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登录
小春网 返回首页

laoguo72的个人空间 https://laoguo.incn.jp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翻译自日文的《七天改变一生》书摘

已有 280 次阅读2013-7-17 11:44 |个人分类:内观疗法|系统分类:学习| 七天, 顾问

七天改变一生(书摘)

七天改变一生

书系:人生顾问

 

编号:CF0092

作者:石井光

   

译者:杨明绮

定价:160   

初版日期:20011224

ISBN9571335606

开本:25开/平装/184

 

书摘 1

「内观疗法」,运用三大原则让心灵获得解放

洗脑、控制自我意识与内观疗法

 

    常常可以在报纸或是一些电视节目上,听到像是「洗脑」或是「自我意识控制」这样的名词。这就是所谓将一些特定的想法或是思想硬性灌输给对方的一种手段。

 

    所谓的洗脑,是指被洗脑者在有一定程度的意识状态下,被强制输入外来的讯息,而控制自我意识则是指被控制的一方在无自觉的状态下,很自然的顺从于控制者的意思。不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思想与行动都不是出于自我,而是藉由外在的力量植入自我的意识中。

 

    仔细想想,现今的社会不管是亲子教育或是学校教育,恐怕属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比较多吧。从小开始,无论是对事物的看法或是思考模式等,父母可以说是影响我们最深的人。于是往往在被强制导入一种自以为唯一正确的价值观,然后依据这种价值观来批判周遭的事物的情形下,往往很容易演变成让周围人痛苦的结果。

 

    于是当这种行为演变成集团的模式,也就是民族与国家所谓的「文化」与「宗教」的强制性意识,结果就会演变为民族间与国家间纷争不断的导火线。

 

    而这种所谓的「被束缚性」其实并不单只是由外在的压力所形成,有时候也是来自于自我感情的一种「迷思」。好比说太过相信一个人,就会让自己无法正视对方的缺点,而沉迷于对方的完美中。

 

    像这样就是将自己束缚于不管是由外在或是内发产生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中。虽然想要从这种观念中挣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本书所介绍的「内观疗法」,是由现实世界的各种角度和事实,来帮助逃脱自我或是外在的所谓「被束缚性」的痛苦,进而获得心灵上解放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由少年监狱的矫正程序所演变的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最初是藉由少年监狱和少年感化院的矫正程序而普及开来的。

 

    受刑犯多数都是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家庭、父母或是社会有着相当程度的不满。他们的心里通常都抱着一种为什么只有自己会遭到这种境遇的悲观想法。但是,内观疗法便是藉由反躬自省过去的种种,破除这种消极的想法。

 

    让他们很自然的想起一些温馨的往事,像是爸妈再怎么穷也不会让自己饿肚子,就算是借钱也会想办法让孩子参加学校的毕业旅行、因为跑得很快而被老师夸奖过等。了解到其实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着自己。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所以必须要勇于负起责任重新面对自己的人生。

 

    依据调查结果显示,没有接受过内观疗法治疗的受刑者的再犯罪率为 45 % ~ 50 %,而接受内观疗法的再犯罪率则降为 25 % ~ 30 %。不过其中有些受刑者的动机是因为想藉由接受内观疗法治疗的时间,逃避例行的劳动时间,所以正确的再犯罪率应该是更低才对。

 

    除了应用于这种生活指导的教育方面外,有些心理学者或是精神科医师也会将内观疗法应用于治疗心理疾病方面的患者。像是欧洲方面,便是应用内观疗法复健酗酒或是烟毒症的患者,效果非常好。而在日本也有不少精神科医师积极的采用 「内观疗法」来治疗病患。

 

    解救问题少年的三个考察方法 (三大原则)

 

    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在心态上都有问题。像是一看到自己不顺眼的人就诉诸暴力或是要胁、伤害等,以致于产生了许多拒绝上学的孩子。而经由内观疗法让孩子重新站起的例子还不少。

 

