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登录
小春网 返回首页

lai4444的个人空间 https://www.incnjp.com/?5668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坏新闻:8品牌月饼包装含“禁用塑化剂”

已有 358 次阅读2013-9-17 19:35 |系统分类:转载| 塑化剂, 包装

《坏新闻》是一个发现、陈列、批评中文媒体报道失范的栏目。可以做到、应该做到而未做到的,没有认真核实、小心求证的、误导读者、扭曲真相的,媒体越界、伤害个体的,即为坏新闻。

坏新闻第三期

原文:

《第三方送检,8品牌月饼托含塑化剂》

是的,你没看错,月饼托,就是那个装月饼的塑料托,一家媒体在中秋节前,买了些月饼,然后把它们的塑料托送去检验是否含有塑化剂。月饼呢?没检,或者检了后却没说。

古有买椟还珠,今有买饼检托。而这个检托新闻被当做食品安全新闻得到了海量传播,以至于很多人开始担心起吃月饼是否安全的,在很多的转载或跟进报道中,把可能致癌写进了标题。

坏处:屏蔽关键事实、误导公众。

在坏新闻看来,该新闻也有其一定价值,但同时也是一条遮蔽关键事实、误导公众的坏新闻。

该报道称,自己买了广州酒家、香港媒体等八个品牌的月饼,送至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重金属、防腐剂含量以及月饼托中塑化剂(DEHP、DBP)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月饼托中全部检出塑化剂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和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DEHP含量为18.5mg/kg,DBP含量高达12.0mg/kg。

报道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指出了月饼托含DEHP和DBP违反国家标准,因为国标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明确规定,DEHP和DBP“仅用于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的材料”。虽然对于脂肪性食品没有明确定义,但月饼属于脂肪性食品应无可争议(广东惠州质监局最初接受采访质疑月饼是否脂肪性食品,有点搞笑了)。

如果其检测样本真实、方法科学、结果可靠,那么《消费者报道》指出的问题就是确实存在的,需要厂家和监管部门重视。

但同时,这也是条坏新闻,因为它只检月饼托而不检月饼;只说月饼托含塑化剂,不说其材质,也不说塑化剂可能的来源;只说塑化剂有害,而不说塑化剂含量及标准。

坏处1:只说检出塑化剂,不提塑化剂的含量和实际可能造成的影响。

报道称月饼属于油脂性食品,月饼托中的增塑剂很有可能会溶于月饼的油脂中,从而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塑化剂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荷尔蒙,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增塑剂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儿童性早熟等。

月饼托DEHP含量最高者为18.5mg/kg,DBP含量最高者为12.0mg/kg,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按照《消费者报道》给的数据,以DEHP含量最高的18.5mg/kg为例,一公斤月饼托含DEHP18.5毫克,一个月饼托一般在10克左右,咱们就算它高端大气底盘沉,20克好了,一个月饼托最多也就含DEHP0.37毫克。

我们假设,月饼托里这0.37毫克全部析出并滴水不漏颗粒归仓被月饼吸收。月饼一个100克左右,那DEHP的含量就是3.7毫克/公斤(实际上没有可能达到)。 在国标GB 9685-2008有对迁移量的规定,DEHP迁移限量为1.5mg/kg,DBP迁移限量为0.3mg/kg。当然,月饼属于脂肪性食品,本来月饼托中就不应使用DEHP、DBP等塑化剂,但还是可以参考这个迁移限量,因为禁用于脂肪性食品本来就是因为其更易使塑化剂迁移出。国标定的迁移量是1.5mg/kg,卫生部规定(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DEHP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量也是1.5mg/kg。月饼里如果真能有3.7mg/Kg,那就真的是超标了,但报道未提及月饼中残留量,让人诧异。

塑化剂会不会累积呢?按照世卫组织的说法,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终身每天摄入不超过1.5毫克DEHP就是安全的。为什么说终身?因为塑化剂一般在体内停留两天,没有证据证明其会累积。关于塑化剂与健康,推荐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的文章《塑化剂,幸福的代价》。

坏处2:只送检了月饼托,却没有送检更关键的月饼食品本身。

塑化剂是从台湾起云剂事件开始名声大噪的,当时事件中台湾添加了涉案起云剂的食品中,塑化剂含量在10mg-30mg/kg之间,那你随便喝瓶饮料就超标了,那确确实实是理论上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损害,所以才会影响那么大。

去年21世纪网送检了酒鬼酒,确认其DBP含量为1.08㎎/㎏,远超卫生部0.3㎎/㎏的最大残留量规定,继而包括茅台在内的多家知名白酒都被发现存在类似问题,给整个白酒行业都带来巨大震动。

2007年,瑞士苏黎世禁售老干妈等部分亚洲食品,原因是老干妈的包装中有PVC塑料软圈垫片,导致老干妈豆豉里面的DEHP含量达到了580毫克/千克——不是0.58,不是5.8,而是580,这是标准1.5毫克/公斤的387倍。

