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0511|回复: 6
收起左侧

[生活相册] 关于Konica Hexanon-AR镜头的一些文章翻译,感兴趣的话请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1 23:17:22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此篇文章是今年年初的时候贴在4/3论坛的手动镜头讨论区的。旨在增进大家对于Konica Hexanon系列镜头的了解。
偶在4/3网昵称是 HANAMICHI,所以文中偶添加注释的地方,写了“Hana注”,呵呵。
偶拿不准的地方打了(?),见谅。

------------------------------------------------------------------------

阿兰 迈尔斯
圣约瑟市 加利福尼亚

28/3.5是一款大众产品,不过28/1.8则是堪称史诗级别的很棒的镜头。是否值得为其支付多出来的钱取决于你的摄影题材。我觉得我主要是用广角头利用三脚架拍摄一些白天的风景,所以快门速度并非我的必需。HEXANON没有F2.828mm焦距),不过另外还有一些很好的选择比如Kiron28/2或者Vivitar Series 1 28/1.9。如果你需要稍微广一点的镜头,还有VivitarKiron 24/2可供选择。Hexanon 24/2.821/2.8也是很棒的镜头,不过二者都比较贵了。还有一枚更老的21/4也不错,但是到现在它的价格也没降下来。

是的Hexanon还有一枚35/2,也是不错的镜头,评价很高。40/1.8(我知道你关心这个)实际焦距约43mm,是否可以顶替35/2取决于你怎样用。35/2个头要大得多,而40/1.8的人气是很高的。

50mm段的镜头中,大多数Konica的用户都很认同50/1.7是这一档中的“睡狮”。它非常锐利,而且具有极佳的色彩表现,可以与任何厂家的一般镜头匹敌。在我看来,我更喜欢Hexanon 50/1.4,尤其是f1.4-16版本的,因为其光圈半档设计。后期的产品最小光圈是f22,不过大多数都不具备半档光圈(尽管你可以小心地强制光圈停在两档之间)。半档光圈可能对你来说无所谓,不过我经常要拍滑动胶片(?),所以我对曝光是否精确很在意。

57/1.2是一款高档镜头,但是这一类的镜头往往是各个厂商为了豪华收藏和鉴赏所生产的。和其他的超高速镜头一样,它在全开放下很软。这里还有更老一点的57/1.452/1.857/1.4很不错,52/1.8就比较大众化一点,不过名气并不是很大。

看了你对Hexanon85/1.8的评论我差点晕过去。这个头我有两只,也用过了不少75mm90mm其他品牌的人像头。有便宜点的,但大多数要比Konica镜头贵得多(不过不是你说的美能达),可是我从来没有找到一个能与我的Hexanon相媲美的。你的那些镜头恐怕哪里有问题。不管怎么样,如果你不想要了,我会把她从你手上弄过来。

大多数135/3.5是平民头,但是却是你在这个焦段上的廉价选择。其“Hexar”版本会稍微便宜一点,表现也会稍微差一点。大多数用户觉得135/3.2 Hexanon是这一档镜头中的最好的,其具有很好的色彩跟锐度,而且还有特别短的最近拍摄距离。不过个人喜欢135/2.5多一点,尽管它要大和重许多。但要取得最好的效果,你还必须找一个更合适的遮光筒取代它自带的一体遮光筒。

顺便说一下,你可以从外观大体判断出Hexanon镜头的年龄。那些全黑且具有橡胶调焦环的的是后期版本的。他们之中很多非常后期具有f22的最小光圈(不过像57/1.228/1.8这样的早期产品是例外)。

更早一代的是全黑全金属的,光圈环上一般具有“EE”而不是“AE”的标识。尽管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完全是可以通用的。最老的“ARHexanon也是全金属的,但是却有一个银色的光圈环。在这之中,具有带有光泽的黑色外装的是最早期的,一般都与1965年的第一代Auto-Reflex配套。在这之中少数最早的镜头不能与后来的机身兼容。但是有一种小改可以矫正(Konica的客服可以免费帮助改口),如果需要的话。