    事实上,内观疗法也同时运用在这些问题少年的家长身上。就因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这种既有观念,反而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内观疗法就是要让这些家长厘清一些固有的观念,了解孩子也有其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人生。如此一来就不会给孩子一些无谓的压力,同时也能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说让亲子双方都有所改变,互相帮助、摸索更好的人生。

 

    而对于没有这方面成长困扰的孩子,也可以应用所谓的「记录内观疗法」。每天在日记上自我反省『从他人处获得过什么』、『施予他人过什么』、『给谁添过什么麻烦』等这三个问题,让自己能够随时怀有一份幸福感,同时也有颗体贴别人的心。如果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这样良好的思考方法,就可以避免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此外学校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如果学校方面能够运用这样的内观方式,相信校园暴力问题也可以相对的减少吧。

 

    寻求幸福的内观疗法

 

    我所指导的讲座(青山大学)的学生们,每个礼拜都会体验一次集中内观。有没有体验过内观疗法的差异,从这些学生的成长情况便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差距。因为经由内观疗法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因此其精神方面的成长曲线(也就是后面会叙述到的「成熟度」),会渐渐的上扬。约两年后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变化了。

 

    这里举个案例说明。女学 和其兄长十年来没有交谈过一句话。当女学生 A 去内观研究所研修的时候,足足写了她对兄长的不满有六十条之多。在内观疗法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这种方法。据她表示透过这种方式确实能纾解心中长期积压的不满情绪,之后的内观疗法过程也比较顺利。

 

    在内观疗法的过程中,她意识到:「虽然哥哥对我百般的欺负,但同时自己也报复了不少。所以十年来彼此无视于对方的存在。但是只要想到妈妈的心里,对于同是亲骨肉却如此的互相怀恨,心里不知道有多伤心。」因此她开始试着敞开心胸和兄长接触。如果没有内观疗法的帮助,恐怕她就会一辈子都活在仇恨兄长的阴影中。

 

    另一个案例是男学生 B 忆起他和祖母的往事。他祖母因为年事已高,所以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在临终前常常连昼夜都分不清楚。

 

    有一天他忍不住对搞不清楚是白天还是晚上的祖母发起脾气来,他说到现在还忘不了祖母那时悲伤的眼神。一定没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孙子竟然会对自己发脾气吧。但是祖母已经过世了,所以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懊悔。经由内观疗法,能够让自己变得比较会去体谅别人的心情。

 

    在我所任教的青山大学里的学生,大部份都予人一种出身于幸福优裕家庭的印象。可是事实上却未必如此。

 

    幸福的人也有烦恼。好比说父亲是个在事业上非常优秀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热心。但也就因为有个如此完美主义的父亲存在,对于孩子而言也可能是一种负担。

 

    正因为父亲至上所以小孩没有反抗的余地。无法表现自己想法的结果就是只能顺从父母的理想成长。没有反驳的空间也没有机会发生亲子之间的争执,这种无法纾发的情绪对孩子而言,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内观疗法的最大目的便是要解放自己的心,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书摘
 2

    心中的再检点——实际的内观疗法

 

    内观疗法就是重新认识自己,替自己找到一个实现幸福人生的目标。

 

    现在的自己到底幸不幸福、自己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多少都会受到他人的左右。如果发觉自己现在其实并不幸福,到底问题是出在哪?内观疗法就是帮助自己藉着回想过去来寻求幸福的方法。

 

    第一次接触到内观疗法是我就读研究所,专攻四个半世纪前的法律专题的时候。为了要完成硕士论文所以特别研究了少年法的相关资料。那时接受了指导教授的建议一起去拜访了少年感化院。从那时才知道为了帮助这些迷途的少年能够重返社会自立更生,采用一种所谓的内观疗法。

 

    我特地向院内借了有观内观疗法过程的录影带来看,看到那些少年们一边审视自己的内心一边成长的样子,真的是非常感动。于是忽然有了自己是不是也能在这方面探寻到一些新的东西,因此立刻拜访了位于奈良县大和郡山市,吉本伊信(1916~1988,研究出所谓人格陶冶改善法的内观疗法)先生所创办的内观研修所,进行为期一个礼拜的内观疗法。

