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14时32分,河南淅川陶岔渠首闸门升起,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终于正式供水。 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现场,一只萌萌的大黄鸭缓缓进入水中。这是几个意思。 原来,大黄鸭是用来测量水速的。大黄鸭”身上配有GPRS和摄像头等设备,工作人员称可以大概估算出水流的速度。 这么萌的办法也想得出,也是蛮拼的嘛。此事一出,不少网友纷纷忍不住吐槽:“难道专家以为不刮风么?”“农耕时代的专家。”“老百姓撒把米糠就比它准得多。”“我也是醉了,好高端。”当然也有一些支持的声音:“有时简单东西不一定都差。它起到一个大概判断作用,至于更精确的测量还是靠科学手段来判定。” 据现场工作人员预计,按照目前的速度,丹江水15天左右将达到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03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14年9月29日,工程通过验收,具备通水条件。它从位于长江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输水总干渠的首闸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境内的陶岔渠,沿途经过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京广铁路西侧,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建设专用的立交供水渠道,采用自流方式,沿途供水,最终抵达北京和天津。 中线调水工程总干渠长1246公里,其中黄河以南462公里,穿黄河段约10公里,黄河以北774公里。天津干渠长144公里。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中线的水量调度年度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 据了解,按照计划,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亿立方米,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其中向河南供水37.7亿立方米、河北34.9亿立方米、北京12.4亿立方米、天津10亿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