Auto-Reflex之前的最老的HexanonHexar并非AR镜头。与这些“早期Konica口”镜头配套的早期接口Konica机身已经非常稀有了。大多数是预设型,带双光圈环。它们的底部靠近接口的位置都带有外露的锁止机构。有种稀有的转接环能够使这种镜头安装在后来的Konica Boyonet II型(也叫K/AR
口)的机身上,但只具有手动设定功能。
顺便说一下,你可能见过标了P/K&K/AR的镜头,这是否指的是它们既对应Pentax bayonet接口又对应Konica bayonet mount II的相机呢?不,这两种接口是不可互换的。这种错误信息经常出现在某些网上拍卖网站。关于此,在大多数相继专营店可以得到更详尽的信息。

------------------------------------------------------
安德里斯

Ø28/3.5 好像不错,不过我更愿意用1.8版本的。
提醒你,28/3.5可能是最常见的Konica镜头,28/1.8则可能是最稀有的。一枚1.8的价格几乎是一枚状态良好的28/3.520-30倍。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一枚,到子Σ挥Ω寐蚴呛苣雅卸系摹?/font>28/1.8对得起每一分钱,但是毕竟它是一枚奢侈的镜头。

Ø40mm/1.9,我喜欢这个!
大概你指的是40/1.8 Konica没有40/1.940/1.8是一枚名镜,出于它的锐度与对比度。

Ø我要出掉85mm/1.8,我不喜欢它。我更愿意用我的美能达!
有趣。其他所有人(包括我)都觉得85/1.8是最好的Konica镜头之一。也有的人用Konica就是为了能用上85/1.8。如果你真的原意出掉它,我肯定会拿下的。

Ø出掉135mm/3.5因为我更想要2.5版本。
2.5有眩光倾向,而且在我看来成像有点太软了。另外,它也是最稀缺、最昂贵的Konica 135。我更愿意选择3.2,这也是一枚很好的135。跟2.5比起来,更小、更廉价、更轻。不过这主要是个人观点了。

Ø我要出掉35-70mm/3.5,我不要变焦
不光你一个人是这么想的。。。

Ø我看到有50mm52mm57mm的普通镜头。
Ø哪一个你觉得最锐利?
Ø1.4版本我猜。。1.2版本的看起来有点太贵了。
50/1.7是最锐利的(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50/1.4也很接近。在个人的测试中,52/1.857/1.4在锐利这一项明显落后于这几枚镜头,57/1.4要比52/1.8好点。(我试过了几个不同的50mm 52mm的个体,反复对比。结果所有的5257的锐度都不如任何一只50。尽管我只有一只57/1.4能用来测试。)我常读到50/1.7是已经制造出来的所有镜头中最锐利的。而且它的价格离免费也就差一步了。你甚至可以用不到10美元的钱买到一枚(HANA注:HANA确实是用1400日元/100RMB买到一枚,的确够便宜!),赶紧弄一枚属于你的50/1.7吧。

Ø35mm/2.0的镜头吗?
是的,有,但不太常见,也并非极其稀有。不如35/2.8便宜,后者很容易找到。不过确实是好镜头。

Ø28mm/f2.8吗?
Konica
没有为单反系统出这样的镜头,不过倒是有很多副厂镜头可供选择。
-----------------------------------------------------


AMFoto
------------

最常见的Konica Hexanon AR镜头是全黑色的,最后期的版本带有橡胶覆盖的对焦环。最早的Hexanon是黑色的带一个银色的光圈环。顺便说一句,一些非常早期的Hexanon AR镜头是ARP(预设)或者ARM(手动)的。ARM镜头一般在末尾处带嵌入式的滤镜(特别是15mm鱼眼以及2000/11Catadioptric带有内藏滤镜,400/4.5800/81000/8采用嵌入式滤镜)。55mm是一般的滤镜口径,尽管也有许多特例。结构一般是金属或高质金属,这与那些知名的经久耐用的设计是一样的。但是也有一些特例,在下文中会有其相关的注释。