 

    这一个礼拜内,一个人生活在一个没有电视、收音机等外在刺激的个室内,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九点持续的静坐(除了吃饭与排泄之外),思考以下的事情。

 

    也就是说思考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所经历的事,分为五大阶段;1.就读小学之前;2.小学低年级时;3.小学高年级时;4.国中时期;5.高中到大学的时期。之后以每十年作为一单位的区隔,尽可能的深入想起一些琐碎的回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父母是孩子对于事物了解度的根本依据,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然后对于家族(母亲、父亲、兄弟姐妹、祖父母)亲戚、朋友、公司同事等,一个个分别的根据以下三大原则来仔细的回想;1.从他人处获得了什么?2.施予过他人什么?3.给谁添过什么麻烦?

 

    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父母供给小孩子食衣住行,供孩子唸到大学是天经地义的事吧。但是如果换个立场来想,到目前为止自己为父母做过什么?恐怕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想起自己给父母添的麻烦比较多吧。像这样来审视自己的过去,藉着接受自己过去的人生,无形中视野便会扩展,从烦恼中获得解放,找寻到人生方向。

 

    头两天虽然以那三大原则反覆的进行思考,可是往往会因为杂念太多所以没有成功。

 

    到了第三天、第四天,才想起小时候远足时,妈妈亲手帮自己作便当的事。可是回想起的都是母亲帮我作的任何事,却想不起任何自己为母亲有作过什么的回忆,于是陷入了一种很奇怪的思绪中。之后的第五、第六、第七天,就会开始回忆起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比如说母亲曾经买给我的脚踏车是什么样的颜色、母亲亲手作的便当的菜色等。不过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其实为并没有为母亲作过任何事,而只是一昧的接受母亲的爱。

 

    像这样发自内心的深省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才能作到。

 

    无法了解自我

 

    吉本伊信先生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以自己所发现的,亲身体验的实证创出了内观疗法,而且这是一种连小孩子都可以自我实行,简便、成效良好的方法。担任内观疗法的指导者并不需要具备什么特殊的资格,只要依据前述的三大原则引领对方进行深入的思考,也不需要什么场地与经费,只要有念头随时都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同时内观疗法也可以帮助消除烦恼。以下举个例子来说明。

 

    某天晚上八点多,我所指导的一位即将毕业的男同学 C 君,忽然铁青着脸来到我的研究室。原来是女朋友在日前向他提出分手的要求,令他十分的沮丧。

 

「你和你的女朋友交往多久了?」我问。

 

「大一入学时就开始交往,到现在已经有四年多了。」

 

「那你还记不记得大一的时候,女朋友有为你作过什么特别的事吗?」

 

「嗯…生日时她送了我礼物,还一起去旅行。那时她还亲手作了便当哩!还有考试的时候她有借我笔记。」君很认真的边思考着边回答。

 

「那你记得一年级时有为她作过什么吗?」

 

「她生日时我也会送她礼物,有时候太晚了也会送她回家。」

 

「那二年级呢?她有为你作过什么事吗?」

 

「她到我住的地方帮我作饭。对了,我为了足球比赛输的事一直很沮丧,她还一直安慰我。」

 

「那你二年级时有为他作了什么事吗?」

 

「常常会听她诉苦。为了请她吃一顿圣诞大餐而拼命的存钱。」

 

「那三年级时,她有为你作过什么吗?」

 

「就算我练习再晚她都会等我。还织了一件毛衣送我当生日礼物。」

 

「那你呢?」

 

    这时候的 C 君一时讲不出话来。就算他拚命的想也想不出任何他为她作过的任何事。于是在两三分钟的沉默后,「原来是这样才被甩的啊!」君释怀的说着。

 

