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小春网 门户 热点导读 科教 查看内容

赵丽宏:杜甫和草堂

2013-3-16 10:45| 发布者: 综合客服| 查看: 648| 评论: 0

摘要:  一座草堂,几间茅房,坐落在乡野,掩隐在绿荫,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顶上落脚。寒风吹过,屋上茅草飞扬,冰雪袭 来,梁架摇摇欲摧。从古到今,亿万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站在柴门 ...
 一座草堂,几间茅房,坐落在乡野,掩隐在绿荫,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顶上落脚。寒风吹过,屋上茅草飞扬,冰雪袭 来,梁架摇摇欲摧。从古到今,亿万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之声。这就是杜甫草堂,成 都的魂魄所在。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的风霜和苦难。在成都草堂度过的岁月,是他生命中安稳宁静的时光。杜甫在草堂住了3年零9个月,留下了240余首不 朽的诗篇。现在的杜甫草堂,是一个林木蓊郁、竹荫蔽日、建筑成群的古代风格园林。这当然不可能是杜甫原来住过的那个草堂。杜甫草堂的原貌如何,我们只能到 杜甫的诗篇中去寻找,他的草堂诗篇很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的草堂生活,真实生动地剖露了他当时的心境。

  草堂初建成

  公元759年深秋,在同谷,杜甫度过了一生中最悲惨的时光。同年12月,杜甫从同谷辗转来到成都,一路历尽艰辛。但初到成都,杜甫没有自己的家,一家人寓居郊外的草堂寺。也许是草堂寺的建筑,和住在草屋中的感觉,使杜甫感觉亲切舒适,才动了为自己建一座草堂的念头。

  公元760年初春,有朋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选定一个风景秀美的地方,并出资让杜甫为自己建造一个住所,从此杜甫结束了流浪漂泊、居无定所的生 活。七律《卜居》就是写选址建居所时杜甫的心情:“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杜甫怎么把自己的新家建造起来呢?

  建住宅,必须要花钱。杜甫两袖清风,囊中羞涩,哪里来钱?好在有朋友相助。杜甫在《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中写到:“客里何迁次, 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惟表弟,还往莫辞遥。”王十五在城里做官,他曾出城送钱给杜甫,帮助他建造草堂。当时 资助杜甫的,一定不止这位王表弟,还有其他人。

  宅园平整了,草堂盖得有点样子了,杜甫兴致勃勃,在新盖的房舍前后忙忙碌碌。除了盖草堂,还要养花植树,美化环境。树苗哪里来?杜甫自有独特的 方式。当时杜甫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他知道自己诗作的价值,一纸诗文,可以换来草堂需要的树苗。有诗为证:“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 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这首题为《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的七绝,意思很明确,是向人索要桃树苗,移栽在草堂周围。诗是写给一位姓萧的明府,也就是当 地的县令。杜甫还曾向韦班索要松树苗,可见其诗作《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这首问要松树的诗写得很艺术,诗中未见一个“松”字,却句句都是说松:“落落 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杜甫当时写了多少向人索要花树的诗,不得而知。读杜甫的这些诗,能感受到他在初建草堂时 的辛劳忙碌和兴致勃勃的精神状态。

  草房盖起来,只是一个空壳,为备齐家里的生活器具,杜甫也是煞费苦心。杜甫的草堂诗篇中,有一首七绝《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这也是向人索求的 诗简,诗中所要,不是树苗,是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除了瓷碗,杜甫一定还向人索要过其他器物,因 为索要瓷碗的诗题中有“又”字。

  诗人的草堂尽管简朴,但杜甫一定会在其中营造艺术的气息。杜甫让人刷白了草堂的泥墙,白墙上可以写字作画。杜甫来成都落户的消息,在这里的文人 墨客中四处流传,很多人慕名而来。其中有一位善画骏马的画家,名叫韦偃,来到杜甫新落成的草堂后,在空荡荡的厅堂里转了一圈,手指东墙新粉刷的白壁,笑着 对杜甫说:“我赠你两匹马,如何?”杜甫明白画家的意思,让家人拿出文房四宝,笑答道:“笔墨在此,任君驰骋。”韦偃挥洒笔墨,很快在白墙上画出两匹马 来,一匹低头吃草,一匹昂首嘶鸣,两匹马栩栩如生,令人遐想它们奋蹄飞奔远走天涯的雄姿。

