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の日(せいじんのひ),日本为祝贺年满20岁的青年成人的节日。1948年由法律确定每年1月15日为成人日。2000年开始改定为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年满20岁,不仅意味着可以吸烟、喝酒,有了选举权,同时也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已经结束了受父母和大人保护的时代,作为一个独立人走向社会,新的人生即将开始。
据说,早在7世纪后半叶,古代中国为走向成年的男女举行的冠礼、及笄习俗就传入了日本,而这种形式的成年礼也一直持续到明治时期。至于今天这种形态的成人仪式,则是始于战后第二年,即1946年。当时在日本琦玉县北足立郡蕨町(今蕨市)的青年团为了让青年们能从战败的颓废中解脱出来,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祭”。蕨町的这一极具正面意义的做法,被迅速推广到全国,越二年,即1948年,在政府公布的祝日法里,干脆就把每年的1月15日定为了成人日。从2000年开始,成人日又被改定为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在这一天,日本各地会为年满20周岁的年轻人举办成人礼仪式和活动,激励年轻人认识到自己走向成人以后对社会的责任。
成人式(せいじんしき)是日本法定的全国性的大节日。成人式源于古代的元服式。7世纪后半叶,中国为男孩举行冠礼的习俗传入日本,此后古代宫廷贵族开始为成人的男女举行结发戴冠仪式。武家时代,这一仪式只限于男子,届时武士家族给男孩举行穿着元服(正式成人服装)和去发戴冠仪式。 今天的日本,成人节不分男女,只要是年满20岁的青年,都可在这天举行成人仪式。过去的成人式多在各自的家庭内部举行,后流行在市、区的公共机关、学校或工作单位集体举行,主要由地方政府或民间团体主办。举办场所包括政府公共设施、神社、纪念地甚至“迪士尼”等游乐设施,内容包括地方官员致词、名人嘉宾讲话、宣读成人誓约、到神社祈祷、赠送纪念品等程序。仪式结束后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娱活动。 当天,青年们大多穿正装出席,而身着被称为“振袖”的传统和服的女孩子们更成为会场最亮丽的风景线。青年们的父母、工作单位的上司、同事、同学和亲友都要在仪式上祝辞、赠言或赠送礼品,鼓励他们从此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女孩子们一般会穿上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和服的一种。是未婚女性们的首选礼服,根据袖子的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必入五纹;中振袖为准礼服可以入三纹或一纹;小振袖则是一般装束。长振袖的袖子长度可至脚踩,是一种较有情调的和服式样。装饰也非常华丽。振袖的带子采用袋带。打成豪华的装饰结。鞋、拎包等附属品也要求尽可能地规丽一些,青春一些。它是未婚妇女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访友等场合。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时候也越来越多。 由于一月份还比较寒冷的季节,还可以在外面加上毛茸茸的披肩让人感觉非常暖和。 男生多数会选择简单的西装,也可以选择紋付羽織袴出席。
每年这一天,看日本各地热闹的成人式,就不觉感触良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由政府主办的成人仪式上,地方首长登台讲话、开演讲会、举行派对、赠呈纪念品,仪式隆重而热闹。其实目的不外是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增强青年人的成人意识和对社会责任感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告诉即将走向成人的年轻人:从今天起,你们不仅仅拥有了吸烟、喝酒、婚娶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你们同时也拥有了神圣的选举被选举权,从此要担负起一个成年人的责任,按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做事。这样看来,成人式意义可谓重大,它为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轻人适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责任。 “冠礼”习俗本始于我国,它是由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变而来。《礼记》有云:“夫礼,始于冠。”由此,男子成丁,被以冠礼称之,此习俗一直延续到明代。与男子的冠礼相对应,女子的成年礼叫“笄礼”或“加笄”,一般在十五岁举行,盘头加簪,以表示我家有女初长成。传承至明代的冠礼、加笄仪式,让走向成年的青年人意识到责任、义务,本来很不错,但自从清王朝一纸令下,终结了汉族传承几千年的成人礼后,至今日,成人意识在国人心目中已越来越淡薄,年轻人也大都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成年,充其量偶尔父母的一句“你长大了”,才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了,但也不过仅此而已。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今天的年轻成人们缺乏责任感、缺乏社会整体意识,时时处于彷徨中,这虽然与时下的各种社会原因有关,但缺乏成人意识也是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
日本政府12月3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15年年满20岁、即达到日本法定成年年龄的人数为126万人,是这一数字20年来首次出现增长。在这126万人中,65万人为男性,61万人为女性,呈现“男多女少”的现象。自1995年以来,日本新增成年人人数逐年减少。昨日,日本全国许多地方都提前举办了成人仪式,311东日本大地震灾区的新成人们纷纷带着不幸遇难的同学的照片一同参加了成人仪式。 当然还有各种彪悍的造型让人不禁感叹日本未来真是一(yao)片(wan)光(dan)明(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