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
- 好友
- 卖家信用

- 买家信用

- 注册时间
- 2010-9-30
- 在线时间
- 小时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本帖最后由 生于0923 于 2011-2-3 16:06 编辑
不知不觉地,就又过年喽。也不知不觉地,觉着这节过着越来越没劲啦。
生活水平提高了,老早前过年才有的稀罕物,现在很多都成了日常的平常物。
算了,这些浮云不是重点,[团圆]才是过年的精神意义。
想想过年,怎么都觉着,小时候过得年,那真是给力,无论干什么,感觉都是超好,真正有过年的感觉。
谈到童年了,就随便回忆一下吧。稍微有点血型和暴力,顶贴的亲们,稍微微谅解一下。
一口气说不完等我慢慢来,先列个提纲。
1,砸鞭炮
这项活动,绝对是我的大爱。大概7,8的时候,年刚过好,大年初一的早晨5,6点钟就爬起来,
满楼区的转,到处在鞭炮的红纸灰堆翻来翻去,专找那些没爆的炮,小鞭炮,大红炮,震天雷,
二踢脚,全收。大的炮,扒光,火药用小瓶收集。记得有一次,用的是玻璃药瓶收集满火药,
然后,火柴点燃,当烟花,虽然烟多了点,由于瓶口有点窄,结果爆开了,棉衣上就跟散弹枪
打得一样,幸好没打到脸上,现在想想,冷汗+++。切勿模仿,有毁容风险。
说重点了,那些小不点的鞭炮,好东西!!虽然,点不响了,还有方法。工具:钉钉子的锤头。
操作手顺:找个水泥地,放好小炮,气韵丹田,用力砸下。这个最大的魅力在于,不知道砸第几次才响.
一旦响了,声响一般都很大.又惊险,又刺激.
你就玩吧,一玩就上瘾。
需要注意的是,锤头使用前,千万要检查好,头部的牢固程度.万一,用力挥下的过程中,
锤头飞出,误伤了围观的小朋友们,那就会很惨乃至非常惨.
2,秒冻舌
此项活动很危险,以身试法,我看就不必了。
小时候生活在极寒之地,春节前后,外边温度都在零下20度以下,-40度的时候也有,
冬天小卖部门口都堆着雪糕冰棍什么的,绝对节省电力,环保,一个个冻得,都可以当板砖用。
小时候,物理知识贫乏,还没有冷冻的概念。直到有一天,也是过春节时,
应该是捡鞭炮的时候把,看到某个楼后面的铁皮排水管道,在高冷的作用下,
被冻得亮晶晶,在阳光的照耀下,白灿灿的,特别的好看,走近前,哈口气,
铁皮上立刻出现水汽结晶的薄层,对小孩子来说,挺好玩。
哈了好半天气,
不自觉地挑战了一下更高难度的。小舌头直接就冲向铁皮,然后,接触上,
然后,瞬间的凉意,瞬间麻木,然后,想抽回,舌头没回来,再抽,还是回不来。
结结实实的粘在铁皮上,其实什么感觉也没有,舌头表层已经冻结,并且麻木。
应该,和502胶水把两根手指粘住,是类似的感觉。
后来,多次试图将舌头抽回,都不行。
从此,对此物理现象无师自通,再后来在物理方面竟然成了上流高手。
3,炸铁罐
这个是春节的定番项目。相信那个年代,全国都流行这个游戏把。
玩法就是,找铁皮的罐头盒,开口的朝下放置,里面放上鞭炮,根据鞭炮的威力,
看看铁罐可以炸多高,我记得我看过的最高记录是4层楼左右的高度。
当然,也试过玻璃瓶,那效果真叫过瘾,危险性太高不提倡。在北方的兄弟们,
可以炸雪,弄个雪堆,掏个洞,跟埋地雷一样,放入鞭炮,越大越好,爆开后,
雪粒四散的场景,真叫美。还有就是炸树枝,将鞭炮绑在小树枝上,看着小树枝被炸断,
很有成就感。现在被抓到,可能罚款,而且影响文明建设,还是别干了。
还有,一种危险性200%的玩法,就是放在手掌上,看着它爆炸,手掌一团焦黑,
我看这种玩法,在经济建设的精神指导下,应该失传了。
4,打气枪
回忆到现在,有点冷汗,我的童年危险性还是挺高的。
小孩子尤其是小男孩都喜欢玩枪,相信包括在内的很多人,都有过成为神枪手的梦吧。
那时候,隔壁邻居家有把气枪,那家的淘气孩子比我大几岁,天天拿着气枪打麻雀,
枪法确实不错的样子。有一次,他说自己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并主动要求示范,当时,
几个淘气孩子都坐在楼后的墙根,那孩子一个人咚咚咚跑到对面楼的四楼过道的窗户旁,