  韦偃在白壁上画完双马图,杜甫也写出了《题壁上韦偃画马歌》:“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麒麟出东壁。一匹龁草一 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我想,杜甫当年一定是将这首诗题写在了韦偃的画边上,画和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草堂中的 美景。

  杜甫到成都的第二年春末,终于全家搬进了新落成的草堂。杜甫站在草堂门口,环顾四周,欣赏自己亲手营造的新家,想到从此就将安居乐业,不禁喜上 眉梢。七律《堂成》就表达了这种情感:“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 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杜甫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草堂优雅的景致,尤其最后两句,颇值得玩味。“旁人错比扬雄宅”,什么意思?扬雄也是四川人,老家就在离成 都很近的郫县,成都也曾是他生活的地方。杜甫在这里建草堂定居,当时在成都一定传为美谈,而这个新建的草堂主人,堪比扬雄再世。对这样的类比,杜甫言称 “懒惰无心作解嘲”,心里大概还是有一点得意的。这也是杜甫刚住进草堂时满心喜悦的自然流露吧。

  江村事事幽

  杜甫住进草堂之后,有一段时间,他竟一改从前诗风,写了不少纯粹的田园诗,诗中描绘风月,捕捉天籁,记录安宁闲适的生活,让人联想起隐居山林的陶渊明。

  杜甫在自己小小的宅园里,享受到了做一个农夫的乐趣。他写《为农》:“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 赊。远惭句漏令,不得问丹砂。”诗中可见草堂周围的田园风光,安居之后的农夫之乐。在五律《田舍》中,杜甫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时,似乎很为惬意悠闲的日 子陶醉:“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那时节的诗中,很多首都提到了酒,并不是借酒浇愁,而是对酒当歌,抒发对美妙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由衷赞叹。在草堂,没有人陪杜甫喝酒,一个人独 酌,天籁做伴,一样兴味十足。他以《独酌》为题写诗,却并非慨叹孤独:“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本无 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酒过三巡,杜甫常常觉得还不尽兴,便乘着酒兴,一个人出门散步。草堂外园庭虽不广阔,却也是一派天籁漾动,竹枝拂衣,蜂蝶引路,花香袭人。杜甫 拄着一根拐杖,醉步踉跄,在庭园里且行且看,诗兴泉涌,独吟《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敢论 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残阳西下,血霞满天,若在羁旅之中,这一定是让诗人心生哀愁的景象。而杜甫坐在草堂前的院子里,一个人面对夕阳,产生的却是超然和自怡,他一边 喝酒,一边吟唱《落日》:“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在落霞辉映之下,在雀 飞虫鸣之中,杜甫觉得杯中那混浊的酒浆真是好东西,一壶下肚,万千忧愁都随之烟消云散。

  草堂门前有浣花溪,江畔用木板搭建起水槛。在水槛边上,停泊着一只小木舟。兴致来时,杜甫会带着全家人从水槛上船出游,泛舟江上,一边观赏两岸 风光,一边喝茶饮酒。杜甫在七律《进艇》中描绘了全家泛舟江上的景象。除了坐船出游,杜甫也常常步行出门,五律《西郊》,就是杜甫出游的收获。

  杜甫写草堂生活,最显示其愉悦之情的,是七律《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样安宁自得的生活,到底能维持多久呢?其实杜甫心里也是没有底的,所以才说:“但有故人供禄米,微 躯此外更何求?”初来成都时,有朋友资助,衣食无忧,然而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状况可以长期维持。杜甫是何等珍惜这一段为时不长的好时光。

  草堂景色宜人,但杜甫的生活并非优裕富足,孤独和穷困依然如影随形。在他的诗作中,也写了很多关于家国之思的作品。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的,当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到杜甫,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这首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他对天下“寒士”的真切关爱,在这首诗中以朴素的语言、深 挚的情感、磅礴的气势,被表达得撼人心魄。而杜甫草堂,也是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很多人是读了这首诗,才知道杜甫在成都的住所是一间草房。