    于是这短短的 15 分钟,让 C 君终于了解为什么女友会提出分手的原因。运用内观疗法改变看事情的角度,就会发现到自己没有看到的事实。

 

    我们通常都会以自我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事物。结果往往因为自己的价值观或是情绪的好坏,让自己的视野变得窄小。如果能够试着换个角度来想,一定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好比说如果你向大家伸出一只手,然后说「这是我」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看着你的手掌心。可是从你的角度来看却看到指甲,然后就会想这就是我。结果没有看到掌心的就只有自己而已。如此可以说其实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也许就是自己。于是就会很容易陷入不了解自己的烦恼。所以如果能试着从对方的角度来了解自己,就会更容易发现问题、消除烦恼,让自己重新出发。


书摘
 3

先从正视自己入门

 

    即使再忙也要喘口气

 

    我们几乎每天都过得非常忙碌。学生必须唸书和考试,上班族则忙着工作,虽然有时候可以藉着出游或是谈场恋爱让自己暂时喘口气,但是马上又必须面对现实。到目前为止自己的人生是怎么走过来的?之后又该怎么走下去?我们似乎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思考这些事。

 

    我们每天都被生活追赶着,在不知不觉中,属于人生的青春时光就这么消逝了,等到发现时早已走到了人生的半途…。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活呢?还有更多想做的事还没做,希望自己能够更幸福…如果答案充满了悔恨,那人生未免太寂寥了。

 

    人生就这么一次,为了不让自己后悔,试着停下脚步好好回想一下过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之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为了不浪费一生的一个礼拜

 

    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

 

    曾经有个任职于某知名企业的女性职员(29 岁),为了这个令她苦恼不已的问题而来拜访过我。

 

「那么,妳何不试着让自己休息一下,花点时间好好地先了解一下自己如何?」接着我向她解释何谓内观疗法。

 

「是吗?听起来好像很不错,我一定要试试看。」她边说边拿出记事本。

 

「集中内观的研修活动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妳什么时候有空呢?」

 

「啊!要请一个礼拜的假啊!…那是不可能的!请这么长的假铁定会被人家说话。」

 

    结论是她不肯为可能改变她人生的关键问题,请一个礼拜的假。

 

    就为了吝惜付出那一个礼拜的时间,每天持续生活在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的疑问里,抱着不满的情绪活着,反而可能会因为过度忧虑而弄坏身体,不得不辞掉工作也说不定。

 

    你对这社会而言,是个有用的人吗?

 

    有位进行过内观疗法的家庭主妇(36 岁)曾经找我商谈过。

 

    她的先生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有点精神躁郁,于是她极力劝说先生接受内观疗法,但是她先生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最多只能请三天假,于是就借我家二楼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内观疗法。

 

    还记得当时那位先生是这样说的。

 

「因为每天的工作都有一定进度,必须在时间之内完成,有时连周末假日都得加班赶工,却还是做不完,加上家里的孩子还小很会哭闹,所以心情更加烦躁,我甚至还拜托过我内人带小孩子回娘家一个月,让我好好的把工作做完。」

 

「如果试着稍微推掉一点工作呢?」

 

「怎么可能推得掉!要是推掉的话,搞不好就会被炒鱿鱼了,那我拿什么来养家啊?」

 

    这就是造成他长期压力过大的重要因素。反过来想,这位先生根本从来没有思考过他的工作对于社会、对他的客户是否真的有所效用,他只不过是为了养活一家大小而逼迫自己工作而已,这位先生在明了这点之后,情绪上比之前来得放松多了。

 

    这种案例在上班族中比比皆是。如果能够试着换个角度,想想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社会究竟有什么样的效用?也许就能改变自己工作的态度,也就能让人生活得更充实更快乐。

 

    人生目标究竟为何

 

    我们常听到「自我实现」这个字眼,但是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又如何去谈自我实现呢?所以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所追求的目标究竟为何。

 