拿着气枪开始瞄,很明显是冲我们瞄,很明显当时没什么危险意识,傻呵呵的看着他瞄
,还招手,哎,傻孩子们。
只听砰的一声闷响,子弹飞出来,这回子弹没有飞一会,直接打到我的棉鞋头下面的底子上。
那时候,穿的棉鞋底子很厚,有2-3CM把,就看鞋头前方有个气枪子弹的小洞。
后来,他号称就是瞄着我鞋底打的。现在想想,一身冷汗阿,万一他是瞄着别处,恰好打到鞋上,
万一不幸恰好打到脑瓜子上。。。
5,抓麻雀
这个很有意思。一到冬天小树林的地面上都积了厚厚松松的一层雪,经常可以看到麻雀,
野猫,甚至黄鼠狼的脚印子。这里可是天然的游乐场,活动之一就抓麻雀。
先弄一个树枝或竹子编织的筐,一般是那种装大白菜用的,里面可以坐上2个淘气孩子的大筐。
找根小细棍,绑上长长的细线。筐放在麻雀脚印很多的雪地上,用细棍支起一头,
线拉的远远的,筐下面洒上,米粒,小米,包米茬子什么的,然后,躲到树后面或者雪堆后。
剩下就等雀入筐,拉倒细棍,大获全胜。
一般都是,等一会儿,没见麻雀,小孩子们就开始玩别的,把捉雀这是给忘干净拉。
第二天,再一看,筐还是屹立不倒,饵一粒不剩。反正,我参与过的活动中,一次未成。
捉麻雀干什么呢,没啥用。重在参与,活动本身很重要。
6,厚红包
红包这东西对小孩子简直有太大的诱惑力。高兴归高兴,到头来,有多少能进自己的小包?
那时候,一过年就盼着父母的亲戚朋友来串门,只要上门,拿红包,哗哗的往自己手里来啊。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家里亲戚开始流行送[厚]红包,刚开始还是[万元户]的时代,
各家各户普遍钞票数额少,只能说数额少,钱还是挺值钱滴。5分还是1角一个奶油冰棍来着,
记不清了。
所谓厚红包,就是,一个红包递过来,拿到手里一感觉,老厚了,里面是整齐一堆,爽,愉悦。
拆开一看,确实是一厚打,全是1角的,100张崭新。数额虽少,过瘾阿。
不过,也就拿在手里玩几天,后面,父母就以帮我存下来为由,
[代为]保管。估计这样受害儿童不少把!!
在后来,钱多了,就逐渐升级,2角一打,5角一打,1块一打。10块一打的没赶上,
有收到的,让我见识一下哈。
7,年夜饺
想想小时候的年夜饭,那感觉绝对超过现在高级饭馆的山珍海味。年夜饭后,我家的传统,
看春晚包饺子,开始我是只管吃,再大一点,被我那个全省优秀教师的母亲的专业教育策略,
也可以说是诡计,使我迅速成长为包饺能手,并以此为荣。我包的饺子,皮多馅少,
200米防水,绝对保质量,外形好。可惜,我还是先吃,母亲包的皮薄陷涨的,
真好吃,想想口水就流。我们这边的习惯就是,12点一过,马上放鞭炮,然后,
一定要吃水饺子。对我来说,是爱吃呢,爱吃呢,还是爱吃呢,单选绝对不行,
绝对要全选,爱吃度*3。
最狠的时候,据传闻,我吃着吃着睡着了,嘴上还有一半的饺子没塞进去.打住了,丑事不提了.
8,走亲戚
这个差事小时候也很喜欢干,既然不上门给我红包,我就主动上门去抢喽.当然,刚开始,
大清早过去,亲戚家还会准备很多好吃好喝,我是财物双收.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大年夜打麻将赌博了,搞的几个亲戚多数都是通宵麻将,
年初一去串门,人家才睡,如入空城,也就只能混个红包了,哎.赌博害人不浅.
9,等送礼
干部子弟家庭,这事常有.过年的时候,下属阿关系户什么的,甚至,外面来的贩卖水果的,为了让单位大规模购买水果,都得来送礼.那时候,送的简单,也就是烟酒糖茶一类.贩水果的,基本都是几大筐的水果往家里塞,基本是,只能吃掉一小部分,大部分烂掉,归还大地.初一初二开始,基本出不了门,同时接待2,3批上门的情况也有.客人走后,一个一个礼品开始翻,那叫开心.记得有一次,科室里刚进来一人,上门来,手里啥也没拿,还以为稀有品种,结果,临走,突然从口袋里,拎出两大瓶雀巢营养果汁,佩服,这衣兜够大.这么多礼物堆在家里,过年期间可先不着了,这翻翻,那翻翻,能偷吃的就偷吃,比如麦乳精..现在,退下来的老干部们,想想当年的热闹场景,不知是何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