  邻家尽相识

  住进草堂没有多少时间,他就认识了周围的邻居,而且关系密切,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亲如一家人,“鸡犬亦忘归”。有时,热 情的农夫还会把杜甫拉进门强留喝酒,“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一天,有不知姓名的农夫上门,送来 一大筐鲜红的樱桃,让杜甫不胜惊喜:“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 息,此日尝新任转蓬。”(《野人送朱樱》)

  草堂南面和北面的两位近邻,先后出现在杜甫的诗中。《南邻》中写道:“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 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这位被称为锦里先生的南邻,在杜甫的草堂诗中出现了两次,还有一首五律《过南邻朱山人水 亭》,诗中主角也是他,从此诗题得知,这位锦里先生姓朱。诗中写到,“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说明这位邻居有道骨仙风,非等闲之辈。既然“从此数追 随”,杜甫一定常常和他在一起交流叙谈。

  北面的邻居则是一位退休县令,也是很有情趣的风雅之士。《北邻》是这样写的:“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爱酒晋山简, 能诗何水曹。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这位县令告老还乡后,住简朴的房舍,过清寒的生活。他爱喝酒,会作诗,经常衣衫不整地在江边踱步,还买来野竹在宅 畔栽种。杜甫欣赏他这种闲情逸致。

  杜甫的草堂诗篇中,还写到一位有名有姓的邻居,姓斛斯,名融。此君是一个潦倒的文人,擅写碑赋,卖文为生,平时不问农事,只要有一点钱,今朝有 酒今朝醉。一天,杜甫去看他,只见房门紧锁,庭院荒芜。原来主人去南郡索要写碑文的钱,出门很多天还没回来。杜甫知道,他一定是得了钱,买醉他乡,把回家 这件事也忘记了。杜甫在诗作《闻斛斯六官未归》中写了这位忘记归家的邻居。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又见到了这位邻居的身影——“走觅南邻爱酒伴,经 旬出饮独空床”。这位“爱酒伴”虽然潦倒,但也是有情趣的人,杜甫常常去找他饮酒畅谈,大概颇有酒逢知己的感觉。

  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杜甫还提到了一位叫黄四娘的邻居:“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黄四娘 家,离草堂不远,出门散步就可经过,杜甫一定拜访过这位芳邻,并受到过她的款待。这首诗很明显地表达了杜甫欢悦的心情,一个女子,和似锦繁花连在一起,和 飞舞的彩蝶、唱歌的夜莺连在一起,当然是美妙佳人的形象。杜甫和黄四娘的交往,究竟是什么状态?是茶酒相待,是言语交流,或者只是远远地挥一挥手,打一声 招呼,甚至只是点点头,莞尔一笑?都有可能。然而毫无疑问,和黄四娘的交往,在杜甫的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所以写到黄四娘,才会花枝万千,莺啼蝶飞。

  蓬门为君开

  从京城来的大诗人在成都落户,难免引起很多人的好奇。想来草堂看望杜甫的人很多,亲朋好友要来,不认识的人也会来。草堂的柴门是敞开的,杜甫欢迎所有的来客。来访的宾客,一个又一个出现在他的诗篇中。

  他的草堂诗篇中,有好几首和宾客有关,流传最广的,是七律《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 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首诗,杜甫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诗中的来客,是一位姓崔的县令。诗中洋溢着酒逢知己 的喜悦,诗句亲切随和,如拉家常,是和熟悉的知友说话。读这首诗,可以感受杜甫的淳朴和率真,也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招待自己的挚友的。

  对有的来访者,他敬称为“宾”,待客的态度也完全不同,彬彬有礼,似乎客气谦谨,其实矜持自负。七律《宾至》,记录的就是这样保持着距离的一次 待客:“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这位贵 宾大概以夸张的语气赞美杜甫的诗文,杜甫却不领情,答道:“我哪有什么震惊海内的文章,还劳动大驾浪费时间来访。”姿态谦谨,实则高傲,还流露嘲讽之意。 他在诗中称自己待客的饭菜为“百年粗粝腐儒餐”,这样的自嘲和自伤背后,是暗讽对方和自己性情相悖不同道。

