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周末去上海人民广场转转的话,会发现上百张关于单身女性寻找另一半的招贴纸。它们大多出自20多岁年轻女性的父母之手,读起来像是销售旧车的广告,比如说“1990年生,大学毕业,月薪6000元,身高1米68”。 当代中国的结婚率正在下降,尤其是在大城市。 放在其他国家的话,这不过是个单纯的人口问题。但是,在中国,家庭不仅是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对于我们国家,剩男剩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国的危机。 虽然大多数社会都重视婚姻,但是婚姻与不动产挂钩如此之紧密的,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还是很少见的。要结婚,必须购买——而不是租赁——一套婚房。虽然北京住房的平均价格是当地人均年收入的数十倍,但是中国城市的住房自有率仍然超过85%。 中国夫妇在购买不动产时几乎都没有做出平等的财务安排。中国很多女性都拥有高学历和固定工作。然而,其中大多数女性把婚房所有权让给了丈夫,只有极少数女性会坚持把名字写在房产证上。 原因何在?因为这种做法太不浪漫了,也因为相关文书工作很麻烦。在中国的性别规范中,房屋所有权与男子汉气概紧紧相连,大部分女性不愿意挑战这个规范。结果,在中国最大的四座城市中,大约80%的男性把名字登记在双方共同出资购买的房产证上。 显而易见,女性名下没有硬资产导致其在夫妻关系变坏时更加难以脱身。对于那些害怕自己快要人老珠黄而匆忙结婚的女性来说,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目前中国真正被剩下的不是取得高成就的单身女性,而是数以百万计的农村男光棍。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女性取得成功之际,那些可能成为农村男光棍伴侣的农村女性逐渐离开家乡进城,剩下这帮男性留在农村。如果要更加完整地描绘出中国婚姻市场图景的话,就不能对这些男性的境遇一笔带过。 现在90后的我们,就面临着这样窘迫的局面,自己并不着急结婚,并不想被束缚,不想被责任绑住,可是父母却很着急,上学的时候不赞同我们谈恋爱,毕业了又希望我们有一个有牢固的感情基础,有潜力的,可以一起奋斗的男朋友结婚,我真的好想问问爸妈“你们不矛盾嘛?” 生活中新时代下的我们,有着新想法,想为自己的未来去奋斗,婚姻是必不可少的,却不是非他不可的.我们越来越注重平等,很多女性不会再计较你没有房子我就不嫁给你,两个人一起承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我相信,新时代的女性不会被旧观点影响,房产证上一定会写上两个人的名字,这与浪漫无关,是一种平等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