    譬如问学生「你的人生目标为何」时,如果是英文系的学生大都会回答「我想把英文学得更好。」可是若再问「那把英文学好了想做什么呢?」大多数的学生就都答不出来了。其实后者的问题才是当初想把英文学好的动机与意义。

 

    如果只是学习英文而不知道所学的目的,就像是买了昂贵的道具却必须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琢磨它的道理是一样的。对自己而言,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何,再去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怎么去做,才是最重要的事。

 

    期望一年后的自己会变成怎样,四、五年后的自己又如何,甚至是十年后的自己,如果不这样思考,设定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人生该如何前进便会茫然不知所措。未来目标为何?想要做些什么?每天花个五分钟来自我省思一下是必要的。

 

书摘 4

    活用内观疗法的音乐家们

 

    欧洲的音乐家们经常用内观疗法来调适自己。某个小提琴家在即将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前夕,却被老师说了自己尚有不足的地方,在苦恼自己究竟欠缺了什么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个礼拜的内观疗法。

 

    他发现以前的自己只是照谱弹奏而已,于是试着将自己假想成拥有悲喜人生的百年音乐大师巴哈,用心去感受乐谱的生命力,而不只是求技术上的表现,果然赢得了老师的肯定。

 

    另一个例子是,有个钢琴演奏家每次在做完内观疗法之后,就会要求他的音乐会伙伴们做更多次的排练。演奏会是靠音乐家们彼此的默契所完成的工作,若无法充份了解合作伙伴的心情便无法求得好的表现,而身为伴奏者之一也不能太过于突显自己,藉由内观疗法可以平衡控制他的心理。

 

    珍惜自己所得到的东西

 

    认识自己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不要一味追求自己得不到的,要珍惜自己所得到的。

 

    回想过去,我们常会抱怨母亲为我们做得太少,但如果换个角度来想呢?

 

    一般人都很容易记得母亲哪天忘了做饭,或是哪天做的饭特别难吃等。经年累月无形中就会觉得母亲为我们做饭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不会想到母亲也有身体不适时,还是勉强自己出门买菜的情况。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早就将这种从母亲那得来的恩惠,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我母亲在我十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所以我从来不曾从母亲那里得到过什么。」

 

    其实所谓的「得到」并不是指什么特殊的东西。母亲每天为我们料理三餐,一年就有一千次,十年就是一万次。可以说这十年间受到母亲的恩惠有一万次,还能说母亲没有给我们任何东西吗?如果不试着去这样回想的话,我们就永远无法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想想自己曾为别人做过什么

 

    第二种方法是,不要光想别人为我们做过什么,要想我们为别人做过什么。

 

    如果提出一个问题,「你曾经为母亲做过什么吗?」大部份的人都会想到自己因为做了什么而让母亲高兴的事。譬如说考试一百分、赛跑得第一,或是真的当了班长什么的。但没有一件是为了母亲而做的,而是为了自己。仔细想想「自己想求的喜悦其实是母亲所给予的」,不是吗?

 

    当母亲高兴的时候,你也会觉得高兴,所以这份喜悦是为了母亲。如果为了让母亲高兴所以拚命的要拿第一名,这就是你为了母亲所做的事,或是帮忙母亲做家事等,这才是你发自内心,真正为别人做过什么事。

 

    老是心存被害意识无法获得幸福

 

    我们常常会去记恨别人对我们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但是却很难发现自己也曾伤害过别人,就算真的意识到,也会轻易地找藉口原谅自己。

 

    如果我们没有检讨自己是否替周遭的人添过麻烦,很容易让自己抱着被害意识生活着,因为我们缺少了一种自我反省。

 

    在西方的心理治疗方面,通常都是让患者先处于一种被害意识的状态下,然后再进行心理治疗。例如作精神分析时,当患者说「我是多么的被深爱着。」心理医师就会追问「是吗?」「父母没有对你做过什么不当的处罚吗?」总而言之就是先引导出患者的负面情绪。

 

    这样也许可以让积压在内心的苦闷暂时获得解放,但如果仅只于此,是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受到真正的幸福的。

