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少年作文大赛颁奖盛典上,戴着眼镜、瘦瘦高高的李一凡穿着深色小西服,帅帅地走上领奖台。 本次大赛唯一的特等奖选手,原来就是他!那一刻,全场目光随着他移动。 领走特等奖,他在QQ上笑称自己“出名”了。因为特等奖的10000元奖励,李一凡在同学间晋升为“高富帅”,在颁奖现场他笑叹:获奖第一件事要请客。主持人和他开玩笑,现场见者有份,他笑说:“请不起,请不起。” 李一凡,今年17岁,是一个有点天真的文学少年。他是杭二中桃李文学社副社长、孑诗社社长,长得斯斯文文,说话慢悠悠的,像个文科男,但他却是杭二中一个不折不扣的理科生,字里行间经常带有理科生冷静的思维和条理。 在学习高手如云的杭二中,李一凡成绩不拔尖,这意味着在这所知名重点中学,以分数论英雄的话,他的“地位”不高。 老师也佐证了这一点,李一凡喜欢摄影,喜欢写文章,喜欢搞诗社,他为此忙忙碌碌时,同学有时会讽刺挖苦他。 “传统教育到了高中阶段,已经把人框定死了,大部分孩子就是埋头读书,只关心成绩,考个好大学。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李一凡属于那种‘不务正业’型。有时,他会为了写文章,不停地写,作业也不做。”杭二中老师汪坚涛很喜欢李一凡,称他“是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孩子。” 李一凡形容自己,却偏爱“疯子”这样的词,他曾经为自己写过一首诗: 我是个爱思考的疯子 独身于众人之外 我是一个疯子 独行于天地之间 我奔行 在茫茫无边的未知中 …… 他这种“茕茕孑立的疯狂”经常诉诸笔端,在决赛现场作文里,李一凡有这样一段描写—— “看到那么多人没有?他们只是为了活着,日复一日,庸碌消灭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心灵,余生不过是单调的重复,用各种无奈的借口,心安理得地重复。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世界可以不是这样的!生活可以不是这样的!” 字里行间隐喻着现在高中的现状:大家埋头读书,分数遮蔽着个体的心灵,很多人不曾认真思索过,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的欲望慢慢把人的视野缩小,直到失去个性。 同学们说李一凡想得太多。他把自己写的文章给同学看,室友有时会说写得真好,有时说自己看不懂,有时会看得笑出来,但他们觉得他不顾作业和考试,勤奋地看闲书,勤奋地写东西,很匪夷所思。 一个理科生热爱文学,在理科班里是相当寂寞的事。当他兴致高昂,想高谈阔论某本书、某位作家时,同学正趴在书桌前,孜孜不倦做题;他参加文学大赛,父母并不是很赞同。 没有成绩与排名时,没有作业与考重点大学的预期时,他在同学中是“超好的小孩一枚”,人缘不错。获奖后,李一凡把QQ签名改成“需要请客者可以自行上报时间地点”。 文学的一端系着少年的柴米油盐,另一端是诗意的心。 李一凡在一篇文章里说:我很累,每天忙忙碌碌,越过一个一个目标的横杆后,眼前一片迷茫,再也找不到可以为之奋斗的终点。要问我之前做过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我说不出,时间却一分一秒都不会重来了,我还什么都没有做…… 但他现在做的,在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眼里,已经太多,看书写作摄影,好像一个无事忙。“还好我没有错过最好的年华,不要再错过了,不然有些事就真的来不及了。”(记者 王玲瑛/文 董旭明 尹炳炎/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