Konica Hexanon AR镜头(K/AR mount)适用于TC-XAuto-Reflex机身(?)。老一些的Konica F口镜头如果不使用转接环便不能与后来的Konica机身匹配,所以这些镜头没有列入下面的列表。在这些年中镜头始终在进步,那些在光圈环与调焦环之间刷了一圈铬漆的最早的镜头,似乎并不能与后来的多层镀膜镜头匹敌,光圈环也不能锁入“EE”(“AE”即自动曝光量控制)档。自从20世纪70年代,HEXANON镜头放弃了铬环的设计,增加了EE锁定光圈功能。大约在1973年,镜头上原来金属调焦环变成了覆盖橡胶的、小方块图案的样子,镜片也应用了多层镀膜技术(HANA注:似乎在HEXANON是不是MC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猜测和争议)。然后在1978年,“EE”设定变成了“AE”(机能方面二者没有任何改变)。在非常后期的产品中,少量镜头带上了“UC”的字样,代表“超轻巧”、“超近摄”和“超级镀膜”,而且也名副其实地进行了相应的革新。下面将要列出一个相当全面的清单,归纳了Konica为其机身设计的镜头群。而且还加了一些关于设计、结构、以及功能方面的资料,还有一些对于我用过的镜头的个人见解。

关于多层镀膜:据我所知,所有Hexanon/Hexar镜头基本上都是多层镀膜的。多层镀膜技术为光学镜片带来许多优点,包括更好的色彩忠实度,耀光控制,以及成像的锐利度。早一些的Konica镜头采用了一种淡黄色的镀膜。这似乎是传承自Konica50年代开发的应用于旁轴机镜头的一种“硬琥珀”镀膜技术,当时黑白胶片是主角。后来的HexanonHexar呈现一种紫//绿色的镀膜。这种后期的镀膜技术更加适用于新潮的彩色胶片,尤其是那些对于镜头的色彩表现力要求十分苛刻滑动胶片(?负片?)。

注:一些在1965年与Auto-Reflex一同发售的镜头,安装在后来的机身上时不能够正确传达最大光圈值。使用这些镜头是很不寻常的事情,不过如果你确实想这么做,委托Konica的客服是比较简单的办法(在60年代后期,工厂提供免费的改口服务)。但是,考虑到这些镜头的珍稀性,未经过改口的镜头(尤其是那些50-52mm焦距以外的镜头)将在未来具有更多的收藏价值。在下面的列表中,你也可以找到一些主要的镜头配件,列在微距镜头之后。

注:星号***所标注的是我所拥有和使用的镜头。斜体字代表我个人所喜爱的。在最底下还列出了我正在寻找的一些镜头。如果你手里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希望出售,请通过email与我联系。本文的信息收集自很多渠道,如果你有什么能够补充,我将万分感谢!

超广角镜头:
15mm f2.8鱼眼(全幅):
最近拍摄6英寸;内藏遮光筒、滤镜;稀有。 重:13.9盎司(HANA注:1盎司=28.35克)。结构:710枚。
15mm UC f2.8-超广角(鱼眼
内藏遮光筒、滤镜。最近拍摄距离5.9英寸。结构69枚。重量:14.1盎司。非常稀有。
21mmf4
77mm
滤镜口径,使用一种形状奇特的80mm卡口式遮光筒。重量:12盎司。结构:711枚。
21mm f2.8**
更稀有的晚期版本的超广角镜头。55mm滤镜口径。重量:7.6盎司。结构89枚。很有趣的一枚镜头。
24mmf2.8**
最好的24mm之一。超级风景头。55mm滤镜口径。重量:9.9盎司。结构88枚。

