的特性,其他国家的人(中国人除外),无论怎样理解,都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比如“甘える”(撒娇)这个词,我查过不同的《和英辞典》,下面是两个常见的解释,您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解释并不能反映这个单词的真正含义。




(1)behave like a spoiled child:行为举止好象一个被惯坏的孩子(2)depend on other people's goodwill:依赖别人的善意




我想,肯定还会有其他方面,但我只想出了这三个方面。我虽然一向反对别人学日语,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学日语本身,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可以通过学习,观察中日两种语言的区别,进而了解两国人民的差异。




(顺便说一件无关的事:有一个日语学习网站,叫做 japan-abc.com,打算从明年开始,发行一个不大的电子刊物,专门介绍日语学习的内容。本来这件事,跟我没有关系,但我一打听,才知道网管胡先生,维持这个网站,编辑这个刊物,都是自费的,没有任何日本背景的支持。在这个人人都想拉赞助的年代,还能有这样的热心人,我真是觉得很难得,故顺便介绍一下。)

【闲聊日语之72】什么是以“日”养“日”?



首先声明,下面有关葡萄牙语的故事,纯属虚构,请不要信以为真。看完整个帖子,您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假设有一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建一个葡萄牙语学习网站。我应当怎么办呢?首先,我会用葡萄牙语和汉语,写一封信,一式三份,分别寄给葡萄牙、巴西和安哥拉三国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处(世界上最主要的三个葡语国家,号称里斯本-巴西利亚-罗安达轴心)。这封信的内容大意是:葡萄牙语是世界十大语言之一,但在中国,懂这种语言的人很少,许多网友迫切希望能够在网上,学习葡萄牙语。为此,我决定筹建一个葡萄牙语学习网站,一方面,教授葡萄牙语,另一方面,介绍贵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风景等,为那些希望到贵国投资,或者到贵国旅游的中国人,提供一个展示贵国的平台。我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经济收入不高,我希望在筹建过程中,得到贵国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封信,措辞要客气,文笔要流畅,观点要明确,态度要谦卑,总之,怎么好听怎么说,因为这是一块敲门砖。



一周之后,我陆续收到回信。葡萄牙大使馆称:此想法很好,我们表示赞赏,请你跟澳门某某基金会的 Carlos 先生联系,我们已将你的情况,告诉了他,他表示原则上同意,他会告诉你有关申请“葡萄牙语发展基金”的步骤和文件。巴西大使馆称:此想法很好,但我们没有这笔开支,向外交部打报告申请,会很麻烦的,也不一定批准,不过我们可以无偿给您提供资料,包括报纸、图书、磁带、光盘等。安哥拉大使馆称:很抱歉,我国很穷,实在帮不上忙,不过您的网站开通时,我国文化部长 Mbango 先生可以给您写一篇热情洋溢的贺词。总之,我就想要这个结果。



以后就是一些琐事啦,比如搞钱,取资料,等贺词,等等,具体细节我就不说啦。两个月之后,这个网站终于开通了。我手里有钱了,我就可以雇人,替我教学,替我管理,甚至替我处理日常事物,我自己当“甩手掌柜的”。我还可以在这个网站上,刊登葡、巴、安三国的广告,挣额外的钱。最重要的是,如果这个网站办的好,确实有成效,今后我每年都会获得固定的赞助。好吧,故事就编到这里。



我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呢?这是因为,国内大大小小的日语学习网站,我基本上都看了一遍,除了个别网站之外,总的感觉是,规模小,估计只有一、两个人维护。这样的网站,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外界的支持。语言这个东西,跟其它东西不一样,比如你建一个批发鸡蛋的网站,你不可能给美国农业部写信,让他们赞助你,人家才管不着你的事呢。但语言就不一样了,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国家的文化部或外交部,每年都有一笔经费,专门用来推广自己国家的语言(英语、法语、日语、德语等)。只可惜,绝大部分中国人并不了解这个情况。



我们假设您建了一个日语学习网站,从小的方面说,您是在传授日语,从大的方面说,您是在传播日本的历史文化,因此,日本的有关方面(大使馆、文部省、各种海外文化协力机构、在华日资企业等),有义务为您提供必要的援助。我是学葡萄牙语的,我对日本这方面的具体流程不太了解,所以编了一个葡萄牙语的故事,但其中的原理与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其精髓就是:用日本人的钱,养日语学习网站,以“日”养“日”。我希望那些目前需要资金支持的朋友,看了这个帖子,能够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您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闲聊日语之73】日本人是不是“财迷”?



前几天,去一个文学方面的 BBS 闲逛,看到有两个网友,正在争论一本书。这本书叫做《中国男人和日本男人》,作者林惠子女士,好象是一位旅日华人作家。在这本书中,有部分内容,专门介绍日本人的“财迷”。这两个网友,一个认为说的对,一个认为说的不对。因为那个 BBS,需要注册笔名,我嫌麻烦,就没有加入他们的争论。



其实客观地讲,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男人,与我们中国人相比,是比较财迷的。我下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说两个小例子,您就能明白了。这两个例子,是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上看到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日本人姓名中,比较怪僻的汉字。



其中有一个人,名字中有一个“鉄”字。但这个字,你乍一看,好象是“鉄”字,但仔细一看,右边的“失”字,上面不出头,所以实际上是“矢”字。作者问这个人,你的“鉄”字,上面怎么不出头啊?这个人回答,要是出头了,岂不是变成“金を失う”(丢钱)了吗?



还有一个人,名字中有一个汉字,左边是金字旁“釒”,右边是“豊”,加在一起,构成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字典中查不到,是这个人自己发明的。作者问这个人,你发明这个汉字,是什么意思啊?这个人回答,你难道猜不出来吗?我是想“金は豊かだ”(钱多点)。



你看,这两个日本人,连取名字,都想着钱,你说日本人财迷不财迷(笑)。至于日本男人财迷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我个人认为,日本男人结婚后,每月的工资,都上交给老婆,自己没有财政大权,每天只有少量的零用钱,因此在心理上,总觉得手头紧,于是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财迷的毛病。



【闲聊日语之74】日本人的文字游戏



我上一个帖子《日本人是不是财迷》,提到日本人发明的两个汉字,这说明日本人喜欢玩文字游戏。不过,这两个汉字,只能算是低档次的小游戏,如果您经常看日本报刊,注意观察,您可以看到一些高档次的文字游戏。下面我介绍三个例子,给各位解解闷。



第一个,日本有一个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叫三宅一生,设计了一套新奇的服装,并夸下海口,称一定要在国际时装大赛上,拿一个金奖,否则的话,今后就不再吃这碗饭了。没想到,公布比赛结果时,三宅一生不但金奖没拿到,连铜奖也没拿到。于是《读卖新闻》发表了一篇文章,拿他开心,故意将他的名字拆开,编排了一个大字标题“世界の三宅、一生の不振”,中文大意就是:原本希望走向世界的三宅,却遭到这样的打击,从此一生都不振作了。



第二个,日本有一些机构,每年年底,都评选出当年的十大最佳“四字熟语”。所谓“四字熟语”,就是给你四个汉字,让你找出另外四个汉字,而且这两组汉字,第一,意义上必须有联系,第二,发音必须相同。去年有一个“四字熟语”,叫做“金朝韓和”,大意是韩国的金大中总统,访问朝鲜,会见金正日总书记,大大缓和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金朝韓和”的对应汉字恰好就是“緊張緩和”,而且两者发音都是“きんちょうかんわ”,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佳句。



最后一个,其实是一个小笑话,是我在一个日语学习 BBS 上看到的。说有一个妈妈,每天抱着孩子,在外面晒太阳。每天都有一个人走过来,看看孩子,对妈妈说“东南西”,然后就走开了。有一天,妈妈对爸爸说,有一个人,天天都说咱们孩子“东南西”,是不是夸咱们孩子呢?爸爸听后,大怒,说你这个大傻瓜,他哪里是在夸孩子,他是在骂你啦!“东南西”三个方向,惟独“没有北”(北ない),那是说,你每天早上,太懒,不给孩子洗脸,孩子脸太“脏”(汚ない)。



这三个文字游戏,一方面说明,日语在许多方面,确实具有灵活的特性,很适合用来玩文字游戏;另一方面,也说明日本人确实具有幽默感,许多中国人都觉得日本人不够幽默,我想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日本人的幽默方式,跟我们中国人的不太一样罢了。



【闲聊日语之75】提交日文网站的技巧



在您看下面的正文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个小知识:在日本,有两个著名的搜索引擎,一个是 Yahoo Japan,网址是 yahoo.co.jp,在本文中简称 YJ,另一个是 Google Japan,网址是 google.co.jp,在本文中简称 GJ。



那还是去年的事。我的日本老朋友土屋,给他所在的学校,建了一个网站。建好之后,他就去了 YJ,想把这个网站的资料,提交给 YJ,以便扩大学校的影响。但 YJ 的收录条件,非常苛刻,必须是很正规的网站,它才收录,稍差一点的网站,根本就没戏。所以土屋提交了三次,失败了三次。于是,他问我应当怎样办?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我说,假如你当初不去找 YJ,而去找 GJ,那你的网站,现在早已经收录啦。原因是这样的:假设网站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YJ 只收录优等网站,但这种优等网站,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网站,都是良等或者良等以下的网站,因此,YJ 和 GJ 签定了一个合同,优等网站的资料,由 YJ 提供,YJ 没有的良等网站的资料,则由 GJ 提供,所以,如果你去 YJ,检索“短大”(短期大学)这个词,你可以看到,有20个优等网站,还有40个良等网站。因此,你的网站,只要能提交给 GJ,进入良等网站的行列,就可以了。



土屋听后,连声道谢,说听明白了。他又问,怎样把自己的网站,提交给 GJ 呢?我说,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一般的日本人,都以为进入下列网页(网址在下面),输入自己网站的地址和名称,就算是提交了,其实这根本不是真正的提交,它只不过是让 GJ 的一个专门软件 Robot,扫描一下你的网站而已,并不一定会收录你的网站。这个网页,很迷惑人,许多人都被它骗了。所以这个网页,你可以去提交一次,但不要指望 GJ 会收录你的网站。你还是按照我下面的介绍,一步一步去操作吧。



http://www.google.co.jp/intl/ja/addurl.html



第一步,进入 GJ 的主页,在主页右侧,有一个链接“ディレクトリ”(目录),点击这个链接,进入下一个网页。



第二步,在这个网页上,有许多目录名称,比如“アート”(艺术)、“ビジネス”(商业)等。你要提交的,是一个学校网站,所以应当依次进入“各種資料 > 教育 > 教育機関 > 大学と短大”目录中,也就是说,你的网站资料,将来就存放在这个目录中。



第三步,在网页的下方,有一个链接“URLを登録する”(登录网址),点击这个链接,进入下一个网页。



第四步,这个网页,才是你真正要去的目的地。这里有四个栏目,分别是网站的名称、地址、简介、联系人邮箱,你只要认真添好了,点击“送信”按钮就行了。



一周之内,GJ 会派一名志愿工作人员,查看一下你的网站,只要不是太粗糙,基本上说的过去,就会收录你的网站,对你来说,也就是大功告成了。土屋按照我的介绍,做了一遍,果然三周之后,他的网站资料出现在 GJ的目录中。这个帖子,乍一看,好象是给日本人写的,其实我是给国内朋友写的,因为有不少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准备建立日文网站,以便更好地开拓日本市场。所以,如果您有日文网站,需要提交给日本主要的搜索引擎,您可以参考我这个帖子。



最后再说几句题外话。后来,土屋他们学校,有一个北京的留学生,寒假回国,行前,土屋交给他一个鞋盒大小的包裹,说麻烦你带给张先生。我收到之后,正好让我儿子看见了,连声喊:大礼包!大礼包!我听了,用鼻子哼了一声,心里暗想,日本人能送你“大礼包”?果然,拆开一层又一层,最后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我^操,原来是三包龙须面!(笑)



【闲聊日语之76】谈谈日本人的身份关系



今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日本队最后一场比赛时,小泉首相曾亲自观战。小泉首相原本打算穿一身日本队队服,以提高日本队士气,但他的幕僚告诉他:您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皇室成员也去观看比赛,他们穿着很正规,您穿着很随便,坐在一起,很不协调,毕竟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啊。小泉首相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只好西服革履去观战了。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特别重视自己的身份。



我经常去 Google 的一个日语研究新闻组,看看西方日语学者的发言。我记得一个美国学者曾说:英语单词中,有 before(前)有 after(后),但没有日语的“前后(まえうしろ)”,有 upper(上)有 lower(下),但没有日语的“上下(うえした)”,等等,这种日语单词,既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描述人们的身份关系,因此,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日本人很重视社会地位的差别与次序。我觉得这个美国学者说的,有一定道理。



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英国王储、首相、内政大臣等人,视察一个地方,我注意到,他们三个人是并排走的,几乎没有前后次序。这种情况,在日本,是绝对不可能的。假设日本天皇、首相、文部大臣等人,一起走路,首相至少应当错后一米,文部大臣至少应当错后两米,只有这样,才能显出君臣、上下的关系。在日语中,这种现象,就叫做“身分に相応する”(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



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我们国内,比如一个处级单位,有处长,有科长,有科员,分为三级。假设处长有急事,可以跳过科长,让客员赶快给办一下,或者科员有急事,一时找不到科长,也可以直接向处长请示。这种情况,在国内很常见。但在日本公司里,原则上,你不能这样做,你如果有事,就找你的上级请示,他如果做不了主,再去找他的上级,那是他的事,但你绝对不能越级请示,否则就是““身分に相応しない”(与自己的身份不相适应)。



第二个原因是,我不久前跟一个日本网友讲,日本虽然是一个民主国家,但仍然保留了一些非民主的传统。那个网友不同意,非让我举一个例子。其实我这个帖子,就是一个例子。下级对上级表示尊敬,当然很好,我不反对,但像日本这样,过于繁琐,过于严格,过于教条,其实这正是日本封建社会遗留的产物,所以从本质上讲,这并不符合民主原则。



【闲聊日语之77】从《东京爱情故事》谈起



我有个朋友许先生,女儿上中学,爱看日剧,经常找一些日剧的光盘,拿回家看。许先生说,有一个周末,他女儿又找了几张光盘,在自己屋里看,许先生在外屋写东西。许先生写着写着,忽然听到哭声,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剧中人物在哭,但仔细一听,原来是他女儿在哭,推门一看,果然她女儿红着眼圈,正在用手帕擦拭,看见爸爸进来,有点不好意思。



许先生讲,他女儿经常看日剧,也经常掉几滴眼泪,但从未像这次,哭出了声。所以他很好奇,拿过光盘一看,原来是《东京爱情故事》。许太太那几天,正好去外地出差,所以许先生当天晚上,就在自己的电脑上看了一遍。许先生讲,不怕您笑话,看完之后,我也想哭,但我毕竟是 40 多岁的人啦,我不可能像我女儿那样,哭出来。年轻的时候,我也有一个跟完治、莉香类似的经历,20 多年过去了,我早就淡忘了,没想到看这部日剧,又让我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注意过,不论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还是成家立业的男人女人,凡是看过《东京爱情故事》的,绝大多数都表示,喜欢这部日剧,特别喜欢其中的莉香(リカ,铃木保奈美扮演)。许先生的女儿,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个真挚爱情的范例,这对她将来的爱情经历,乃至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许先生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影子,重现了昔日的时光,重温了往日的情怀。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日剧确实有积极、正面、向上的作用。



下面的话,如果您是哈日族,我劝您就看到这里为止了,不要再往下看了,因为我一向写“反日”文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怕我下面说的话,有些尖刻,破坏了日本人在您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但是日剧也有一个主要缺点,就是过分美化日本人,掩盖了日本人的一些缺点。我楼上邻居林先生,他女儿是个大学生。她曾跟我说,她以前并不了解日本人,但是有一次,在同学家里,看了一部日剧《爱情白皮书》,木村拓栽在剧中,扮演了一个英俊、温柔、细心的角色,而且不花心,不好色,从那开始,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日本人(其实我看她是喜欢上了日本男人,但不好意思说出来)。



我说,你这个看法,恰恰是日剧害人的地方。比如在这部日剧中,日本男人好象不花心,不好色,其实日本男人很花心,很好色,那是全世界都出名的。我在许多东南亚国家,都能看到日本男人的“买春团”,专挑“花姑娘”的“干活”。日本男人的这种品格,请问,你能从日剧里面看出来吗?当然看不出来啦!这就是日剧的主要缺点。



现在有不少年轻朋友,是看日剧长大的,然后选择去日本留学。当他们实际接触日本人时,才突然发现,那些日本人,与他们在日剧看到的日本人,有很大的差别。你要问这是为什么?我说,这就是日剧骗了你。


【闲聊日语之78】不“触景”,也“生情”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触景生情”,也就是看见一个事情,情绪上产生了波动,于是联想到其他的事情。过去有些诗歌、歌曲,一上来,就是触景生情,比如“大海啊,你像母亲的怀抱”,等等。这样写,不管好不好,毕竟是先“触景”(看见大海),再“生情”(想起母亲),这是我们中国诗歌、歌曲的一个常见的写作方法。


但是日本的情况,与我们有些差别。许多日本诗歌、歌曲,采用了一种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写作方法,也就是:不“触景”,也“生情”。明治时代的日本海军,有一首激昂的军歌,最开始的四句是:


煙も見えず
雲も無く
風も起こらず
浪も立たず


中文大意是:看不见烟,也看不见云,看不见风,也看不见浪。当时我就想,什么都看见,你激昂个啥?


