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小春网 门户 热点导读 科教 查看内容

走进自闭症患儿家庭听辛酸 星星的孩子:独自闪烁

2013-4-1 11:37| 发布者: 综合客服| 查看: 365| 评论: 0

摘要: 家长陪孩子进行弹跳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被称为误入人间的“星星的孩子”,他们都患有自闭症,亦称孤独症。这些孩子目光澄亮,却不愿意跟别人对视;听力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语言发 ...

点击图片分享到上海滩微博

家长陪孩子进行弹跳和身体协调性训练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不少被称为误入人间的“星星的孩子”,他们都患有自闭症,亦称孤独症。这些孩子目光澄亮,却不愿意跟别人对视;听力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语言发育正常,却几乎不愿跟人说上一句话。

  4月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自闭症日”,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自闭症患者已达6700万,近年来发病率在全球呈急剧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自闭症患者约有250万人,江西约有5~8万人,而未被诊断发现和有孤独症倾向的则很可能更多。自闭症儿童究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自闭症患儿家庭面临着哪些问题?在第6个世界自闭症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自闭症儿童家庭,倾听自闭症家庭的困惑和艰难。

  自闭症孩子的一天

  清晨:公交车上不断重复着同一句话

  小华的老家在高安,小华出生后,一家人在深圳过着幸福的生活。可自从一岁大的小华被检查出患有自闭症后,整个家庭瞬间跌入冰窟,家人的生活也大变样……

  这一天的早晨7时,在昌东工业园一个出租屋内,快满3岁的小华刚刚睡醒,就被妈妈拉起来去接受康复训练。这里是小华的爷爷奶奶租住的地方,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给孙子治病,一家人来到南昌打工,赚钱为孩子治病。“两间房每月260元,厨房卫生间共用。刚到这里很不习惯,因为和深圳的生活条件差了不少。”小华的母亲王女士告诉记者。

  王女士起得很早,做好早餐后,还得帮儿子洗漱、喂饭。吃完早饭,母子二人便匆匆赶到公交站台候车。一路上,小华的话还不少,但仔细一听却发现,其实只是重复着同一句话:“513路车来了,513路车走了。”

  上课:心不在焉望着窗外

  9时,康复中心的教室里,上课的内容是区分卧室与厨房。老师拿着图画,耐心地教着小朋友们,可小华却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玩着手指,全然不听老师讲课。“这些孩子做事时无法专注,有的孩子则有些漫不经心。”康复中心的马老师告诉记者,这些自闭症孩子比起同龄孩子来,能力比较欠缺,有些很简单的动作和指令都没法完成。老师讲解了3遍,小华才正确地辨别出了厨房和卧室。

  下课后,小华被妈妈带到了康复中心的感统教室内。教室里有溜溜板、七彩球、跷跷板等运动项目,孩子们就在这里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走平衡木、跳弹簧床……老师表示,在这里,孩子们要接受触觉、弹跳、本体感应以及语言方面的训练,目的就是让孩子的感知能够统一。随后,小华也加入了训练,“如果他学不会这些基本的技能,长大了根本没法适应社会!”王女士担忧地说,她很希望孩子能学得快一点,多学一点,这样才能尽快地融入正常的社会中。

  到家:妈妈一刻都不能离开

  王女士和另一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间房,专门用于午休。中午时分,记者随同母子二人来到租住的房内,看到房里只有两张床和两张桌子。“我们两个家长合租在一起,这样既能分摊房租,也能互相照顾,一人做饭、一人专门照看孩子。”王女士告诉记者,如果只有她一个人,那在厨房煮饭时根本没法放心,“孩子会乱动电器或电线,很容易出现意外。”

  过了一会儿,另一位家长也带着4岁大的孩子回来了,两个小孩一见面,连鞋都不脱,直接就爬上床玩闹。“孩子不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完全有可能把桌上的锅碗搬到地上,再把地上的垃圾搬到床上。”王女士称,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她一刻都不敢离开孩子。

