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小春网 门户 留学资讯 留学聚焦 查看内容

近代日本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 下

2012-1-5 16:32| 发布者: 酷帅| 查看: 1627| 评论: 1

摘要:   三、大量日本教习参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招聘日本教习是清政府师法日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近代高等学校建立后,教师非常缺乏,开始大量聘请外国教习。20世纪初期,新式学堂聘请的教习以欧美等国为主,190 ...


  三、大量日本教习参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

  招聘日本教习是清政府师法日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近代高等学校建立后,教师非常缺乏,开始大量聘请外国教习。20世纪初期,新式学堂聘请的教习以欧美等国为主,1904年后,大量日本教习来华,在外籍教师中占了绝对多数。他们执教于各级各类学校,主要担任实业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和日语的教学,分布也极为广泛。据1909年7月统计,405名日本教习分布在直隶、四川、江苏、广东等20个省区,其中,在高等学校执教的占80.9%(405人中,在大学堂、师范学堂等高等学校执教的328人),保证了当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课程得以顺利开设,对缓解当时高等教育师资匮乏的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日本教习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日本教习出于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教学水平十分高。如,管学大臣张百熙为京师大学堂聘请的东京帝国大学文科教授、文学博士服部字之吉、法学博士岩谷孙藏、日本第二高等学校教授代家谦曹等教习,都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师范高等学校的前身)先后聘请80余名教习,其中日本教习约30人,这些日本教习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而聘任,有经验一定的教学经验。但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

  有些人在日本没有固定职业或根本没有职业,来华的目的只是为了淘金,如河南高等学堂聘请的三宅善代太,“到堂二年余,所授仅日本俚语,未免进步太迟。况该教习乃冈山县寻常师范出身,以之担任高等理科,其庸有当乎?”更有甚者,酗酒、打架、挑起争斗和事端,品质恶劣,不堪人师。日本教习出现的问题与聘任过程有很大关系,针对这些问题,为加强管理,保证教习的质量,清政府改变了日本教习的聘用方式,由开始时的学校单独进行改由政府统一雇聘,而且加强与日本的联系,由日本帝国教育会负责来华教习的遴选和培训。

  从整体上看,日本教习在清末高等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是清政府学习日本教育的重要途径。大量来华的日本教习,对促进中国培养新式专门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起了积极作用。

  四、高等学校的教科书大部分来自日本

  教科书是高等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教学过程的物质基础。清末教科书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高等学校大量开办时,必需能供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张百熙奉命承办京师大学堂后,认识到教科书的重要性,他认为,“新学制只是新教育的外壳,课程是其灵魂,教科书实与学堂相辅而行”。

  因此,为解燃眉之急,当时采取了三种途径加以解决:第一,直接翻译日本大学使用的教材。1900年成立了译书汇编社,先后将日本当时大学使用的教材翻译后,编辑为单行本发行,如《国家学原理》(高田旱苗著、稽镜译)、《文明之概论》(福泽渝吉著)等;第二,由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编写教科书,如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宇之吉编写的《万国史讲义》等教科书;三是由中国教习依据日本教科书的观点、体系改编,如1905年两江师范学堂教育课教师张子和,根据日本松木孝次郎及松浦的《教育学》著作编写的《大教育学》一书,作为学生的讲义。“这三条途径殊途同源,可以看出,清末我国高等学校的教科书主要取自日本。”

  模仿日本建立的高等学校教科书翻译、编写体系,解决了学生用书的燃眉之急,对保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12下一页

愤怒

高兴

无聊

震惊

超赞

不解

悲剧

支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思念家乡的你 2014-4-3 16:48
看过了

查看全部评论(1)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