我本来并不想聊这个题目。但是今天上午,我的日本同学 Michiko さん,给我发来了谷村新司的著名歌曲《すばる》的 MP3 及其歌词,我一看歌词,前四句中,竟然有两句,又是这种不“触景”、也“生情”的否定句式(见下面),所以我决定还是聊一聊这个题目。


目を閉じて何も見えず(什么也没看见)
悲しくて目を開ければ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他に見えるものは無し(又是什么也没看见)


就这个问题,我曾先后与几个日本朋友探讨过,但没有特别满意的解释,但其中 Hasegawa さん的看法,还算比较合理,他认为:日本人在本质上,是一个内向的民族,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是通过交流(communication),而是通过冥想(meditation),来理解事物,因此是否“触景”,并不重要,即使不“触景”,日本人也能“生情”。


【闲聊日语之79】日语歌词中音读与训读的变换


昨天有一个朋友,将谷村新司的著名歌曲《すばる》的下载网址以及歌词,发给了我,稍后我又把它们,转贴到网易《日语学习》版上,因为那里有不少网友喜欢这首歌曲。当天晚上,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说他已经下载了歌曲,并对照歌词,听了听,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在歌词中,有一个单词“呼吸”,发音按理说应当是“こきゅう”,但实际上,谷村新司唱的是“いき”,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在《すばる》中,还有两个地方,也有这种现象,但这位网友好象没听出来。


这种现象,在日语歌词中是很常见的,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一个音读单词,念成一个训读单词,比如“宿命”,不念音读“しゅくめい”,而念训读“さだめ”,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另外一种情况是:将一个训读单词,念成一个音读单词,比如“荒野”,不念训读“あらの”,而念音读“ふう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不论那种情况,音读单词与训读单词,两者的含义,必须是相同或相似的,否则就不能这样变换。下面是《すばる》中有这种现象的三句歌词。


荒野(ふうや)に向かう道より
宿命(さだめ)の星たちよ
呼吸(いき)をすれば胸の中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语单词(音读单词)的文学性和表意性,远远好于日语单词(训读单词),在日语歌词中,写汉语单词,至少在字面上,能够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日语单词做不到这一点,但汉语单词的音节,一般比较多,不容易与歌曲的旋律配合起来,因此才出现这种在歌词中,写的是汉语单词,唱的却是日语单词的现象。所以,你拿到一首日语歌词之后,不要马上急着唱,最好先听听日本人的原声是怎样唱的,注意是否有这种发音变换,以免贸然唱出来,让人家笑话。


【闲聊日语之80】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降格
前几天,在一个日语学习 BBS 上,看到有几个网友,争论日语第二人称代词(你,您)中,哪个最具有敬意。我看他们争论了半天,也没争论出结果,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书上看到的一个例子。据说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きみ”还是一个很有敬意的代词,30 年代之后,它的敬意明显下降,50 年代之后,它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敬意了。其他第二人称代词(あなた、おまえ、きさま等)的情况,与此类似,只不过没有那样明显罢了。在语言学上,代词的敬意,逐渐降低,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降格”(degradation)。


为什么日语第二人称代词会降格呢?我觉得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日本人在使用第二人称代词,称呼对方时,比较敏感,生怕使用的代词,缺乏足够的敬意,引起对方的不快,因此有意省略代词。比如,谈话对方如果是老师,可以用“先生”,但如果是老师的母亲,就不能再用“先生”,但用“あなた”,好象也不合适,敬意不够,为稳妥起见,干脆不用代词,而用“お母さん”代替。


第二个原因是:日语有一个特点,可以不通过句子首部的主语,而通过句子尾部的谓语,来表达敬意,因此,即使省略了第二人称代词,只要谓语的敬意足够强,同样可以让对方感到满意。比如,“教えていただけないでしょうか”(您能否教我一下),这句话中,虽然没有代词,但语气相当谦卑,是很客气的说法,对方听后,心里一定觉得舒服。


上个星期,田中耕一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小泉首相设宴招待他和小柴昌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小泉和田中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田中先生”,田中听后,非常惊喜,他没有想到,身为日本首相、并且比他年长约 20 岁的小泉,竟然称呼自己为“田中先生”。我们中国人,可能体会不到这个四个字的分量,但日本人能够体会到,因为这是相当尊敬的称呼。在整个宴会过程中,小泉一直使用“田中先生”,来称呼田中耕一。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同样可以表达敬意。


【闲聊日语之81】学日语的人并不是去当汉奸


我在好几个日语学习 BBS 上,都看到过这样的帖子,比如,你们学日语,不觉得可耻吗?或者,你们学日语,是不是要去舔日本人的屁眼呀?甚至刚才,在网易《日语学习》板上,还有一个骂大街的帖子,声称要“操”那些学日语的人(工作量太大啦,笑)。


确实,在我国,与其他外语相比,学习日语是一个稍微有一点敏感的问题,原因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说了。我只想说一句话:学日语的人,并不是去当汉奸。下面我给各位讲一个小故事,对于学日语,会有更深的体会。


98年,北京有一家外贸公司,要从日本某商社进口一批化工原料。那批原料的规格、质量、数量等,都没有问题,惟独价格,中方认为日方开价太高,日方认为中方还价太低,谈了两次,都没有谈成。双方商定,各自回去之后,都认真研究一下,本着合作精神,互相妥协,争取在第三次谈判中,达成协议。


最后一次谈判中,日方果然妥协,提出了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日方代表问中方代表:这个价格,您看怎么样?中方代表说:这个价格,比较接近我方的要求,我们可以考虑。日方代表,是个谈判老手,喜怒不形于色,眼睛盯着中方代表,面无表情,目不斜视。但说完这句话之后,中方翻译突然注意到,另外两个日方人员,互相交换了一个很难察觉的眼神,那种眼神,是日本人在正式场合上,听到某个重大消息,但不便公开表露想法,而常用的一种眼神(头不动,眼睛动,比中国人略微含蓄一点)。


翻译凭着自己的直觉,立刻感到这个价格,仍然有水份,不是日方的“底盘”(bottom price),还有继续讨价还价的可能。于是翻译把一直冲下的笔尖,掉头冲上,按照事先的约定,这个小动作,就是“改口风”的信号,于是中方代表继续说:不过,我们还需要最后研究一下,并请示上级,我看我们先休息 20 分钟,然后继续谈。日方代表说可以。


以后的事情,我想您可以猜出来了,中方要求在现有价格基础上,再压低了一点,日方由于受到德国竞争对手的压力,被迫答应了,这项交易于是就这样成交了。由于翻译的观察力,给国家节省了约 90 万元人民币,虽然不算多,但毕竟是劳动人民的血汗钱(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哪个翻译,就是兄弟我本人,因为那家公司的日语翻译,最后一次谈判时,一个生病,一个出差,所以公司经理(我亲戚)让我赶赶场,救救急。我本来不想讲这个故事,因为有给我脸上贴金的嫌疑,其实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昨天,《强国论坛日本版》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一个中国人,池步洲先生,在二战期间,破译日军密码,使美军击毙山本五十六的故事,那才是真正的大手笔。所以我说,学日语的人,完全可以用自己的知识,来报效自己的国家。希望这个帖子,对那些仍有偏见的朋友,能够有所启发。


【闲聊日语之82】什么是日本人的“耻文化”


我同事老李的儿子小李,是日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这个学期,老师向他们介绍了美国学者 Ruth Benedict 的名著《菊与剑》。老师讲,西方的文化,是“罪的文化”,比如一个西方人,认为自己有罪,于是去教堂,向神父忏悔,于是他的罪就减轻了。而日本的文化,是“耻的文化”,比如一个日本人,做错了事,虽然没有人指责他,但他内心却充满了耻辱感,他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消除这种耻辱感。


小李说,有罪的人,去教堂忏悔,这种现象,在西方电影里很常见,他能理解。但关于日本人的“耻”,电影里好象看不出来,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他让我给他举个例子。我说那我给你举两个例子吧,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在古代日本,两个武士,闹了矛盾,发生争吵,可以互相对骂,怎么难听,都不会动手,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一个武士说另一个武士:“耻じることを知らない”(毫不知耻),此时,按照当时的江湖规矩,两个人必须立即决斗,活一个,死一个,只有这样,才算完事。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并不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但怕别人说自己“不知耻”,因为在日本人的潜意识中,“知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再举一个现代的例子。美国向日本投了两棵原子弹之后,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许多日本军人及其家属,由于长期受日本军国主义反动思想的毒化灌输,纷纷自杀,而且自杀的方式,极其野蛮,比如一家十口,孙子 2 岁,爷爷 80 岁,坐在地上,围成一圈,中间放着绑在一起的几个手榴弹,爸爸一拉导火索,于是全家同归于尽。这些军人在自杀前,一般都留有遗言,内容基本上都是说,战败了,感到很“耻ずかしい”(耻辱),没脸再活下去了。所以,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耻”比“死”更严重。


小李问,了解日本人的这个特点,有什么用处吗?我说,当然有啦,我再给你举个例子。那还是冷战时期,有一个日本商人,去俄国访问,被 KGB 盯上了,因为这个商人承包海上自卫队的工程,能够出入海上自卫队的港口码头。有一天早上,他一觉醒来,睁眼一看,旁边竟然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大汉,他还没反应过来,几个 KGB 早已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叠照片,说:您是想跟我们谈谈呢,还是想让我们把这些照片,寄给您的公司呢?其实以前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但人家不怕,人家说:那你就寄吧。这些西方人回国之后,会跟公司、家属、警方等讲清楚的,双方明白了,也就没事了。但由于“耻”的文化因素在作怪,日本人一般不会这样做,所以这个日本人只好选择了前者。


目前,在日本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在各个方面,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矛盾。假设某个日本人,成了你的绊脚石,你需要摆平他,我不主张您采取非法、过激的手段,比如不久前歌舞伎町那种场面,我建议您首先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一下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比如“耻”的特点,从这个角度,制定对应措施。


【闲聊日语之83】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

自从我写《闲聊日语》以来,经常有朋友给我发邮件,让我“论证”某个问题。比如不久前,我写了一个帖子,介绍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语,发表之后,有一位“保钓人士”陈先生,问我能否论证一下,琉球语不是日语的方言,而是汉语的方言。我说,您的意思我明白,您的政治立场我也支持,但在语言分类学上,琉球语确实是日语的方言,所以我实在抱歉。

不过,有些朋友的问题,比较容易论证。比如有一个朋友说,他在日本公司工作,他以及他周围的中国同事,一致认为日本人比较“小气”,没有中国人“大气”,他问我,是否可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论证一下这个问题。

看一个民族是否大气或小气,一般不能从物质方面来衡量,比如,一个小气的人,可能住在豪宅里,一个大气的人,可能住在陋室里,所以不能从房屋来衡量。一般认为,一个民族是大气,还是小气,能够从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看出来,因为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精神生活的反映与总结。所以,下面我想从中国的唐诗与日本的俳句这个角度,论证一下这个问题。

在我们中国,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吟颂几首唐诗,下面是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描写甘肃省敦煌县玉门关的。即使您从未去过那里,仅仅读了这 20 个字,您就可以想象出一种辽阔、苍茫、壮美的景色,同时感受到一种宽广、豪放、豁达的情怀。这就是典型的大气。

反过来,再看看日本。日本最流行、最通俗的文学形式是俳句,也就是由 17 个假名组成的短诗,下面是著名诗人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

古池や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它的中文意思是:一只青蛙,跳入一个古老的池塘,水发出了一些声响。您可以看出,这首俳句的意境虽然不错,但场面很小,情节很简单,是典型的小气。

当然,我也承认,唐诗中也有小气的作品,俳句中也有大气的作品,但从总体上看,唐诗确实比较大气,俳句确实比较小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日本人确实比较小气。


【闲聊日语之84】俳句、物哀与日本文学

我每写一个帖子,除了在各个日语学习 BBS 上发表外,还发给几个懂中文的日本朋友。日本人比较含蓄,即使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一般也不会反驳我。不过,我的上一个帖子《从俳句看日本人的小气》,却遭到了老友伊藤兄的反驳,他认为我并没有真正理解俳句的实质,帖子中有关俳句的议论,是带有偏见的。伊藤兄是石川县人,他建议我再写一个帖子,介绍一下他的同乡,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加贺千代,特别介绍一下她在痛失爱子之后,所写的那首著名俳句,以加深中国读者对俳句的理解。

兄弟我不是搞文学的,更不是搞日本文学的,所以严格地讲,并不适合介绍这个话题。不过,我确实觉得,加贺千代的那首著名俳句,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情绪,对各位深入了解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所以下面,我想用比较直白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

加贺千代(1702-1775),女诗人。加贺千代年轻的时候,儿子在外面捉蜻蜓时,不慎落水身亡,这件事,给她巨大的打击。丈夫去世之后,加贺千代削发为尼,从此远离尘世。有一天,加贺千代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边跑,一边捉蜻蜓,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爱子,顿时无限悲哀,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俳句。

蜻蛉釣今日はどこまで行ったやら

中文大意是,我的爱子啊,今天你又跑到哪里去捉蜻蜓了?我们中国人,看了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但没有更深的体会,而日本人,特别是有了儿女、上了年纪的日本人,读了这首俳句,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哀,情不自禁地叹一口气,并掉下眼泪。这种现象,用日本文学术语讲,就叫做“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各位看到“哀”字,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痛失爱子这样的悲剧,才算是“物哀”,实际上,任何文学作品,只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感动与共鸣,就算是“物哀”。

“物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乃至日本人。江户时代有一位著名学者本居宣长,有些朋友大概听说过,他认为,日本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隐含着“物哀”的情绪,这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本居宣长的一些观点,现在的日本学者并不太赞同,但他关于“物哀”的论述,却是没有疑义的。

那么,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是否也有“物哀”的情绪呢?据我肤浅的观察,我觉得也有。我有一次陪日本朋友土屋去南戴河(河北省昌黎县),那里有一个很高的沙山,可以做小车,从上面划下来。沙山上,一边是黄色的沙,一边是蓝色的海,风很大,我和土屋站在山顶,感受着海风的吹佛,突然土屋掉下眼泪,我说你眼睛进沙子啦,他说,不是,是看到这里的景色,想起了童年时代,在家乡的海边玩耍。所以我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日本人,在某些时候,好象比我们中国人,更加多愁善感(sentimental),我不知道这是否跟“物哀”有关系。


【闲聊日语之85】灵活运用日文文字的两个小例子

有一次,我跟一个初学日语的朋友聊天,他说,日语中的许多单词,即可以写成汉字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假名的形式,比如“睡觉”,既可以是“寝る”,也可以是“ねる”,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我说,一些特别常用的单词,比如“これ”这样的代词,“する”这样的动词,“とても”这样的副词,按照惯例,一般使用假名形式,除此之外,其他单词,使用汉字形式比较好,至少便于人们的阅读和理解。