广角镜头:
28mm UC f1.8
重量:13.8盎司。滤镜55mm。这个焦距上的最好的镜头之一。结构88枚,包括一枚浮动镜片设计。
28mm f2.8
没有资料。 我不相信真的存在过这样一枚镜头。可是我却看到它被列在许多列表中,而没有任何附带的注释。(HANA注:Konica确实是为LeicaM口旁轴机身生产过28/2.8。)
28mm f3.5**
这枚镜头至少存在五六种版本。结构:77枚。重7.4盎司,55mm滤镜。
28mm f3.5Hexar
重量:6.2盎司。55mm滤镜。结构:55枚。带有“Hexar”标志的版本是Konica后期产品中的入门级镜头(?)。
28mm f3.5 ARP
这是一款纯手动预设镜头,光圈:F3.5-22。结构:67枚。58mm滤镜。重量:270克。
35mm f2**
可以与其他厂家的产品相媲美或更出色。重量:11.3盎司。55mm滤镜。 结构79枚。
35mmf2.8**
重量8.5盎司。很棒的镜头。结构:56枚。 55mm滤镜。
35mm f2.8 ARP
一款早期的手动预设镜头。 光圈F2.8-22 56枚。 重量235克。55mm滤镜。
------------------------------------------------------------
标准镜头:
40mm f1.8**
为后期电子单反机身设计的镜头。其往往被称作“有史以来设计出来的最锐利的35mm相机镜头”。55mm滤镜。比大多数“标准”镜头稍微广一点的视角,实际焦距43mm。超轻超小的镜身。经常被用来替代50mm或者35mm焦距的镜头。
50mm f1.4-22**
晚期的版本。重9.3盎司。55mm滤镜。结构:67枚。
50mm f1.4-16**(带半档光圈设置)
重量:10.2盎司,相同的光学结构。特别适合拍摄滑片(?负片?)等对曝光要求严格的摄影需要。我很喜欢早期的50/1.4因为这个半档光圈设置。当然,应用在AE/EE档也一样,而且后期的没有半档光圈的镜头也可以小心地强制光圈环停留在两档之间。
50mm f1.7**
本来是作为一款用来匹配TC机身的低档镜头来设计的,1976年面世。到目前也仍旧很容易买到。但是它真的是一款顶级表现的镜头,锐度仅次于40/1.8高居第二。重量:7.4盎司,滤镜口径55mm。结构:5群,6枚。早期的50/1.7的光学结构是56枚(HANA注:估计这里作者有笔误,他大概想说的是“早期的50/1.7具有不同的结构”。这里按照原文翻译。),重量上也比后期产品重一点点,8.5盎司。
50mm f1.8**
近年来的低价格的50mm产品。尽管它采用了许多复合材料和塑料,和其他的Hexanon镜头一样,做工仍旧是非常好的。重量:4.9盎司。55mm滤镜。结构5群,6枚。
50mm f2
我很确定这枚镜头不在K/AR口镜头群中存在。但是却看见过它被列入了一些镜头名单之中。顺便说一句,我确实也拥有F接口的Hexanon 50/2 结构:79枚。
52mm f1.8**
早期的Konica标准镜头之一,经常可以与老的Konica SLR一起入手。有全黑和铬环两种版本。一枚好镜头。
57mm f1.2**
有人说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1.2 重量:16.2盎司。 滤镜口径:62mm 稀有,尤其是具有橡胶调焦环的后期版本。早期版本是全黑的带有金属调焦环。最早期的版本有一个镀铬光圈环。结构:67枚。
57mm f1.4**
表现很好的标头。结构56枚。重量290克。最近拍摄1.5英尺。
58mm f1.2
是的,我没有写错,非常稀有。Konica高速镜头中的最早期的版本,仅仅比后期的版本焦距长一点点。差别也许仅仅在于标签而已。结构应该是一样的或者非常类似。

短望远镜头:
85mm f1.8**
有史以来最好的人像之一。虚化非常漂亮。稍微收缩光圈以后会变得非常锐利。在21世纪仍旧十分具有竞争力。重量:13.8盎司。大多数采用55mm口径的滤镜,特别早期的版本采用58mm滤镜。结构:56枚。
100mm f2.8**
也是一枚很好的人像头。100mm好像在超级85mm与卓越135mm的光芒中显得有些失色。重量:10.2盎司。55mm滤镜。结构45枚。
135mm f2.5**
这枚镜头比传统的f2.837%,现在似乎比较稀有了。重:22.9盎司。滤镜口径:62mm。对于这枚镜头的批评主要是在于逆光时有太多的耀斑,其实这都怨内藏型遮光筒。这枚镜头在使用更大的螺口遮光筒以后表现相当好。结构:44枚。
135mm f3.2**
很多人认为这是最锐利的一枚Konica 135 使用55mm滤镜。重量13.8盎司。除了特别早期的版本,一般都具备内藏型遮光筒。
135mm f3.5**
重量11.1盎司。55mm滤镜。结构44枚。 最近可牌3英尺。这枚镜头还有一个后期的Hexar廉价版本。
135mm f3.5 ARP
手动预设镜头,带有F3.5-22的光圈。重量11.1盎司,使用55mm滤镜。结构44枚,与后期自动版本结构相同。

