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刊文称,尽管在中高水平的经济增速的支持下,人民币不具有长期贬值基础,但是随着改革推进,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幅增加在所难免。与其担心改革的风险而畏手畏脚,不如制定妥善的风险应对预案。 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001元,跌破6.60大关,较前一日中间价下调210点。时隔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跌至6.60水平。当日,在岸人民币一度跌至6.6045元,创2011年1月来新低。 报道称,这种波动自然会引发市场的警惕之心。无论是密切参与国际贸易往来、受汇兑风险影响较大的企业家,还是留学生,甚至热衷于海外购物的普通消费者,对汇率的较快变化都心存忧虑。而决策层对坚持开放政策、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从近几年来的实际行动不难看出,央行不断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而随着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和持有人民币,参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博弈的供求方日渐增多,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加灵活渐成必然。 但是,在迈向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期待汇率、利率相对稳定,同时保证国内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发展,多个政策目标相互平衡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正确、全面、妥善地衡量问题。 报道称,在美国加息预期不改的背景下,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的确可能让部分资本选择离开,但这并不是一种恐慌性逃离,这是经济客观规律使然。汇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场应对也需要过程。培育成熟、完善的市场,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妥善把握窗口期都是关键要素。而正确、全面看待改革,不否认风险,并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预案,是达成共识、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