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2P一词被炒得火热,那么P2P到底是什么?P2P是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的简写,意思是:个人对个人。P2P金融就指两个人之间的小额借款贷款。假设枕头君需要借3万块钱装修房子,每个月可以拿出3000块钱还款。但是问题来了,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在大城市举目无亲,郭德纲的话说就是“三亲六故一个亲戚没有,朋友也没有”,找谁借去?高利贷?他敢给,枕头君也不敢要啊。 P2P此时就站出来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是枕头君(借款人)与放款人之间的桥梁,要想借到钱,大概得经历这么几个步骤:借款人向平台申请贷款,并出示身份证复印件、工资卡、工作证明等;P2P平台收到资料后对借款人考察,通过后则公布借款信息;这时如果有人觉得你值得信任,就会把钱借给你;当然,在借款人得到资金后,平台负责监督是否按时还款。 大学生信贷,这个曾被传统银行抛弃的市场如今却成为P2P金融争抢的香饽饽,不仅涌现诺诺镑客、理财范、速溶360等针对大学生的P2P平台,且分期购物网站也杀入了学生P2P市场。和数年前信用卡“围攻”校园一样,不少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开启了他们的“信用人生”。“零利息”“零首付”“线上审核”“最快3分钟到账”……网贷平台广告随处可见。只要填写一份客户资料,在校大学生就可以立即申请到上万元的贷款。 那么这份“客户资料”都需要填写什么内容呢?枕头君在浏览几个借贷平台之后发现,网上贷款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凭学生证、身份证、担保人的手机号等就可以迅速在网贷平台上得到几千至上万元的贷款,可获取现金,也可以用于网购。这么低的门槛,瞬间化身“白富美”、“高富帅”不是梦。难怪有调查显示61%的在校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网络贷款购物。 但是在野蛮生长的校园消费借贷平台刺激之下,不少大学生开始丧失理智。加之各家平台在资本的重压之下疯狂的跑马圈地。自制能力稍弱就会陷入过度消费的深渊而无法自拔,现在的大学生信贷大多集中在日常消费以及易耗品消费上,但是消费是个无底洞,同学之间的消费攀比将会进一步激化这样的情况。高端智能手机、PSP游戏机、单反相机等奢侈品,更有甚者挥霍赌博… 看到这里肯定有抱枕想问了,如果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还款怎么办。您别担心,这些平台都“精明着呢”。在审核之初,大部分平台都要求填写借款人父母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当逾期未还时平台工作人员会与对方家长联系。此时, “子债父偿”就成为了家长们不得已的选择。 据调查,因为不能按时还款,学生被平台催收人员恐吓的事情时有发生,正常的校园生活完全被打乱。更有甚者,有些平台催收人员逼迫学生“拆了东墙补西墙”。前面枕头君提到的跳楼大学生,就是为了还上第一笔P2P贷款,借了A家的款还B家的钱,再借C家的钱来填A家的坑……如此恶性循环,本金达11万;经过利滚利的种种加码,利息服务费违约金外加罚息,短时间达达100多万,被逼走投无路,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总之,校园P2P借贷之乱比起娱乐圈的“贵圈真乱”有过之而无不及呀。这不,最近博鳌亚洲论坛就开设了“互联网金融:痛并成长着”分论坛专门讨论这一情况。拍拍贷CEO张俊表示,新一代人群,尤其是85后、90后的消费形式发生很大的变化,愿意借钱消费和承担更大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