望远镜头:
200mm f3.5**
很好的一枚镜头,现在开始不太好找了。使用67mm滤镜。内藏型遮光筒,但是我建议最好使用一个深形的螺口遮光筒。结构是45枚。重量855克(31盎司)。它很重!Konica真的应该设计一个三脚座。(HANA注:我不认为855g的镜头有必要使用三脚,如果你拿得足够稳。也许是HANA力气比较大^o^。)
200mmf3.5 ARP
手动预设镜头,带有F3.5-22的光圈。使用67mm滤镜和螺口遮光筒。 结构是55枚。重870克。最近可拍8英尺。
200mmf4
18.2盎司,使用55mm滤镜。我没用过,有人说它表现“非常好,可以媲美Hexanon 200/3.5”,也有人说“表现不怎么样”。这个是后期的镜头,更轻更小。结构是55枚。
200mmf4 Hexar**
重量:18.2盎司。 55mm滤镜。 一枚很一般的镜头。有点大和重。在制造阶段,HexarKonica的入门级品牌。现在却变成了他们的豪华品牌!结构是55枚。带有内藏型遮光筒。这枚镜头的表现是“OK”,不是卓越级别的。
200mm f5.6 ARP
手动预设镜头,带有F5.6-22光圈。使用46mm滤镜,跟一个可以拽出来的折光同。结构是56枚。重量335克。极端稀有,不过其他ARP镜头也是这种情况。
300mm f4.5**
34盎司。滤镜口径72mm。很棒的镜头。与其他品牌的300相比毫不逊色。因为对焦点幅度大,这枚镜头用起来速度会比较慢。对于快速移动的目标,练就预估焦技术是很重要的!三脚座是基本配置,不过它的三脚座很容易取下所以经常丢失。使用增倍镜的时候要千万小心(1.5x表现不错,后面会讲)。对于这类比较重的镜头,一台比较重的机身可以平衡三脚座前后的力矩。这枚镜头最近拍摄距离比较远,所以一套自动延长筒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结构:5组,8枚。
300mmf6.3
一个慢速的好镜头。仅长200mm,在300mm镜头中算是相当的轻量,仅重19.8盎司。55mm滤镜。结构:59枚,包括一枚浮动镜片。 非常稀有,但是浮动镜片很容易损坏。


超望远镜头:
400mm f4.5-32*** ARM
稀有的手动预设镜头。使用特别的薄型55mm嵌入式滤镜。结构:44枚。
400mm f4.5-45
这种镜头的第二代产品。结构:44枚。重5.3磅。长13.9英寸,使用55mm嵌入式滤镜。400mmUC f5.6
重量:3.5磅。 使用67mm滤镜。 Konica最大的全自动镜头。结构:59枚。最近拍摄距离25英尺。非常稀有。
800mm f8 ARM
使用55mm嵌入式滤镜。 最近拍摄距离65.6英尺。光圈F8-45。重12.3磅。极其稀有。结构12枚(HANA注:这不就是普通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结构嘛!)
1000mm f8 ARM
手动预设镜头。使用67mm嵌入式滤镜。最近拍摄距离91英尺。非常稀有。
1000mm f8 ARM
手动预设镜头,使用55mm嵌入式滤镜。 重量19.7磅。最近拍摄距离82英尺。67枚。非常稀有。
2000mm f11 ARM –Filter-Controlled light intake mechanism(滤镜控制型入光机构)
重量25+磅。使用55mm嵌入式滤镜。89枚。 极其稀有。