 

    有颗体贴别人的心

 

    如果我们不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很难意识到自己是否造成对方的困扰。譬如当我们看到铅笔盒因为用太久变脏,而想丢掉时,如果试着站在铅笔盒的立场来想,也许铅笔盒会发出如此的抗议,

 

「为了你,甚至还大老远的陪你出过国哩!」

 

「如果没有我的话,那些笔啊铁定不晓得丢到哪,你要找都找不到喔……」

 

「把我搞得这样脏兮兮的是谁?不是你吗?刚开始看我沾到脏东西还会帮我擦干净,时间一久你连理都不理我了,也不想想我这么脏还不都你害的。」

 

    同样的,对于父母也会有这样的情形。

 

    譬如说有些人会想,「为什么我妈妈不够年轻漂亮呢?」

 

    其实母亲在孩子出生之前都是很年轻漂亮的,可是生了小孩之后体型多少都会改变,再加上天天为了照顾小孩忙个不停,哪还有时间注意自己的事,有时候就算手头有些多余的钱,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要买可爱的衣服给小孩子穿。这样一想,小孩子才是让母亲变得不漂亮的原因,不是吗?

 

「我爸爸因为单身赴任所以不在家。」

 

    也常听到有人会这样抱怨,可是想想父亲之所以会单身赴任,还不是不想让小孩子因为自己的关系而被迫转学;或是为了孩子的升学考,不想让孩子的身边没父母陪伴,不得已只好选择单身赴任。但是这样辛苦拼命赚钱养家的父亲,结果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抱怨。

 

    反过来想,是因为我们的关系而造成了父母的牺牲,不是吗?所以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事情,才能多一份体贴别人的心。


书摘
 5

    学习在乎别人的感受

 

    我也碰过黑社会老大来谘询有关内观疗法的事。

 

    他因为砍断别人的手臂,而犯了重伤害罪入狱,对于当初所做的一切感到相当后悔。因为他所犯的是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因此在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他感到相当的痛苦。

 

    但是仔细想想,像这种砍断别人手臂的行为,任谁一眼都可以明了这会造成别人的麻烦与伤害,但越是在日常生活无意间所造成的麻烦,越是难以察觉,在反省的同时,相对的无力感也就会越大。

 

    譬如说,有时候父亲想跟小孩聊聊,小孩却连正眼瞧也不瞧只顾做自己的事。这时候的父亲心里想必很不好受,像这种平常不易察觉的小事情,反而是我们最常犯的毛病。


    越深入反省自己越有效果

 

    有酗酒习惯的人在做内观疗法时,几乎都是在反省因为酒后所惹的麻烦。

 

    例如有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起自己因为半夜喝醉酒而爬到屋顶上投掷鞭炮,给父母带来不少麻烦,却除了这以外就想不出其他任何事。这种错误还是归疚于酒精惹的祸,如果只记得这样的行为,仍然永远无法逃离酒精的束缚,若不能够再深入反省自己的话,还是很容易会再犯同样的错。只有努力让自己回想起除了酗酒以外所惹的麻烦,内观疗法才会真正的有效,酗酒习惯也就不难戒掉了。

 

    通常越是能够深入反省自己的人,越能让自己获得解放,进而改变自己。

 

    不要再沉迷于过去的感情

 

    我们在回想过去时,通常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挨妈妈骂所以很难过、因为爸爸不能陪我玩所以觉得很寂寞等等……由于很清楚的记得那时的心情,也就特别容易回忆起当时的自己,结果回想起来的事绝大多数都只跟自己有关。

 

    如果只以个人的情感为中心,往往会忽略到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为何当时会有那样的心情呢?

