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uirang
收起左侧

李白四川口音?粤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1 16: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yuirang 发表于 2024-10-11 16:12
偏偏李白还生于口音独特的四川?

太白籍贯四川,和四川却没有多大的交集。
和四川有交集的,却是李白的小弟杜甫。
万年在成都终老,盖有杜甫草堂,是成都类似武侯祠一样的重要景点。

杜甫草堂里,曾写下高中语文书人人都倒背如流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而我更喜欢李白的梦别天姥吟留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7: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yuirang 发表于 2024-10-11 16:11
要知道唐朝官方语言就是粤语?

你作为一个北方人,都不知道广东人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南方才是正统古汉语的延续,只是粤人忘了吴人才是南方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和正统。
这里边多多少少有嫌弃现在北京话的意思。
老实讲,很多片子(动漫)的配音演员一股京腔,听着真的头皮发麻。
(很多电影和配音演员学校在北京,或者优先录取普通话更标准的北京人的缘故吧)

听到浓重的后鼻音,南方人真的严重过敏,普遍偏见上认为,这本不是古汉语里的东西,
只是某地方言特色,被少数民族统治后带来的民族语言的元素。
硬塞进普通话里,不应该啊,黄河往南估计没有一个语文老师会照这种浓厚的后鼻音去教学生。

浓厚后鼻音✖
儿化音
卷舌音○⇒南方没有卷舌音,但是这个因为普及了普通话的原因,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很多人可能张口就是南方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1 1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惊涛拍岸 发表于 2024-10-11 16:43
古时岭南会官话的很少,
秦代时就有岭南入京的官员,因为说话让秦始皇会错意而被斩杀,
唐代岭南在文献里 ...

唐朝人的“普通话”被称为“洛阳读书音”和今天的闽南语很接近。
也就是说,如果闽南人穿越回唐朝,能和唐朝人对话,而其他省份的人穿越回唐朝,则会像今天听闽南语一样,鸡同鸭讲,完全不知所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7: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yuirang 发表于 2024-10-11 17:03
唐朝人的“普通话”被称为“洛阳读书音”和今天的闽南语很接近。也就是说,如果闽南人穿越回唐朝,能和唐 ...

汉文化的中心,很少便宜到闽越,只是慢慢的受吴越文化影响才传播过去
你说的这些,不过是南方嫌弃北普的情绪反应而已。

在南方en和eng,in和ing没有任何区别,而在北京话里区别就极大。
看一个唐代的片子,演长安城百姓的演员们一口北普后鼻音,甚至儿化音,
马上感觉严重脱离历史现实,好歹多上些秦腔的好伐,
别明显东北方向的因素,硬塞到西北风里。

就跟现在动漫,一堆都在杭州做的,片子场景好多都是杭城,
配音演员张嘴就是京腔,而不是越腔。
我这种文化细节上比较较真的人,真的就像洁癖一样不适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7: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yuirang 发表于 2024-10-11 17:03
唐朝人的“普通话”被称为“洛阳读书音”和今天的闽南语很接近。也就是说,如果闽南人穿越回唐朝,能和唐 ...

洛阳个毛,洛阳只是北朝的代表,而隋唐皇室虽是鲜卑血统,
文化上却倚重南朝,金陵雅音的排序和重要度,在洛阳音之前,
只是东都西都在唐代最后辉煌了一代,也有近水楼台的味道。

唐后两都废,再不为大一统之都(顶多五代十国割据政权),
取而代之的是汴梁和临安的一朝,和南北两京为主的新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7: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惊涛拍岸 于 2024-10-11 17:20 编辑
yuirang 发表于 2024-10-11 17:03
唐朝人的“普通话”被称为“洛阳读书音”和今天的闽南语很接近。也就是说,如果闽南人穿越回唐朝,能和唐 ...

闽南漳州,这个又是历史文化的问题,那不是洛阳,而是信阳。
开漳圣王陈元光父亲为首,在唐皇命令下去漳州开荒,教化当地蛮夷。
而陈元光这一批军人,是河南靠近江苏安徽山东的,信阳固始的子弟兵。

这批人去了漳州,就在当地落户。
虽然刚开始一波三折,后来当地人慢慢臣服和归顺,
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当地土著纷纷跟随陈元光姓陈,
这是陈姓成为南方第一大姓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南方陈,很多不是商代贵族陈分支下的那一支,
好多都是半路姓陈的。

而漳州,则是闽南文化的大本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yuirang 发表于 2024-10-11 17:03
唐朝人的“普通话”被称为“洛阳读书音”和今天的闽南语很接近。也就是说,如果闽南人穿越回唐朝,能和唐 ...

鸡同鸭讲?
告诉你,南方一个县就可能有几种方言互相完全听不懂,不仅仅只是鸡同鸭讲的问题。

一个地级市不知道多少种方言,不少市区是方言孤岛,其他地方根本同不懂。
我们当地高中的招生范围还算幸运,仅仅只是两个方言族群为对象。
同为吴语,一个族群是苏嘉沪小片,一个族群是毗陵小片,互通性超低,
仔细学习仔细听的话,慢慢能听懂一部分,因为苏嘉呼小片语言为当地主要语言,
所以毗陵小片的基本也会说一些,反之我们苏嘉沪小片的没几个懂他们语言的,
接触三年,能听懂一部分。
旁边的地级市市区方言,是完全的方言孤岛,没人听得懂,分类上不属于吴语,也不属于淮语。
只能按历史分析,说是极其复杂,我们都当是蒙古语……
22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