不过,既然你说到“讲究”,我还真见过几个比较“讲究”的例子。据说以前在日本的一个城市,有一个地方,叫“篠の井”,当地政府打算在这个地方的不同地点,竖立三块路牌。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它有一部分在市区,有一部分在农村,还有一小部分,是外国侨民居住区。负责制作路牌的那个官员,心比较细,他想,市区的居民,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路牌可以直接写汉字“篠の井”,农村的居民,有不少人还是文盲,不一定认识汉字,所以路牌最好写假名“しののい”,而外国人,既不认识汉字,也不认识假名,所以路牌最好写罗马字 Shinonoi,于是制作了三个不同的路牌。

还有一个例子。日本有一首古典歌曲,叫做“うたざわ”,虽然是同一首歌曲,但有不同的唱法,因而有不同的流派。对于这四个假名的对应汉字,有一派认为应写成“歌沢”,有一派认为应写成“唄沢”,还有一派认为应写成“詠沢”,哪一派都认为自己正确,谁也不服谁。后来要把这首歌曲灌成唱片,封面上需要有歌名,制作者就为难了,用其中一派的写法,必然要得罪另外两派,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既然三个写法中,都有一个“沢”字,所以他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写法“うた沢”,您看,谁也不得罪。

通过这两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使用语言文字时,在某些情况下,是很灵活、很巧妙、很讲究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活运用。不过,这个帖子对于各位的日语学习,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只不过是供您解解闷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4 23:16:2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86】如何破译比较复杂的日文密码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如何破译简单的日文密码》,发表后,先后收到三位对此感兴趣的朋友的邮件,他们认为,我介绍的那个方法,是根据日文罗马字的字母,在正文中出现的概率,来破译密码,这种方法,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他们问我,能否介绍一下日文单词,在正文中出现的概率,因为用这种方法破译密码,更常见一些。





有些朋友可能对“单词概率”这个词,不太理解,我先简单解释一下。比如你手头有一份日文加密电文,用我以前那个帖子的方法,破译不出来,但你发现,电文中,经常出现 qkrvst 这个单词,虽然你不知道它的意思,但你可以猜到,它肯定是日语中一个很常用的单词,比如“する”。假如我们事先知道,在日语文章中,哪个单词出现次数最多,哪个其次,哪个再其次,等等等等,那我们就有办法,将电文中经常出现的那些单词破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单词概率”。





日本有一个语言学研究机构,曾经作过一个重要的实验,找 7 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日本人,把他们在 6 个小时之内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然后用计算机统计,发现总共有 5000 多个不同的单词,其中出现概率最高的 20 个单词,依次是:





(1)いう (2)うん (3)する (4)いる (5)ない (6)ええ (7)ある (8)これ (9)そう (10)よい (11)はい (12)あの (13)こと (14)なに (15)ああ (16)さん (17)で (18)お (19)その (20)この





不过,这个统计结果,“口语性”太强,比如口语中常用的几个感叹词“うん、ええ、ああ”等,都在里面,而在书面语中,这些感叹词,是很少出现的,所以该机构又用类似的方法,找了几本不同的杂志,挑了几篇不同的文章,又进行了一次书面语的单词概率统计,结果依次是:





(1)する (2)なる (3)いる (4)いう (5)ある (6)もの (7)くる (8)一 (9)その (10)こと (11)この (12)よう (13)みる (14)それ (15)よい (16)十 (17)ない (18)三 (19)二 (20)これ





你稍微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的单词,与口语有很大的区别。考虑到日语加密电文,一般应为书面语,所以用后面这个概率表进行破译,比较合理一些,也就是说,前面那个奇怪的单词 qkrvst,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当是“する”。





▲备注:另外说一件无关的小事。昨天有个教日语的朋友,送给我一本日语教材,书名是《新日语教程》,湖南出的。我随便翻了翻,发现其中有一课,竟然是介绍“911”恐怖袭击的。现在有些日语教材,内容太陈旧,有些竟然是 70 年代的内容。这本书,我并没有仔细看,所以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但它的内容比较新,这一点,我认为是相当可取的。

【闲聊日语之87】谈谈日本人的隐语



隐语(argot),是指社会上的某个行业或某个集团,所使用的内部语言,行业或集团之外的人,往往听不懂。比如我们计算机业,把调制解调器(modem)叫做“猫”,这就是一个隐语的例子。在日本,不同的行业或集团,也有不同的隐语,下面我给各位介绍两组隐语,以增加各位对日语的了解。




第一个例子,是日本百货业的隐语。比如在一个购物中心里,两个服务员正在接待一个顾客,给顾客介绍某种商品,突然一个服务员“内急”,必须马上去厕所解手。假如没有这个顾客,那很好办,服务员只要说“ちょっとトイレに”(去厕所一下),就可以了。但现在正好有一个顾客在旁边,再这样说,就很不礼貌了,因此,日本的服务员发明了一些如厕专用的隐语,比如:




ちょっと遠方に(去远处一下)ちょっと奥に(去里面一下)
ちょっと中村に(去中村那里一下)




第二个例子,是早期的日本药材业的隐语。那时的日本药材业,有些“猫腻”(北京土话,欺诈的意思),一种药材,假设保存年限是三年,过期后,按理说,应当销毁,但那些药材商人为多赚钱,通过专门方法,对过期药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让旧货变成新货,以此蒙骗顾客,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隐语:




ル-(过期的旧药)ル-なおし(使用过期的旧药)
ル-きする(将旧药集中起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然后分配给各个药店)




所以,假设你正在日本的百货商店里挑选商品,如果有一个服务员说“去里面一下”,你千万不要以为,她是去“里面”给你拿货,她是想去“里面”,方便方便(笑)。




▲备注:前几天,有个叫 Jim 的网友,说他把《闲聊日语》网页,提交给 Yahoo China(雅虎中国)。我当时一方面向 Jim 兄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我并不抱很大希望,因为 Yahoo China 收录网站的标准很苛刻,像《闲聊日语》这样简陋的网页,根本没戏。没想到今天早上,我竟然收到 Yahoo China 的通知,说《闲聊日语》已经被收录,明、后天即可看到。为此,我向 Jim 兄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件事,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闲聊日语》已经写了 87 期了,我估计写到 100 期,应该没有问题。到 100 期后,我想出本书,哪位朋友有外语出版社的关系,我希望您能帮我联系一下,推荐一下。事成之后,版税(或稿酬),我愿意与您“三七开”,以表达我的谢意。




【闲聊日语之88】如何处理来自日本的乱码邮件




许多国内网友跟我讲,收到一份来自日本的邮件,正文全部是乱码,不知道是中文,还是日文,在 Outlook Express 中,三种常用的中文编码和三种常用的日文编码,都试过一遍,仍然是乱码,他们问我怎样办?根据我的经验,这种乱码邮件,绝大多数都是中文,不是日文,原因我最后解释。下面我分三步,告诉您怎样处理这种乱码邮件。




第一步,在 Outlook Express 中,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将这个乱码邮件,保存到磁盘上,但请注意,不要保存为 .eml 格式,而要保存为 .htm 格式,这是关键。




第二步,假设那个乱码邮件叫做 abc.htm,打开这个文件,在浏览器(IE)中,仍然是乱码,与 Outlook Express 中的情况一样。




第三步,从《查看》菜单中,选择《源文件》,启动记事本(Notepad),可以看到许多 HTML 代码,您不用管它们,您可以在这些 HTML 代码中,找到一些中文,全部正常,这就是那份乱码邮件的内容。




最后我稍微解释一下这里面的原因。如果您能看懂 HTML 代码,您就可以发现,那些中文字符,被 font(字体)标记包含着,如果是中文字体,比如“宋体”或“楷体”,那就不会乱码了,但这些中文字符,竟然是日文字体,比如 MS Mincho(微软明朝),所以您在 Outlook Express 中,不论怎样调整,都是乱码。




【闲聊日语之89】一句话的 16 种说法




以前在澳门大学图书馆,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介绍纽约市民讲英语的情况。书中提到,同一个意思,用英语表达,牙买加后裔与意大利后裔,富人区居民与穷人区居民,它们的讲法,虽然总的意思都对,但在选词造句方面,互相之间有一些小的差异。该书作者认为,在纽约市这样一个很小的地理范围内,同一种语言,同一个意思,竟然有这样多的表达方式,这在世界上是很罕见的。当时看到这里,我心里就想,这位作者肯定不懂日语,否则他不会得出这个结论。




其实,在日本,这种情况很普遍。住在东京的朋友,大概知道在伊豆诸岛南部,有个八丈岛。日本有一个语言学研究机构,曾在八丈岛进行过一次调查,看看“我昨天没有去”这样一个意思,究竟有多少种说法。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场所,在不同的辈份之间,不同职业的人,总共有 16 种说法,分别是:




昨日いきんじゃらら。昨日いきんじゃった。
昨日いきんならら。
昨日いってきんならら。
昨日いきんなった。
昨日いきんなったら。
昨日いきんなかった。
昨日いきんなかったら。
昨日いきんなからら。
昨日いきなからら。
昨日いきなった。
昨日いき-たしんじゃらら。
昨日いき-たしんならら。
昨日いかなかった。(标准讲法)
昨日いかなかったです。(标准讲法)
昨日いきませんでした。(标准讲法)




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有一些朋友跟我讲,他们去日本的 BBS 和聊天室,跟日本网友交流,发现他们的日语讲法,很不标准,跟《日语语法书》有很大的出入,看上去,似懂非懂。他们问我,这些非标准的讲法,是否正确,是否可以模仿。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想说,第一,这些非标准的讲法,按照日语语法,严格地说,是不正确的,它们只在某些地域、某些阶层、某些范围内使用,没有普遍性,因此,第二,您最好不要模仿。不过,为了交流上的方便,您最好了解这些讲法的大概意思,我看也就行了。




【闲聊日语之90】日本人的“腹语”
我在澳门上学时,班上有一个日本女同学前田。有一次上课,前田突然对老师 Rodrigues 说:您觉得冷吗?Rodrigues 回答:不冷,谢谢(你的关心)。我听了这个小对话,扑哧一声笑了,我赶紧给 Rodrigues 解释说:前田小姐的本意,并不是想问您冷不冷,而是想告诉您,她自己觉得冷,她想让您把空调的温度,调高一点(澳门大学的教室是集中式空调,墙上有旋钮,在老师身旁,可以手工调节温度),日本人比较含蓄,直接吩咐您去做,很不礼貌,所以她采用了这种暗示性的说法。Rodrigues 和前田听后,也都笑了。




我为什么写这个话题呢?因为前几天,有个叫 sososky 的网友,给我发邮件,讲,他知道日本人有说话拐弯抹角的习惯,想让我给他举一个例子,于是我想到了写这个话题。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迂回性暗示”(circuitous suggestion),也就是有话,不直接说,非要用间接的讲法,暗示对方。这种暗示,幸好我还懂,而 Rodrigues 那样的西方人,可就不懂了。不过,这种暗示,一般日本人之间,基本上能够理解,并不算很特别,真正很特别的,是日本人的“腹语”(unspoken language)。




“腹语”这个词,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那时的皇帝,假设不喜欢某个大臣,想要杀了他,可这个大臣一向规规矩矩,没有任何差错,皇帝就是抓不到把柄。怎么办呢?于是皇帝就硬说,这个大臣虽然嘴上没骂他,但肚子里在骂他,以这个荒谬的罪名,杀了这个大臣。“肚”乃“腹”也,这就是所谓的“腹语”。




但在日本,“腹语”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它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人不说法,另一个人也能理解”的极其微妙的沟通艺术。我给各位讲一个这方面的真实故事。有一家日本商社,卖给辽宁大连某工厂一批设备,没想到两个月之后,这批设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过鉴定,发现是日方的责任,日方于是被迫向中方进行了赔偿。事后,日本商社内部进行调查,发现一个中层干部龟田,应当负主要责任,于是召开高层干部会议,决定给龟田降职处分,社长问:对这个决定,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大家都没说话。过了大约一分钟,社长说:我明白了,那就这样决定了。大家都没说话,那个社长是怎样明白的呢?在那些干部中,有些人认为,应当处分龟田,支持社长的决定,但碍于情面,不便公开表态,于是低下了头,不说话,我们假设这种人有 7 个。还有一些人,认为对龟田的处分,过于严厉,想辩解几句,但同样碍于情面,不便公开表态,但他们抬着头,看着社长,也不说话,我们假设这种人有 3 个。虽然大家都没说话,但 7 比 3 的结果,已经通过肢体、表情、眼神等动作,明显表露出来,于是社长说“我明白了”。您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腹语”例子。




看了这两个小故事,您就能理解,同日本人交往,有时是很累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人,有话不直说,非要让别人去猜,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性格。我们北京人有一句话,叫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如果大家都这样交往,就痛快多了。所以我说,中国人要想真正理解日本人,是很难的,难就难在类似这样的地方。




▲备注:顺便说几句无关的话。我今年夏天,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计算机图书部的朋友们,去北戴河渡假(我是该部顾问)。晚上,大家唱卡拉 OK,有一位编辑小姐,竟然点的是北海道民歌《北国の春》,而且发音准确,让我大吃一惊。唱完后,我就问,您是学日语的吗?她说,不是,上大学时,觉得好玩,学了几天日语,只学会了五十音图,然后就搁下了。我又问,您还想再拣起来吗?她说,不太容易了,一上班,很忙,没时间了。我又问,据您的了解,类似您这种情况的人,多吗?她说,好象有不少,我男朋友就是这样。我最后又问,假如有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网上免费课程,你愿意学吗?她说,愿意学啊,能拣起来,当然好了。




于是,我最近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总共 24 课,目前刚写了 3 课,有时间的话,我还会继续写。如果您也属于那位小姐的情况,我建议您去看看,如果不属于这种情况,我看就算了。网址是:




http://www.language-museum.com/j8h


【闲聊日语之91】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的深层原因




《强国论坛日本版》网友“没比名”兄给我留言说:对日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女性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不管自己辈份多大,都希望小孩叫她“姐姐”,而不希望叫她“阿姨”,您能否写一个贴子,从语言、文化的背景,解析一下这种现象。多谢没兄看得起我,那我就在这里胡侃几句。




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表面原因,一个是深层原因。表面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女人最怕别人说自己老,世界各国女人,大概都一样,日本女人也不例外。“ねえさん”(姐姐)和“おばさん”(阿姨),在感觉上,是两代人,至少相差 20 岁,所以日本女人喜欢前者,讨厌后者,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我下面说说深层原因。日本有一位著名学者土居健郎,专门研究日语词汇的起源问题,比如“たべる”(吃),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某个事物,“のむ”(喝),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某个事物,等等等等。您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很专业、很深奥的研究,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土居健郎的研究成果中,有一部分内容,与我们这个话题有关,他认为,下列日语单词,是古代日本家庭中,由于姐弟关系而形成的。




ねだる(央求)すねる(别扭)
ひかむ(乖僻)
あまえる(撒娇)




比如,弟弟“央求”姐姐,带他去海边玩,姐姐说不想去,弟弟于是开始闹“别扭”,故意做一些很“乖僻”的事情,最后姐姐实在不忍心了,终于带弟弟去了,弟弟很高兴,一边走,一边跟姐姐“撒娇”。所以,在日本传统家庭中,姐弟之间确实有一种很特殊、很微妙的人际依赖关系,而兄弟之间却没有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在现在日本城市家庭中,已经不太明显了,但在农村家庭中,还很明显,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考察一下。




在日本,一个年轻男子,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叫完之后,按照一种很隐晦的社会默认习俗,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两人更加亲近,互相之间可以撒娇,甚至还可以搞出一些很暧昧的事情,也不会引起社会非议。这就是我想说的那个深层原因,您明白了吗?




