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小春网 门户 热点导读 科教 查看内容

孩子的暑假何处安放?"散养"孩子更需补上安全课

2013-7-27 11:37| 发布者: 综合客服| 查看: 578| 评论: 0|原作者: 综合客服

摘要: 暑假里不是在家写作业,就是在马路边跟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父母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更没有教过孩子救护知识和技能。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而言,家长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或是照料襁褓中的孩子,对他们的关注极少。这 ...
暑假里不是在家写作业,就是在马路边跟其他小朋友做游戏。父母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更没有教过孩子救护知识和技能。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而言,家长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或是照料襁褓中的孩子,对他们的关注极少。这种教育方式,社会上有种形象的比喻叫做“散养”。    昨天,作为2013年“快乐一夏”浦东新区来沪青少年暑期成长营的一部分,志愿者们穿着消防员服装走进课堂,教5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进行人工呼吸等自我护理急救知识,补上他们家庭教育中缺失的安全课。
    提灭火器 学急救术
    “距着火点3米开外,先要拔掉保险栓,一手握紧喷管,另一手捏紧压把,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扫射。”来自厚天救援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训练部的梅龙龙身穿红色消防服,手里拿着干粉式灭火器,一边演示使用规则,一边讲解。
    “我觉得很有趣,经常见到灭火器,但是从来没用过。”金德小学三年级的彭绘丽兴奋地说。随后在教练的指导下,三林社区“快乐一夏”来沪青少年暑期成长营的50名营员一一练习了如何使用灭火器。
    当天的自护课程一共安排了三项内容:使用干粉灭火器、绳结以及心肺复苏。这些主要是针对家庭火灾等暑假里高发灾难进行的自我防护技能。“看着好难啊。”对着地上放置的心肺复苏人体模型,同样来自金德小学的唐易咂咂嘴说。“别害怕,一点都不难。”梅龙龙耐心地为小朋友们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步骤,并手把手辅导每一位营员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后遇到需要救助的人,我也可以出一份力啦。”唐易开心地说。
    孩子多了 呵护少了
    唐易的爸妈都是来沪务工人员,爸爸从事运输行业,母亲在家专门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妹妹。暑假里,唐易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写作业,或是跟小伙伴在路边玩耍。“没有家长在旁边,也没学过什么自救知识。”他说。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成长营的孩子鲜有独生子女。平日里家长工作比较忙,孩子又多,很少关注他们的个体成长,更不用说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传播安全意识和自护技能了。
    “有天活动结束后,一个孩子始终没有家长来接。很晚的时候他的母亲急匆匆赶来,说是在邻居家打麻将一时兴起,把接孩子的事情忘记了。”此次成长营志愿者、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青少年社工曹维娜无奈地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更多时候,志愿者会把没有家长来接的小朋友送回家。
    曹维娜说,相比城市中心的孩子,来沪青少年是被“散养”的。城里的孩子不小心跌坐在地上,家长会很紧张地抱起孩子,一边拂去孩子身上的灰尘,一边询问有没有摔到。相比之下,坐在马路边的土地上玩,是来沪青少年的“常态”。“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忙顾不上,更多的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家长照看孩子的意识和方式就是这样。”曹维娜告诉记者。
    快乐一夏 自护成长
    为了解决来沪青少年暑期托管难题,自7月18日起,浦东团区委、浦东市民中心发起“快乐一夏”浦东新区来沪青少年暑期成长营项目。今年的“快乐一夏”共设4个班级,来自川沙、三林、合庆等地的200多名来沪青少年将在3周时间内接触到才艺培养、学业辅导、文明素养等课程,成长营还安排了丰富的课外参观、家长学习等活动,帮助来沪务工人员与子女更好地了解城市文化,更加自信地融入城市生活。
    浦东新区团委青少年事务部负责人黄佳妮告诉记者,今年“快乐一夏”的主题定位在自护成长,不仅弥补暑期家长看管上的不足,为孩子提供安全快乐的场所,还应培养青少年自护意识和本领。
    据了解,“快乐一夏”项目创立于2007年,是一个服务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品牌项目。6年来,该项目已累计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并逐渐吸引、带动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参与。(见习记者 张鹏)


愤怒

高兴

无聊

震惊
1

超赞

不解

悲剧

支持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