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710|回复: 11
收起左侧

[灌水吐槽] [ 恐阙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0 05: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凌晨3点,坐在电脑前看这部期待已久的片。

音乐很静,一个男人轻吟着什么,听不清晰,甚至我努力调大了耳麦,男人低沉的声音还是模模糊糊,在空气中慵懒且朦胧地弥漫。

秒针滴滴答答地移动,镜头就随之附和。

一个故事;一个时代;一曲颂歌。

旧日的城市,倾盆雨后夹杂着泥土的暗香,最后,夜里微弱闪烁着的灯火,他们都似乎渐渐远了,自孔雀懂得了落下第一根羽毛的脆弱……

天台的梦,笑了,便毁掉。
虽然我相信那日的风一定如歌,他从天而降,她便爱上了执著。用麻花辫子哼唱一首歌吗?谁迷失了方向,倚在桥头暗自难过?

还有她那留在了童年的哥哥:糖块,爱情,他似乎就真的那么勇敢地走了过来。虽然,最终软弱无能一事无成的弟弟竟在几年前当着众人的面给了他重重一搏,他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笑着,笑着摆弄那两只白鹅,它们一身洁白的羽毛从未寂寞过。

那晚夜色很长,借着月光他们都编织了最美最幸福的梦。然后有光,他们便追逐,直到天亮了,所有人看到盛满鼠药的杯倒在地上,洒落的水珠莹莹发光,随着太阳最沸腾的一次炽热,他们回到了那张桌……