微距镜头:
55mm f3.5 MACRO***
12的放大倍率,可以当作普通镜头在无限远对焦。要想获得等倍成像只需要增加一个巧妙的延长筒。这个延长筒可以提供AE控制,并且提供一个二级光圈用来修正过度延长所带来的光圈数值误差。重量:10.2盎司。滤镜口径55mm。结构34枚。既可以作为微距镜头,又可以当作标头使用,尽管当作标头时速度会有些慢。前玉深陷的设计还可以起到一部分遮光筒的作用。(HANA注:我觉得对于大部分4/3的用户来说,50mm的焦距仅有F3.5的最大光圈,这样的参数如果当作标头的话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的。4/3需要的就是尽可能大的光圈,以弥补小CCD的虚化不足的劣势。还是纯粹作微距头吧。)
105mmf4 MACRO
专门为皮腔设计,不具备调焦机构,使用时需要接一个可分离的无调焦环结构的皮腔。重量:8.1盎司。55mm滤镜。结构34枚。
Auto Helicoid
(自动调焦环机构)
并不包含任何光学镜片,基本上就是一个可变延长筒。除105mm镜头之外,其他微距镜头或者普通镜头装上它以后也能有很好表现。但是它不能实现镜头机构联动(这点不像55/3.5的专用延长筒可以很聪明地形成一个二级镜头,修正光圈数值)。
各种延长筒
Konica仅仅提供过全手动的延长筒,为了更方便地实现近接或微距摄影,你可以尝试买一些第三方厂家的延长筒,比如Vivitar
Bellows 2 AR(手动皮腔2
这是第一款K/AR口的微距专用皮腔,手动操作。它很小巧,具有2条银色导轨。支持Auto-Ring以及Slide Copier 1等部件。
Bellows 3 AR(手动皮腔3
这是后期的K/AR口皮腔,带一根黑色导轨,手动操作,并不像前者那样小巧,但是皮腔收起之后能够很好地保护软皮部。这台皮腔上搭载有Konica微距调焦导轨(在这里是标准配置)。也可以加上Auto-Ring进行简单地镜头调节(但不是AE/EE,尽管有点像)。它也支持Konica Slide Copier 2
AutoBellows AR
Bellows 3一起问世,但是它具有内藏Auto-Ring功能。无论Bellows 3还是Autobellows上都有一点很失败的设计,在垂直滑环之间采用了尼龙套管。如果你想得到如何更换尼龙套管的方法,请给我发e-mail

变焦镜头
作为一种普遍现象,Konica的变焦镜头变成了生产这些镜头的年份的代表,性能方面普遍要低于那些原来的相同焦距范围的镜头。
35-70mm f3.5 Zoom
重量16.6盎司。 55mm滤镜。结构:88枚。
35-70mm f3.5-4.5 Zoom***
晚期的版本,轻量,很不错的塑料外构,88枚,55mm滤镜。
35-100mm f2.8 焦点变动型
高速变焦头的早期设计,个体很大。重量38.4盎司。使用82mm滤镜,很稀有。结构:1015枚。焦点变动的设计需要在变焦以后重新调焦。早期的设计意味着该镜头具有一定的收差与畸变,但是它是最具创新精神、最有趣的一款Hexanon镜头,这是我的观点。
45-100mm f3.5 Zoom
重量:20.1盎司, 55mm滤镜。结构1011枚。
47-100mm f3.5 Zoom AR-H
一款早期的,全自动变焦头。重量:450g。使用52mm滤镜。结构:813枚。特别为独一无二的Konica Auto-Reflex半幅单反设计。
28-135mm f4
重量:28.4盎司,使用67mm滤镜。结构:1218枚。最近拍摄距离1.62英尺在28mm焦距;5英尺在135mm焦距。
65-135mm f4 Zoom
最好的Konica中焦变焦镜头。结构:913枚。重量:21.2盎司。55mm滤镜。
70-150mm f4 Zoom
重量17.6盎司,使用55mm滤镜。
80-200mm f3.5 Zoom***
使用67mm滤镜。结构:1017枚。 1.2kg。这是我的最早的35mm镜头之一,它很大很重,但是在当时是一只表现很好的变焦头。自带的三脚座设计很不错,既可以帮你分担重量,也可以提高拍摄的锐度。所有这种体重的变焦头都应该带三脚座,我觉得。
80-200mm f4 Zoom
29.3盎司使用62mm滤镜。有一点点逆光耀斑问题。结构1014枚。
80-200mm f4 Zoom***
比较新的“一触即发”型变焦。重量20.7盎司。比早期的产品小得多。滤镜口径55mm。结构912枚。
80-200mm f4 UC Zoom
Konica在这个焦段上的一款更小巧、更轻量的镜头。重量18.8盎司。最近拍摄距离3.6英尺。结构:79枚。滤镜:55mm
70-230mm f4.5 Zoom ARP
手动预设变焦镜头。结构:813枚。使用67mm滤镜,重1.3kg
58-400mm f4 Zoom ARP
一款早期、巨大、笨重的手动镜头。 4.3kg。使用55mm嵌入式滤镜。914枚。 现在已经非常稀有。光圈范围F4-32。最近拍摄距离16英尺。


