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经号称是“安全天堂”,刑事案件发案率不高,凶杀案更少。然而近年来,日本发生了数起震惊全国的“无差别犯罪事件”。为此,日本专门制定了《关于对在心神丧失情况下制造重大伤害人员的医疗与观察的法律》、修改了《枪刀剑管制法》。“无差别犯罪事件”的多次发生也引发了日本社会对于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增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抗挫折教育的关注 法制日报驻东京记者 张超 “无差别杀人”是指针对没有任何矛盾冲突的人,罪犯不会也不想从杀人中获得任何实际益处或补偿的杀人行为。令人惊骇的是,这种“无差别杀人”近年来在日本多次发生。 大阪池田市残杀学童案推动制定精神病患法律 2001年6月8日,一名持刀歹徒闯入大阪府池田市某小学袭击了正在上课的师生,造成8名学童死亡、13名学童及2名老师负伤。 行凶后,浑身是血的歹徒嘟囔着好累,将刀子一扔,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随后,歹徒被副校长和老师制服。歹徒名叫宅间守,曾因多起违法事件被捕。但其曾就诊于精神科,以此为由,此前的违法行为多被从轻发落或免予起诉。 此次校园行凶案发生后,宅间认为自己处于精神疾病发作期间,案发前曾服用了大量镇静剂。几天后,宅间又推翻了之前的供词,承认自己伪装发病。检方为确保万无一失,起诉前历时70余天,又对宅间进行了正式精神鉴定,认定其具有刑事能力。日本的精神鉴定大致分为两种:简易鉴定和正式鉴定。简易鉴定在一两天内完成,正式鉴定需向法院申请留置嫌疑人,一般要进行2个月左右。起诉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精神鉴定,得到了同样的鉴定结果,鉴定结果最终被法院采纳。 宅间小时候因父母均要工作,主要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中学时患上了忧郁症,唯一的哥哥还因事业失败而自杀。宅间曾因强奸罪获刑,出狱后父亲断绝了与他的父子关系。宅间曾做过自卫队员、公交司机、清洁工、出租车司机、小学勤务等工作,案发时37岁,处于无业状态。 针对犯罪动机,宅间称之前有诸多不愉快的回忆,使他产生厌世情绪,可又不愿意自杀,想杀几个人后获得死刑。他想让更多的家庭体会一下绝望的滋味,并以精英家庭的孩子为目标,以扩大犯案的影响。公诉时,宅间表示早盼着死了,希望案件能速判速决。 2003年8月,大阪地方法院对宅间作出死刑判决,宅间辩护团提出上诉,但很快宅间又主动撤销上诉,死刑判决成立。日本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死刑要由法务大臣批准并在死刑成立后6月内执行,并且死刑犯申请再审等情况下不受此限制。在日本,死刑的平均执刑时间为死刑成立后7年,有的死刑犯没等到死刑就病死了。 死刑成立一年后的2004年9月,宅间被批准执行死刑。宅间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执刑最为迅速的死刑犯。 此案对日本社会震动甚大,校园加大了保安措施,如设置摄像头,无关人员原则禁止入内,鼓励学生集体放学等,携带报警器的学童也不断增加。2003年,发生惨案的池田小学,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设置的“国际安全学校”(ISS)制度认证,成为日本第一家国际认可的“努力构建安全校园的学校”。 由于宅间自称为精神病患者,此案还引发了日本社会对精神病患者行凶如何管理的大讨论。2003年,日本制定了《关于对在心神丧失情况下制造重大伤害人员的医疗与观察的法律》。在保护观察所设置了“回归社会调整官”,负责对制造伤害精神病患者进行观察、监督。 2006年,在池田小学毕业典礼上,学校还为当年遇害的7名二年级学生发放了毕业证书。 “马路恶魔”杀人事件引发枪刀剑管制法修改 秋叶原是东京漫画胜地,也是电器店聚集的地方,近年成为中国游客的常去之处。此处曾经一到周日下午就禁止车辆通行,限步行者专用,被称为“步行者天堂”。2008年6月,这里发生了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天堂”沦为“地狱”。 