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小春网 门户 热点导读 科教 查看内容

不要把功利学术观遗传给年轻学子

2013-3-26 16:14| 发布者: 综合客服| 查看: 313| 评论: 0

摘要: 上周末,来自全国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千名考生相聚暨南大学,参加该校2013年博士统一入学考试。自2013年起,暨大博士生招考培养推出新政——博士生入学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不发表高水平论文不能拿博士学位(3 ...
上周末,来自全国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千名考生相聚暨南大学,参加该校2013年博士统一入学考试。自2013年起,暨大博士生招考培养推出新政——博士生入学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不发表高水平论文不能拿博士学位(3月18日 《新快报》)。

  此举不过是把暨南大学以前的做法进行了新的包装,去年该校宣布,研究生在《自然》上发表论文,奖励20万元。而在该校的“新政”中,再次明确提 到对博士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对此,有的舆论表示赞赏,认为学校重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并为博士生创造好的学术环境。而这些舆论忽视了一个问题,在上个世纪 90年代,我国有个别高校率先将发表SCI、EI论文纳入教授考核,对发表论文进行奖励,促使学校论文发表数量猛增时,也受到舆论赞扬。这其实是我国高校 “论文崇拜”的开始。如果说当初我国论文发表少,这种做法还可以理解,而现在在“论文泡沫”膨胀时还把这种做法复制到学生培养领域则值得警惕。

  其一,这本质还是“论文崇拜”,就如大学对教师发表高水平、高影响因子论文进行奖励、资助一样。国外大学,并不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而 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做好学位论文,是否把学位论文的成果拿去发表,那是博士生自己的事。由于博士培养关注学位论文质量,因此,有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凭学位 论文的研究成果获得诺奖。我国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貌似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却引导学生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学术研究,还没有开展研究,就想着 怎样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学术也就异化为了“论文学术”。为发表论文,不少学生不堪重负,包括有的导师,也对发表论文的要求颇有微词,但无可奈何——无论 发表数量、发表期刊档次,是学生博士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据统计,我国不少高校发表的论文已有超过半数是以学生为第一作者,从中可见,不少学校是把学生作 为“论文生产”机器来提高学校的论文产量的。

  其二,把50万集中用到奖励、资助一名学生身上,这确实可以产生“新闻效应”,可是却并不利于博士生的整体培养。众所周知,我国博士生普遍面临 资助经费低、生活压力大的问题。而在国外,博士生普遍享有全额奖学金,靠奖学金,博士生不用为生活发愁,可以安心进行学术研究。近年来,高校也在采取措施 提高博士生的待遇,对学生进行重奖是其中的一项措施。这种方式是“锦标主义”配置资源的延续,也是借用大学教授“工资+津贴(奖励)”的薪酬制度。在这种 奖励方式之下,博士生中会诞生“富翁学生”,一如现在的教授群体中出现“富翁教授”。“富翁学生”的存在,不但会拉大学生的待遇差距,更重要的是,相比把 这笔钱用到整体改善博士生的求学环境、提高博士生的待遇来说,这种方式其实只能激励个别人,而不是让更多博士生有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空间。

  近年来,我国采用论文指标方式评价、考核教授,将学术资源集中配置到少数当红教授的做法,早已受到舆论的诟病。本来,大学应该针对社会舆论的质 疑,反思这种评价和管理体系的问题。可是,从现实情况看,大学并没有反思,而是把这种考核、评价、管理方式,复制到学生培养和管理中。如此一来,今天出现 在教师群体中的功利学术问题,也就遗传到了年轻的学子身上。(熊丙奇

愤怒

高兴

无聊

震惊

超赞

不解

悲剧

支持

最新评论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