【闲聊日语之92】惯用型:先拆开,后合上




前面两个帖子,都是回答网友问题的,这个帖子也是。有一个叫 LYJ 的网友跟我讲,日语中的惯用型很多,有些惯用型比较长,比如“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他的学习方法是,先把这个惯用型硬记下来,然后做各种替换练习。他问我在学习惯用型方面,有什么好方法。我说,我给您介绍一种“先拆开,后合上”的方法,您看看对您是否有帮助。




日语中的许多惯用型,其实是一个词组,通常由动词和助词两部分组成。如果您看到一个惯用型,我建议您先将它拆开,看看哪个是动词,哪个是助词,它们单独的意思是什么,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又是什么,都弄明白了,那您对这个惯用型的含义,就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样说,有些抽象,下面我给各位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它至少能拆成两部分,分别是 [なければ] [ならない],前者意思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后者意思是“不行”,合在一起,就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就不行”,简化一下,就是“必须”。




第二个例子:かもしれない。它至少能拆成三部分,分别是 [か] [も] [しれない],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是否是那样”、“也”、“不知道”,合在一起,就是“是否是那样,也不知道”,简化一下,就是“也许”。




第三个例子:ばかりではなく。它至少能拆成两部分,分别是 [ばかり] 和 [ではなく],前者意思是“仅仅”,后者意思是“不”,合在一起,就是“不仅,(而且)”。




当然,有些很短的惯用型,没有必要这样拆、合。比较长的惯用型,我建议您在学习时,最好这样拆、合一下,能够加深您的理解,有助于您的记忆。




【闲聊日语之93】怎样看待日语单词的声调?




我最近利用业余时间,陆陆续续写一个《日语 8 小时入门》的简易课程,已经写了五课了,收到了十几封网友的邮件。我没想到的是,许多网友竟然要求我在每个单词后面,标记声调(アクセント),也就是 0/1/2/3 那种符号。我曾经观察过,除了《和汉词典》之外,其它语种的词典,比如《和英词典》与《和葡词典》,根本就不标记声调,看来在我国,日语学习者对单词的声调很重视,他们大概以为没有声调,就念不好单词和句子。




关于日语单词的声调,我个人认为,既重要,也不重要。首先说说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我国,大家学的日语,都是标准日语,也就是在东京地区流行的、受过中等教育的中产阶级所讲的那种日语。在东京话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声调,比如“中国”(ちゅうごく)念 1 调,“日本”(にほん)念 2 调,等等。日本有一位语言学家有坂秀世,曾经研究过,为什么在东京话中,每个单词都有一个声调。他认为,东京话的声调,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第一拍低,第二拍必然高,或者第一拍高,第二拍必然低,因此通过声调的高低变化,就能够在一个句子中,分辨出哪里是一个单词的开始处,哪里是下一个单词的开始处,等等,这样逻辑性比较强,有助于理解一个句子的整体含义。从这个角度看,我说单词声调比较重要。




但另一方面,在日本的许多地方,比如茨城县、栃木县、宫城县一带,或者佐贺县、熊本县、宫崎县一带,人们讲话,要么根本就没有声调,所有单词的念法都是平调,要么声调与东京话完全不同,比如“心”(こころ),东京话是 2 调,大阪话是 1 调。日本各地的人,并没有因为声调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又说单词声调并不重要。




那么,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学习日语中,应当如何看待声调问题呢?我个人的看法有两点:第一,那些常用的单词,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三个单词,您最好掌握它们的声调,因为它们的声调,早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大家都那么念,你如果念错了,虽然不是大毛病,但会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怪异。第二,那些不常用的单词,包括各种外来语单词,不掌握它们的声调,也可以,你觉得怎样说合适,你就怎样说。总之,不要把日语单词的声调,当成学习的负担,这就是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




▲备注:有一个“旅日华人社区”(http://japan555.com/bbs),网站的网管兄,盛情邀请我(和另外一位网友)担任其中《日语园地》的版主。这个社区,好象是新开通的,很大,但访问者还不多,您要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




【闲聊日语之94】从“拉致事件”看日本的“政治动员”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英文名字叫 Dick,现在日本留学。上个月,Dick 给我发邮件,说最近一段时间,电视节目中,都是关于“拉致(绑架)事件”的报道。他周围的日本同学和老师,对这个事件都很愤慨,在学校网站的 BBS 上,甚至还有一个同学说:北朝鲜绑架了 20 个日本人,我们日本人就应当向北朝鲜发射 20 枚导弹,进行报复。Dick 讲,日本人平常是很冷漠的,并不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但这次“拉致事件”,日本人的情绪好象都很激奋,有一种同仇敌忾的感觉。Dick 问我,应当如何理解这种现象。




国内的有些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拉致事件”,所以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那还是在70年代,当时北朝鲜的情报机关,从日本各地,绑架了 20 多人,送到北朝鲜,教北朝鲜的特工人员学习日语。最近,日朝关系开始解冻,小泉纯一郎首相访问北朝鲜,金正日总书记就此事,亲自表示道歉,称这个事件,是冷战时期,北朝鲜情报机关中某些“英雄主义、冒险主义”干部的过激行为,他们已因此受到惩罚。金正日表示,今后绝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不幸事件。不久之后,北朝鲜允许五名日本人去日本探亲。




据我观察,情况就是从这些日本人踏上日本国土之后,开始发生变化的。首先是日本的媒体,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大骂北朝鲜,随后是日本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北朝鲜,最后是日本政府,公然推翻朝日两国红十字会达成的协议,拒绝让那些日本人返回北朝鲜,与家属团聚。在这种“反朝歇斯底里”的背景下,日本国民被成功地煽动起来,于是出现了 Dick 所说的那种“情绪激奋、同仇敌忾”的气氛。其实,这种伎俩,属于典型的“政治动员”,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北朝鲜,而是针对日本国内,也就是转移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持续衰退的注意力。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说:不管怎样,北朝鲜的做法毕竟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批评?是的,北朝鲜的做法确实不对,确实应当批评,我并没有袒护他们的意思。但是,您大概没有想过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上个世纪的上半期,在日本占领朝鲜期间,有几百万朝鲜男人,被绑架到日本,从事采矿、采石等最危险、最繁重的劳动,成为没有任何报酬的苦力,还有几十万朝鲜妇女,被绑架到日本,被迫充当皇军的“慰安妇”,我请问,这些人的悲惨遭遇,日本的媒体、政党和政府,为什么不向国民介绍一下?如果按照前面那个日本同学的说法,北朝鲜也应当向日本发射几百万枚导弹,才算扯平。




《强国论坛日本版》的个别日本网友,经常指责其他国家,搞“政治动员、政治洗脑”,说那些国家的老百姓都是“阿Q”,等等。其实在这方面,日本才是最拿手的,从以前的“一亿玉碎”,但现在的“拉致事件”,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可惜,许多日本的老百姓,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我说,日本的老百姓,才是真正的“阿Q”(笑)。




【闲聊日语之95】日本人喜欢使用隐晦语言的习惯




刚才在一个日语学习 BBS 上,看到有一个网友问“リストラ”是什么意思,因为他在词典中查不到。我看没人回答,于是就留言告诉他,“リストラ”是“リストラクチュアリング”(restructuring)的缩写,原意是“重组”,也就是重新组合,但在日本,一般用来表示“解雇”。我留言之后不久,就收到一位网友的邮件,说他看到了我的留言,他懂英语,restructuring 的本意是“重组”,这个没错,但并没有“解雇”的意思,因此他怀疑我说错了。




我本来想单独回复他,但我突然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喜欢使用隐晦语言的习惯,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稍微聊几句。确实,restructuring 的本意是“重组”,比如企业的重组,重组之后,企业有可能扩大,也有可能缩小,如果是缩小,必然要裁减员工,于是有些倒霉的家伙,就要卷铺盖回家,所以您看,这就不是“解雇”吗?因此在日本,使用“リストラ”,要比使用“解雇”,委婉一些,含蓄一些,企业老板容易张嘴,被解雇的员工也容易接受,心理容易平衡。




我以前在书上,还看过另外一个例子。说日本农林水产省的一个负责人,去一个县,考察当地的绿化情况。他问当地官员,你们这里还有荒山秃岭吗?当地官员回答:没有了,只有少量的“瘦悪林地”(せきあくりんち)。负责人猜想,大概是那里的树木比较矮(瘦),土地比较差(悪),所以叫“瘦悪林地”,没想到,到了那里一看,原来就是一片荒山秃岭。负责人很生气,说你为什么要骗我,当地官员连忙解释:我没骗您,因为在我们这里,管荒山秃岭就叫做“瘦悪林地”。




通过这两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在有些时候,喜欢使用比较隐晦的语言。据我分析,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出于委婉、含蓄的目的,避免刺激、伤害对方,比如“リストラ”,另一个则是专门术语,早已经约定俗成,必须这样说,例如“瘦悪林地”。写到这里,想开个小玩笑,如果有日本人问我,你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就回答他,是“ハンドルある”(with handle,带把的,北方土话),不知道日本人能否理解。(笑)




【闲聊日语之96】日本 2001 年的十大流行语




上个月,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说日本每年年底,都评选出本年度“十大流行语”,他通过 Google 等搜索引擎,找到了 2001 年以前各年的“十大流行语”,但始终没有找到 2001 年的“十大流行语”,他问我知道不知道。坦白地讲,我还真不知道,所以我一直没有给那位网友回信。但是刚才,我在一个日本网站上,意外看到了2001年的“十大流行语”,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具体介绍。这十个流行语的含义,有些我知道,有些我不知道,下面我就给对此有兴趣的朋友,简单说一下。




第一名:明日があるさ
发明人:Re:Japan
含义:我不知道,抱歉。




第二名:eーポリティックス
发明人:天野外支子
含义:电子政治(ePolitics),与我国目前流行的“电子政务”有些类似。




第三名:狂牛病
发明人:一瀬邦夫
含义:疯牛病,去年欧洲很流行。




第四名:塩爺
发明人:塩川正十郎
含义: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的爱称,我印象中,这位老爷子好象 80 多岁了。




第五名:ショー·ザ·フラッグ
发明人:不详
含义:它的英文我知道,是 show the flag,意思是“显示旗帜”,但这里的含义我不知道,抱歉。




第六名:生物兵器
发明人:常石敬一
含义:生物武器,主要是指去年美国的炭疽事件。




第七名:抵抗勢力
发明人:不详
含义:我不知道,抱歉。




第八名:ドメスティック·バイオレンス(DV)
发明人:DV調査研究会
含义: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即家庭内部的暴力事件。




第九名:ブロードバンド
发明人:孫正義
含义:宽带,目前我国也很流行。




第十名:ヤだねったら、ヤだね。
发明人:氷川きよし
含义:我不知道,抱歉。




日本每年评选的“十大流行语”,基本概括了当年日本国内、国外发生的大事,对我们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所以我简要翻译一下,供各位参考。我不知道的那几个流行语,希望知道的朋友,能够告诉我,以便补充进去,谢谢。




【闲聊日语之97】一群动物的对话




前几天,写了一个帖子,叫做《一句话的 16 种说法》,发表之后,有一位山东的日语教师,给我发邮件,说他一直想找这样一个例子,用来向同学们介绍,日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确实,这个例子,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用在日语教学上,是可以的,但我认为它并不是最好的。我想在这个帖子中,给各位介绍一个我认为比较好的例子。




我们知道,在日语中,不同身份的两个人之间对话,需要使用不同程度的敬语,而前面提到的那 16 种说法,都是一个人的自己表述,并不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因此从那 16 种说法中,不能反映出日语特有的“身份-敬语”关系。我下面介绍的这个例子,正好克服了这个缺点,它讲的是一群拟人化的动物,每个人都想自己睡觉,让别人去站岗放哨(見張り),由于身份不同,使用的敬语也不同,很有特点。这个例子最初是日本学者永野贤介绍的,原文比较长,考虑到我的帖子主要面向日语初学者,因此我在文字上做了适当简化。




(1)狮子对熊说:そちは見張りをしておれ。




(2)熊对狼说:あなたはよく見張っていろ。




(3)狼对狐狸说:おまえ見張りをしていてくれないかね。




(4)狐狸对猴子说:あんた、すまないが見張っていておくれ。




(5)猴子对兔子说:きみ見張っていてね。




(6)兔子对鼹鼠:あなた、見張りをしてくださらない。




您大概已经看出来了,狮子最强,因此他说话,最不客气,完全是命令口吻,兔子最弱,因此他说话,最客气,近乎乞求,总之,这六句话,从上向下,越来越客气,因此我认为,这是日语中,不同身份人士之间,使用不同程度敬语的一个好例子。您以为如何呢?




【闲聊日语之98】动物与词汇




上一个帖子,提到了动物,于是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有关的话题。最近看一本书,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介绍古代社会的日常生产活动(农林牧渔等),对词汇的影响。书中举了一个英国的例子,一个日本的例子。在古代英国,许多人以养牛为生,比如公牛可以用来耕地,母牛可以用来挤奶,多余的牛肉和牛奶,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等等,因此在英语中,关于牛的词汇,要比其他家畜、家禽多,比如:




cow(母牛)bull(未阉割的公牛)ox(已阉割的公牛)calf(小牛)cattle(牛的总称)




而在古代日本,许多人以捕鱼为生,因而对各种鱼类非常了解。某一种鱼,春季体形比较小,不适合捕捞,夏季体形逐渐长大,到了秋季,体形完全长大,此时就可以捕捞了,因此在日语中,对一些重要的鱼类,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分别起不同的名称,以便人们进行区别。比如有一种“鰤鱼”,它分为三个成长阶段(小中大),因而有三个名称,并且关东地方与关西地方,名称互不相同,请看:




①关东地方いなだ(小鰤鱼)
わらさ(中鰤鱼)
ぶり (大鰤鱼)




②关西地方つばす(小鰤鱼)
はまち(中鰤鱼)
めじろ(大鰤鱼)




那本书没有介绍中国的情况。当时看到这里,我就想,汉语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仔细琢磨了一下,我觉得,在中国古代,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汉语中,与马有关的汉字非常多。我刚才特意翻了翻《汉语词典》,发现果然有很多,有的我认识,比如“驹”,有些我不认识,比如“骧”。我虽然不是研究汉语的,但我相信,这些汉字,既然都有马字旁,或多或少都应当与马有关系。不知我的这个看法是否正确?




【闲聊日语之99】谈谈日本男人的“恋母情结”




我上周写了一个帖子,叫做《管一个半老徐娘叫“姐姐”的深层原因》,介绍日本传统家庭中,姐弟之间的特殊依赖关系。发表之后,有一位在日本的网友刘先生给我发邮件,指出,这种关系,虽然是存在的,但并没有普遍性,不能作为日本人的一般特征。刘先生认为,Oedipus Complex 才是日本男人中间,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刚才在《强国论坛日本版》,看到 P5 兄的一个帖子,最后一段,提到某些非洲国家的母子关系,突然激起我再写个帖子的念头,所以下面我想聊聊这方面的话题。




Oedipus Complex 是奥地利心理学家 Sigmund Freud 提出的一个概念,翻译成中文就是“恋母情结”,它的含义,用比较通俗、直白的话来解释,就是一个男人,虽然已经成年了,甚至已经中年、老年了,但仍然对自己的母亲,或者对其他的女性,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依赖的倾向。许多国家的学者,都曾来日本进行研究,他们一直认为,日本男人的“恋母情结”,比其他国家的男人,更广泛、更明显、更严重,可以称做是世界第一。“恋母情结”到底算不算是一种病态或变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算,有的认为不算,我本人不是研究心理学的,所以我无法下结论,各位只要知道它的含义就行了。




看到这里,有的网友可能会问,就算日本男人有“恋母情结”,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关系呀?我说,不对,其实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日本男人“恋母情结”的危害性。第一个例子是:去年年底,有一天傍晚,正是上下班高峰时间,在东京的地铁上,有一个 50 多岁的男人,公然猥亵一名女学生,被乘客扭送到警察局。一审问,才知道这个男人,原来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华盛顿邮报》驻日本首席记者东乡茂彦,此人出身名门世家,受过良好教育,精通英语、法语,其父兄均为日本高官,所以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一阵轰动。电视台为此采访东乡茂彦过去的同事,他们私下表示,这种丑事,早晚都要发生。记者问:为什么这样说呢?他们回答:因为他的“恋母情结”太重了,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这是一个小例子,我再说一个大例子。抗日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各位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对于这个事件的深层原因,也就是那些日本士兵,为什么会干出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中国和美国,都有学者进行研究。中国学者一般从政治方面找原因,而美国学者一般从心理方面找原因,他们认为,日本男人的“恋母情结”,在战争期间,由于长期远离异性,无法通过传统方式(嫖妓、偷情、乱伦等)宣泄,因此恶性膨胀,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暴力、兽性倾向,中国老百姓不幸成了这种倾向的牺牲品。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男人的“恋母情结”,在平常时候,是无所谓的,并没有什么危害性,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演变成为犯罪,甚至是战争犯罪,所以我说日本男人的这个特点,仔细想想,还是很可怕的。最后再补充一句,“恋母情结”毕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比较抽象,您要是想找一个比较具体的实例,我建议您去看看反町隆史、木村佳乃主演的日剧《Love Complex》,在剧中,反町隆史就扮演一个有“恋母情结”的男人