 

    譬如我们会因母亲去世了而感到相当的寂寞,但母亲在世时同样也会有寂寞的时候。母亲的存在被我们视为一种理所当然,一旦母亲离开,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如果只是一味耽溺于过去的情感,永远也无法让自己成长与进步。

 

    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时,往往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合意就高兴,不合意就生气。但是仔细想想,让自己高兴的往往是别人顺从了自己,而不愉快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个让我们忿恨的对象。

 

    很多人都会想起小时候被母亲硬拖去看牙医的不愉快经验。可是如果不是被母亲硬押着去看医生,牙齿只会越来越痛,因为母亲知道这一点,才会拼命要带我们去看医生,但能如此体会父母心情的人,恐怕少的可怜吧!因此像这种不愉快的经验也就特别容易记得起来。

 

    当自己在回想自己时,比起先想起当时的心情,能够相同的体认对方的心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试着以对方的观点来看自己

 

    一般人都会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或是评论一件事,可是就算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有时还是会造成对方的麻烦。

 

    例如迟到的时候我们常说,「对不起,因为路上塞车的关系…」可是塞车本来就该在预料之中,因此拿来作迟到的理由并不能成立。

  

    即使是因为电车发生事故而迟到,对方也会忍不住担心是不是自己记错地方或是你出了什么事。当然我们会解释这是突发事故,对方也多少能够谅解,但是让对方抱着不安的心等待,就已经造成了对方的困扰。

 

    试着以对方的角度来看,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

 

    当我们在回顾反省过去时,有时不妨暂时将自己抛在一边,以他人的角度来深入的了解自己.

 

书摘 
    
《学习在乎别人的感受》

 

 

    我也碰过黑社会老大来谘询有关内观疗法的事。我也碰过黑社会老大来咨询有关内观疗法的事。他因为砍断别人的手臂,而犯了重伤害罪入狱,对于当初所做的一切感到相当后悔。 因为他所犯的是个无法挽回的错误,因此在反省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他感到相当的痛苦。

    但是仔细想想,像这种砍断别人手臂的行为,任谁一眼都可以明了这会造成别人的麻烦与伤害,但越是在日常生活无意间所造成的麻烦,越是难以察觉,在反省的同时,相对的无力感也就会越大。但是仔细想想,像这种砍断别人手臂的行为,任谁一眼都可以明了这会造成别人的麻烦与伤害,但越是在日常生活无意间所造成的麻烦,越是难以察觉,在反省的同时,相对的无力感也就会越大。

 

    譬如说,有时候父亲想跟小孩聊聊,小孩却连正眼瞧也不瞧只顾做自己的事。譬如说,有时候父亲想跟小孩聊聊,小孩却连正眼瞧也不瞧只顾做自己的事。 这时候的父亲心里想必很不好受,像这种平常不易察觉的小事情,反而是我们最常犯的毛病。这时候的父亲心里想必很不好受,

 

    越深入反省自己越有效果越深入反省自己越有效果

 

    有酗酒习惯的人在做内观疗法时,几乎都是在反省因为酒后所惹的麻烦。有酗酒习惯的人在做内观疗法时,几乎都是在反省因为酒后所惹的麻烦。

 

    例如有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起自己因为半夜喝醉酒而爬到屋顶上投掷鞭炮,给父母带来不少麻烦,却除了这以外就想不出其他任何事。例如有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想起自己因为半夜喝醉酒而爬到屋顶上投掷鞭炮,给父母带来不少麻烦,却除了这以外就想不出其他任何事。 这种错误还是归疚于酒精惹的祸,如果只记得这样的行为,仍然永远无法逃离酒精的束缚,若不能够再深入反省自己的话,还是很容易会再犯同样的错。这种错误还是归疚于酒精惹的祸,如果只记得这样的行为,仍然永远无法逃离酒精的束缚,若不能够再深入反省自己的话,还是很容易会再犯同样的错。 只有努力让自己回想起除了酗酒以外所惹的麻烦,内观疗法才会真正的有效,酗酒习惯也就不难戒掉了。只有努力让自己回想起除了酗酒以外所惹的麻烦,内观疗法才会真正的有效,酗酒习惯也就不难戒掉了。

 