当天是个周日,车辆照例禁止通行,秋叶原人头攒动。中午时分,一辆货车闯过红灯,以时速40公里冲进行人专区,横冲直闯,撞倒5名行人〃车停住后,司机随即下车,双手各持一刀冲向准备施救的人员,又刺伤12人,数分钟后被赶来的警察制服。事件17名受害者中有7名不治身亡。 犯罪嫌疑人名为加藤智大,案发时只有25岁,是一名派遣员工。其工作的汽车厂准备在6月底裁员,加藤也在其列。案发前3天加藤就无故缺勤,精神状况很不稳定。加藤供述:“工作非常疲劳,对公司也非常不满,厌恶这个世界。”经查,加藤在2006年就流露出自杀的倾向。 事件发生前两天,加藤购买了作案刀具,并曾到秋叶原“踩点”。在加藤智大驾驶的卡车上,还发现了30厘米和20厘米长的刀具各一把,以及一支伸缩式警棍,在现场路口发现的一把20厘米长的刀具经查也是加藤掉落的。加上其行凶时所携的两把刀具,加藤共准备了5把刀具。 事发当日清晨至中午,加藤还在网上发出血案预告。第一条留言:“我要在秋叶原杀人。用汽车撞人,车撞坏后就用刀杀”。随后的帖子还记录了加藤的行动路线,“到时间了,出发吧”、“抵达神奈川休息”、“抵达秋叶原”、“到时候了”等。中午12时30分左右,加藤大开杀戒。 送检后,加藤称自己有精神疾患,检方对其进行了正式精神鉴定。对加藤的精神鉴定历时3个月,鉴定结果认定加藤具有完全刑事能力。同年10月,加藤被以杀人、杀人未遂、妨害公务、持有违法刀械等罪名正式起诉。 受本案影响,秋叶原取消了周日行人专用的制度。2009年,还修改了《枪刀剑管制法》,将加藤行凶所持的一种刀具列入管制范围,原则上禁止持有刃长5.5厘米以上的双刃匕首。时任法务大臣鸠山邦夫就此案表示,日本存在治安恶化危机,必须全力应对犯罪问题。 2010年1月,本案第一次开庭。被告方基本承认犯罪事实,但辩护律师对加藤的责任能力持有疑问,不认可公诉人提交的证据。 “无差别犯罪”多次发生引发日本社会深刻反思 2008年10月1日凌晨,大阪市某商业街一处录像厅失火,近2个小时火势才得已控制。录像厅32个包间,当时共有26名客人、3名店员。录像厅为24小时营业,每个包间只有两三平米,夜晚的客人主要是利用包间睡觉休息。大部分死者都是在包间内发现的,只有几人倒在过道上,死因大部分是一氧化碳中毒。这次火灾共造成16人死亡。 最初,警方认为是烟头不慎引发火灾。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逮捕了火源所在包间的客人小川和弘。小川原是大型电器厂的员工,后来失业,靠救济生活,沉迷于赛马等,背负很多债务。据他供述,觉得活得没意思,在包间里点燃了纸巾等物,并引燃了沙发。 同年10月22日,大阪检察院以杀人、杀人未遂、纵火等罪名正式起诉了小川。1人1天内杀死16人,成为日本战后最恶劣的纪录。2009年12月,大阪地方法院判处小川死刑。 除上述几起案件之外,近些年日本还发生了其他一些“无差别犯罪”。如2002年8月,在山口县宇部市的购物中心,一名女子刺伤3名儿童;2005年4月,在仙台市某商业街,一名无业男子开卡车横冲直撞,致3人死亡、4人受伤;2005年12月,在仙台市另一处商业街,一名无业男子开车撞伤7人。 另外还有2008年1月,在东京银座商店街,一名高中生用菜刀刺伤5人;2008年3月,在茨城县荒川冲车站,一名无业男子用匕首刺死1人、刺伤7人。凶手多是无业人员,对生活不满。有评论称,这是日本经济不景气的产物。 这些多次发生的案件引发了日本社会的深思。“无差别杀人”现象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会产生巨大危害,它造成了无辜人群的死伤,断送了犯罪嫌疑人的前程,引发事件目击者或施救者的心理障碍。更危险的是,“无差别杀人”极易引发公众由于安全缺失导致恐慌的群体效应。 统观此类案件发现,这些凶手多是被边缘化的“失败者”,长期处于被人漠视的境地,渴望受人关注,但却总是受到伤害。他们或经济窘迫,或婚姻生活不如意,或生活圈子狭隘局促。日本全社会深刻反思:应增强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抗挫折教育。青少年在成长期如果突然间遭遇挫折,不能及时调适,长大后就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自残,二是攻击他人、实施暴力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