【闲聊日语之100】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介绍日语词汇中的“一多一少”现象,其中,一多是指与“雨”有关的词汇多,一少是指与“星”有关的词汇少。最近看书,发现日语词汇中,还有另外的“一多一少”现象,这次的一多,是指心理方面的词汇多,一少,是指生理方面的词汇少。这样说,比较抽象,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




心理方面,是说,人类的所有心理活动,包括喜、怒、哀、乐、悲、欢、忧、愁,等等,在日语中,都有对应的单词或词组来描述。最常见的例子是“気(き)”这个单词,可以构成不同的词组,表示不同的心理活动。日本有一位翻译家曾经说:翻译历史方面的书,我比较害怕,因为我必须了解许多相关的背景知识,但翻译文学方面的书,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小说人物的所有心理活动,都能用日语准确表达出来。




生理方面,是说,在古代日语中,人体内部器官的词汇很少,据说总共只有两个,一个是“肝(きも)”,一个是“腸(わた)”。当然,在近代,日本人引进了西方医学,发明了许多用汉字表示的单词,来表示人体内部器官,比如“肺、胃”等,但在古代日语中,并没有这些单词。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其实是很丰富的。这个结论,看似普通,其实意义重大。因为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人,特别是 30 岁以上的人,是看《地雷战》、《地道战》等反日影片长大的,那些电影虽然很好,但有一个毛病,就是在刻画日本人时,过于肤浅,好象日本人都是长着猪头脸,留着仁丹胡,没有思想和感情,只会杀人,等等。客观地讲,这是不对的。从语言的角度看,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其实还是很丰富的,否则不可能创造出那样多的词汇。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日本人,千万不要让我们自己制造的假象,把我们自己给骗了。




第二个结论是:日本古代没有系统的医学。在古代日本,当然有医生,用各种草药给病人治病,但没有系统的医学,包括内科学和解剖学,因此古代的日本人,对人体内部器官很不熟悉。这个结论,看似也普通,其实也意义重大。报纸上说,台湾的李登辉先生,自称有病,要求去日本看病,当时我就想,台湾有中医,有西医,你不看,非要去日本,看根本不存在的“和医”,这那里是看病,分明是去搞“台独”吗!(笑)




【闲聊日语之101】介绍一个日本右翼团体“つくる会”




有些网友跟我讲,中国的报刊上,经常刊登文章,谴责日本的右翼团体,歪曲历史,美化战争,等等,但他们自己并没有亲自接触过这些团体,对这些团体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希望我为他们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日本右翼团体。因为这个问题,与日语学习关系不大,所以我一直没有写。但是,我刚才收到一份日本网友的邮件,其中正好提到“つくる会”,于是我想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つくる会”是一个简称,全称叫做“新しい歴史教科書をつくる会”(新历史教科书编写会),是目前日本右翼团体中,名声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该会的宗旨,正如该会的名称一样,就是主张重新编写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删除所有与日本战争暴行有关的内容,用经过歪曲、美化的所谓“历史”,教育日本学生。该会现有会员约一万人,会长是东北大学教授田中英道。日本的许多大公司(过于敏感,恕不点名),是该会的赞助商,所以我说该会名声最大、实力最强。




该会 2000 年底,建立了一个网站,网址是 tsukurukai.com。该会还出版一份会刊,叫做《史》,每期的重点文章,在网站上发表。第 30 期上,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北京で行った「逆修正要求」の顛末》,作者是明星大学教授胜冈宽次,曾来中国访问,对当年日军战争暴行,要么怀疑,要么否认,基本反映了日本右翼人士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建议日语好的朋友,不妨看一看(网站上有)。




总之,该会网站上,有详细介绍,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两句技术方面的话。该会网站是租用名古屋一家网络公司(vc-net.ne.jp)的虚拟主机,操作系统是 Windows NT 4.0,有系统安全漏洞,您要是有兴趣,不妨研究研究。




【闲聊日语之102】再谈“が”和“は”的区别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介绍“が”和“は”的区别。我在那个帖子中说:脑海中尚未出现的事物,用“が”,脑海中已经出现的事物,用“は”,为此,我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后来有一个上海网友,给我发邮件,说这个例子,他能够理解,但实际运用起来,还很困难,不好掌握。我于是就反问这个网友:您学过英语吗?他说:学过,但学的不深。我说:深不深无所谓,英语的不定冠词 a 和定冠词 the,您应当知道吧吗?他说:知道。我说:您会用吗?他说:会用。所以我今天这个小帖子,就是给那些学过一点点英语,对“が”和“は”的区别,仍有疑惑的朋友写的。




在我们中国,教科书和语法书,早就把“が”和“は”的区别,总结出来了,“が”什么时候用,“は”什么时候用,总共十几条,很详细,很具体。我有个澳洲朋友 Scott,在雪梨的一所大学教日语。他说,你们中国这种教法,不适合我们,主要原因是内容太多,学生记不住。在我们这里,只教一条:“が”就相当于 a,“は”就相当于 the,英文怎样用,日文也怎样用,记住这一条,就行了。比如下面两句英文:




There is a bird.(那里有一只鸟)The bird is parrot.(那只鸟是鹦鹉)




翻译成日文时,第一次提到的鸟,前面是 a,所以需要用“が”,第二句提到的鸟,前面是 the,所以需要用“は”,也就是:




あそこに鳥がいます。あの鳥は鸚鵡です。




您看多省事。当然,中国的情况,跟澳洲不同,我们不能机械照搬,但他这种教学方法,兴许对您有一点参考作用,这就是我写这个小帖子的目的。




【闲聊日语之103】日本人喜欢加班的深层原因



昨天有一位在日本工作的中国网友 LL 小姐,给我发邮件,说他在日本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日本人喜欢加班,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自己虽然是中国人,但日本同事们都不走,自己也不好意思先走,所以很为难。LL 小姐说,看了我写的“叫姐姐”的深层原因之后,也希望我写写日本人喜欢加班的深层原因。



看完 LL 小姐的邮件,我开动脑筋,仔细想了想,发现这样一个简单的现象,至少能够找出五个原因。下面我就按照从浅层到深层的顺序,把这五个原因,简单跟您说一说。



一是工作效率低。许多中国人以为,日本人的工作效率高,其实这是一个误解。许多日本职员,表面看上去,好象忙忙碌碌,但由于自身的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效率比较低,上级交办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因而不得不加班。



二是骗取加班费。有些日本职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很强,按理说,不应当再加班了,但他们也加班,其主要目的,就是骗取加班费。据我观察,这种人,既财迷,又胆小,既想要钱,又怕要多了,引起上司反感,所以在填写加班时间时,往往少报一点。



三是讨好上司。有些日本职员,虽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上司还没有走,自己也不敢走,生怕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因此只好陪着,你不走,我也不走,并且有意在上司面前,晃来晃去,以便让上司看到。



四是告密。日本人在表面上,好象很含蓄,不爱说话,其实在私下场合,是很爱饶舌,搬弄是非的。有些日本职员,经常向上司打小报告,汇报其它同事的隐私,或者攻击别人,抬高自己等,但在上班时间,由于有工作纪律,不能这样做,所以只好等到下班以后,以加班为借口,向上司告密。



五是日本人的集团性。上面说的四个原因,基本上属于浅层原因,真正的深层原因,我看在于日本人的集团性,也就是日本人,喜欢归属于某个社会集团,喜欢与这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在一起,用我们北京土话讲,就是喜欢“扎堆”(あつま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想以后有机会,详细聊一聊。



总之,日本人喜欢加班,动机并不单纯,绝不像有些朋友所想的那样,是什么“日本人民勤劳”这类的抽象解释,而是有很具体的物质利益在里面。至于那位 LL 小姐,我的建议是:到了下班时间,马上就走,一分钟也不多呆,而且天天如此,这样一来,就能让那些日本人明白,我们中国人,可不是你们这种“加班动物”。



【闲聊日语之104】日语的语感



语感(language sense),简单地讲,就是说话人的语言,给听话人留下的感觉。这样解释,仍然很抽象,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比如我正在北京的饭馆里吃饭,在我身后,有两桌客人,都吃完饭了,要结帐,其中一个说:“服务员,收钱!”,另一个说:“小姐,买单!”。此时,我不用回头看,仅仅听这两句话,我就能大概猜出,前者多半是个蓝领人士(比如工人),后者多半是个白领人士(比如商人)。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句话,是北京中下阶层惯用的词汇,而第二句话,很明显,是来自港台地区的词汇。这两句话,给我的感觉,各不相同,所以我能大概猜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语感。



这两种说法,意思都一样,但给人的语感不同,前者感觉稍微“俗”一点,后者感觉稍微“雅”一点。假设我在一个简陋的农村饭馆里吃饭,周围的客人,都是当地的农民,我吃完饭,要结帐,我故意用带着粤语腔调的普通话喊:“小姐啊,买单啦!”,虽然是可以的,但感觉很别扭,与那里的氛围,很不谐调。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汉语中,同一个意思,至少有两种表达方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产生不同的语感。



同样,在日语中,也有语感的问题。但日语的语感,与汉语的语感,在概念上,有一些不同。一些日本语言学家,依据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将日语词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感好”的词汇(以下简称 A 类),一类是“语感不好”的词汇(以下简称 B 类)。比如日本人喜欢静寂,因此将“寂しい”作为 A 类词汇,将“騒々しい”作为 B 类词汇。又比如,日本人喜欢沉默,因此将“黙々”作为 A 类词汇,将“ぺらぺら”作为 B 类词汇。等等。



这样分类之后,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日本有一个语言机构,曾经做过长期调查,结果发现,一般日本人,听到 A 类词汇时,心理感受要好一点,听到 B 类词汇时,心理感受要差一点,或者通俗地说,前者听着舒服一点,后者听着不舒服一点。因此该机构建议,在演说或写作时,应当优先考虑使用 A 类词汇,以使听众或读者,从中获得比较好的语感。当然,这样说,比较抽象,我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场棒球比赛,甲队很强,乙队很弱,双方实力悬殊,尽管如此,乙队的队员,仍然坚持到最后一刻,投出了最后一个球。第二天的报纸上,关于这场比赛的报道,标题是《黙々と最後まで投げた》。由于使用了“黙々”这个 A 类单词,将乙队队员沉默但顽强的精神,充分表现出来,因此,虽然乙队失败了,仍然得到读者的尊敬。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难道 B 类词汇从此就不能用了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当然能用,没有任何限制。语感问题,对任何一种语言来说,都是一个很不重要的边缘问题,知道了,当然好,不知道,也无所谓。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想让您知道有这样一个问题,但我们没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闲聊日语之105】非语言因素



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中国人小范,与一个日本人前田,互相交谈。小范的日语很好,特别是敬语,很地道,所以,两人谈话很投机。刚开始,小范和前田,分别坐在两个沙发上,过了一会儿,为了表示亲近和友好,小范挪到了前田的沙发上,又过了一会儿,小范几乎贴到了前田的身上。日本人很不习惯这种近距离的谈话,于是前田一边说话,一边悄悄移动身体,以便与小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小范不懂这个道理,你移,我也移,仍然是“人贴人”。当时我就想,前田心里肯定不高兴。



从这个小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你和日本人谈话时,就算你的日语很好,敬语很地道,但是,如果非语言因素(比如谈话者的距离),没有掌握好,仍然会让对方反感。所以,我想在这个帖子里,简单说说在与日本人谈话时,应当注意的四个非语言因素。



一是谈话者的距离。我们中国人,谈话投机时,喜欢越谈越近,有些时候,甚至勾肩搭背,以此表示双方的亲近和友好。而日本人不习惯这样谈话,你要是近一点,他就远一点,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是谈话者的声音。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某些省份的朋友,谈话声音比较大,有时甚至好象是在吵架。我在澳门呆过,我就感觉,广东朋友的谈话声音,很明显,比北京人大,比日本人更大。而日本人不习惯这样谈话,他们的谈话声音,通常比较低,比较平和。



三是谈话者的表情。我们中国人谈话,在某些场合,比如去政府机关办事,或者去公司联系业务,等等,表情比较严肃,以此表示郑重。而日本人习惯在谈话时,面带轻微的笑容,以此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敬意。



四是谈话者的动作。我们中国人谈话时,一般情况下是,嘴在动,身体其他部位并不动,也就是说,没有附加的身体动作。而日本人在谈话时,有这种动作,比如在表示感谢时,他可能会鞠躬一下,以增强感谢的程度。



所以我说,在与日本人交流时,要想获得对方的好感,除了语言因素之外,上面这些非语言因素,也需要适当考虑进去。



【闲聊日语之106】关于助词的两点看法



再过几天,就要“日语考级”了,所以我发现,最近几天,在各个日语学习 BBS 上,提问题的网友特别多。在这些问题中,许多都与助词有关,比如“が、は”有什么区别,“に、で”有什么区别,等等。在语言学上,日语属于粘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也就是说,用不同的助词,将不同的单词,粘着起来,构成一个句子,所以,助词在日语中非常重要,这个我深有体会,不用多说了。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日语的朋友,对助词的用法,抠的太细,非要刨根问底,才善罢甘休。兄弟我虽然不是日语科班出身,但毕竟长期用日语,对助词的用法,多少有一点点经验,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我的两点看法。



第一,日语的助词,一般都有多种用法,以“を”为例,我翻了翻日语语法书,至少找到五种用法。不过,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只有两种,一种用来表示宾语,它后面是一个及物动词(例句①),另外一种用来表示移动,它后面是一个不及物动词(例句②)。所以,我的看法是,你要是能把那五种用法,都背下来,并能灵活应用,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你背不下来,或者背下来之后,不能灵活应用,我建议你不妨先掌握这两个最常用的用法,其他的用法,以后有时间再说。



①本を読む。(读书)②空を飛ぶ。(飞过天空)



第二,有些助词,比如“が、は”,用法很复杂,两者的区别,不要说中国人,就是日本人自己,也不一定说的清,完全是凭感觉,顺其自然。有这样一句话,“刮着风,下着雨”,让中国人和日本人,分别翻译,结果多数中国人都用“が”(例句①),多数日本人都用“は”(例句②),于是中国人问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这样用,日本人说,我们也说不清,就觉得用“は”,比较好,但你们用“が”,也不能算错。你看,日本人都说不清,中国人却非要说清,所以学习起来就很累,所以我的看法是,能说清,当然最好,如果说不清,也不要细抠了,以日本人的用法为准就行啦。



①風が吹いているが、雨が降っている。②風は吹いているが、雨は降っている。



当然,上面说的,都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仅供您参考而已。



【闲聊日语之107】被子怎么变成被罩啦?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内容是从日本人的名字,看日本人的财迷。这个帖子发表之后,有个日本网友,给我发邮件,反对我的观点,他认为,穷国的老百姓财迷,富国的老百姓不财迷,言外之意,就是中国人财迷,日本人不财迷。我当时回答他,我最近比较忙,等过几天,有空了,我再写一个帖子,专门聊聊日本人的财迷,并且这个帖子的内容,全部取材于日本的报刊,以便让你心服口服。后来一忙,我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刚才去《强国论坛日本版》看帖子,又突然想起来了,所以赶快补上。我下面讲的三个小故事,都是我从日本报刊上看到的,绝不是胡编乱造,特此说明。



第一个小故事是:有一个家庭,三口人,打算搬到一个公团住宅楼(类似于北京的经济住宅楼),有熟悉情况的朋友告诉他们,那个楼,有小偷,经常偷住户晾在外面的衣服。这家人不相信,于是就搬去了。第二天早晨,女主人把一床被子,拿到外面晒太阳,傍晚出去一看,被子还在,但取下来之后,感觉轻了许多,仔细一瞧,原来被子里面的新棉套,让人给抽出去了(原文如下)。一床厚厚的被子,一天功夫,竟然变成一床薄薄的被罩,你说可笑不可笑。



