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小春网 门户 热点导读 科教 查看内容

校园需要积极心理学(图)

2013-3-15 11:28| 发布者: 综合客服| 查看: 240| 评论: 0

摘要: 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王安卓摄  “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很少让学生感到愉悦。”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二级 ...

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不容忽视。

学生心理压力问题不容忽视。 记者王安卓摄

  “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很少让学生感到愉悦。”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云副教授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推行积极心理学很有必要。

  衣食无忧却“压力山大”

  “我们学生很累,作业、补课、作业、补课……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我妈希望我考北大清华,可是我觉得我的成绩我能考取个普通学校的一本就不错了;老师希望我在下一次的月考中成为黑马,从中间一头窜到前几名,可是我觉得能维持目前的排序已经不错了;就算我考取大学了,也还要面临就业的问题,我的师哥、师姐们其实在大学也过得忧心忡忡的,不知道未来怎么样……”高二年级的罗姓同学的这番话,代表了当前不少学生的心声。

  孙云表示,诸如此类问题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孩子衣食无忧,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日益丰富,理应快乐幸福。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现象。”孙云说。多年来,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处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而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依旧层出不穷。

  孙云说,走出这种困境的秘诀就是积极心理学,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走向幸福。

  应当多赞美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应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而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上,找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发掘学生自身具有的优势与潜能。”孙云说,将目光锁定在学生的积极面,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个体,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以赞美的方式告诉每一个同学,让他们带着美德和优势去生活和学习,这是每一位学生一生享用的财富。

  “其次,我们应该在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成功与幸福,并为他们的成功与幸福提供指引”,孙云说。在目标定位上是以成功为导向,更多地关注学生内在力量的增加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通过建立并增强外部与内部的有利因素,在学生身上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帮助学生在学校中取得成功。

  “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很少让学生感到愉悦,当学生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愉悦和求知的乐趣时,厌学问题随之而来。”孙云说。而之前的学校心理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测评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的筛查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只有内在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中的消极因素才能被抑制。”孙云说,在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学生不必过分纠结于过去的创伤和问题,而要充分激发自己积极的心理能量,最大限度地去发现和发展自我,开创美好的未来。

  老师同样需要“幸福加油站”

  不仅仅是学生,一些老师同样需要“幸福加油站”。

  一位高三的班主任说:“当老师,大家都认为收入好,工作稳定,可是,我们的压力也很大。比如:过于调皮捣蛋或者对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顾的学生、寄孩子的希望于我们一身的家长、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各种比较、班级之间的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成绩比较、学校之间的录取率比较,作为一个女性,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要照顾……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辛苦。”

  孙云说,教师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职业压力,如果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没有积极的调整和应对策略,就会引发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等倦怠现象,从而影响或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为此,孙云建议学校建立幸福教师工作室。通过建设幸福教师工作室,建立教师间的协作关系,并通过师资培训、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师团队活动等致力于促进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从而创建师生共同拥有的幸福校园生活。记者李静报道


愤怒

高兴

无聊

震惊

超赞

不解

悲剧

支持

最新评论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