增倍镜
Teleconverter AR 2X
Konica2倍增倍镜。56枚结构。这也许是可以找到的最好的K/AR2X增倍镜了。记住,2X增倍镜无论装在什么镜头上,都等于损失了整整两档光圈,这会严重拖慢曝光速度。光学上,估计会因为Hexanon2X产生20%-30%的画质损失;而第三方的2X产品大约会产生25-40%的损失。

但是,个人还是相信最好的Hexanon用增倍镜还是KironVivitarSoligor产的1.5X(其实是其中一家生产的,只不过挂了3个品牌而已)。依我看,1.5X带来的画质损失最小,特别是在搭配200/3.5300/4.5Hexanon的时候,估计也就损失10-15%的样子。Kiron/Vivitar/Soligor1.5X似乎不如其他各个厂家的2X增倍镜容易找到,不过1.5X还是可以用25美元买到的。



***全文完***

发表于 2008-5-31 23:22:17 |
我越来越崇拜你了。
好好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23:43:34 |
原帖由 NickCui 于 2008-5-31 23:22 发表
我越来越崇拜你了。
好好学习。


不要了,原文又不是我写的,哈哈。

我这是自我毒害,目前已经攒了好多Konica Hexanon了。
这个系列的镜头价格很低,质量很好,所以我很喜欢。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5-31 23:47:07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6-1 05:08:54 |
很不错,有没有这个头和 Zeiss planar T* 系列的比较文献?

[ 本帖最后由 way2006 于 2008-6-1 05:1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9:11:12 |
原帖由 way2006 于 2008-6-1 05:08 发表
很不错,有没有这个头和 Zeiss planar T* 系列的比较文献?


你要拿这个和CarlZeiss比啊?

具体的比较文献恐怕没有,毕竟不是同一档次的东西,比较起来没太大意义。

就我自己的使用感受来说,Hexanon镜头整体上是比较锐的,但是色彩上应该是没办法和Contax相比的。

我个人就只有一枚AEG版本的D25/2.8,另外还有一枚跟CZ有关的镜头是Rollei CZ HFT50/1.4,
看光圈片形状判断大概是MMG时代的东西,但镀膜就不是T*了。

因为用CZ不多,也说不太好。
大致上Hexanon的色彩比较淡,偏灰。CZ颜色浓重油润,立体感强。
有人说Leica也淡,Hexanon是冲Leica的方向去的。
但是Lecia的那种质感、纯朴感、稳重感,是Hexanon完全无法比拟的。

玩Hexanon必须考虑到其低价、高质的特点。而且装在Olympus或者Canon的数码单反机身上不需要使用转接环。
这是很大的优点,所以我才看重这个系列。

F口的CarlZeiss如何,我没用过不加评论。只不过从血统来看,当然还是CY口AEG MMG的更纯正了,更能代表T*的表现。
发表于 2008-6-1 12:48:32 |
谢谢!

大概看了下这个系列的镜头,的确价格很诱人

可惜我没有C和O的数码。。。 有些老的俄头也不错,最近感兴趣中。。。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