屋上に布団を干したら、中身の綿が抜き取られた。



第二个小故事是:有一家公司的两个推销员,去饭馆喝酒吃饭,吃完之后,其中一个人交钱结帐,由于疏忽,当时忘了要发票。离开饭馆之后,两人分手,结帐的这个人,突然想起,公司有规定,每天接待客户,可以报销一顿饭费,于是赶快返回饭馆,向服务员要发票,没想到服务员说,您刚走,跟您一起来的那个人,就回来了,把发票要走了(原文如下)。



先ほどのお連れの方が戻ってお持ちになりました。



第三个小故事是:有一年三月份,横浜的海关,检查一批货物,开箱一看,原来是 1000 只意大利高级皮鞋(非常昂贵),但全都是左脚的,海关人员很奇怪,就问货主,这是怎么会事?货主说:这些皮鞋,并不是商品,而是我们为了提高制鞋技术,从意大利进口的样本,仅用于研究目的(原文如下)。海关人员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就没有征收高额关税。这一年的年底,横浜海关人员去神户海关参观,大家聊天,才知道,三月份,神户海关也收到 1000 只皮鞋,但全都是右脚的,这时大家才发现自己受骗了。



靴製造の技術向上にサンプルとして輸入したもので、研究用ですよ。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日本人都财迷。其实,哪个国家都有财迷的人,也有不财迷的人,跟国家的贫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过,我确实觉得,像日本这样的“世界经济大国”,虽然早已经“脱亚入欧”,但其国民素质,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



【闲聊日语之108】从日语词汇看日本人的审美倾向



日本有一个语言研究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调查,请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的日本人,说几个他们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单词(most beautiful word),通过这种方法,来研究日本民族的审美倾向(aesthetic tendency)。这项工作,已经搞了很多年,把这些年的调查结果,汇总起来,发现,下列十个单词,是日本人认为最美丽的单词。



曙(あけぼの)黎明朝焼け(あさやけ)朝霞
朝ぼらけ(あさぼらけ)拂晓
淡雪(あわゆき)微雪
十六夜(いざよい)农历十六日的月亮(根据英文 16-day-old moon 译出)
御湿り(おしめり)小雨
朧月(おぼろつき)朦胧月色
陽炎(かげろう)地面的蒸气
細雪(ささめゆき)细小的雪花
五月晴れ(さつきはれ)梅雨期的晴天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最美丽的单词,全部是描述自然现象的,没有描述人工景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它表明,日本人是通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来体会各种美感的,所以我认为,这就是日本民族的基本审美倾向。前几天,看了一本介绍太平洋战争的书,我发现,日本海军的舰艇中,有一艘叫做“瑞雪”,还有一艘叫做“雾岛”,当时我就想,连日本鬼子的杀人机器,都起这种典雅的名字,可见自然界的美感对日本人的影响之大了。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了解这个知识,对我们中国人有什么用处吗?我说,当然有。现在许多中国公司,向日本出口商品,商品的品牌,基本上是沿用中国的叫法。比如,前几天,我儿子想吃猪肉炖粉条,我就买了一包“永发”粉条,一看包装袋,上面有日文,估计是向日本出口的。在中国,叫“永发”,没有问题,但拿到日本,仍然叫“永发”,日本人不一定理解,也不一定喜欢。所以我建议,不如利用日本人的审美倾向,起一个比较“日本化”的名字,比如“あわゆき”,销量没准能上去。



再比如,前几天,有几个日本朋友,来北京一家外贸公司谈生意,谈完之后,临走之前,公司领导带他们,参观北京西三环的中央电视台高塔,从塔顶,俯瞰北京。这件事,并没有错,很好,但如果从日本人的审美倾向的角度看,我觉得带他们,去香山,看一看满山遍野的红叶,清澈蔚蓝的天空,比登上一个高塔这样的人工建筑,好象更有意义。



【闲聊日语之109】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蔑视



我曾写过一个帖子,叫做《娶个日本老婆好不好》,其中有一句话是:“日本女人的内心深处是看不起中国男人的”。这个帖子发表之后,有不少网友问我,你这样讲,是否有根据?我是有根据的,只不过讲起来,比较复杂,所以我一直没有回复这些网友。昨天在《强国论坛日本版》,看到有一位署名“我是落落”的网友,再次提到这个问题,看来我是不讲不行了,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基本看法。



一个国家的人民,与另外一个国家的人民,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前者对后者,必然会留下一些或好或坏的印象,这些印象,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民族共同心理,最终形成了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看法。比如英国人对土耳其人(Turk),两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但土耳其人凶猛、剽悍的性格,给英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英国人对土耳其人的基本看法,就是“凶悍”。如果你查一下《英汉词典》,你可以看到,Turk 一词,还有“凶悍者”的意思。



那么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基本看法是什么呢?在日本,不同的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年代,就这个问题,曾经多次进行过调查,比如,找一些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的日本人,这些人从未去过中国,不懂汉语,没有中国朋友,也不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请这些人,根据他们从新闻媒体、图书资料、民间传说、亲朋好友等途径获得的信息,加上自己的印象,谈谈自己对中国人的看法。结果发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基本看法,也是两个字,那就是“蔑视”。蔑视的主要理由是,日本人认为,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有下列一些主要缺点:



ずるい(狡猾)だらしない(散漫)
そそっかしい(冒失)
怠惰(懒惰)
気が弱い(懦弱)
冷やか(冷淡)
汚い(肮脏)



因此,从本质上说,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当然也包括日本女人看不起中国男人。但是,我并不是说,一个日本人看到一个中国人,脸上立刻就流露出蔑视的神情,不是这样的。两个人见面,可能很友好,很热情,很亲切,根本不存在谁蔑视谁的问题。但是,两个人的交往,一旦进入深层领域,涉及深层问题,比如婚姻问题,日本人的所谓“中国观”,就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因而影响到日本人的判断。这样说,有些抽象,我举一个小例子。



绫子是日本人,曾在北京留学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暑假,来我公司临时工作。绫子与我同岁,是同一代人,因而比较谈的来。绫子由于学业,一直没有结婚。我问她,你的个人问题,想不想在中国解决,也就是说,想不想找一个中国丈夫?绫子稍微想了一下,坚定地回答,不想。她说,班上有一个中国同学,也是研究生,对她很好,有追求她的意思,但她从未理睬过。我问为什么,她说,感觉不合适。我问怎么不合适,于是她举了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有损中国人的形象,我这里就不说了,但都属于上面提到的缺点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在网上,我都见过一些中国朋友,想找日本女朋友,有的说我有钱,有的说我长的漂亮,有的说我有学问,等等。我想在这里对这些朋友,讲几句心里话:这种事情,跟金钱、长相、学问等等,完全无关,因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民族偏见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天生对你有偏见,你就是再好,她也看不上你,就这样简单。



【闲聊日语之110】2002 年日本十大流行语
刚才在《小春留日论坛》,看到一个帖子,介绍刚刚评选出来的 2002 年日本十大流行语。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强国论坛日本版》的部分网友,曾经猜测今年的十大流行语,比如“モー娘、おは、信悟ママ”等,遗憾的是,全都没有猜对。那个帖子的内容比较长,而且是日文,我将每个流行语的大意,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参考。您要是想看详细介绍,请去下列网址:



http://www.chenshaochun.com/cgi-bin/bbs/forums.cgi?forum=7



(1)タマちゃん(多摩仔)
一种海豹的称呼。这种海豹,原本生活在北极地区,但八月份,突然出现在东京附近的多摩川中,故称做“多摩仔”。



(2)W杯(世界杯足球赛)也就是六月份韩、日两国共同主办的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也首次参加。



(3)貸し剥がし(强制回收已贷出的资金)
由于不良债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日本银行不得不采取某些强制措施,以便尽快回收已贷出的资金。



(4)声に出して読みたい日本語(大声读日语)
以《日本语练习帐》一书为代表,主张通过大声朗读著名文章,来学习日语。



(5)真珠夫人(珍珠夫人)今年夏季播放的一部电视剧,描写日本战后混乱时期的一个柏拉图式的爱情故事。



(6)ダブル受賞(两人获奖)
小柴昌俊和田中耕一,分别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7)内部告発(内部告发)鼓励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向政府和媒体,告发企业内部的违法行为。



(8)ベッカム様(贝克汉姆)
今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英国著名球星贝克汉姆,给日本女性留下深刻印象。



(9)ムネオハウス(宗男之家)
铃木宗男(原北海道开发厅长官,已被捕)卷入“友好之家”建设项目的投标舞弊事件,新闻媒体于是将“友好之家”戏称“宗男之家”(Muneo's House)。



(10)拉致(绑架)北韩情报机关绑架日本人的事件,其中五名幸存者,十月中旬返回日本探亲。



特別奖:ゴジラ(Gozilla)
Gozilla 原本是一部老电影中,一个类似大猩猩的怪兽的名字,这里是著名棒球运动员松井秀喜的绰号。



【闲聊日语之111】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不久前,有一位网友 Tong 兄,给我发邮件,说他天天听 NHK 的日语广播,几乎每天都能听到“えんだか”(日元升值)或“えんやす”(日元贬值)这两个词。他说,这两个词的中文意思,他知道,但具体的含义,他不太清楚,他希望我能谈谈。因为这个问题,与日语学习关系不大,所以我当时没有回复。但是刚才,我又收到一位本地网友的邮件,说今天《北京晚报》的股市汇市版上,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日元贬值,他也希望我能谈谈。因为兄弟我不是搞金融的,所以不能谈的很专业,我想在这里,用比较通俗的大白话,简单谈谈日元贬值对我们的影响。



目前日元与美元的比价,大约是 120:1,也就是说,你拿 120 日元,能兑换 1 美元,但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是,让这个比价逐渐达到 160:1,也就是拿 160 日元,兑换 1 美元(参见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12月1日在仙台的讲演)。这样一来,对日本有什么好处呢?各位都知道,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就是向海外出口各种商品,假设日本生产一种玩具娃娃,价格是 120 日元,拿到美国去买,按照 120:1 的比价,应当买 1 美元,但是,如果按照 160:1 的比价,则只买 0.75 美元,比以前的价格,便宜了四分之一。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便宜还不好吗?当然,对美国人,很好,但对我们中国人,可就惨啦。比如那种玩具娃娃,日本生产,中国也生产,以前大家都买 1 美元,现在日本突然降到 0.75 美元,美国人肯定都买日本的,不再买中国的,中国产品一下子就完蛋了。如果只是一种玩具娃娃,那也就算啦,关键是中日两国所有的同类出口商品,日本价格,都比中国价格低一大块,那就很可怕了,那意味着许多工厂要倒闭,许多工人要失业,许多设备要闲置,等等,所以我说,日本政府故意放纵日元贬值,很明显是一种“反华政治阴谋”,不仅损人利己,而且用心险恶。



日元贬值,除了对我们国家有重大影响之外,对国内炒汇的单位与个人,也有重大影响。假设您炒汇,现在您用 120 日元,能兑换 1 美元,一旦日元持续贬值,达到 160:1 的比价,您只能兑换 0.75 美元,您的损失可就大啦。所以对那些炒汇的朋友,我建议您在目前形势下,在考虑购入日元时,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千万别让日本鬼子把您给玩啦。



【闲聊日语之112】靖国神社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在国内,凡是经常看报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在日本东京,有一个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日本近代历次战争阵亡者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 14 名甲级战犯的牌位。每年 8 月 15 日,日本的政客,都会不顾中国的抗议,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老兵组织和右翼团体,在那一天,也纷纷出笼,招摇过市,哗众取宠,上演一出出闹剧。



但是,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据我观察,多数中国人并不了解,他们往往用“日本复辟军国主义”之类的政治理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严格地讲,并不是政治问题,而是哲学问题,它涉及到日本人特有的生死观。刚才上网,看到一条消息,说靖国神社还想在我国台湾设立“分社”,所以我想写一个帖子,简单聊一聊。



首先说说中国人的生死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一种认识,好人死后上天堂,受后人敬仰,坏人死后下地狱,受后人诅咒,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杭州的岳飞庙,岳飞的塑像站在庙里面,受后人供奉,秦桧的铸像跪在庙外面,受后人唾弃。因此,中国人的生死观,是一种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而且事实上,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死观,基本上也是这样。



但惟独日本例外。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死后,都是佛(buddha),其牌位,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石川五右卫门,该人是日本 16 世纪有名的盗贼,按理说,是个大坏蛋,但在许多地方的神社中,都有该人的牌位,受后人供奉。所以我说,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特有的生死观。



看到这里,您就能明白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了。在日本,右翼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并不奇怪,假如有一天,左翼政客上台了,我敢跟您赌一块钱,他们同样会参拜靖国神社,这就是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不可能改变的。



现在中国有些哈日族朋友,对这种现象,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中国政府是“多管闲事”。对此,兄弟我深感痛惜。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 5000 年历史上最大一次战争灾难,其罪行罄竹难书,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就是向中国人民的无耻挑衅,中国政府表示抗议,怎能认为是“多管闲事”呢?一位网易网友说的好:这些恶魔的灵魂安息了,而那些千千万万死难者的灵魂何时安息?靖国神社方圆几百里,夜夜都应有冤魂在哭号。



【闲聊日语之113】背单词的小窍门



今天上午有一位网友 Faye(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王菲呢),给我发邮件,说她学日语,已经有一年多了,体会之一,就是感觉日语单词实在太多了,总也背不完,她问我是怎样背单词的,有什么窍门。类似这样的邮件,我以前也收到过,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我自己背单词的四点小窍门,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第一,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派生词。比如背“輝く”(发光)时,干脆将“輝かす”(使..发光)和“輝かしい”(发光的)也一同背下来,因为后面两个单词,都是从前面这个单词派生出来的,它们的汉字部分,发音相同,意义上也互有联系,比较容易背下来。在《和汉词典》上,这样的单词,通常都放在一起,很容易查到。



第二,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反义词。比如背“広い”(宽)时,同时背“狭い”(窄),背“静か”(安静)时,同时背“賑やか”(热闹),被“勝つ”(赢)时,同时背“負ける”(输),背“上着”(外衣)时,同时背“下着”(内衣),等等。许多大、中型的《和汉词典》,都列出单词的反义词,很容易找到。



第三,背一个单词时,同时背它的关联词,比如“これ、それ、あれ、どれ”,“春、夏、秋、冬”,“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一つ、二つ、三つ”,等等,每组单词,意义上互有关联,不妨一起背下来,以节省时间。不过一般的《和汉词典》,并不列出一个单词的所有关联词,所以需要您自己去查找。



第四,如果您懂英语,我建议您再准备一本《和英词典》。因为有些日语单词,汉语的意思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知道哪个意思,是最主要的,在这种时候,我一般再查一下《和英词典》,比如“そろそろ”,第一个意思是 slowly,于是我就知道,这个单词的主要意思是“慢慢地”。如果您不懂英语,这一条就算啦。



我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提到日语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大,因此增加词汇量,有助于提高日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上面说的四个小窍门,都是在您有多余精力、记忆力比较好的前提下做的,如果您不具备这个前提,那只好用传统方法,见一个生词,背一个生词了。



【闲聊日语之114】怎样看待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题



今天上午去《强国论坛日本版》看了看,发现有不少帖子,是讨论中国人在日本的犯罪问题。其中一位网友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说:在日本,媒体天天播放,犯罪者是中国人,长期受其影响,大脑似乎有了惯性,以至于有时犯罪者不是中国人时,心里还纳闷,怎么不是中国人呢?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国民一致认为是中国人的错,有些留日的朋友,也觉得是中国人的错。当然,我不否认,那些犯罪的中国人确实有错,给所有中国人丢了脸。但是,除此之外,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深层原因,被日本媒体故意隐瞒了,所以我想在这个帖子中,通过一个小故事,来揭示出来。



小陈是福建省福清市的一个农民,他们村子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蛇头阿辉(已判刑),帮助过很多人,偷渡去日本。有一天,阿辉对小陈说,最近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前要两万美元,才能漂过去,现在只要一万美元就行了,你想不想去啊?小陈回家,仔细想了想,最后决定去,于是从家属、亲戚、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万美金,交给阿辉。一个月之后,阿辉派手下人,带着 20 名偷渡者,登上了一艘经过改装(有夹仓)的货船,前往日本。