    通常越是能够深入反省自己的人,越能让自己获得解放,进而改变自己。通常越是能够深入反省自己的人,越能让自己获得解放,进而改变自己。

 

    不要再沉迷于过去的感情不要再沉迷于过去的感情

 

    我们在回想过去时,通常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挨妈妈骂所以很难过、因为爸爸不能陪我玩所以觉得很寂寞等等……由于很清楚的记得那时的心情,也就特别容易回忆起当时的自己,结果回想起来的事绝大多数都只跟自己有关。我们在回想过去时,通常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当时的心情:因为挨妈妈骂所以很难过、因为爸爸不能陪我玩所以觉得很寂寞等等……由于很清楚的记得那时的心情,也就特别容易回忆起当时的自己,结果回想起来的事绝大多数都只跟自己有关。

 

    如果只以个人的情感为中心,往往会忽略到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为何当时会有那样的心情呢?

 

    譬如我们会因母亲去世了而感到相当的寂寞,但母亲在世时同样也会有寂寞的时候。譬如我们会因母亲去世了而感到相当的寂寞,但母亲在世时同样也会有寂寞的时候。 母亲的存在被我们视为一种理所当然,一旦母亲离开,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母亲的存在被我们视为一种理所当然,一旦母亲离开,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

 

    如果只是一味耽溺于过去的情感,永远也无法让自己成长与进步。如果只是一味耽溺于过去的情感,永远也无法让自己成长与进步。

 

    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

 

    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时,往往都会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在看待一件事时,往往都会以自我为中心。 合意就高兴,不合意就生气。合意就高兴,不合意就生气。 但是仔细想想,让自己高兴的往往是别人顺从了自己,而不愉快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个让我们忿恨的对象。但是仔细想想,让自己高兴的往往是别人顺从了自己,而不愉快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个让我们忿恨的对象。

 

    很多人都会想起小时候被母亲硬拖去看牙医的不愉快经验。很多人都会想起小时候被母亲硬拖去看牙医的不愉快经验。 可是如果不是被母亲硬押着去看医生,牙齿只会越来越痛,因为母亲知道这一点,才会拼命要带我们去看医生,但能如此体会父母心情的人,恐怕少的可怜吧!可是如果不是被母亲硬押着去看医生,牙齿只会越来越痛,因为母亲知道这一点,才会拼命要带我们去看医生,但能如此体会父母心情的人,恐怕少的可怜吧! 因此像这种不愉快的经验也就特别容易记得起来。因此像这种不愉快的经验也就特别容易记得起来。

 

    当自己在回想自己时,比起先想起当时的心情,能够相同的体认对方的心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当自己在回想自己时,比起先想起当时的心情,能够相同的体认对方的心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试着以对方的观点来看自己试着以对方的观点来看自己

 

    一般人都会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或是评论一件事,可是就算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有时还是会造成对方的麻烦。一般人都会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或是评论一件事,可是就算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有时还是会造成对方的麻烦。

 

    例如迟到的时候我们常说,「对不起,因为路上塞车的关系」可是塞车本来就该在预料之中,因此拿来作迟到的理由并不能成立。例如迟到的时候我们常说,「对不起,因为路上塞车的关系」可是塞车本来就该在预料之中,因此拿来作迟到的理由并不能成立。

    即使是因为电车发生事故而迟到,对方也会忍不住担心是不是自己记错地方或是你出了什幺事。 当然我们会解释这是突发事故,对方也多少能够谅解,但是让对方抱着不安的心等待,就已经造成了对方的困扰。当然我们会解释这是突发事故,对方也多少能够谅解,但是让对方抱着不安的心等待,就已经造成了对方的困扰。

 

    试着以对方的角度来看,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试着以对方的角度来看,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

 

    当我们在回顾反省过去时,有时不妨暂时将自己抛在一边,以他人的角度来深入的了解自己。

 

    本文节录自 石井光  《《七天改变一生》》一书出版


悲剧

无聊

震惊

支持

不解

超赞

愤怒

高兴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账号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