请注意,以上三次事件都是基于食品安全,都是检测食品、饮品。而此次的月饼托事件,媒体却没有送检食品本身,而只送检了食品的包装,其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的含量也很低,低到了即便你把这个结果直接从月饼托移植到月饼身上,都远远达不到世卫、欧盟、美国等各机构规定的限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超标,但这些——报道都没提。

坏处3:不提送检月饼托的含量和检出限的关系,检出含塑化剂和超过检出限性质完全不同。

对于检测来说,都有一个检出限。打个比方,国家规定一个肉包子里细菌不能超过1万个(我瞎说的哈,随便举例),肉包子细菌检测仪检出限是10个,如果最后检测结果是1万1,超标了;检测结果是5000,达标了;检测结果是10以下,那就是未检出,具体是9还是5还是1,这仪器不知道,也不管。而你换个检出限是100的检测仪,那100以下就都算未检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张三李四王五都卖包子,其中王五做包子不洗手,一个包子细菌总数轻松破万,但是你没检他。李四稍微干净些,一个包子细菌总数几千,达标,但是,你也没检他。张三最干净,做的包子比你自己家做饭还干净,检测结果只有50,比其他的好了几十倍,但你在检测后写了篇报道:张三包子检出细菌。这报道说的是真话吗?是,确实检出了。但这报道是好新闻吗?负责任吗?

说回月饼托塑化剂事件。中国检测院综合检测中心对含油脂样品的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检出限是1.5mg/kg,不含油脂样品(液体)中的检出限为0.05mg/kg,对含油脂样品(固体)的检出限为0.2mg/kg。烟台杰科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的检出限是饮料0.05mg/kg;含油食品、复合食品1.5mg/kg。

刚才我们说过了,《消费者报道》所送检的那些月饼托对应的月饼,理论最大值的DEHP含量也只有0.037mg/kg,根本达不到检出限,只要送检,结果就是一个——未检出。实际上后来多地质检部门都检了,结果都是未检出。

月饼托里检出,月饼里未检出,这报道如果写,就要写原因,写材质,写检出限……那就成了被咬了一口的月饼——露馅了,也不会有什么传播力。呵呵。

坏处4:对塑化剂来源没有交代清楚,月饼托是pp等材质,本来不需要添加塑化剂。

再说塑化剂的来源。很多月饼的月饼托是PVC材质的,该材质一般都要添加塑化剂,塑化剂含量往往达到两成以上,2011年央视曾送检过一批月饼托,其中PVC材质的月饼托DEHP残留量最多的三种达到了每千克1227毫克,每千克1043毫克以及每千克880毫克(详细)。

而《消费者报道》选了几家牌子最响亮的月饼的托送检,最后检测出来是每公斤几毫克到十几毫克,基本不可能是PVC了,后来当地媒体报道也确认它们是PP等材质,该材质本来就不用添加塑化剂。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DEHP和DBP“仅用于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的材料”,是因为这两种塑化剂经常被添加在PVC等塑料中,以改善其塑料性能,规定了不许用于脂肪性食品和婴幼儿食品,就是不让你人工添加这两种塑化剂到相关包装材料中。

《消费者报道》送检检出的那个含量可能是人工添加的吗?如果是添加,其意义又何在呢?在不需要添加塑化剂的PP材料里添加微量塑化剂,这是脑子进水了吧?

PP、PS都是食品级的材质,可以直接接触食品,其中的微量塑化剂从哪里来呢?虽然公布的含量不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虽然自然环境中本身就存在塑化剂污染,甚至不能排除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出乌龙的可能性(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以前白酒塑化剂风波时,就有 地方出现检测值异常,最后经过复核,发现是检测本身有问题,因为塑化剂检测特别容易受本底污染),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值得相关厂商、部门研究的问题,并应当向公众公开。

但是,这些问题都不能掩盖这篇坏新闻之坏。

坏处5:引用的“专家”董金狮的权威性存在问题。

2013年5月,媒体报道了一轮超市捆菜胶带可能对身体有害的新闻,其中也提到了“使用聚氯乙烯材质做成的月饼托被质疑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月饼含油脂较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溶在油中会被迁移到月饼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7月,有媒体报道引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负责人董金狮”说法称,“近期对北京、江苏和广东地区的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月饼托等食品包材仍然有PVC材质。”

“PVC食品包装制品生产过程中必然会添加增塑剂”,董金狮介绍,“用PVC材质的月饼托装月饼,PVC中的增塑剂很有可能会溶于月饼的油脂中,从而被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董金狮7月调查了广东市场的月饼托,发现依然有PVC材质的月饼托。《消费者报道》8月送检了8款知名月饼的月饼托,不是PVC材质,采访了董金狮。但报道里完全没提PVC的事。不知道为什么。

顺便批评下各地的落地跟进报道,有的比《消费者报道》还夸张,说什么致癌,说什么喊“有毒成分”,说什么“未下架”,就不一一批评了。

本来还想说说山寨机构、野鸡协会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这个协会早就被曝光过,是董金狮在香港注册的,和他的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两位一体,前者名头大,后者来收钱。但这个事说起来更麻烦,而且和本期“坏新闻”的主旨关系不大,下次碰到更典型的案例再说吧。


悲剧

无聊

震惊

支持

不解

超赞

愤怒

高兴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账号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