货船到达千叶县千叶市的外海,停了下来。半夜,当地黑社会组织“松叶会”的老大荒木,派手下人,用快艇,分三批,将这些偷渡者运上岸来。按照约定,每运进一个偷渡者,阿辉需要向荒木支付 8000 美金,20 人,总共是 16 万美金,约合 2000 万日元。上岸之后,“松叶会”原则上不负责偷渡者今后的生活,他们必须投亲靠友,自谋生路。小陈算是比较幸运的,在同乡开办的中餐馆里,找到一份洗盘子的临时工作。



小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万美金的黑钱,荒木拿 8000,阿辉只拿 2000,谁是大鱼,谁是小鱼,难道不是很清楚吗?专门研究黑社会问题的日本作家沟口敦说,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日本黑社会在资金方面陷入困境,因此把偷渡作为新的生财之道。我看这就是主要原因。日本媒体在报道中国人犯罪问题时,故意隐瞒日本黑社会在其中的主要作用,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中国人身上,好象中国人天生就是坏蛋,日本老百姓,就是这样被洗脑的。所以我说,中国人犯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日本人自己造成的,他们是自做自受。



【闲聊日语之115】谈谈日本人的集团性



在北京,经常召开各种各样的国际会议,许多国家的公司,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之前,按照惯例,中国的一位领导人,要接见这些代表,双方握一握手,领导人讲几句话,最后大家合影。我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在作自我介绍时,西方国家的代表,都是先说自己的名字,后说公司的名称,比如:Mark Anderson,Schlumberger(我是马克˙安德森,来自斯伦贝谢公司),惟独日本人例外,他们都是先说公司的名称,后说自己的名字,比如:三菱重工の石川芳男です(我是三菱重工的石川芳男)。



这个现象,在一般人看来,可能觉得是小事,但在社会学家眼中,却非常重要,因为它证明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西方人倾向于突出个人,个人性(individuality)比较强,而日本人倾向于突出集团,集团性(collectivity)比较强,这是两者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差别。我看过不少欧美学者介绍日本人的著作,这些书,都将日本人的集团性,作为日本人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来介绍,无一例外,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公认的结论。



历史学家认为,日本人具有比较强的集团性,起源于古代日本的村落制度。那时的日本村落,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全村人共同生产,共同生活,互相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为了维持这种密切关系,每个村子都制定了村规,遵守者,可以在下列十个方面,得到其他村民的援助,不遵守者,会受到“村八分”(むらはちぶ)的处罚,也就是除了“葬”和“火事”这两个方面之外,其余八个方面的援助,都得不到了。您仔细看看这十个方面,您就能明白,这个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它完全剥夺了一个村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因此被处罚者,要么去流浪,要么去自杀,没有第三条出路。



冠(かんむり)婚(こん)
葬(そう)
建築(けんちく)
火事(かじ)
病気(びょうき)
水害(すいがい)
旅行(りょこう)
出産(しゅっさん)
年忌(ねんき)



日本人具有比较强的集团性,最大的优点是:比较团结,最大的缺点是:容易一齐干坏事。日本有一句俗话,叫做“皆で悪いことをしても構わない”,中文意思是“大家一齐做坏事,就没关系了”。针对这个缺点,我举一小一大两个例子。小例子是:日本警方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里面有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人的情况,明显多于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也就是说,人一多,就敢闯红灯。大例子是:在日本,绝大多数当年侵华的老兵,不承认自己有罪,他们的理由,几乎全都一样,大意是,当年大家都在一个连队里,别人干了,于是自己也跟着干了,既然大家都干了,所以大家都没罪。



我原本没想写这个帖子,但是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些朋友质问:德国人已经为他们的战争罪行道歉了,你们日本人为什么不道歉?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聊一聊。我写这个帖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介绍日本人的集团性,特别是介绍它的缺点,告诉各位朋友,不要指望日本人道歉,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闲聊日语之116】日本地名的“假借字”现象



我有个朋友,住在北京市西城区的辟才胡同。有一次聊天,他告诉我,这条胡同,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最初叫做“劈柴胡同”,居民以砍柴、贩柴的穷人为主。以后,居民结构有了变化,陆续迁入一些商人、职员、教师等,因此再叫“劈柴胡同”,感觉有些低俗,于是改名为“辟才胡同”。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北京,还有不少,《北京晚报》记者刘一达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北京胡同名称的变迁,您要是有兴趣,不妨找来看一看。



后来在澳门大学图书馆,读了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地名の研究》,发现在日本,原来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一个地方,很早以前,叫做“遠見山”(とおみやま),当地居民觉得这个名字过于普通,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富山”(とみやま),希望以此获得财富。



再比如,沿着日本的海岸线,有凹进去的地方,有凸出来的地方。有一个凸出来的地方,很早以前,叫做“脹らみ”(ふくらみ),也就是“膨胀处”的意思,当地居民觉得这个名字太粗俗,于是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福良”(ふくら),您可以看出,新名字比旧名字文雅多了。



又比如,有一个地方,属于低洼地区,很早以前,叫做“窪田”(くぼた),这个名字,让人一看,就觉得不舒服,有一种低矮、潮湿的感觉,于是当地居民根据它的发音,改名为“久保田”(くぼた),含有“被永久保佑的田地”这样一个吉祥的意思。



在语言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假借字”(phonetic loan character),意思是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比如用“辟”代替“劈”等。通过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地名命名方面,都有使用“假借字”的传统,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闲聊日语之117】从几个助动词看日本人的“心细”



昨天晚上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他问:日本人比较“心细”,这个特点,在日语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乍一问,还真给我问住了,我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回答他。今天上午,整理邮箱时,又看到了这份邮件,思考了一下,觉得有点眉目。所以,下面我想通过日语的几个助动词,来简单谈谈日本人的“心细”。



在汉语里,“我快乐”和“他快乐”这两句话,主语不同,但谓语相同,英语基本上也是这样,这种讲法,我们大家都习惯了,感觉不出有什么毛病。但日本人却感觉有毛病。日本人认为,“我快乐”,这样讲,是可以的,因为我是否快乐,我自己心里最清楚,但“他快乐”,这样讲,是不可以的,因为他的内心情感(快乐或悲伤),除了他本人知道之外,别人并不知道,如果非要讲,必须改成“他好象快乐”。



于是在日语中,就有了几个助动词,专门用来描述第三人称的心理变化,以区别于第一人称的心理变化。常用的两个助动词是“たい”和“たがる”,中文意思都是“想”,我“想”怎样怎样,用前者,他“想”怎样怎样,用后者,两者不能混用,请看一个小例子。



①私は行きたい。(我想去)②彼は行きたがる。(他想去)



另外两个常用的助动词是“らしい”和“そうだ”,中文意思都是“好象”,用来表示第三人称“好象”怎样怎样,请看两个小例子:



①私は嬉しい。(我快乐)②彼は嬉しいらしい。(他快乐。实际上是:他好象快乐)



①私は忙しい。(我忙)②彼は忙しそうだ。(他忙。实际上是:他好象忙)



在许多西方人写的研究日本人的著作中,都把上面这种现象,当作日本人“心细”的一个例证,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术语,不是“心细”,而是说日本人在讲话时,很注意区别“主观描述”与“客观描述”。说法虽然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闲聊日语之118】“脖子”和“手腕”都分不清的语言



小时候,看著名的抗日影片《平原游击队》,其中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有一个日军通讯兵,拿着一张纸,走到老鬼子松井(方化饰演)跟前,立正报告说:司令部来电,然后将那张纸,递给松井,此时,影片中有一个特写镜头,专门显示那张纸上的日文内容,我惊奇地发现,几乎全部是片假名(不是平假名),只有少数几个汉字,乍一看,还真看不懂。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日军的电文,怎么是这种写法?



长大以后,看了一些书,才知道,原来在战前,日本的正式公文,就是这种写法。刚才我从网上,找到一个昭和 16 年颁布的《治安维持法》,我把其中第一章第七条,列在下面,请您看一看。这种写法,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只有片假名,没有平假名,二是没有标点符号,包括常用的逗号和句号。



国体ヲ否定シ又ハ神宮若ハ皇室ノ尊厳ヲ冒涜スべキ事項ヲ流布スル事ヲ目的トシテ結社ヲ組織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役員其ノ他指導者タル任務ニ従事シタル者ハ無期又ハ四年以上ノ懲役ニ処シ情ヲ知リテ結社ニ加入シタル者又ハ結社ノ目的遂行ノ為ニスル行為ヲ為シタル者ハ一年以上ノ有期懲役ニ処ス



事实上,自从日本人发明文字以来,一直到明治时期,所有的文章,都没有标点符号,也就是说,日本人自古以来就不会断句。文章不断句,除了阅读不方便之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造成误解,这方面,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有一个人,去商店买念珠(宗教用品),念珠分为两种,一种是绕在脖子上的,一种是绕在手腕上的,下面这句话中,有一个“て”,说话人如果在它后面停顿一下,意思是①,如果在它前面停顿一下,意思就是②。



①二重に曲げて、首に掛ける数珠(在脖子上绕两圈的念珠)②二重に曲げ、手首に掛ける数珠(在手腕上绕两圈的念珠)



所以从明治时期起,日本人开始学习使用标点符号。刚开始,他们的学习方法很可笑,就是先把一篇英文,翻译成日文,然后,英文中有逗号的地方,日文中也加一个逗号,英文中有句号的地方,日文中也加一个句号,以此学习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大正时期,标点符号开始出现在报刊杂志中,但许多人接受不了,进入昭和时期,才基本普及。



我写这个帖子,一方面是介绍一点日文标点符号的知识,给各位解解闷,另一方面,是有一个日本网友,昨天给我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近代日语对汉语的影响”,该文把近代日语吹的天花乱坠,好象没有近代日语,汉语就完蛋啦。出于礼貌,我没好意思反驳他,但我心里暗想,连“脖子”和“手腕”都分不清的语言,你还好意思吹?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闲聊日语之119】古代日语的词汇量



上个星期,有一位网友给我发邮件,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一个现代日语的单词,比如“訪れる”(访问),在 500 年前或者 1000 年前的日语中,是否也有?如果有,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表达“访问”这个意思呢?这个问题,涉及到日语词汇产生的年代,兄弟我对这方面,知道的不多,因此只能凭印象,胡乱侃几句。



日本有一个语言研究机构,曾经做过一次非常重要的研究,他们把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万叶集》等书找来,将这些书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分门别类,挑选出来,每一类中,剔除掉那些重复的单词、生僻的单词、人名、地名等,最后发现,在这些书中,总共约有 200 个通用单词,其中:



①名词:约有 80 个,比如“とり”(鸟)。
②动词:约有 60 个,比如“いく”(去)。
③形容词:约有 20 个,比如“たかし”(即“たかい”,高的)。
④副词:约有 10 个,比如“また”(又)。
⑤其他单词:约有 30 个,比如连体词“その”(那个)。



《源氏物语》写于公元 1000 年左右,《万叶集》写于公元 770 年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日语的词汇量,还是很少的,基本上只能表达一些不太复杂的意思。类似“訪れる”这样的单词,我估计是在更晚的年代产生的。我以前曾看过一本书,介绍日语词汇产生的年代,可惜我把书名和作者都给忘了,如果我能想起来,我会在以后的帖子中告诉各位。



至于说,在古代日语中,没有“訪れる”这个单词,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表达“访问”这个意思呢?我是这样瞎猜的:“访问”某处,实际上就是“去”某处,因此当时的日本人,很可能是用“いく”,或者类似的动词,来表示“访问”这个意思。



上面这个问题,如果真要深入研究下去,是相当复杂的。比如有一本书上说,“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等,表示星期几的单词,是 19 世纪初期,日本人根据英语 Monday、Tuesday、Wednesday 等,创造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我就要问,那么古代的日本人,用什么单词,来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呢?所以我说这个问题是很复杂的,兄弟我也没有那种学问,所以就聊到这里为止。



【闲聊日语之120】从杜丘、真由美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词,叫做“夫妻相”,意思是说,一男一女结婚,经过若干年之后,双方的体形相貌,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有些相似起来。比如我和我爱人,我体胖,脸大,我爱人体瘦,脸小,但是生孩子之后,我爱人有点发福,于是好多人都说,你们两口子,越来越有“夫妻相”了。



我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话题了?因为昨天晚上,我们小区的有线电视,播放了一部很早以前的日本电影《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也就是《追捕》),因为是日文原文版,我正好闲的没事,就随便看了一会儿。看着看着,脑袋里开小差,突然想到了“夫妻相”这个词。我觉得,杜丘冬人(高仓键扮演)和真由美(中野良子扮演),体形相貌差异太大,即使成为眷属,恐怕也很难有“夫妻相”。(真是吃饱了撑的,瞎操心)



看完电影,我又想到了一般日本人的体形相貌。日本人虽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但从整体上看,日本人的体形相貌,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在美国,欧洲后裔与亚洲后裔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但是,有一位德国医生 Erwin von Baelz,明治时期,来日本考察,他却看出了差别。这位医生精通解剖学,他走遍日本各地,观察各地的日本人,经过认真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日本人的体形相貌,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萨摩型”,以鹿儿岛县县民为代表,一类叫做“长州型”,以山口县县民为代表。下面是两种类似的主要区别:



萨摩型 - 长州型



宽脸盘 - 长脸盘双眼皮 - 单眼皮宽鼻梁 - 窄鼻梁厚嘴唇 - 薄嘴唇大耳垂 - 小耳垂矮身材 - 高身材



根据这个标准,杜丘冬人好象属于“萨摩型”,真由美好象属于“长州型”。属于什么类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医生还得出另外一个重要结论:“萨摩型”的人口数量多,社会地位低,“长州型”的人口数量少,社会地位高,因此日本这个国家,传统上是由“长州型”统治的。这个观点,还真是很新颖。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有一点点道理,比如小泉首相,典型的长脸盘、高身材,很明显是“长州型”,但他之前的历任首相呢?好象也有不少“萨摩型”的吧。所以我说,这位医生的观点,与我写的《闲聊日语》一样,都是随便听听而已,不必过于认真。



【闲聊日语之121】远古时代的日本人,每天都干什么?