  草堂的访客中,地位尊贵的不少,杜甫对他们的态度,也是因人而异的。一次,杜甫在成都见到从京城来的侍御王抡,王抡许诺,说要带着酒和高适一起 到草堂来拜访杜甫。杜甫回到草堂后,过了不少日子,不见王抡来,便以诗代书,催促王抡践诺。这是一首七律,诗题很长,点明了用意:《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 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这首诗,其实是邀请函。很显然,杜甫是盼望王抡和高适来草堂的,两位都是地位显赫的官吏,王抡是京城来的显 贵,高适是杜甫的老友,时任彭州刺史,也是地方高官。杜甫邀请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尊贵的地位,是觉得和他们投缘。王抡果然没有食言,带着好酒,邀请了高 适,一起来到草堂,和杜甫畅叙共饮。这次造访相聚,写在了杜甫的诗作《王竟携酒,高亦同过,共用寒字》中:“卧疾荒郊远,通行小径难。故人能领客,携酒重 相看。自愧无鲑菜,空烦卸马鞍。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

  杜甫不仅与人为友,而且与树为友。在《江头四咏》《四松》《题桃树》《严郑公宅同咏竹》等诗作中,杜甫表达了花树皆吾友的情怀。在这些花树之友 中,杜甫对其感情最深挚的,也许要数一棵楠树。这是一棵树龄200年的古树,不在杜甫的宅院之中,生长在离草堂不远的江边。有一次杜甫在邻居家喝醉了酒, 回草堂路上,躺在楠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林涛入耳,绿荫满眼,醉意顿消。天有不测风云,树也有旦夕祸福。夏日的一天,雷声隆隆,风雨大作。等雨停了,杜 甫走出草堂,眼帘中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宅园里花树枝叶凌乱,远处,楠木的身影竟消失了。粗壮挺拔的树干,倒伏在凌乱的灌木和树叶中,楠木断枝残根上的 那些水珠,在杜甫眼里,都是泪珠和血珠。回到草堂,杜甫难抑心中的悲伤,挥笔写成《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诗中写到:“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

  天地留旧宅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成为一座空宅。然而人人都知道这里住过一位大诗人,而且草堂宅园的设计风雅别致,周围的景色如画,仍是很多人心中神往之 地。杜甫离蜀第二年,崔宁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到任后,纳任氏为妾,而这位任氏,本是家住浣花溪畔的民家女子,也算是杜甫草堂的邻居。任氏以前也 许曾到过杜甫草堂,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当上节度使夫人后,她设法将草堂据为自己的宅邸,并在里面大兴土木,整修扩建,把简朴的草堂装潢得富丽堂皇。崔宁 常常在这里宴请宾客,来这里的宾客,都以能一睹杜甫故居为幸。任氏后来放弃了这个宅园,将它送给了寺庙,在这里修建了梵安寺,又称草堂寺。这位任氏,也是 一位巾帼女杰,几年后率民众抗击叛军,避免了生灵涂炭,保卫了成都。后人为纪念她,在草堂寺中为其立祠,名为浣花祠。今天的杜甫草堂中,浣花祠犹在。不 过,在人们的心目中,这里还是杜甫旧宅。

  在历史的沉浮中,杜甫草堂多次被修葺,后来又被烧毁,然后又经过重建。众多的官员为此出力,众多的诗人为此感慨,写过相关的诗篇。这座草堂就像 杜甫的一生一样,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杜甫草堂得到保护和全面修整。1997年,经过精心设计,重建了草堂内的杜甫茅屋。3年之后,在草 堂园内发现了两处唐代遗迹,一处在正门西侧,为唐代石灰坑,另一处在工部祠北面,为唐代民宅遗址。从残存的柱桩、墙基、井台、牲圈和院落中,可以想象杜甫 时代的乡村生活。这被发现的遗址,也许是杜甫的“北邻”或“南邻”,也许是曾经让杜甫流连忘返的黄四娘家,也许是“邀我尝春酒”的“田夫”之宅,也许是送 来樱桃、“相赠满筠笼”的“野人”之家,都有可能。读着杜甫的草堂诗篇,任你想象吧。


愤怒

高兴

无聊

震惊

超赞

不解

悲剧

支持

最新评论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