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上午在秦淮区举行,会议包括参观考察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项目、大会交流发言、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捐赠文物文献等。市委书记杨卫泽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不吃不喝跪着考一天 周道祥向记者介绍到,殿试时间定为一天,从早晨太阳出山,到晚上太阳落山。中国的科举制度相当严格,分为童试、乡试、会试与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殿试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考试,在太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被取中者成为进士。进士的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所有被录取的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 由于殿试卷属于重要文档,均藏于皇宫大内之中,无法流失到民间,至今得到广泛认可的状元殿试试卷,仅有发现于山东青州的明万历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经统计,普通的进士殿试卷的遗存仅有十几份,至于状元黄思永的正式殿试卷至今未见。这份殿试草卷的出现,为研究古代科举考试的程序、内容、要求,都提供了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实料。 南京籍状元试卷亮相 记者在开幕式现场看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间收藏家委托江南贡院原馆长周道祥,向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捐赠了一份珍贵的清代状元殿试试卷,清光绪六年状元黄思永的殿试草卷,长达3米,字迹清秀,字体堪比书法字帖。 状元身世坎坷 以期考试改变命运 周道祥介绍说,黄思永的一生历经坎坷,在他少年时太平军攻入南京,战乱中,黄思永躲藏进油缸之中并盖上盖子,结果还是被太平军查获。此时,黄思永的亲属已全部遇难。他本人面临抉择:或者加入太平军,或者被砍去脑袋。 黄思永被迫参加了太平军。当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黄思永便刻苦学习,以期改变命运。通过艰苦的努力,于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考中状元,旋即授翰林院修撰,任国子监司业等职。而黄思永志在“实业救国”,先后在北京开办了北京工艺商局、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筹资以做慈善事业。其北京工艺商局生产的景泰蓝制品,两度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与江苏南通状元张謇同时被誉为晚清“商部实业两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