  孩子的特殊天分

  这些孩子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有“特异功能”

  康复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孩子也能特别关注某样事物,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玩一天都不觉得厌烦。她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有个名叫雨泽的孩子,只对糖果感兴趣,在上课时,即使老师拿出各种道具,雨泽都心不在焉,但如果老师在衣兜里捻动糖果的包装纸,雨泽马上就会竖起耳朵,表现得很警觉。

  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外表与普通孩子无异,但他们的发育次序却异常且不平衡,“有些孩子某方面的能力会特别优异。”老师表示,“特异功能”也是其病症的一种表现,“大约有十分之一的自闭症孩子有特别的专长,他们在历法、计算、音乐、绘画或记忆力方面,有特殊的天分。”

  在康复中心,记者看到了几个有“特异功能”的孩子,欣欣就是其中之一。欣欣擅长心算,一百以内的乘法能脱口而出。记者随机提问,59乘以62等于多少?他低头动了动手指,5秒钟不到的时间,“3658!”记者用计算器一算,果然丝毫不差。而飞飞则对历法比较敏感,“2012年9月21日是星期几?”“星期五。”查询日历后,记者发现真的很准确。

  他们的“特殊天分”,令记者很是吃惊。飞飞的老师告诉记者,刚开始老师也很吃惊,后来发现其实孩子只能算出2011年和2012年的历法,却算不出其他年份的。“原来是过去的两年,教室里都挂着日历,孩子经常会翻阅,很可能是他硬生生地背了下来。”老师表示,以前也收留过几个孩子,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无规律的数字,连排几十个他都能记住。”

  特殊家庭的辛酸

  听到确诊妈妈险些轻生

  王女士告诉记者,当医生告诉他们:孩子得了自闭症时,家人都难以接受。她也整天以泪洗面,甚至还想过轻生。“我半个月吃不下东西,丈夫也是每天猛抽烟,感觉那时候唯一的希望没了,犹如天塌下来了一般。”但熬过了那一段时间后,她终于正视和面对现实,带着孩子来到了南昌的康复中心。

  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过程

  南昌慧聪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的张主任,本身也是一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张主任的孩子在3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此后她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家中有个这样的孩子,你会时刻感到压力非常大,每时每刻都得有人陪护,否则就容易出问题,连上学都要全程陪读。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甚至是终身的训练和治疗过程,对于看护人员的精力和耐性是一个考验。”

  带着孩子上街总是引来指责

  “一刻都不敢离开他,孩子什么事都有可能做出来。”张主任告诉记者,孩子多动,上街都不敢带出去,因为有时他会抱着陌生人的腿不放,有时又拉着别人的衣角,就连外出吃饭都提心吊胆。“在外面吃饭时,动不动跑到别人餐桌上,拿起别人的饮料就喝,他根本就不明白这是别人的东西。”儿子的这些举动,经常引来外人的异样目光和指指点点。

  也有很多家长不希望别人知道孩子患有自闭症。“我家孩子都8岁了,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我内心就有一股莫名的伤痛。”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这样告诉记者。

  7岁之后孩子不知该去哪?

  据了解,江西省有20多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大多只接受7岁以下的孩子,因为1~6岁是最好的干预阶段。

  “我孙子今年快8岁了,据说8岁后就不能在康复中心待下去了。”70岁的杨先生对记者说,孙子大了,康复中心不接收,很多正常学校也不愿意收,如今他们都不知道哪里能继续进行康复训练。而汤先生则告诉记者,为了照看孙子,家里请了保姆,但孩子面临的教育问题,却是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大江网-信息日报 记者沈澈清、封云、实习生张文静记者袁征)

  (大江网 沈澈清 封云 张文静袁征)


愤怒

高兴

无聊

震惊

超赞

不解

悲剧

支持

最新评论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