灿烂过。

至少她用力踏着自行车从人群中大笑穿过时,一定是此生最快乐的。






引一篇《孔雀》的影评


电影]十分钟后年华老去——我看《孔雀》





作者:摸鱼儿忆江南 提交日期:2005-5-9 11:18:00

??我是在影片公映很久,网络上喧嚣的评论渐渐平息的时候看的《孔雀》,影片讲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某座北方小城里三兄妹的故事,也是一个如今已经是大陆影视圈首席摄影师的中年人对青春的一次回顾和反思,我猜想这部影片可能耗尽了顾长卫对青年期生活和经历的所有记忆。顾长卫摈弃了第五代宏大叙事文以载道的电影理念,把镜头瞄准特殊年代和在这个年代生活着的普通百姓,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民间小人物性格悲剧和时代留给他们的印记,在三段式的娓娓讲述中展示了时代对人性的扭曲和生存的艰难,并在不经意间完成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传达,也因此得到了评论界的一片叫好声。
  我超喜欢《孔雀》的镜头语言,冷峻,克制,又弥漫着溢出画面的伤感和悲悯,颗粒饱满,细腻,色彩让人着迷,大量采用的淡入淡出,很好地消解了影片自身的压抑和沉重,结尾那个8分钟左右的静止长镜头,在国产乃至国外影片中都殊为少见,面对着不开屏的孔雀,姐姐说家乡的孔雀漫山遍野,哥哥说要买两只孔雀在家观赏,弟弟则说怕是天太冷了的缘故吧,他们最终都未能看到孔雀开屏,无论是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这一刹那让人想起姐姐的伞兵梦,哥哥的爱情梦,弟弟有一个正常哥哥和逃离家庭的梦想,一切的希冀和理想,终于全都化作了一场失败的殊途同归,镜头随后切换到落满积雪的城市上空,然后慢慢升高拉起,弟弟的旁白响起,完成了和电影初始的前后呼应。
  《孔雀》具有着浓烈的抒情因素,这种抒情,从根本上和影响的源流来看,走的是小津安二郎和侯孝贤杨德昌们的路线,这也使得《孔雀》作为一种成长小说的现代叙事,归属于《站台》、《阳光灿烂的日子》等所开创的中国青春片的范畴,不管这似乎多么的有悖直觉。它不是通常意义上如日本的岩井俊二大岛渚们所说的“残酷青春物语”,而是展示着中国特色的不充分、不完全的发育成长的故事,一个只开一瞬、归于平庸的故事,一个过早衰老的故事。旁白中弟弟的声音嘶哑、低沉、无力,却又明显是过早衰老的青年的声音,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多么可怕而又可悲的一代人!在他们自己的生命还没有实现、发育还没有完全之前,成长却已无可奈何地停止了。结尾处兄妹三人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孔雀,似乎象征着他们个人的生长已经停止,生命为后代所取代、接替和延续。生活实在是一把伤人的慢刀,它在静默里完成了生命的沧海桑田,表面上却依然是不动声色,也因此,《孔雀》才有了那样灼人的力量,让人不敢直视,不忍卒听。
  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在《卑微者的财宝》中曾写到,一个人突然在镜前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其间所蕴含的悲剧性远远超过莎士比亚式的决斗、毒药和暗杀。《孔雀》之于60、70年代生人的,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它在不动声色里,再现了70年代后80年代初期中国城市社会的真实生活图景,通过对一代人从满怀理想到失望挣扎到归于平庸的生存轨迹的刻画,从而完成了对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人成长史的回顾和思考。没有天翻地覆的社会变动,没有沧海桑田的人事变迁,个体在大时代的灰暗背景下青春和理想昙花般的幻灭,以及在希望和理想幻灭后无望的反抗与挣扎,最终无可奈何地归于平庸的宿命般的命运,却依然可以如此得让人涕泪滂沱惊心动魄。
  影片临近尾声时有一个场景,姐姐在买菜途中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军官,那个当年对着镜子练习敬礼、英气勃发的年轻军官如今已是胡子拉碴,斜坐在自行车后座,手中拿一菜包兀自啃着,当他看着姐姐时,眼神怯怯又茫然,让人心酸。然后姐姐转身离开,她晃晃悠悠的背影配着一身蓝色小褂长筒裤,同样让人心酸。虽然,她骄傲地宣称得到了的一辈子的爱,无非只是满足了自我的虚荣和想象,这时的她尚可以靠虚荣来支撑。只当俯下身面对着一堆光鲜的西红柿时,所有的坚强和掩饰才在刹那间轰然崩溃,青春早已失掉了它光滑细嫩的外表,理想也终于不可避免地彻底幻灭,这才是最撕心裂肺的痛,是痛到极处的哭,这个镜头张静初整个脸部完全压抑扭曲到变形,泪水肆意,对照着旁边弟弟无动于衷地捡菜,才更显得残酷至极。
  这也是一部充满了怀旧情结的影片。大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符号事物,会很轻易地击碎成长于那个年代人们的心脏,排队等待的爆米花,往吊瓶里存放西红柿,一家人自己动手制作蜂窝煤,1毛钱一包用报纸卷成锥形的瓜子,在铝皮饭盒里煮汤圆,还有手风琴和大白兔奶糖,所以的细节都提醒着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个时代,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看到那些场景时眼含泪花,我虽然没有过影片所述的那样的城市生活经历,但这些标志性的场景却大抵都经历过,也因为此,《孔雀》才像一只柔软而坚硬的爪子,那样轻易地抓住了我的心。
  《孔雀》中还有两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安静慵懒的午后街头,三三两两的行人,忽然音乐渐渐响起,一心梦想着当伞兵的姐姐骑车出现在街头,后面拖着一幅自己缝制的降落伞,随风扬起的降落伞在单调简陋的街头,美得让人心碎。另一幕是哥哥,在暗恋情人陶美玲下班的棉纺厂门口,赫然举着的,竟然是一株向日葵。降落伞和向日葵,这两个超现实主义的举动充满了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也使得这部本来平实内敛的影片似乎得到了某种升华。
  我看《孔雀》,终于才明白所谓的成长,无非就是一场不断地下坠。面对生活,我也常常感受到一种下坠的空虚感,坊间有论者言:因为《孔雀》,顾长卫开了一次美丽的屏,这个憨厚老实拙于言辞的人,却如此细腻又传神地表达了这种生活的空虚和无力感,现在称《孔雀》为经典或许还有些为时过早,因为毕竟还差了时间的检验,但作为2005年初的第一声,《孔雀》的出现,让人对被张艺谋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内地影坛至少又恢复了某种信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0 10:22:4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10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雪姐姐~~~~~~~~~~~~~~
怎么这么晚都还没睡呢?~
[em37][em37][em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这片子~~所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0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赫赫
这是胡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0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kumi在2005-6-10 4:54:14的发言:

红雪姐姐~~~~~~~~~~~~~~

怎么这么晚都还没睡呢?~
[em37][em37][em37]

看完电影天都亮了,决定熬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睡了~睡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红雪在2005-6-10 4:56:27的发言:


看完电影天都亮了,决定熬过去~
那样身体称得住嘛?
[em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10 0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
kumi,小结巴属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红雪在2005-6-10 5:04:11的发言:

安~

kumi,小结巴属猫:)


呵呵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0 0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一块钱,不好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