我以前去过一个网站,专门介绍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比如一个大圆圈,代表 sun(太阳),三条平行的波浪状曲线,代表 Nile(尼罗河),一个小孩,头上有三条竖线,好象是刚从娘胎里出来,头上还冒着热气,代表 birth(出生),等等,很有意思。以前,我只知道,世界上仅有埃及和中国,古代有象形文字,但后来看书,才知道,原来日本古代也有象形文字。



从 19 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的考古学家,在全国各地,陆续发掘出一批古代文物,包括石碑、陶器、铜镜等,在它们的上面,隐隐约约有一些文字,既不是汉字,也不是假名,而是一些类似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符号。于是学者们开始破译这些符号,看看它们到底表示什么。到 20 中期,这些符号基本上被破译出来,原来它们是日本人在没有引进汉字、没有发明假名之前,记录语音的符号,比如一条鱼,代表“な”这个音,一只狗,代表“ぬ”这个音,一匹马,代表“む”这个音,等等。我特意为各位朋友,准备了一张《符号与假名对照表》,这两天,我正在外地开会,下星期二(12月17日)以后,您可以去下列网址看一看,真的很有意思。







有了这张表,以前看不懂的象形文字,现在就可以看懂了。日本古代文物上的象形文字,其内容,大部分是记述部落之间的战争,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小部分是乞求神灵的保佑,风调雨顺,世代繁衍。下面是其中的一句话,中文大意是:杀敌人,进入山洞,睡觉,神杀死敌人。


武奴(むぬ)、宇庫(うゆ)、入(い)るは、寝(ね)かす、失(せ)、加(か)せつき神(かみ)、血奴武(ちぬむ)。


所以我说,远古时代的日本人,每天干的事,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就是杀人(笑)。不过这也很正常,因为在那个时代,世界各地的人,基本上都处于相同的阶段,为了争夺少量的食物和资源,不同部落之间,互相厮杀,以维持自己的生存,所以看到这张表,我仿佛看到了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发展史。






【闲聊日语之122】日语中的死语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人创造了一些流行语,例如"盖了帽了",我还记得,当时许多外地人都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以为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其实它的意思是"非常好",例如"你这辆新自行车盖了帽了",因此它大致相当于日语的"すばらしい"。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北京人已经不再说这个词了,它基本上已经成为一个死语(obsolete word),也就是被废弃的单词。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昨晚有一个网友给我发邮件,问我"ナウい"是什么意思,而"ナウい"恰好就是日语中的一个死语。


与"盖了帽了"类似,"ナウい"也是80年代初期流行的,"ナウ"是英文单词now的译音,意思是"现在",在它后面加上"い",构成形容词,意思变成"时尚的",通常用来描述那些相貌英俊、衣着华丽、举止潇洒的年轻人,例如"ナウい格好"。另外,与"ナウい"同时流行的,还有一个"翔んでる",意思与"ナウい"基本相同,也是用来描述那些酷哥、靓姐的,例如"翔んでるカップル"。这两个80年代初期的流行语,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我说它们是两个死语。


除了这两个词之外,我还想出其它几个词,现在也已经很少使用了,暂且也可以算作死语。


①エス:女同性恋者,现常用"レズビアン"代替。
②オフィスラブ:办公室内的男女偷情,现常用"不倫"代替。
③おべべ:小孩的衣服。
④黒眼鏡:太阳镜,现常用"サングラス"代替。
⑤月賦:按月付款,现常用"ローン"代替。
⑥国鉄:日本国有铁道。
⑦三高:高身长,高学历,高收入(以前女性选择男性的标准)
⑧トルコ風呂:土耳其浴池(属于风俗行业)
⑨マイコン:个人计算机,现常用"パソコン"代替。
⑩ヤング:年轻的,现常用"若い"代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是很快了,20年前的词汇与20年后的词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写到这里,心头突然掠过一丝伤感,当年那些喜欢说"盖了帽了"的北京人和喜欢说"ナウい"东京人,现在大概都在40岁左右了,20年的光阴,似水流年,弹指一挥间,让人不胜感慨。抱歉,小资情绪出来了,只好休笔,明天再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4 23:24:3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日语之123】给网页中的日文汉字添加"振假名"
在日文报纸上,有些汉字,例如人名、地名等,由于读音特殊,编辑怕读者念错,于是就在汉字的上面,用小号字体,标出它们的假名,这种小号字体的假名就叫做"振假名"(振り仮名)。我先后收到三位网友的邮件,都是说他们在网上看到有一些日文网页,汉字上面有"振假名",问我是怎样添加上去的。在日文汉字上面添加"振假名",需要使用一个HTML语句,而这个语句是2000年以后新推出的,国内出版的网页设计教科语句,所以我想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用语句给日文汉字添加"振假名",方法并不复杂,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写出、语句,即:
第二步:将日文汉字(例如"野球")放在、语句中,即:
野球
第三步:将"振假名"(例如"やきゅう")放在、语句中,语句前后加上一对括号,即:
【闲聊日语之124】英语对日本人的深层影响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贴子,内容大意是说:由于当代日语引进了大量的英语外来语,因此英语对当代日人的影响最大,欧国文化对当代日本文化的影响也最大。这个结论是没有错的,但由于作者没有举例子,因而显得说服力不够。我想接着这个话题,从语言的角度,给各位举三个例子,以便让各位了解英语对日本人的深层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日语的发音。比如"チーム"(小组)这个单词,它是英文单词team的译音,但译音并不准确。如果倒退50年、100年,那时的日本人,懂英语的很少,一个人这样念,其它人也跟着这样念,所以没有什么问题。但在今天,懂英语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这种不准确的译音,因而有许多年轻人将team念成并且写成"ティーム"。您可以看出,这个念法、写法更接近于team的实际发音。因此我说第一个深层影响就是:日本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这有利于日本更快、更好地与国际社会交往。
第二个例子是日文的行文。许多日本年轻人,由于长期学习英语,他们的日文行文,已经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比如有这样一句话"我姐姐给我一本书",许多年轻人写成下列第一行,而真正地道的日语写法应当是下面第二行。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年轻人长期学习英语,已经在下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英语语法的影响(下面第三行是这句话的英文)。懂日、英两种语言的读者可以看出,第一行实际上是第三行的逐字翻译。因此我说第二个深层影响就是:英语有可能改变日本人的行文方式。
①私の姉が私に本をあげた。
②姉に本をもらった。
③My sister gave me a book.
第三个例子是日文的书写。各位都知道,日文中的平假名来自中国的草体,书写时应当豪放一点,片假名来自中国的楷体,书写时应当规矩一点,这是基本常识。但由于日本年轻人长期学习英文,书写英文,他们书写的日文(包括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从视觉效果上看,变得越来越圆滑,正在逐渐失去草体、楷体的书写特征。对这种现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日本父亲和日本儿子写字,就能看出区别。因此我说第三个深层影响就是:英语有可能改变日本人的书写特征。
当然,这些影响目前还不明显,我们只能说有一些苗头。英语对日本人的影响,很可能是深远的,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看出这种影响的结果。

【闲聊日语之126】从“珊瑚族”想到的一件小事 
日本政府每年都有一笔数额不小的“统战费”,专门邀请外国记者来日本旅游一次,吃喝玩乐全包,唯一的条件是这些记者回国之后,写一、两篇给日本脸上贴金的文章。所以我经常在网上,看到某某报某某记者《访日观感》这一类的文章。首先我承认,日本确实有不少优点,值得宣扬,这种“金”,贴一贴是可以的,但有些东西,并不是“金”,我认为不值得贴。
比如昨天我看到一位记者写的日本游记,全篇大部分内容,都是赞扬日本人的高负荷劳动,比如有一个日本职员,早上一上班,就开始紧张工作,中午吃完盒饭之后,又继续紧张工作,晚上加班,仍然紧张工作,一直干到很晚,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办公室。看到这里,让我突然想起了“珊瑚族”这个词。
“珊瑚族”的意思是说:有许多日本人,下班回家之后,累的跟孙子似的(北京土话,没有贬义),只好用最后一点气力,从嘴里蹦出一个字“お茶”,于是他老婆赶快端上一杯茶,一口气就给喝光了,又蹦出一个字“飯”,于是他老婆赶快将饭菜端上来,狼吞虎咽地吃了,最后又蹦出一个字“風呂”,于是他老婆赶快将洗澡水准备好,洗完之后,倒头大睡。下班回家之后,只有力气说三个字,即“三語”(さんご),所以人们戏称日本人是“珊瑚族”(さんごぞく)。
各位可以想一想,人活在世上,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像日本“珊瑚族”那样,累的跟孙子似的,就是生活的乐趣?恐怕没有人会同意。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劳逸结合,我认为说的很好,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正确把握两者的比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我说日本人的高负荷劳动,不值得我们写文章去赞扬。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以为我是在谈论“劳逸结合”的问题。其实不是!我的本意是想说:现在国内有些朋友,去日本走马观花看了看,对日本并没有什么深入了解,回来之后就俨然成了日本问题专家,甚至提出什么“中日亲善、中日共荣”的新理论,我觉得这些朋友的东西,跟兄弟我写的《闲聊日语》一样,都属于很肤浅的半瓶子醋。您以为如何呢?

【闲聊日语之128】逐渐缩小的日语性别差异

①男人:分からないよ。
②女人:分からないわ。
①男人:一人で帰れるから大丈夫だよ。
②女人:一人で帰れるから大丈夫よ。
A: ねえ、これどう思う?似合うかな?
B: どれ、ウーン、それよりこっちのほうがいいと思うけどな。
A: そうねえ。この柄、ちょっと変わっているけど。
B: ウーン、似合う、似合う。こういうのあんまりないよ。
A: ウーン、でも、これ高いんじゃない?
B: いや、今こんなもんよ。
A: じゃ、思い切って買うか。
B: そうすれば、ボーナス出たんだし。
【闲聊日语之129】简单谈谈日本网站的安全性
记得今年年初,有一位广东网友邱先生给我发邮件,让我介绍一下日本网站的安全性(security),也就是日本网站存在哪些安全漏洞。由于这个问题跟日语没有关系,所以我当时单独回复了邱先生,并没有写帖子。但是从那以后,我又陆续收到几位网友的邮件,也是询问类似的问题,另外还有网友在论坛上给我留言,也让我聊聊这个话题。
日本网站的安全漏洞,与中国网站的的安全漏洞,两者基本相同,我们有的,他们也有,毕竟大家都使用相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以我说日本网站在安全性方面,不存在特殊情况,因此也就不需要特别介绍了,我只想在这里简单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三点个人看法。
第一,日本的许多网站是虚拟主机,委托网络公司管理。这些公司的管理员,从总体上看,专业水平还可以,知道网站有漏洞,需要打补丁,但无奈英语水平比较低,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补丁,即使知道了,往往也看不懂英文说明,因此有许多老漏洞,目前仍然存在。
第二,考虑到上面这种情况,日本政府建立了几个专门机构,负责向网络公司提供日文安全信息,以帮助他们提高网站的安全性。这种做法当然是好的,只可惜这些专门机构的信息数量比较少,更新速度又比较满,所以往往不能“与时俱进”(笑)。以著名的JPCERT/CC(日本计算机紧急情况响应组织/协调中心)为例,它2003年上半年只提供了三条信息(内容如下),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信息量是远远不够的。
①2003年1月27日:UDP 1434番ポートへのスキャンの増加に関する注意喚起
②2003年3月18日:Microsoft IIS 5.0 の脆弱性に関する注意喚起
③2003年3月31日:sendmail の脆弱性に関する注意喚起
第三,这些专门机构提供的信息,偏重Windows,忽视Unix/Linux,因此许多Unix/Linux服务器的漏洞,远远多于Windows服务器,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总之,我个人的看法是:日本网站的安全性不高,这就是日本网站经常遭到黑客攻击的主要原因(但我不鼓励您这样做)。

【闲聊日语之131】日本人重视自动词、轻视他动词的原因
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随便拿一本《日汉词典》,找一对相关的自动词和他动词,例如“沸く”和“沸かす”(沸腾、使沸腾),您可以发现,自动词的条目内容往往很多,也就是意思多,用法多,例句多,而他动词的条目内容却往往很少(当然也有不少例外情况)。所以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日本人比较重视自动词,轻视他动词,但由于才疏学浅,一直没有找到这种现象的原因。
以后学英文,找来《日英词典》,发现类似上面的一对相关单词,自动词的英文译文往往是一个被动语态的词组,请看下面六个例子。此时我稍微感觉有一点点开窍,我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日本人在讲话时,不喜欢讲“我做了什么什么”,而喜欢讲“什么什么被(我)做了”,也就是强调宾语,淡化主语,以避免突出自己。
①埋まる == be buried(被掩埋)
②決まる == be decided(被决定)
③壊れる == be broken(被损坏)
④備わる == be equipped(被装备)
⑤助かる == be helped(被帮助)
⑥伝わる == be transmitted(被传送)
最后在澳门大学图书馆,看到了日本著名学者金田一春彦的《日本语》,才终于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在该书下卷中,针对这个问题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大意是有一个茶碗,如果是客人不慎打碎的,主人应当用自动词“割れる”,这样一来,就好象这个茶碗是自己破碎的,跟客人没有关系,以避免客人难堪(请看下面第一句),但如果是主人自己不慎打碎的,主人应当用他动词“割る”,明确表示是自己打碎的,主动承担责任(请看下面第二句)。
①お茶碗が割れた。(茶碗[自己]碎了)
②お茶碗を割りました。(我把茶碗打碎了)
我们常说日本人心细,从这个例子中,各位可以看出确实如此。这件小事,如果换了我们北京人,肯定会说:“碎就碎了,再拿一个”,根本不会想到去分清谁的责任。所以我说在逗心眼这方面,中国人可能玩不过日本人,日本政府从所谓“私人”手中租借钓鱼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闲聊日语之133】日语的远亲 
上个世纪30年代,经过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的长期研究,最终将日语的语系确定为Language Isolate(孤立语言),也就是与任何语言都没有关系、无法分类的语言。但日本人对这个结果一直不死心,他们千方百计想要从世界各国的语言中,找出几个与日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以便将日语纳入其它语系,或者共同组成一个新语系。
有些日本人的研究方法,即使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看,也显得很可笑。比如有个日本人去非洲国家Tanzania旅行,意外发现在该国官方语言Swahili语中,“去”这个单词是iko,与日语的“行こう”很相似,于是他就认为日语与Swahili语有关系。这当然是很可笑的,在两种语言中,有几个单词偶然相似,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要想找出日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首先必须了解日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假如其它某个语言恰好也有这些特点,我们才能说日语与这个语言可能有关系。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大概认为日语的粘着特性,也就是用助词、助动词将各种单词粘着起来,算是日语的最大特点。其实不是。语言学家已经发现,世界上有许多语言,也具有粘着特性,比如朝鲜语,因此这个特点不能作为研究的依据。
一般认为,日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某些成倍数的数词,比如“みっつ”和“むっつ”,它们第一个假名的辅音是相同的。这样说有点抽象,下面我举两组例子,其中第一组的相同辅音是M,第二组的相同辅音是Y。
みっつ(三个,Mittsu)- むっつ(六个,Muttsu)
みっか(三日,Mikka)- むいか(六日,Muika)
よっつ(四个,Yottsu)- やっつ(八个,Yattsu)
よっか(四日,Yokka)- ようか(八日,Yoka)
第二个特点是在许多单词中,第一个假名的元音,与第二个假名的元音,有时甚至与第三个假名的元音,是完全相同的。比如“おこす”(okosu),前两个元音相同,都是o,又比如“あたらしい”(atarashii),三个元音都相同,都是a。在语言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门术语,叫做“元音和谐”(vowel harmony),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根据这两个特点,经过日本语言学家的不断比较,最后发现有一种叫做Altai(阿尔泰)的语言,与日语勉勉强强有一点点关系。讲Altai语的人,分布在中国、俄国、蒙古三国交界处,大约有七万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下列网址看一看,那里有Altai语的两个样本,只可惜都是用西里尔字母(也就是俄文字母)拼写的。
http://www.language-museum.com/a/altai-northern.htm
http://www.language-museum.com/a/altai-northern.htm

【闲聊日语之135】给日本美眉写情书
北京的许多“的哥”(出租汽车司机)喜欢一边开车,一边听评书。前几天我“打的”,正好赶上收音机里播放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介绍杨六郎的长相,大意是杨六郎的眼睛如何如何,鼻子如何如何,耳朵如何如何,嘴巴如何如何,等等,说的很具体。详细描述主人公的外貌特征,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一个特点。
与此相反,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通常不描述主人公的外貌特征、而是描述主人公的服装、服饰。比如下面一段话,摘自《源氏物語》第一章《桐壷》,说的是皇帝的妃子“更衣”生下一个漂亮的皇子,作者只使用了“美しい”这样一个形容词,根本没有长相的具体介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不喜欢详细描述人体的外貌特征。
前生の縁が深かったか、またもないような[美しい]皇子までがこの人からお生まれになった。寵姫を母とした御子を早く御覧になりたい思召しから、正規の日数が立つとすぐに更衣母子を宮中へお招きになった。小皇子はいかなる美なるものよりも[美しい]お顔をしておいでになった。
我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有一个日语专业大学生刘老弟,前天给我发邮件,说他们学校有一个日本女留学生,长的很漂亮,特别是眼睛和鼻子,很像常盘贵子,他想给这个日本美眉写一封情书,问我如何写。我对刘老弟讲,写情书可以,夸赞她漂亮也可以,但不要具体描述她的眼睛如何如何,鼻子如何如何,因为这不符合日本人的民族心理,容易让那个日本美眉觉得,你曾在私下场合,偷偷观察过她,从而侵犯了她的个人隐私。总之,如果非要夸赞她漂亮,用类似《源氏物語》那种方法,泛泛说两句就可以了,不要说细节。
刘老弟的这份情书,也不知道最后写没写,发没发,总之我祝他成功,以便为中日两国人民的所谓“友好”再添几句“佳话”(笑)。不过坦率地讲,日本女孩看上中国男孩的例子是很少见的,具体原因我曾在以前的一个帖子《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蔑视》中提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我内心深处并不看好这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